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一边上头一边反胃,AI 猫片为何让人停不下来

一只花猫在十米跳台上一跃而下,在空中转体,毫无失误地完成了一套专业动作,入水姿势完美,连水花都压得完美误——乍一看你可能以为是 CG 特效,但这其实是 AI 一键生成的视频场景。更夸张的是,当年这段离谱的短视频在 Instagram 上,播放量的计量单位是:亿。

魔性又古怪,这种由 AI 生成的猫片短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的架势,可谓瞠目结舌,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的播放量。风格介于动画和真人剧集之间,有趣吧也算有趣,同时又因为过于猎奇而让人有点反胃。

噫,好怪,再看一眼

这些 AI 猫片到底是些什么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卡通化的猫承担起人类剧情,在 30 秒左右讲完一段狗血小故事。常见的主角形象是一只胖嘟嘟的猫,站立行走、开车上班,甚至可以是练出一身肌肉、长着六块腹肌的「猫头人身」造型。配乐通常是一段洗脑循环的「喵喵喵」声,有时甚至是翻唱 Billie Eilish 的歌(Bille Eilish 本人表示并不介意)。

剧情桥段则充分发扬肥皂剧精神,充满出轨、复仇、意外伤害等抓马情节,每集都高潮迭起,却又荒诞搞笑,集狗血之大成:

– 狗血励志:在一条广受欢迎的短片里,勤恳工作的喵星人 Mr. Whiskers 因工伤失去了前爪。工厂规定「必须有两只手才能上班」,他就这样被无情地开除了,紧接着妻子提出离婚。他落魄不已,却不得不在 30 秒内收拾心情重新振作。

– 荒诞英雄:另一条短视频里,一个婴儿跌入了鲨鱼出没的海水中,一只穿着七分裤的肌肉猛猫纵身下海,与大白鲨搏斗并将其击毙,成功救下婴儿。接着这只猫竟收养了宝宝,把他带回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整段故事从惊险到圆满,不到半分钟就悉数交代完毕,堪称又俗又快的奇幻童话,却收获了数以百万计的观看。

这些视频,以夸张离谱的方式演绎短剧情节,从温馨幻想到暴力复仇、从黑色幽默到苦情戏码,一切常常浓缩在 30 秒之内完成)。不少视频设置悬念分集连载,比如孙子「Luigi Meowgione」为奶奶复仇的视频,结尾停在关键处,标注「待续」,观众纷纷苦等下一集。

这样一套猫片短剧,完全可以用 AI 制作完成,创作者通常先用 AI 写剧本,再用绘图工具生成猫咪形象,然后合成动画并配音出片。门槛极低。哪怕是零基础的新手,教程也已经遍地都是了。

但内容门槛低,也意味着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视频画风诡异、动作僵硬,背景细节混乱,看起来像廉价 PPT 动画。如果不是把猫猫本身高度拟人化,才有了那一些些的趣味性。

特别是 AI 猫长出人类手臂、骑摩托救小孩、踹门进派出所,这种「猫拟人」的荒唐感,确实能吸引人看下去,对观众而言,观看这些短剧是一种「好怪,再看一眼」的体验。剧情爆点密集,节奏快到目不暇接。但角色和场景又太过怪异、AI 痕迹浓厚,或者说,根本没想隐藏。

因此,AI 猫剧引发了两极评价:有人上瘾狂刷,沉浸在短剧爽感;有人觉得像被强行投喂「精神垃圾食品」,生理性不适。但不得不说,大家都点开了、看完了,可能还转发了。越猎奇、越狗血,越容易击中人们的好奇心和情绪点。

在猫片之外,AI 内容生产的另一重逻辑也在这里显现:低成本、高流量、强情绪。平台算法会优先推爆款,用户越停不下,AI 内容就越多、越怪、越极端。于是 AI 猫咪成为一个完美的测试样本:怎么做,观众就怎么反应,算法就怎么助推。

猫猫统治互联网

当然,也不能忽视「猫猫教」的力量。从早年的表情包、烦躁猫、Nyan Cat,到今天的 AI 猫片,猫早就是互联网文化的主角。

研究显示,猫的幼态脸和情绪模糊性,让它成为投射人类情绪的理想角色——当你看到一只受欺负的小猫逆袭成功,那其实是你的共情在投射你自己。

同时,技术层面上也更容易实现。猫不像人那样有明确面孔特征,即使合成出错也不易引发「恐怖谷」效应;而且猫咪图像素材海量、版权风险低、接受度高,是 AI 内容制造的「理想人设」。

