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这家咖啡店能用个人信息换一杯免费咖啡,你愿意吗?

「杀手只收钻石不收钱」这个交易规则我们经常在电影里能看到,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家咖啡店从来不会主动向他们的顾客收钱。当然,他们收的不是动辄千万的钻石,而是顾客的个人信息。

位于美国罗德岛州的布朗大学校园附近,有一家坐满了顾客的咖啡店,这家咖啡店名为 Shiru Cafe,是一家来自日本的咖啡连锁店。而能让 Shiru 在校园里受到广大学子欢迎的「秘诀」,是因为他们能提供免费的咖啡。

▲ Shiru Cafe 咖啡店. 图片来自:布朗每日先驱报

不过顾客在换取免费的咖啡前,也需要在 Shiru 的官网进行「准备工作」。比如在 Shiru 的官网上登记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兴趣爱好、工作经历在内的个人信息。登记完成后,顾客即可在门店里免费换取一杯咖啡。

尽管线上登记只是三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但并非所有顾客都会被 Shiru Cafe 接待。

Sarah Ferris 是 Shiru Cafe 布朗大学分店的经理助理,她表示「如果顾客不是学生或教授(教师),咖啡店将拒绝接待,当然咖啡店也可以进行现金交易,但 Shiru 更希望学生顾客能使用个人信息进行交换。」

▲ 图片来自:罗德岛公共广播电台

目前 Shiru 的运营收入主要是来自于日产、铃木、摩根大通和微软几家主要赞助商,这些赞助商会在 Shiru Cafe 的门店里播放广告。对于这些赞助商来说,通过 Shiru Cafe 收集到的顾客信息数据,他们能根据顾客们的个人信息和偏好进行调研、对产品进行针对性推广。而对于 Shiru 自身而言,他们能清楚哪些兴趣爱好、消费水平的顾客是门店的常客,以寻找更多的广告赞助商。

从 Shiru Cafe 在官网上介绍的公司经营理念看,他们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免费咖啡」为赞助商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而赞助商也能通过这些信息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职业选择。

换言之,咖啡店充当着双方中介的角色。

尽管 Shiru Cafe 表示不会将收集回来的顾客信息分享给第三方机构,但对于他们的商业模式,无论是曾经光顾过咖啡店的顾客还是社会人士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Jacqueline Goldman 是布朗大学的研究生,同时也是 Shiru Cafe 的常客,对于咖啡店的商业模式,他在 Digiday 的采访中认为,在互联网世界里,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将数据分享给大量组织,但却没有任何回报,相比之下 Shiru 要透明很多。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 Daniel Traver 认为,Shiru Cafe 的商业模式的确能让赞助企业获得更多优秀学生的信息,但随着赞助企业不断增多,部分敏感企业也不免会引起争议。

反对的声音则是对赞助商意图和隐私保护提出质疑。在布朗大学的《布朗每日先驱报》里,有学生对 Shiru Cafe 的做法感到担忧:

根据 CareerLAB 的统计,本校有 42% 的毕业生从事金融、咨询行业,仅有 2% 的毕业生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2% 的毕业生从事「社区发展与组织工作」。对于大量从事金融、咨询行业的布朗毕业生而言,其中一个原因是 Shiru Cafe 在校内举行的赞助商招聘会有关。

此外,学生还列出了具体数据,如「赞助商之一的摩根大通日本新员工有 40% 是 Shiru Cafe 的老主顾」等,并建议抵制这家咖啡店

面对质疑,Shiru Cafe 的总经理 Alex Inoue 在一封公开邮件中表示咖啡馆不会向企业提供特定某些学生的数据,但诸如学生专业、预计毕业年份这些基础信息会与赞助商共享。

对此,强生公司信息安全主管 Nicholas Tella 认为,尽管咖啡店为学生提供了一杯免费的咖啡,但显然个人数据比产品更有价值。

而芝加哥帝博大学的计算机安全教授 Jacob Furst 也对咖啡店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如果学生连接到咖啡馆的 WiFi 网络,那么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通过网络窃取顾客更多个人信息。鉴于近年互联网产品频繁出现的用户资料被窃情况,将个人信息交给中间机构,显然是会存在一定风险的。

据悉,Shiru Cafe 将会在今年年底前向美国多所大学设立分店。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知名学府都将会在 Shiru Cafe 的增设版图中。

题图:Brown Alumni Magazine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xLDsuA
via IFTTT

解读索尼「Lens to Living Room」,万元电视的背后用了哪些新科技?

