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

董车日报 | 宝马发布新 i3 及 X5 / 特斯拉超充涨价被吐槽,马斯克回应 / 国内油价明日再次上调

导读

  • 比亚迪正式发布海豹官图
  • 宝马发布新款 i3 及国产 X5
  • 吉利星越 L 雷神 Hi·X 油电混动版上市
  • 网友吐槽特斯拉超充涨价,马斯克回应
  • 李斌谈蔚来造手机:不是扩张,是防守
  • 特斯拉与 Vale 秘密签署镍供应协议
  • 上汽大众上海工厂周四起将部分停产
  • 市场格局生变,新能源车企变阵鏖战下沉市场
  • 美国考虑解禁高比例乙醇汽油,以降低油价
  • F1 将在 2023 年重返「赌城」拉斯维加斯
  • 车联网?三十年前就有了
  • 今日话题:油价又双叒叕要涨了

比亚迪正式发布海豹官图

3 月 30 日,比亚迪正式发布了新车型海报的官方图片。新车型基于比亚迪 e 平台 3.0 打造,定位中型纯电轿车。

比亚迪海豹的外观采用了仿生学设计,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此前发布的 Ocean-X 概念车的设计。前机盖上动感的筋线配合下探的大灯,营造出不错的俯冲感。

从车身侧面也可以看到,海豹的整体造型也比较低矮,向前倾斜的锐利腰线再次强调了新车的运动属性。

海豹的尾部设计也与 Ocean-X 概念车保持高度一致。贯穿式尾灯点亮后,两侧呈现出点状式设计。底部的扩散器尺寸也比较大,符合新车的调性。

动力方面,从此前公布的申报信息来看,海豹共有三种动力配置:150kW 后驱版、230kW 后驱版,以及 390kW 四驱版。

显然,海豹就是奔着 Model 3 去的。

宝马发布新款 i3 及国产 X5

刚刚,BMW i3 eDrive35L 正式发布,新车为一台基于中期改款后的 BMW 3 系打造的纯电车型,售价为 34.99 万元。

BMW i3 拥有 281 马力和 400N·m 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为 6.2 秒,70.27kWh 三元锂电池可提供 526km 的 CLTC 续航。

配置方面,BMW i3 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双联屏设计,并内置全新 BMW iDrive 8.0 系统。新车还配备 HRS 液压回弹减震技术,后轴首次配置了自适应空气悬架。

眼尖的朋友可能也发现了,新款 BMW i3 的档把和 iX3、i4 所采用的并不相同, 而是与 iX 类似,用小拨杆取代了经典的「鸡腿档把」。

除了 i3,BMW 还正式发布了国产 X5。

新 X5 共有 4 个版本,分别为:

  • xDrive 30Li M 运动套装版,售 60.5 万元;
  • xDrive 30Li 尊享型 M 运动套装,售 63.5 万元;
  • xDrive 40Li M 运动套装,售 70.5 万元;
  • xDrive 40Li 尊享型 M 运动套装,售 77.5 万元。

外观方面,新 X5 的四款车型均配备 M Performance 套件,前脸两侧倒置的 L 型点缀更显精致。

国产 X5 与进口 X5 最大的不同自然是轴距了。新 X5 的轴距加长了 130mm,轴距上到了 3 米级别,达 3105mm,后排乘坐空间更为宽裕。不仅如此,BMW 还将新 X5 的座椅增厚了 15mm,带来了更好的舒适性。

动力方面,新 X5 拥有 2.0T 和 3.0T 两种动力可选,最大功率分别为 245 马力和 333 马力,最大扭矩分别为 400N·m 和 450N·m。

BMW i3 的价格比我预想的要低不少。

吉利星越 L 雷神 Hi·X 油电混动版上市

3 月 30 日,吉利星越 L 雷神 Hi·X 油电混动版正式上市。新车售价 17.17-18.37 万元,共分为两个车型。

为了区分混动与燃油车型,吉利为新车换装了名为「时光穿梭」的全新进气格栅。悬浮阵列式的中网造型搭配上两侧的 LED 光源,科技感十足。

内饰方面,横贯中控台的三块大屏提高了整个座舱的科技感。同时,吉利采用「元气蓝」配色,干净简约。另有星空灰环保麂皮双拼内饰可选。

这辆车最大的亮点,自然是上面的那套「雷神智擎」了。这套系统拥有一台热效率达 43.32% 的 DHE15 混动专用发动机,并搭载全球首款 3 档电驱变速箱(DHT Pro),综合油耗低至 4.3L/100km。