犹记得之前 Tiktok refugee 大举进军小红书,首先要交的就是「猫税」。

和猫一起拍视频也是一个专门的内容赛道,而且在这个赛道上精心付出的创作者并不少。B 站一个专门给猫猫搭房子、造停车场的 up 主刑志磊,一打眼以为是 AI,但其实是精细的手工,非常令人惊叹。

连手扶梯都是可以滚动的,地铁是可以进出站的,响应门是可以开关的——如果不是仔细看,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纯天然、无添加的手工制作。

然而在今天,这样的视频,下意识会促生的反应是:一眼 AI……哎,等一下,好像不是?

如果用 AI 做这样的视频,或许是更省力省时也省钱,但是,必然没有这位 up 主所做出的反转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入选 B 站必看的百大视频。

总结来看,AI 猫片爆红,既是技术能力释放的结果,也是大众审美和情绪机制的映射。它们廉价却魔性、粗糙却有效,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如今的信息消费心理:快、爽、扯、怪,但一定要能点开再点开。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一点——只要互联网还在,猫片就不会退场;而只要 AI 还在进化,AI 猫片还会更离谱、更上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nfRr07G
via IFTTT

「垃圾佬」看不上的巴慕达手机,在小红书被「垃圾妹」抢疯了

巴慕达,一个日本的家电品牌,最出名的产品,是面包机、电烤盘这种传统家电。

但这已经是今年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你在小红书搜索「巴慕达」三个字,顶上是品牌的官方账号,卖的还是烤箱家电,但往下划,琳琅满目的是一张张巴慕达手机「BALMUDA Phone」美图,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家电产品的讨论。

这台四年前推出很快被定论为「失败」的手机,正在成为当下小红书和闲鱼最火的「电子垃圾」,价格也从最初的 200 出头随便捡,暴涨到现在 800 出头都有人愿意买单。

大火的「失败」手机

圆润的外观,单手掌握的尺寸,更宽的屏幕比例,白色的面板,稍带一点弧度的机身,不凸起的后置摄像头,巴慕达手机这些设计要素几乎都和当下直边大屏的智能手机模版背道而驰。

这其实也是巴慕达做手机初衷——打造一台智能手机中的「异类」。

2003 年才成立的巴慕达,一直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闻名。做智能手机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原本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他们本着「尝试新事物」的心态,加上对当下雷同的「板砖设计」颇有不满,干脆自己上手做「自己真正想要的手机」,一台小巧方便,外观更可爱个性的手机。

有意思的是,巴慕达社长寺尾玄在业界被誉为「日本的乔布斯」,他和乔布斯一样有野心——不是迎合当下的潮流,而是用自己的产品理解,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市场。

▲ 寺尾玄发布巴慕达手机

与众不同的 BALMUDA Phone 终于在 2021 年底诞生:4.9 英寸 60Hz 屏幕,高通骁龙 765G 处理器,几乎可以说是来自 2019 年的配置,售价 104800 日元,当时差不多 5000 块人民币。

作为对比,当时日本 iPhone 13 mini 渠道价才人民币 4000 元出头。

这样的价格和配置,加上有悖于主流的设计,巴慕达手机的下场可想而知,几个月后就停产,两年后巴慕达也终止了手机业务,巴慕达手机一代而亡。

结果这个「think different」的产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今年和国内小红书用户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5000 元买一台堪堪可用的新手机,大部分人都不会主动当这个冤大头,但 200 元捡一台能刷短视频发微信的二手美丽小废物,意义完全不同。

很快,巴慕达手机成为了小红书不少数码收藏博主的新宠,在他们的带动下迎来了一次爆发,二手市场价格大涨。很多从来没听过巴慕达的网友,第一次刷到这个品牌反而是这台「失败」的手机。

有意思的是,那些制作巴慕达手机内容的博主,不是那些坐在一个精致布景面前一本正经介绍数码产品的传统数码 KOL,而是一个有点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的群体。

「电子垃圾妹」,是一群什么人?