在本月中旬的东京行里,我们走访了索尼的公园、历史博物馆,也采访了索尼集团的两位高层,了解到了索尼电视未来的产品布局和品牌动态。

而籍着此次机会,我们也在索尼的总部大楼里对「画谛」系列的两款新电视 A9F / Z9F 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万元手机的背后,这两款电视有着哪些新科技?下面我们不妨通过图文来回顾索尼设计师和工程师的讲解。

平衡设计的表面,原来还有这个涂层

从手机到播放器,从播放器再到大家电,「平衡」和「简约」已经成为了索尼产品的主要设计语言。同样地,索尼在 A9F 和 Z9F 两款产品上也用上了它们去诠释「画谛」系列的真谛。

在 A9F 上,这款 OLED 电视延续了 A1 的无底座设计,但设计师对其进行了结构调整,除了让电视看上去「更自然」以外,还调整了电视的整体结构。通过背后集成多接口的支架对屏幕进行支撑,从而形成三角形结构,让电视在客厅中放立更加稳固。

屏幕背后的支架看似简单,但实际内含玄机。打开布面材质的盖板,我们能看到电视的所有接口。 而与此同时,我 们也留意到了屏幕和支架之间用上了金属材质拼接,实际上据索尼设计师的介绍,Z9F 的机身至少用了 3 种材质组成,但除了背后拼接用的金属条,它们都是黑色的,只是根据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黑」而已。

「选用黑色的目的在于,在体验上能让用户更专注地观看内容。另一方面,它能和索尼的其他影像产品形成统一风格」,索尼的设计师和我们介绍道。

同为「画谛」系列一员的 Z9F 同样也采用了简约风设计,但它并没有像 A9F 采用无底座配置,而是传统的三角形底座。尽管没有背后支撑用的盖板掩盖电视用的各种线缆,但 Z9F 在设计时仍然预留了空槽,我们能够将所有线缆都归类到空槽当中,让客厅显得更加整洁。

「索尼需要在产品正面露出 SONY Logo,但粗体的 Logo 在窄边框上会影响到用户观影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将它设置到电视的左下角。」这是索尼设计师向我们介绍对体验和细节的讲究。

▲ 索尼 Z9F 边框上的涂层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为了和索尼的影像产品形成一体化,设计师在 Z9F 的边框上加入了索尼相机常用的哑光质感涂层,这一点如果不细看可能还察觉不出来。但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想还原从创作者设备(索尼摄像机、相机)到家庭影音的观影感觉。

▲ 索尼 A7M2 相机机身上的涂层

比的不是屏幕,是画质

和「选智能手机屏幕越大越好」一样,在智能电视圈,也有几个无法考究的「传说」——处理器越多速度越快;屏幕分辨率越高越好,8K 简直顶级;屏幕色彩要够艳,不然看啥都不生动。

可事实真的如此?

▲ 索尼 8K 电视原型机(GT 赛车 CG 电影)

在索尼总部大楼里我们见到了索尼尚未推出的 8K 电视原型机,相信有关注过爱范儿在今年 CES 展会上报道的网友也应该对这台原型机不会陌生。这是一台有着 100 英寸屏幕、高达 10000 nit 亮度以及 8K 分辨率的超高清电视原型机,在展示厅内,还有某品牌已上架的 8K 电视用作画质对比。

▲ 索尼 8K 电视原型机显示效果

在参观前的专访环节中,我们曾向高木一郎提问关于索尼 8K 电视的推出时间。高木一郎对此表示,索尼目前尚未推出 8K 电视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三点:

一方面是 8K 电视应怎样定价才能让消费者接受,并更容易地普及;另一方面是在技术方面索尼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这对于追求精品的索尼来说是相左的;最后是目前 8K 的影视资源不足,即使推出消费者也不能完全感受到 8K 的画质优势。

▲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概念图(由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