动力数据看起来也十分优秀,最大功率为 241 马力,峰值扭矩 540N·m,0-100km/h 加速时间为 7.9s。

这辆混动星越 L 还是很有诚意的,值得去试一下。

网友吐槽特斯拉超充涨价,马斯克回应

3 月 30 日,有网友在 Twitter 上吐槽特斯拉充电服务涨价,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对此进行了回应。

马斯克表示将调查涨价原因,他还强调,特斯拉只是想赚些「微薄的回报」,而非漫天要价。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电价并非一成不变的,不久前,小鹏汽车就宣布其自营超充站的峰值充电价涨至 1.92 元/度,新电途、特来电等第三方充电站也进行过调价。(IT 之家)

其实也可以理解,建设和运营汽车充电站,成本可不低。

李斌谈蔚来造手机:不是扩张,是防守

今天,李斌对造手机一事做出回应:

手机现在是蔚来用户最重要的连接车的设备,华为被美国打压之前,蔚来 50% 用户用 iPhone,40% 用户用华为;现在 iPhone 比例进一步上升,别的 Android 阵容没接住。

李斌表示,苹果现在对汽车行业很封闭,比如苹果不肯为蔚来第二代平台的车开放 UWB 接口。因此,从用户利益和体验出发,蔚来需要仔细研究手机和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终端设备。

他认为,蔚来造手机不是在扩张,而是在防守。

所以说,蔚来想造的不只是手机,还包括可穿戴设备等其他智能终端。

特斯拉与 Vale 秘密签署镍供应协议

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在 3 月 30 日透露,特斯拉已与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Vale)签署了一份未对外披露的协议,后者将向特斯拉供应镍。

报道称,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与淡水河谷签署了为期多年的供应协议,这些镍将来自加拿大。

目前,特斯拉并没有对该报道作出回应,淡水河谷方面也拒绝置评,但该公司曾表示,当前其总产量的 5% 已经销售给了电动汽车市场,并且未来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 30%-40%。(盖世汽车)

镍是生产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最近几年来其价格一直在稳步提升。

上汽大众上海工厂周四起将部分停产

大众集团今日(3 月 31 日)表示,由于疫情期间零部件采购困难,该公司与上汽集团合资运营的上海工厂周四起将部分关闭。

但除此之外,大众并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包括何时可以恢复生产,或者哪些零部件和车型受到了特别的影响。

此前特斯拉也宣布上海工厂本周将暂停生产至少四天,丰田的子公司日野汽车也暂停了位于上海的发动机工厂的生产。(新浪财经)

上海加油。

简单

  • 劳斯莱斯 Spectre 已开始 250 万公里长距离测试
  • 新款丰田亚洲龙上市:19.98 万元起
  • 陆正耀及神州优车再收限消令
  • 奔驰 3 月份召回超 9 万辆汽车
  • 比亚迪入选《时代周刊》「2022 最有影响力的 100 家企业」
  • 丰田新款 RAV4 荣放将于 4 月份上市

美国考虑解禁高比例乙醇汽油,以降低油价

近期,美国政府正考虑暂时取消对于销售高比例乙醇汽油的禁令,以帮助降低美国消费者的燃料成本。

近期,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美国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在 3 月初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暂未对此事发表评论,但其表示,正在「考虑政府各部门的一系列选择,以减轻(汽油价格上涨)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F1 将在 2023 年重返「赌城」拉斯维加斯

3 月 31 日上午,F1 官方正式宣布拉斯维加斯将在 2023 年重返赛历,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美国将会举办三场 F1 大奖赛。

2023 年的拉斯维加斯大奖赛将会是一场街道赛,并且还是一场夜赛,届时 F1 赛车将会在灯火通明的拉斯维加斯街头高速飞驰。

赛道布局方面,拉斯维加斯街道赛道将会是一条高速赛道,总长 6.12 公里,共 14 个弯道,赛道预估最高时速达到了 342km/h。

拉斯维加斯大奖赛的比赛时间也非常特别,其正赛将会在美国当地时间周六举行,而不是周日。

车联网?三十年前就有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过去 30 年经历的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初的车联网系统,可以追寻到 1989 在广州诞生的中国现代出租车行业。

▲曾经的出租车调度中心

通过车载对讲机、天线、话筒、通信塔等设备搭建起来的车载对讲系统实际上就是第一代的车联网系统。

1994 年,GPS 的普及,以及 GSM 在广东的大规模商用,第二代车辆网系统逐渐形成。远程定位、防盗报警、远程断油断电、事故救援等功能逐步上车。

2009 年,中国 3G 牌照发放,奔驰在中国推出了奔驰互联(Mercedes me)服务,丰田 G-BOOK 智能副驾系统也首次引入中国,实现了路径规划、空调预启动、远程诊断、旅程咨询服务等更为复杂的功能。

4G 时代,受到智能手机的冲击,车联网系统跌入低谷,用户更习惯使用他们的手机来进行导航和娱乐,放弃了体验不佳的车机。

如今,智能汽车的时代已然到来,各家车企纷纷踏足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的可用性大大提高。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车机来控制车上的各种功能,随着汽车网联化的发展,「人-车-路」的协同也得以实现。

今日话题:油价又双叒叕要涨了

明天油价又要涨了,你明天还开车上班吗?