一些常年在闲鱼淘二手老手机,主要在酷安交流讨论,以男性为主的数码爱好者,网上一般称他们为「垃圾佬」,「捡垃圾」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数码收藏文化。

而与之相对应,同样喜欢买各种二手手机,但偏好习惯完全不同,也主要以小红书和女性用户为主的群体,自称「电子垃圾妹」或者「数码宅女」。

▲ 图源:小红书@欢迎小狗

如果说「垃圾佬」更喜欢捡一些意义和功能更独特的手机,例如 Palm、Lumia、BlackBerry 这些产品,那「垃圾妹」的偏好会更加广泛一点,会有 iPhone 6s Plus 和华为 Mate 10 这些曾经很火的旗舰手机,也会有巴慕达以及 LG F200 这些略显奇葩的小众机型。

▲ 图源:小红书@xxxl

并且,不少「垃圾妹」也是日韩文化的爱好者,刚好日韩系手机也属于产品理念不爱走寻常路的类型,因此垃圾妹的收藏中日韩手机的比例也相对更高。

总的来说,「垃圾妹」会有几个偏好:外观好看、形态特殊、白色面板,还要实用。

除了巴慕达和 iPhone SE 这种小手机,「垃圾妹」也会偏好大屏手机,特别是十年前华为和三星曾经做过的 8 英寸手机,即使这些手机因为系统老旧其实已经不太好用,但这些大尺寸的机身有足够多的空间,让她们能够像「咕」卡和手帐一样,贴上大量贴纸,还要换上一张漂亮的壁纸。

▲ 华为 M3 在小红书上也很有流量,图源:小红书@小干每天都在做梦、@齐齐齐星星星 @巧克力麻薯

不少「垃圾妹」在分享中总会提到「白色面板」这个属性,意思是指手机正面的白色边框设计,通常出现在 iPhone 8 之前的 iPhone 上。闲鱼上白色的巴慕达手机,也一般比黑色的版本贵上 150-200 元。

现在还在坚持做白色面板的魅族手机,也经常选择「垃圾妹」KOL 进行投放。

和很多「垃圾佬」淘完手机回来盘一盘拍个照就吃灰不同,「垃圾妹」会相对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LCD 屏幕买回来看小说,大屏幕买回来刷剧,iPhone Xs 买来拍照,Android 版本也不能太落后,能安装现在的常用 App。

综合这些偏好考量,我们也可以看出「垃圾妹」们究竟想要一台什么样的手机——一台外观和我们现在的手机有一定差距,但又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并且还要是价格够低的「电子垃圾」。

而巴慕达手机,几乎完美符合这些条件,并且这个温润柔软的外观,比起斩男更斩女。

在「垃圾佬」眼中,巴慕达手机也独具价值,他们同样对这款手机特殊的外观心动,但也更为其背后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倾心,两个平行的「捡垃圾」流派就这样在巴慕达上取得一个交点。

▲ 酷安对于巴慕达手机的讨论氛围相当不同

如果说「捡垃圾」的文化早在十几年前的贴吧时代已经盛行,那「垃圾妹」文化则是小红书兴起后形成的一种更新的潮流。

对比起传统的数码产品文化,「垃圾妹」群体会更小众,但 2 亿用户的小红书,能够将这部分零散的爱好聚集在一起,即使她们只占用户数量的 1%,也足足有 200 万人了。

并且,主打精美图片和视频的小红书,更鼓励用户产出调性偏软的内容,与「垃圾妹」生产的开箱、盘点、沉浸式打字视频那种干货不多,但相当养眼的视频和图片笔记更加适配。

这部分电子产品爱好者话语权的崛起,改变了过往数码文化由参数、产品历史主导的主流解读趋势,美感和情绪价值成为一种理解科技产品的全新方式。

华为 Mate 10 或者 iPhone 6s Plus 这种产品不会是传统垃圾佬「捡垃圾」的热门选择,但在「垃圾妹」眼中,它们被具有独特的美学和实用价值。

比起十几年前想玩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机需要海淘等麻烦的手段,闲鱼和其二手商贩生态的逐渐完善,也让淘机的门槛降得极低。同为日韩文化爱好者的「垃圾妹」,本身就经常在闲鱼上买卖周边,淘二手手机对她们来说不算太难。

巴慕达手机一路走高,本身也很可能是因为近期有大批「洋垃圾」机器到岸,闲鱼二手商贩在背后推广和炒作。

但最终让人们愿意掏钱买下这些美丽废物的,还是取悦自己的情绪价值需要。

一台 iPhone 17 Pro Max 已经能很好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全部需求,但偶尔,我们也会想念手机还不是千篇一律「无边泳池」的时代,那些在技术限制中想要做出一点新意和美感的追求,时至今日还能在这些数码爱好者手中发出微光。