不过尽管在技术上 8K 电视仍有受限,但索尼也给到了我们一个时间点——2020 年,在东京奥运会到来时,索尼将会在日本市场带来 8K 资源和设备。

但就目前而言,4K 电视的体验实际比 8K 更优秀。

说到 4K 电视,我们回到 A9F 和 Z9F 两款电视上。在另一个暗房展示厅里,索尼布置了「画谛」系列的两款电视,并和几款友商竞品、索尼自家的 4K OLED 监视器 BVM-X300 进行画质对比(后者为索尼参考级主控监视器,常用于电影检视用途,售价约 51 万元人民币)。

▲左:索尼 A9F;右:索尼 BVM-X300 监视器

索尼赋予「画谛」系列的最大内涵在于,它不但是一台电视,而且还是一个将影视创造者的体验带给普通用户的一个传播工具,也就是索尼的「Lens to Living Room」理念。

正如影视制作组需要通过监视器查看最终成品一样,A9F 这次通过新加入的 Pixel Contrast Booster(像素级对比度增强技术),将屏幕的每个显示像素点的显示信息进行对比度和亮度增强,让这块 65 英寸的 OLED 屏的色彩过渡更加自然和饱和,最终带来接近索尼监视器的显示效果。

和 OLED 不同的是,LCD 电视有着亮度上的优势,因此不需要像 A9F 那样加入像素亮度增强技术。但是,LCD 同时也存在着色彩对比度不高、可视角度和动态模糊三方问题,这也影响到了用户观看运动直播的观感效果。

因此在 Z9F 这款产品上,索尼通过多分区局域控光、像素对比度控制和明锐动态对 LCD 屏幕的色彩和动态模糊进行优化,来提升面板的色彩对比度和运动画面下的显示模糊问题。这一点不单是在观看运动实况,在游戏时也相当有用。此外,索尼还通过 X-Wide Angle「广锐视角」来解决 LCD 屏幕侧视显示时的偏色问题。

▲索尼 X1 旗舰版图像处理器. 图片来自:Hardwarezone

不过无论是 A9F 亦或是 Z9F,驱动这些大屏幕和新技术都需要具备 4K HDR 的 X1 旗舰版图像处理器的加持才能实现。对于索尼而言,无论是各门技术还是最终的显示效果,这枚处理器都为两台电视的画质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

画音合一,体验如何?

之后我们到了音效体验室进行试听。

在声音技术方面,A9F 用上了索尼最新的 Acoustic Surface Audio+ 银幕声场旗舰版技术。

对比 A1 和 A8F 搭载的 Acoustic Surface 银幕声场,Acoustic Surface Audio+ 中用到的扬声器组合出现了变化。

旧款 Acoustic Surface 只是一个横向直线排列的 2.1 声道组合,而 Acoustic Surface+ 则是成梯形结构的 3.2 声道扬声器组合。它的前排由三个扬声器组成,后排摆放的是两个低音炮单元。

整套组合的输出功率由上一代的 50w 提升到 98w,同时也补充了中置扬声器模式,不管在声音的指向性、音量、声压以及系统利用率上,Acoustic Surface Audio+ 都比旧款 Acoustic Surface 要好。

从现场的试听环节中能体验到,搭载了 Acoustic Surface Audio+ 技术的 A9F,声音会比之前的产品再厚一点。示例片段中出现的物体移动,声音定位感会比旧款做得更突出,用户更容易感知。

而且,整个声音环境的渲染会因为扬声器结构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立体。所以要是真的入手了 A9F 的话,也就不需要再附加中端或以下的 Soundbar 产品了,A9F 的声音表现已经足够让你满意。

如果真的要添置的话,索尼 HT-ST5000 这套支持 7.1.2 的旗舰级家庭影音系统,才是你要考虑的选择。

▲ A9F 低音炮部件

▲A9F 中心扬声器

在「Lens to Living Room」的产品理念下,A9F 和 Z9F 担当着「从创造者到客厅呈现」的任务,也代表着索尼目前最先进的电视制造技术结晶。显然在今天的市场大局里,它不是依靠单纯的堆砌硬件来赢得口碑的一员,而是对视听品质精益求精的缔造者。

尽管它的价格并不便宜,但它仍然能通过索尼在硬件上的优势,在同级产品中站稳第一梯队,相信也能收获到不少用户的青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OZBZaH
via IFTTT

卸任董事长,对马斯克和特斯拉都是最好的结果

尘埃落定,埃隆·马斯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和解。

和解的要求是,马斯克必须在 45 天之内卸任特斯拉董事长,并且将在三年之内都不得再重新当选。同时个人和特斯拉各缴纳 2000 万美元罚款,共计 4000 万美元,这些罚金将赔偿给此次事件中受到损失的投资者。

此外,特斯拉还将引入两名新的独立董事,同时成立一个新的独立董事会,并对马斯克个人公开言论进行监管,保证其不再「祸从口出」。

那些支持马斯克的人可以稍微松口气了,好消息是,马斯克将继续担任特斯拉的 CEO。

▲ 图片来自:Myzikk International

卸任董事长但继续担任 CEO,这和之前有什么区别?