央视财经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本次油价调整后,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 110 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 50L 容量估测,加满一箱 92 号汽油,将多花 4.5 元。

本周国际油价暴跌也没拦住国内油价 7 连涨,这次涨价后 95 号汽油零售价逼近 2018 年 10 月的最高点 9.32 元每升。

好了,董车君下班了,今晚把油加满再回家。

作者有点忙,晚点写简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15TtUya
via IFTTT

苹果 Mac Studio,再次刷新我们对个人电脑的认知

由两块 M1 Max 组成的 M1 Ultra,成为了 M1 系列的最后一块拼图,并完成了整个 M1 SoC 宇宙。

▲ 拼出来的 M1 宇宙.

这就好像《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对于漫威第一阶段,十几年勤恳的布局,最终达到顶峰。

不同的是,搭载 M1 Ultra 的 Mac Studio 更像是「灭霸」这个终极 boss,而非是联手与之搏命、各怀奇技的复联成员。

ARM 架构的 M1 系列芯片的诞生,以及后续相应 Mac 产品所追求的高能效,实则是颠覆了 X86 架构 PC 用高功率换取高性能的传统。

作为 M1 系列芯片能效巅峰的 M1 Ultra,和与之理念相配的 Mac Studio 成为了今年苹果春季发布会的绝对主角。

连线》称 Mac Studio 是一台拥有着地狱般恐怖性能的电脑,而 The Verge 更是直接表明它是苹果史上的一项里程碑。

它没有刻意的为了设计而追求轻薄,也没有因为 M1 Ultra 的高能而在散热上妥协。

反而意外的在发布会上就展示了为 Mac Studio 单独设计的散热系统,并且几乎占据了内部 50% 的空间。

可以说 Mac Studio 的散热可以媲美那些高能 PC 了,是不是也意味着内部的一些结构也与 PC 类似了?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以及一个「阴谋」

在 Mac Studio 陆续发货后,不少的科技 YouTuber 也在第一时间做了拆机视频。

▲ AMD Ryzen 3 3300x 与 M1 Ultra 封装面积对比(注:M1 Ultra 封装包括统一内存). 图片来自:Max Tech

有发现 M1 Ultra 封装面积远超同时期的 X86 旗舰 CPU,也有发现 Mac Studio 机内的设计依然精练简洁,还有的发现 Mac Studio 内部的散热器比 Mac mini 还要大上一圈。

当把主板翻过来之后,Luke Miani 发现 Mac Studio 的 SSD 并非是焊接在主板上,而是与 PC 主机类似的可拆卸设计。

并且在另一侧,苹果也预留了一个额外的硬盘插槽。

虽然接口的型号和尺寸并非常见,极大可能是定制版,但可拆卸也就意味着「自行更换或升级」,这是一个好消息。

为了验证可能性,Miani 将另外一台 Mac Studio 的 SSD 交换到这台 Mac Studio 上,无法开机。

同时,他将这两块 SSD 自由组合到一台 Mac Studio 上,依然无法正常开机。这是一个坏消息。

似乎每一款 Mac Studio 与其 SSD 型号、容量均做了软件绑定,封堵了用户的自行升级。

「这种做法实际上比把存储焊接在主板上还要糟糕。」这是 Miani 在视频最后下的结论。似乎是一个阴谋。

在这则视频发出之后,著名拆机机构 iFixit 也在第一时间回应,它们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仍在测试更多的可能性。

iFixit 多了一个步骤,当更换 SSD,Mac Studio 在闪烁橙色 LED 故障灯时,它们用 Configurator 对其执行 DFU 恢复,一通操作下来,只有在备用 SSD 单独插在 Mac Studio 时,能够正常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备用 SSD 与原装 SSD 拥有着相同的容量,更换、增加 SSD 仍然不可行,iFixit 对这个结果只表达了「沮丧」的看法。

保不齐苹果后续在更新 Configurator 时,会放开对容量和数量的限制。

Mac Studio 里面那个可拆卸的部件可不叫 SSD

众所周知,无论是三星还是西部数据的 SSD,其实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 NAND Flash 颗粒,另一部分则是控制器。

▲ 三星 SSD. 图片来自:Tomshardware

每个 SSD 都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并拥有 SATA 或者 M.2 插口以方便在现代的 PC 上互换。