理性上绝对属于「难用」的巴慕达手机,成为了很好的情绪载体,反叛的外观和设计,在当下显得稀有而诚实,打动那些有自己独特审美和步调生活的用户。

同时我相信不少「垃圾妹」当年都对一台玫瑰金的 iPhone 6s Plus 心向往之,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只能错过,而现在也是一种缺憾的弥补,即使它连打开小红书都要等一分钟。

就像买一台理光相机,我们是为了画质、对焦、视频这些冷冰冰的参数吗?当然是为了它的风格、便携、乐趣,这些立马为我们带来愉悦的情绪价值。

▲ 理光 GR4,同样也因为小红书成为顶流

这些被「咕」得美美的旧手机,以及围绕它们精心制作的图文视频,成为身份表达和审美符号的载体,一种社交货币,或者说一种另类的「社交工具」——

不是为了通讯,而是为了沟通审美,找到和自己有着相同语言的那一小撮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uIOSfEb
via IFTTT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时隔 9 年,黄仁勋再次给马斯克送货上门,跳票大半年的 AI 个人超算终于来了


今天星舰第十一飞圆满收官,没想到黄仁勋也闪现到了现场。

原来,黄仁勋亲自飞到了德州的星际基地(Starbase),在冲天的星舰旁边,就是为了把一台刚出炉的新「核弹」交到了马斯克手上。

这就是大家从年初等到现在的——NVIDIA DGX Spark 个人 AI 超级计算机

而这一幕,让所有老科技迷瞬间 DNA 动了,梦回 2016 年。当时,马斯克还是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没和奥特曼闹掰,老黄亲自把全球第一台 DGX-1 超级计算机送到了他们初创公司的办公室。

黄仁勋当时开玩笑地说:

如果这是唯一一个出货的产品,那这个项目造价就高达 20 亿美元了。

那台「20 亿美金的大家伙」后来开启了整个大模型时代。

第二年 Google 就公布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训练架构 Transformer。

这次的新突破再被 Sutskever 抓住,引领 OpenAI 建造出来第一个 GPT 模型,一切都建立于英伟达的超级计算机上。

9 年过去了,马斯克成了全球首富常客,黄仁勋掌一度管着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而英伟达交付这次交付的 DGX,不再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是一台能放在你桌边的「性能怪兽」。又一次在用最酷的方式宣告:一个属于每个人的 AI 超算时代,从这里开始了。

剧透一下,APPSO 的 DGX Spark 也在路上了,后续给大家带来更多体验细节,敬请期待。

说实话,这台 DGX Spark 能顺利交到老马手上,真挺不容易的。

从今年 1 月在 CES 上以「Project Digits」之名惊艳亮相,英伟达接连错过了原定的 5 月和夏季发布日期,一直没有出货 。这大半年的等待,让不少人心里直打鼓,不少开发者甚至觉得可能要彻底跳票了 。

虽然官方三缄其口,但行业里的猜测都指向了其核心——Grace Blackwell GB10 芯片 。这个芯片是「合体金刚」,Blackwell GPU 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 5090 显卡同款架构)早就准备好了,但与联发科(MediaTek)共同开发的 Grace CPU 部分,却在生产上迟迟没能跟上,拖了整个项目的后腿 。

「万事俱备,只欠 CPU」的故事,没想到会发生在了英伟达身上。

那么,在 M3 Ultra Mac Studio 等竞品凭借高内存带宽抢占眼球的时候,这台姗姗来迟、还比最初传闻贵了 1000 美元的 DGX Spark 还值得我们等待吗?

答案是:绝对值得! 因为它玩的路子,特立独行且直击痛点。

等了大半年,DGX Spark 到底「香」在哪?APPSO 带你回顾一下。

整台机器的灵魂,是Grace Blackwell GB10 超级芯片。

它将一颗 20 核的 ARM 架构 Grace CPU 和一颗强大的 Blackwell GPU 封装在一起,构成了一颗超级芯片 。它能提供高达 1 Petaflop(千万亿次)的 AI 计算性能,让你在桌面上就能体验到数据中心级别的澎湃动力 。

而 DGX Spark 还有一个杀手锏。是 CPU 和 GPU 通过 NVIDIA NVLink™-C2C 技术无缝连接,共享一个巨大的 128 GB 统一内存池 。