首先就要从董事长和 CEO 的区别开始说起。

上市公司的实质就是证券市场公开融资募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背后掌握股票的投资者被称为股东,股东依据《公司法》享有资产收益和参与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而股东权利的大小,则取决于股东掌握的股票种类和数量。

▲ 图片来自:airliquide.com

全体股东构成公司的股东大会,由于股东数量众多,股东中也会选出一定数量的大股东代表,来代表股东的权益去管理公司,而这些代表就是董事会的组成部分。

董事会可以视为股份公司权利机构的执行机构,有限责任公司不要求一定设立董事会,但是根据我国《公司法》第 108 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一律设立董事会。董事会中大家都是股东,但总归要选出一个人来领导董事会,这个人就是董事会主席,也就是董事长。

董事长可以说是股东利益和意志的集中和最高体现。

▲ 图片来自:AllBusiness.com

而 CEO 的全称为 Chief Executive Officer,意为首席执行官,其实在很多国企中我们常说的总经理主要行使的就是 CEO 的职责。简单的说,CEO 这个职位的实质仍然是给公司打工的,是最高级别的打工者。

此外,CEO 的担任者可以是公司的创始人,可以是董事会成员,也可以是职业经理人等等,职位和权力仅在董事长之下,你可以想想和古代的宰相有些类似,或者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目前来看对 CEO 的称呼在国内是比较滥用的,经常会和总经理、总裁等职位混用。此外我们在日本企业中经常看到株式会社的字样,其实就是日本股份公司的叫法,社长一般即指 CEO,代表取缔役则是指董事长,会长更多是名誉职位,有时候也会兼任代表取缔役即董事长。

一般来说,CEO 需要对董事会负责,作为首席执行官,CEO 执行的决策理论上都是要保障股东的利益。

▲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对于 CEO 和董事长的认知,很多人平常并不会仔细去看。举例来说,阿里巴巴现任的 CEO 就已经不是马云而是张勇,马云现在任董事长,而一年以后董事长的职位也将交棒给张勇。

有时候关于其实企业真正「谁说了算」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要更加复杂,比如华为的现任董事长是接替孙亚芳的梁华,而华为的创始人和 CEO 则是任正非,尽管梁华是董事长,但从华为的管理角度来说,任正非仍然是说一不二的角色。

▲ 图片来自:Robert Houser – PhotoShelter

此外,企业的创始人并不一定会长期担任 CEO。直到现在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埃隆·马斯克并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真正的创始人是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他也是特斯拉第一任 CEO,后来因为和作为大股东的马斯克产生分歧而离开特斯拉。

对于企业来说,创始人、董事长、CEO 是个复杂而经常变动的关系,Google 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长期没有担任公司的 CEO 和董事长,而是在 2001 年找来职业经理人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 担任董事长并兼职 CEO,直到 2011 年施密特卸任 CEO 由佩奇接任,并在 2017 年卸任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执行董事长。

根据哈佛商学员教授,创业问题专家诺姆·沃瑟曼(Noam Wasserman)的调查研究,在 1990-2000 年共 212 家创业公司中,超过 50% 的创始人在拿到风头后的第三年就不再担任 CEO 了,而第四年的时候,约 60% 的创始人已经从公司出走。

对马斯克和特斯拉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实际上,尽管很快要辞任董事长并引入新的董事,但马斯克仍然是特斯拉大股东这一点不会改变,同时特斯拉也离不开马斯克,他依然会继续担任 CEO 并处理特斯拉大大小小的事情。

他的决策能力和个人魅力仍在,「挺马派」支持他的人也依然不少,比如特斯拉的董事会仍然对马斯克的领导能力充满信心。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马斯克的行事风格肯定会要有所收敛,也是 SEC 想要达成的目的。

