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的说,过去 10 年,移动互联网服务之所以繁荣,正是从 iPhone 与 App Store 的组合开始,这是乔布斯留下的遗产,在库克时代得到商业价值的高度实现,苹果万亿美元市值就是一个直接证明。
去年,位于苹果新总部 Apple Park 的乔布斯剧场第一次对公众开放,库克在舞台上拿出了 iPhone 诞生 10 周年纪念版 iPhone X,同时也是对乔布斯的致敬。
如果乔布斯还在,他或许早就觉得现在的手机产业无聊至极,因为就像 1990 年代的个人电脑发展停滞一般,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激发的创新正面临瓶颈,一眼望去,大同小异。
但苹果对于个人计算未来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这也是 iPhone XS 系列之所以诞生的原因。
iPhone XS 系列发布之时,很多人会意识到虽然 iPhone X 彼时被认为是苹果未来 10 年的一个起点,它直接取消了 iPhone 极具辨识度的 Home 键, 系统交互模式变革为全手势和语音,Face ID 取代指纹解锁,开始了苹果对 AI、AR 装进用户口袋的布局,当然也是手机全面屏时代的代表。
但这些技术在苹果眼中显然都不是完美,甚至是松散的,iPhone XS 系列则是把 iPhone X 的技术和体验连成了一条完整的线。
双卡双待背后的取与舍
在苹果发布三款新手机时,除了产品被中国用户吐槽死贵死贵之外,对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实现了双卡双待讨论颇深。对于安卓用户来说,双卡双待已经不稀奇,但作为果粉,甚至是想尝试 iPhone 双卡双待的用户,iPhone 版双卡双待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由于 iPhone XR 暂未发售,所以我们只能通过 iPhone XS Max 来测试双卡双待功能。
作为苹果史上屏幕尺寸最大的机型,XS Max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6.5 英寸,其实如果使用过 iPhone 8 Plus,对 XS Max 的握持感会有些似曾相识,因为两者机身大小差不多。但是 XS Max 的屏幕显示面积却比 iPhone 8 Plus 要扩大 20% 以上,相当有视觉冲击力。对于 iPhone X 用户,XS Max 除了屏幕尺寸变大,外观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别。
我们测试的是 XS Max 新增的金色版本,苹果号称采用了原子级工艺打造,和去年 iPhone 8 系列偏粉的金色有明显差异。
▲iPhone XS Max 卡槽只有一个,正反双面都可以放入实体 SIM 卡
iPhone XS Max 把卡槽设在了侧面,虽然是双卡双待,但卡槽只有一个,用卡针取出卡托后会发现正反双面都可以放入实体 SIM 卡。放入 SIM 卡插入卡槽,系统会自动识别两张卡,并且会提醒你进行使用前的设置,首先是选择「标签」,拥有主号、副号、个人、商务等六个标签可选。
但是当进入双卡设置的下一步时,却是一脸懵逼的,就好似脑筋急转弯一般,需要揣摩才能明白。
其实,当你设置时只需要记着,前两个选项,哪一张卡被设置为「默认号码」,那么这张卡就支持语音通话、短信和上网全部功能,另一张卡则用于通话和短信。
第三个选项相对直观,对于一些日常单独购买一张卡只用于流量消耗,甚至是出境单独使用流量卡的用户颇为受用。当然,如果一次性没有弄明白,随后还可以在系统设置里更改。
▲设置成功后控制中心会显示两个运营商的标识,系统设置里也更改两张卡的用途
iPhone XS Max 的实体卡双卡双待是中国独有,当然价格也是相当酸爽,这被很多人认为是苹果对中国用户提价的筹码。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对用户的妥协,但如果从行业大背景来看,这更像是苹果为了满足中国用户双卡双待需求,对运营商的一种无奈。
因为按照苹果的设定路径,实体单卡+eSIM 组合的双卡双待功能,才是初衷。所谓 eSIM 卡,本质上是一种嵌入式 SIM 卡,只需将传统 SIM 卡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 SIM 卡。
但 eSIM 虚拟卡想要在中国推广,实在是步履维艰。所以你会发现,美版、日版的 iPhone XS Max 是单卡槽,但支持 eSIM 双卡双待。
去年 Apple Watch Series 3 发布之时,已经支持 eSIM 卡,这让用户无需多开卡,一个号码就可以搞定多个智能设备,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目前仅有几个城市开放了 eSIM 卡功能。原因很简单,运营商不想降低消费者对自己的依赖,更不想 eSIM 卡的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间进行切换。
而早在 2011 年,苹果就在美国申请了 eSIM 的专利。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范围内 eSIM 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中国市场由于运营商利益并不积极,中国用户才得到了实体卡槽以实现双卡双待。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张实体 SIM 卡专供中国,是苹果的权宜之计。
