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星期四

留下一代人黑历史的大头贴相机,并没有被美颜 app 杀死

十几年前,在那个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还不普及的年代,无数 80 后和 90 后其实已经爱上了美颜和自拍。

那就是曾风靡无数少男少女的大头贴,放学后几个朋友就会挤在不到一平米的拍照亭里,嘟着嘴、比着剪刀手、精心挑选着相框模板,留下张张磨皮过度、像素堪忧的大头贴。

就连明星也热衷于拍大头贴,杨幂、高圆圆、李小璐、刘诗诗等娱乐圈女神,都曾将非主流的一面留在了大头贴上。

▲杨幂的大头贴.

狗仔队甚至会通过明星的大头贴来曝光绯闻,当年周杰伦还因为南拳妈妈主唱拍大头贴玩亲亲被八卦杂志刊登出来,即兴创作了一首《大头贴》来调侃狗仔。

当年在大头贴机面前精心摆的 Pose,悉心打扮的造型,都成了很多人无法抹去的黑历史,但那些年花光零花钱买来的大头贴相册,却也成了承载青春回忆的纪念册。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各种美颜 app 的兴起,我们可以在手机里找到成千上万种滤镜,大头贴也逐渐被淘汰,但拍照亭并没有就此消失,甚至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而再度流行起来。

拍照亭几度被淘汰,但一直未消失

虽然我们对于大头贴的印象大概是从千禧年开始的,但其实拍照亭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

在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法国发明家 TE Enjalbert 就展出了一款投币式的自动拍照亭,不过要五分钟才能生成图像,当时人们对这台笨重的机器并不感兴趣。

拍照亭第一次流行起来,是 1925 年一位俄罗斯移民 Anatol Josepho 在纽约发明了一款新的拍照亭。民众只要花费 20 美分就能拍摄 8 张照片,这个带有自动拍摄功能的小盒子在纽约时代广场推出后,每天排队拍照的人数一度多达 7500 多人。

小试牛刀之后,这款拍照亭很快遍布美国各大城市,这也让 Anatol Josepho 成为百万富翁。《纽约时报》1927 年的一篇报道表示拍照亭为 Josepho 带来了 100 万美元收入,如果在今天价值 1200 多万美元。

接下来 20 年里,二战的到来又再一次推动了拍照亭的增长,因为无数奔赴前线的士兵需要和恋人交换照片。

但随着 1947 年美国光学协会宣布一次成像技术能够在 60 秒钟完成一张照片,宝丽来这样的拍立得和个人相机开始更受欢迎,拍照亭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 世界上第一台一次成像相机宝丽来 95 型

可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安迪·霍沃尔等艺术家开始尝试用拍照亭进行摄影创作,安迪·霍沃尔用拍照亭拍下来当时众多的明星,包括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和「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都曾坐在拍照亭里摆出不同 Pose。

安迪·霍沃尔这批用拍照亭拍摄的作品还在 1989 年出版,并举办了线下的摄影展览,当时的电视电影也经常能见到拍照亭的身影,明星和媒体的推广让拍照亭再次流行起来。

之后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再次对拍照亭造成冲击,直到日本电子游戏公司 Atlus 在 1995 年推出第一部可以添加前景和其他图案装饰的贴纸相机,拍照亭通过大头贴风靡亚洲。

▲贴纸相城. 图片来自:香港 01

对于很多 80 后和 90 后来说,放学后相约附近的「贴纸相铺」拍大头贴也是最潮的课后活动,大头贴机也是大型商超的标配,风头一点也不比今天的夹娃娃机差。

然而不到十年,智能手机就成了全面碾压大头贴的存在,更高清的像素、更多滤镜和特效、以及人们习惯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照片,大头贴似乎已经成了鸡肋。