SEC 联合主任 Steven Peikin 就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马斯克的处理结果是为了防止市场秩序进一步被破坏,此外还有保护特斯拉股东的利益。

而从结果上来说,这或许已经是马斯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之前华尔街分析师曾表示马斯克继续担任特斯拉 CEO 的概率只有 25%,马斯克的继续留任,已经是超乎不少人预想的事。

对于特斯拉来说,马斯克没有卸任 CEO 更是不幸中的万幸,英国巴莱克银行在一份「诉讼担保」说明中分析了马斯克个人对特斯拉的溢价能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130 美元。也就是说,尽管今天特斯拉股票大跌了 13.9%,但从长远来看,特斯拉也长期受益于马斯克个人作为「创始人主导的多个行业颠覆者」这一光环下。

另外,马斯克的特斯拉也并没有二把手的准备,汽车行业咨询师 Ian Beavis 表示,马斯克并没有在特斯拉内部培养接班人。尽管外界早有呼声希望马斯克在特斯拉设立一个 COO(首席运营官)来帮助马斯克执行决策和管理团队,并帮助特斯拉汽车提高产量。

但事实上特斯拉不像苹果一样有库克,到现在为止都是马斯克背着特斯拉独自前行,这很伟大,也很危险。

这也加剧了特斯拉寻找一位新董事长的难度,特斯拉并非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汽车大企业,领导层也很容易变动,高管的频繁离职让特斯拉和马斯克的绑定越来越深,没人会比马斯克更懂特斯拉,也没人能在特斯拉骑到马斯克头上。找到一位在汽车行业有经验的高管来担任董事长去面对马斯克,这对于特斯拉的董事会是个大难题。

墙倒万人推,破鼓万人捶。显然这件事的影响不会因为马斯克和 SEC 的和解而立刻消除,可以想到之后的一段时间,各种落井下石的消息还会接踵而来,不仅仅是马斯克个人,包括特斯拉甚至 Space X 都会受到唱衰的影响。

马斯克要想扭转这一段时间自己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闷头做事,少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正所谓多说多错,风光无限的时候都把你的话都奉为金句,落井下石的时候,曲解和断章取义也并不少见。

不过,现在马斯克或许只想坐着自己的火箭去太空静一静。

题图来源:CNet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QiB9Go
via IFTTT

「核弹」RTX2080Ti 现场试玩:英伟达说游戏的未来就是电影

8 月,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英伟达(NVIDIA)发布了全新的消费级显卡 RTX 系列,这也是英伟达首批采用「图灵」(Turing)架构的产品。

时隔一个月,英伟达在广州举办了 NVIDIA RTX 的技术沟通会,爱范儿也在现场体验到了最新的 RTX 2080 系列显卡。

硬件参数之前爱范儿已经做过报道,在此简单罗列一下:

  • RTX 2070 配备 2304 个 CUDA 单元,8GB GDDR6 显存
  • RTX 2080 配备 2944 个 CUDA 单元,8GB GDDR6 显存
  • RTX 2080Ti 配备 4352 个 CUDA 单元,11GB 的 GDDR6 显存

实际上,核心单元和显存容量的提升并不是 RTX 系列显卡的卖点,更重要的部分,其实是对「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支持。

「实时光线追踪」(Real-Time Ray Tracing),顾名思义就是实时追踪每一个光源在所有反射面上的直射和反射路径,从而实现更为逼真的光照和折射效果——体现在游戏里,就是能够营造更真实的游戏画面。

▲ 开启「实时光线追踪」技术前后对比,图片来自:NVIDIA

以往,类似的效果只会出现在诸如《复仇者联盟》这样制作成本浩大的电影当中,而英伟达则首次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了消费者领域。

在现场,我们也看到了 RTX2080Ti 的实机演算画面,通过一台搭载 i7-5930 处理器、RTX 2080Ti 以及 32GB DDR4 内存的 PC,跑了一段光影极其复杂的演示画面,演示全程帧数稳定,画面效果相当惊艳。

目前,已经有 21 款游戏宣布支持 RTX 技术,其中不乏《古墓丽影:暗影》、《最终幻想 XV》、《战地 V》这样的顶级 3A 大作,也有《逆水寒》、《剑网 3》等国产网游作品,未来也会支持更多的游戏。