市场研究机构 ABI Research 十分看好 eSIM 的未来,并且预测 2022 年,eSIM 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 4.2 亿台,同时到 2023 年包括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设备类型也都开始不同程度的普及 eSIM 技术。
对于苹果来说,在推动手机行业 Micro SIM、Nano SIM 两次关于“卡”的变革之后,显然不会放弃争夺 eSIM 的主导权。
没有理由说自己不会拍照了
著名摄影家查斯·贾维斯曾说过:最好的相机,就是你需要时在你身边的那台。按照他的话,时刻不离身的手机就是那台最好的相机。
作为苹果的 CEO,库克也不吝惜对 iPhone 拍照的赞美,他说 iPhone 的拍照是让你习惯了之后就离不开。
前不久,为了庆祝世界摄影日,库克还特别转发了摄影师 John Bozinov 在南极洲使用 iPhone 拍摄的三张照片,身体力行的推广 iPhone 这款在全世界广受欢迎的相机。
如今,传感器、处理器、算法在 iPhone XS Max 身上都有了显著的升级,与 iPhone 用户组成了一个「拍照组合」,90%的工作交给 iPhone,你只需要拿起手机,拍下的照片就好像是经过修图师润色那般。
▲右侧 iPhone XS Max 拍摄照片亮度明显高于左侧 iPhone X 拍摄。
智能 HDR、景深控制功能、加强版的焦外成像等新功能,它们都将成为你随手拍出好照片的助理。智能 HDR 功能,通过灵敏的感光元件、增强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和先进的算法,让照片中的高光和阴影细节更丰富。
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你会明显察觉到 XS Max 对逆光做了很大的优化,就好像给照片戴上了过滤强光线的墨镜,让眼前的景色不会糊掉。来看两张分别是顺光和逆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对比:
▲顺光环境下,景色被还原的趋于真实自然状态。
▲逆光环境下,水面的波光粼粼也呈现的错落有致。
特别要提到的是 XS Max 的人像模式,人像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双摄像头来创建一个景深效果。这样不但能拍出主体清晰的照片,还能营造出柔美的模糊背景。
这一次 iPhone XS Max 人像模式最大的一个直观提升是支持调节人像模式的光圈值,当你拍完一张照片之后,可以后期调整照片的景深,从而达到背景虚化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张,是强烈逆光环境状态下开启人像模式,随手抓拍而来,可以看到,扬起的发丝清晰可见,整体显示也没有失焦。当然,如果你想要突出人的背影主体,虚化远处的风景,只需左右移动光圈值即可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编辑人像照时,只需简单左右滑动便可调整景深
苹果 AI 战略不再沉默的代表作
拍照的提升,离不开苹果全新设计的 A12 仿生芯片,这也是全球第一款量产出货的7纳米芯片:8 核心架构、每秒执行五万亿次运算、CoreML 运行速度最高比 A11 提升至 9 倍……当行业其他玩家还在追赶去年 A11 仿生芯片时,苹果已经再次占据制高点。
事实上,也正是 A12 仿生大幅升级的ISP性能以及全新的神经网络引擎、图像算法,才让 iPhone XS Max 实现了智能 HDR、后期调节景深、接近于零延迟的快门等特性。
除此之外,沉浸式游戏渲染、多人 AR、鲜活生动的拟我表情跟踪 50 多种面部肌肉运动,都让A12 仿生的能力得到释放。
强大到没朋友的 A12 仿生,也压根没想交朋友,甚至把「前任」A11 仿生都毫不留情的拍倒在沙滩。
从用户的使用体验来说,苹果 A12 仿生的 AI 能力给 iPhone 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造,但放大到手机行业,20 亿台 iOS 设备用户就是苹果 AI 战略的演练场。看似封闭的苹果,正在笼络开发者在自家平台上开发 AI 应用,将 AI 能力落地到可以体验的产品,并且提供给 iPhone 用户。
苹果向来都没有高举 AI 的旗帜,即便它早在 iPhone 产品中使用AI的技术,但 XS Max 已然是目前最领先的 AI 手机,也是苹果 AI 战略不再沉默的代表作。
当手机产品的外观清一色刘海,一眼望去千篇一律,恰恰是到了抛弃浮华、摒弃噱头之后,钻研内功的时机,而苹果凭借每年一「芯」,正在主导 AI 时代的摩尔定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伴随着三款新 iPhone 的发布,用户免不了吹毛求疵,无论是价格还是设计,就像当初吐槽iPhone X 一样。但 iPhone X 在销售额上做到了高达 620 亿美元的销售额,证明了这款产品的成功。iPhone XS Max 又会在用户的质疑声中走向哪里?
2018 年是库克加入苹果工作 20 年整,接任苹果 CEO 的第七年,同时也是苹果 AI 战略落地的关键一年。尽管库克在很多方面让用户觉得与乔布斯相反,但他与乔布斯对待工作,都是一样执着,要求苛刻。
本文来自 36 氪,作者为宋长乐,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zsXaN1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