这个连接技术的带宽是传统第五代 PCIe 的整整 5 倍,确保了数据在 CPU 和 GPU 之间几乎没有延迟地高速流转 。虽然它的内存带宽(273 GB/s)在纸面上远不如 Mac Studio M3 Ultra(819 GB/s),但英伟达的思路是「大力出奇迹」。

在 AI 任务中,尤其是跑大模型时,能一次性把整个模型装进内存的巨大容量,其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带宽数字。这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在自己桌上,流畅运行一个高达 2000 亿参数的超大语言模型,而无需进行复杂的模型切分 。这种体验,别无他用。

Blackwell GPU 配备了第五代张量核心(Tensor Cores),并支持 FP4/FP8 这样的超低精度格式,性能相比上一代 FP8 提升了 5 倍 。

这就像给 AI 计算开了一个「涡轮增压」模式,让推理速度暴增,同时能效比堪称惊艳。

单台不够?DGX Spark 还内置了 NVIDIA ConnectX®-7 200 Gb/s 网络接口 。你可以轻松地将两台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拥有 256 GB 共享内存的微型集群 。

英伟达表示,这样的组合足以处理高达 4000 亿参数的巨型模型,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开发者能够想象的极限。

抛开硬件,别忘了英伟达最硬的护城河——软件生态。DGX Spark 预装了完整的 NVIDIA AI 软件栈,包括 CUDA 库、TensorRT 和各种 NVIDIA NIM™ 微服务,所有东西都集成在定制的 DGXOS(基于 Ubuntu)上为你调校好了 。

这意味着你不用再花时间折腾兼容性,开箱就能直接进入战斗状态,这对于开发者而言,时间成本的节省难以估量。

这场在星舰基地上演的「世纪交接」,只是一个开始。

从 10 月 15 日起,DGX Spark 将通过英伟达官网和全球合作伙伴正式发售,价格约为 4000 美元 。宏碁、华硕、戴尔、联想等几乎所有 PC 巨头都已第一时间跟进。

说实话,这个价格比最初承诺的 3000 美元贵了 1000 刀 ,也和顶配的 Mac Studio M3 Ultra 差不多了。但它们的定位完全不同:DGX Spark 预装的是 DGXOS(基于 Ubuntu),不能装 Windows 或 macOS ,它就是一台纯粹的、为 AI 开发者和硬核玩家准备的「战斗机器」。

它的魅力在于,你花 4000 美元,买到的是一个能在本地驯服 2000 亿参数大模型的超能力 ,以及背后整个 CUDA 生态的全力支持对于那些需要在本地处理敏感数据、追求极致性能、或者想要完全掌控自己 AI 工作流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个价格其实相当有竞争力。

对于这样一台优缺点都极其鲜明的「偏科生」,你是什么态度?关于这台设备你还想要了解什么细节,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dKc8ar4
via IFTTT

6.58 万元起,平均52秒卖出一辆的吉利星愿改款上市

截止目前,2025 年卖得最好的新能源汽车,是哪一台?

在不带任何定语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交付量已超过 35 万台的「吉利星愿」,应该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冠」。

按照吉利银河官方的说法,「吉利星愿」是所有中国汽车品牌中,交付最快突破 40 万辆的车型;也是中国汽车市场 2025 年 1-9 月份唯一交付超过 35 万辆的车型;吉利星愿连续四个月销量突破 4 万辆,而且在刚刚过去的 9 月份创下了 5 万辆交付的新纪录。

按照这个数据,可以说不到 52 秒,就有一辆星愿走进一个家庭——可谓是「现象级爆款」小车。

10 月 10 日晚,在第四届吉利用户大会上,2026 款吉利星愿全新发布上市,在延续「现象级」爆款体验的基础上,迎来小改款的吉利星愿,正试图满足更多人的越级需求。

让男女都爱,一眼心动的经典造型中性设计

好的造型,应该是没有性别标签,男女都喜欢。

吉利整车研究院副院长张彬在解构吉利星愿的爆款设计时,提出了「三大领先造型理念」。首先,包括了男女都爱的中性设计;而后好的造型还要服务于实用的功能体验;比例和型面还要满足于高级感的营造,通过细节来满足用户对审美的高要求。

作为一款纯电小车,比例的「经典」其实是要符合用户直觉的追求。尺寸紧凑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比例的协调与平衡。