那么,RTX 技术短期内有可能下放到 PC 以外的更多硬件平台吗?英伟达的工作人员告诉爱范儿,目前 RTX 系列显卡还没有推出移动版的计划。

总的来说,RTX 系列显卡的亮相,让我们得以窥视到了未来电子游戏的进化方向——不再是简单的多边形堆叠、分辨率提升,而是光与影的交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zGYE6r
via IFTTT

腾讯架构大调整:消失的 3 个事业群和致敬阿里

多日的传闻终于成真,9 月 30 日,腾讯正式宣布在时隔 6 年后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保留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和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原有的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和网络媒体事业群(OMG)被分拆整合,不复存在。

这是腾讯历史上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腾讯云终于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腾讯总裁刘炽平下了「互联网下半场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的论断;曾经是腾讯代名词的 QQ,彻底沦为了大内容战略的流量平台之一;从各自为战、内部赛马的「分封制」,到分拆整合,加强「中台建设」,推倒「数据墙」的「集权制」,这一次,腾讯身上有了阿里巴巴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的样子。

消失的 3 个事业群

「下班之后,发现自己的事业群没了……」一位腾讯 SNG 的员工在朋友圈写到。

而在 2012 年腾讯的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SNG 是最被寄予厚望的。

腾讯将过去的业务系统制改成了事业群制,相当于给各个重要的业务更大的独立决策权,并对它们分别寄予厚望。对于调整后的愿景,官方的口吻是: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会,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发力移动互联网,推动电商扬帆远航,聚力培育搜索业务。

▲ 腾讯 2012 年的组织架构调整. 图片来自:搜狐科技

这个排序其实是有亲疏远近的,比如组织架构调整一个月后,负责搜索业务的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就以一条「今天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该说的话也说了,人也轻松得无所事事了」的微博宣布离职。

基本上,6 年前腾讯的战略里,SNG > IEG > OMG > MIG > 电商 > 搜索。这也不奇怪,当时的 Facebook 如日中天,「社交网络」就是连接、颠覆和未来的代名词。

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虽然腾讯在连接范围、熟人社交上和 Facebook 有诸多相似,但已经习惯了即时聊天的中国网民,并不需要一个新的以社交为主打的所谓实名社交平台。

数据快速碾压其他平台的 QQ 空间和朋友网,不过是用户量庞大的 QQ 的附属功能,它们没能成为中国的 Facebook。

▲ 朋友网已经停止运营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是又一个「伤仲永」的例子。手机浏览器、手机管家、应用商店、地图,6 年前,随便拿出一个词,都是巨头、创业者和资本垂涎三尺的领域,它们被认为是巨头登陆移动互联网、继续称霸的「船票」,也是创业者重划势力范围的「武器」。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浏览器和手机管家这一套在 PC 互联网所向披靡的组合,并不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热闹一时的应用商店,前脚被巨头天价收购,后脚就成了烫手山芋。地图确实是一个入口,但决心更强的百度和阿里最终分走了这杯羹。

6 年前,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准备大展拳脚;6 年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中国网民从「增量」趋于「存量」,更高质量的、能持续抓住用户眼球的内容重新成为了被关注的重点。

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是腾讯新的应对策略,腾讯视频这个差点成为弃子的业务,成了大内容战略的关键一环,那些风光一时的「入口」们,以及曾是腾讯代名词的 QQ,居然只成为了内容生态的流量来源和传播渠道。

拥抱产业互联网:To C 的腾讯要做 To B 业务

人口红利的消失对 C 端的影响是内容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对企业来说,服务好已有用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就成了更重要的事。云服务是企业级服务中需求最明确,利润最高的一块。

过去,腾讯云被放在 SNG 事业群下,相比 2009 年就独立成为阿里旗下子公司的阿里云,这越来越被诟病。现在,它终于被独立出来,希望在云服务市场有更大的作为。

去年 12 月腾讯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表达了希望腾讯增加更多 To B 能力的愿望,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很多人说我们只有 To C 的基因,没有 To B 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 腾讯总裁刘炽平. 图片来自:创业家

在云服务市场,后来者快速发展,分得可观的数据份额并非无迹可寻。2014 年,服务云服务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被任命为微软 CEO,他立刻着手把微软的云服务业务 Windows Azure 改名为 Microsoft Azure,并确立了「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战略。