在 2016 年 TouchBar MacBook Pro 出现之前,Mac 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即支持用户自由升级和更换。

▲ 图片来自:iFixit

Apple T2 安全芯片改变了一切,存储颗粒被集成在主板上,而控制器则集成在 T2 内。

换句话说,彼时的 Mac 上的硬盘已经不是 SSD,而是几块 NAND 存储颗粒。

现在的 T 系列安全芯片已经集成到 M1 芯片之内,换句话说,传统意义上的 SSD 控制器实际是在 M1 芯片之中。

Mac Studio 上可拆卸的「SSD」不过是焊接了几块 NAND Flash 闪存颗粒而已。这个可拆卸的部件更像是一个原始的 NAND 桥接器而已。

而根据 Asahi Linux 的开发者 Hector Martin 推测,Mac Studio 两个存储插槽,需要相同的容量,甚至可能需要用相同的 NAND 供应商芯片。

▲ Mac Studio 闪烁橙色 LED 报错指示灯.

Arstechnica 还猜测 Mac Studio 两个插槽无法同时支持 1TB 容量的 NAND。Mac Studio 的 2TB 版本可能是单个的 2TB NAND,或者两块 NAND 需要配对和让 M 芯片与之配对。

无论如何,把存储控制器集成在 M 芯片之中,即使留下了相应模块的插槽,Mac Studio 依然与其他的 Mac 差不多,都没办法自行增加存储容量。

还是老生常谈的「数据安全」?

苹果芯片架构师 Tim Millet 曾在采访中抛出「我们把手机芯片放进电脑」的感叹。

▲ 苹果芯片架构师 Tim Millet.

其实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iPhone 和 Mac 已经在硬件上趋同,只剩下了一层系统墙。同宗同源的 A 芯片和 M 芯片,以及较为类似的主板设计。

若说以往还是 ARM 与 X86 的区别,但如今可能只是 iOS 和 macOS 的区分了。

与 A 芯片一致,M 芯片也拥有了物理隔离的安全区,同样也对出厂的部件进行了硬件标识,编码配对,并对数据进行加密。

为的就是硬盘或者准确的说是 NAND flash 颗粒里面的数据安全,防止一台 Mac 上的硬盘被移除并插入另一台 Mac 或者外部存储机箱。

而倘若 NAND flash 的系统出现问题,则可以通过另外的 M1 Mac 利用 Configurator 进行 DFU 恢复。

Configurator 软件此前是苹果为 iPhone、iPad 所准备,在 M1 Mac 发布后,也随之升级了一版,增加了对 M1 设备的支持。

▲ M1 Mac 的 DFU 模式. 图片来自:hawkdive

Arstechnica 则撰文表示随着 Mac Studio 的陆续发售,Configurator 或许还会继续更新升级,可能会支持改写容量,与 M1 Ultra 芯片配对等等操作。

但并不意味着会开放给普通消费者,更可能是针对于个人维修机构,也对应了此前苹果发布的「自行维修计划」,算是一种对维修权的让步。

即使后续 Configurator 更新允许对 Mac Studio 的存储进行扩展、更换,但对普通用户来说,更换存储需要将 Mac Studio 完全拆解,难度并不低。

背后可能还是更低的成本

众所周知,苹果布局十几年的自研芯片,一方面是软硬件生态的统一,另一面其实是更低的芯片成本。

苹果把控制器集成到 M 芯片之中,除了数据安全,依然与降低机内的组件成本有关。

SoC 设计师 ktmglen 就指出了在芯片设计时,将一个外部元件的功能集成到 SoC 中,便能节省大量的 BOM 成本。

▲ M1 家族.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几美分的 SoC 成本,但对于额外的 1~2 美元的元件成本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集成到 SoC 之中,往往还会有更佳的可靠性,更好的性能,以及安全性。

▲ 图片来自:thesweetsetup

在苹果这里,将外部元器件的功能全部集中在主 SoC 中,应该是从芯片设计开始就做好了布局。高度集成化,利用做 iPhone 的思路来做 Mac,无论是研发还是硬件设计生产,无疑是从流程上节省了大把资源。

大概到今年 6 月份,苹果的 ARM 两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后续所有的 Mac 将会彻底拥抱 M 芯片。Mac 在设计上、在使用上和生态上,与传统 PC 的区别会越来越大。

▲  左:PowerBook G4,右:MacBook Pro 16(2021)

正如苹果硬件工程副总裁 Kate Bergeron 在回忆 PowerBook G4 的诞生时所讲,「我们放在里面的每样东西都是新发明。」

而我们也只能不断地接受和更新自己对于个人电脑、对于 Mac 的认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xnJieBf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