2026 款吉利星愿延续了 0.618 黄金分割比例,实现了 6.3× 的轮长比和 1.4× 的轮高比,配合 1805mm 的车宽和 1570mm 的车高,实现了 1.15× 的宽高比,再加上将视觉重心后移的设定,基本满足了用户对车身灵动优雅的姿态预期。

当然,对于一台灵动的纯电小车来说,要兼具好开好停的小尺寸,也要达成好装多装的大空间。

得益于吉利 GEA 新能源架构,2026 款吉利星愿实现了大量技术创新,带来了后驱布局、、斜置散热器、中置空调箱,结合纯平地板,并在 L113 和 L115 上挑战了工程极限,让紧凑尺寸的小车里还原出更大的空间体验。

为了满足小车偶尔也是家庭出行主力的需求,新款吉利星愿进一步拓宽了后排空间,基本媲美 B 级车型的后排乘坐体验,整车可以坐下 5 个大人。

与此同时,2026 款吉利星愿还带来了 70L 前备箱、10L 副驾抽屉以及 28L 后排座椅下方储物空间,并且升级了「前备箱百宝袋」并新增「副驾抽屉收纳盒」、「车载眼镜盒」等一系列精致配件,释放出更多元的收纳方式,让琐碎物品各得其所。

GEA 架构用「后驱+独悬」,来强调驾控与安全

结合过往销量和市场反响来看,吉利星愿所坚持的 1805mm 的车宽,4135mm 的车长,应该是经受住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小车黄金尺寸。

基于吉利 GEA 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吉利星愿选择了成本更高,但更有驾驶质感与乐趣的「后置后驱+多连杆独立后悬」的架构。在提供舒适驾乘体验的同时,也不失驾驶乐趣与质感,进一步发挥出纯电小车的驾控优势。

比较硬核的是,吉利让星愿进行了 A0 级小车很少会尝试的「鱼钩测试」(Fishhook Maneuver)。这项测试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为了考察乘用车的驾控安全性,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的防侧翻表现而开发,因其行驶轨迹很像鱼钩而得名。

在山东招远的测试场地里,吉利星愿以 130km 时速进入测试,在快速扭转方向盘并回正的过程中,吉利星愿两侧车轮均未离开地面 5.08cm,成功通过了 130km/h 高速鱼钩测试,也直观地证明了车辆悬架的驾控安全性。

「三电技术」也是用户购车时主要关注的重点,吉利星愿搭载了吉利雷霆 11 合 1 的智能电驱,具备 89.2% 的 CLTC 综合效率、66L 电驱小体积的优势,并获得了中汽中心「高可靠电驱」的认证。

基于 GEA 架构,2026 款吉利星愿提供 58kW 和 85kW 两种动力输出,CLTC 工况下续航里程提供 310km 和 410 km 两个版本,另外 STAR 限定版本的 CLTC 续航里程是 410 公里。

电池方面,采用了宁德时代电芯,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星睿 AI 云动力技术,支持 1.66C 的充电倍率,30%-80% 的快充时间是 21 分钟。电池 1000 次循环验证的成绩是 90.72%,而一台开了 84333 公里的吉利星愿,电池容量保持率依然在 96.5%。

不得不提的,还有星愿的智能化部分,尤其是全系搭载吉利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系统, 2026 款全面升级到 Flyme Auto S 1.9.0 的版本。还可以选装 50W 无线快充、车外扬声器、256 色氛围灯、14.6 英寸窄边框高清中控屏等配置。

而且,现有的星愿用户还可以通过 OTA 升级获得便捷大卡、超清 360° 轮毂视角、智能服务大厅、星睿 AI 大模型、星睿 AI 云动力等新款首发的功能配置。

价格方面,2026 款吉利星愿上市限时权益价为 6.58 万元– 9.58 万元,覆盖了 6 个版本。

总体来看,2026 款吉利星愿属于「小改款稳步进化」的选项,而且在取消了「探索+」版之后,新增了一个更契合年轻个性化审美的「STAR 限定版」,确实能够看到吉利星愿在认真地聆听消费者的声音。

在各项配置的升级幅度和 Flyme Auto 的升级中,也能看出星愿的「听劝」;在 GEA 架构和后驱独悬的配置上,也能看出星愿的「坚持」。

眼下,星愿依旧位居细分市场销量第一,但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对手增势也非常迅猛。在当下存量竞争加剧的阶段,如何把「领先」转化为「长红」,将会是吉利星愿接下来的课题。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v8lKH3e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