之后,微软的 Azure 的营收几乎一直保持着同比翻番的增长速度,2018 年第二季度,调查机构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微软 Azure的市场份额已经增至 13%,相比之下,亚马逊已经从几年前的「半壁江山」降到 30%,而且,后者的市场份额增长已经非常有限。

但是,腾讯云能不能获得这样的成功还很值得怀疑。目前,阿里云占据了中国云计算 IaaS 市场 47.6% 的份额,营收规模上是第二名腾讯的 5 倍。

更可怕的是,虽然腾讯从 2016 年开始在财报中提到腾讯云,后者保持了每季度营收同比翻倍的高速增长(具体营收未公布),但阿里云也在以每季度收入翻番的速度增长。

一辆法拉利和一辆自行车同时以翻倍的速度提速,两者间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不过,腾讯新成立的 CSIG 事业群并不只包含腾讯云。过去承担了一部分吸引 C 端用户职能,被划归在 MIG 事业群下的安全和腾讯地图业务,回归了企业服务的本质;代表腾讯 AI 落地最高水平的腾讯优图也归在 CSIG 旗下,最后,是起步中的代表未来的智慧零售和行业解决方案。

腾讯的官方解读是,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

也就是说,这不是纳德拉式的「cloud first, mobile first」的一槌定音,而是腾讯开始尝试把 To B 服务放到更重要位置的开始。

6年前的架构调整:阿里在集权,腾讯在「分封」

腾讯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在 2012 年,阿里也在这一年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而且很巧,双方都确立了「事业群」制。

但深究起来,两者的调整大为不同。

当时,阿里巴巴的 To B 业务刚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不久,将大阿里分拆成不同的子公司单独上市的道路被彻底否决,原先的六大子公司被调整为七大事业群,分别是: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

▲ 阿里巴巴 2012 年的架构调整. 图片来自:搜狐 IT

马云解释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加速推动「One Company(一个公司)」的目标,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和淘宝市场体系有效的结合,实现真正的开放,协同和分享机制。

但腾讯的目的并不相同。腾讯调整前的制度是事业部制,腾讯官方对事业部制的定性是「使腾讯从一家初创公司转向规模化的生态协同」,也就是说,腾讯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给了一些重要的业务更大的独立权。

2012 年,腾讯把事业部制调整为事业群制,这其实是前者的升级,马化腾的内部邮件意思也很明确,当公司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由大变小,「重塑小公司的创业特质,激发激情,快速响应,引领技术和体验的创新,打造让用户惊喜的精品。」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将子公司「削权」,增加彼此间的协同,以壮大整个阿里巴巴的「集权」;那腾讯就是赋能各个事业群,让其各负盈亏,成为一方诸侯的「分封」。

双方其实都有美好的前途。阿里巴巴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大文娱、新零售、互联网金融、物流骨干网都有所作为;腾讯内部赛马,跑出了微信、王者荣耀,一度市值超过 Facebook,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

但现在,腾讯觉得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科技自媒体人潘乱那篇广为流传的《腾讯没有梦想》质疑过腾讯数据不互通,部门分化和冲突带来的问题:

MIG的QQ浏览器要学头条做内容生态和信息流推荐,你要先找WXG,你的数据能不能开放给我,然后再找OMG、SNG和IEG,能不能把你们的数据开放给我?如果别人不开放,那我只能找OMG的数据基于此来做推荐。天天快报大力投入的时候,就没能很好借力到微信公众号。

另一家自媒体老道消息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赛马赛了这些年,各事业群之间甚至事业群内部,割裂远大于协同。这件事在 3 年前 OMG 第一次做微视时候就敲响过警钟了:腾讯视频好好的底层播放器,微视不能用;做动态滤镜需要图形专家,深圳(还是上海)放着的优图团队调动不了;各种基础工具不统一,什么都得从头做。

好好的一支精悍团队,最后被磨得心气全无。当年微视的一个实习生跳去头条能负责整个跨平台播放器;之前顺风车事件那个 Jelly,就是离开 OMG 之后去滴滴把顺风车干了起来的。

内部的墙不先推倒,腾讯真好不了。

很难想象,去年这个时候,不管是股价、市值还是公众形象,腾讯都还是 BAT 中的模范。科技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唯有改变。

 

题图来自:Quartz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Nabf5v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