▲Anglababy 用美颜相机自拍

去年 10 月,日本著名「大头贴」相机生产商 Make Software 宣布破产,可以说是街头贴纸相机走向没落的一个标志。

有怀旧党创办了一个叫做 Photobooth.net 的网站,从 2005 年开始统计全球范围内的拍照亭,并追踪拍照亭的去向,根据这个网站的数据,如今在美国大多数拍照亭都为个人所有,位于商场等公共场所的仅剩下几百台。

你或许已经很久没拍过大头贴了,但拍照亭并没有像电话亭一样被时代淘汰,拍照亭以另一种方式「复活」了。

社交媒体时代,自拍亭又「复活」了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美颜和拍照的机器,拍照亭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人们开发出拍照亭实用的一面——拍证件照。

如今在很多的地铁和商场,都能看到一些证件照自助拍照亭,照亭内的座椅可通过升降按钮调节高度,拍照时自动补光,而且可以拍到满意为止,最后扫码支付打印。

除了价格更加便宜和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打印出来的证件照成为「黑历史」。其实专门用于证件照拍照亭在 1958 年就已经出现,但依然需要一名员工在外面按下快门,专供警察和监狱等政府部门使用。

虽然拍照亭实用性的一面被重新挖掘出来,但这不意味着社交和娱乐的一面消失了,你或许不会想到,现在很多人会在婚礼、派对等场合专门租用拍照亭。

这些拍照亭的工作原理和大头贴机没有什么不同,但不再是个简陋的小亭子,变成了一个迷你摄影棚。更加注重主题设计,可以选择复古风、派对风、童话风等不同主题,还会提供跟主题相关布景、道具和装饰。

▲婚礼上大篷车造型的拍照亭. 图片来自:The Times

在很多婚礼上,新婚夫妇会专门开辟一个小区域放置这样的拍照亭,让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在这里合影留念,使用道具拍摄一些创意照片上传到 Instagram 等社交网络。

▲  图片来自:The Times

这种拍照亭几年来在婚礼越来越受欢迎,根据 Google Trends 的数据,近 10 年搜索「婚礼拍照亭」(wedding photo booth)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在  2015 年婚礼上对于拍照亭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婚礼摄影师。

当然这种拍照亭的价格也比拍张大头贴要贵得多,但有婚礼策划人员表示选择一些夫妇宁愿不用现场 DJ ,也要省出给拍照亭的费用,聚会设备租赁的公司 Revelry Events 的创意总监表示

拍照亭已经成为婚礼的主角之一,它可以让宾客在喝醉之前享受到更好的娱乐。

这种婚礼拍照亭的兴起,和 Instagram 风的流行有很大关系。从这些拍照亭的布景就能看出来,受欢迎的风格多为复古冷调和清新干净的 Instagram 风。

▲ 伴娘们在拍照亭前合影. 图片来自:The Ringer

从事婚礼设计的 Sarah Haywood 就表示这些很多客户租用拍照亭是为了能在 Instagram 上展现更美好的时刻,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一些婚礼拍照亭甚至可以录制视频和 GIF 动图。

因为 Instagram 风的流行,人们对自拍有了更加精致的要求,很多餐厅商场为此装修成 Instagram 风。这跟之前爱范儿介绍过的伪装成万豪酒店的「高空咖啡店」没什么区别,这种「布景店」通过「制造」适合晒图的场景来吸引客流。

而婚礼和派对上自拍亭的也是一样,无论是出于消费虚荣心,还是满足社交媒体的审美,拍照亭确实很适合成为这种「新型摄影棚」。

不久前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拍照亭展会 Photo Booth Expo 上,就有很多拍照亭带来针对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而设计新款拍照亭。

比如这款可以拍摄 360° 旋转慢动作的设备,用户可以将 iPad 或者相机固定在底座上的悬臂上,拍摄出 360° 慢动作的效果,如果再让朋友在拍摄时往你头上撒一些彩色的纸屑,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一堆赞了。

Simple Booth 则希望将拍照亭带到更多场景,他家的拍照亭 Halo 其实就是一台绕着灯圈的 iPad ,展会上 Simple Booth 将一个拍照亭固定在一台 Model X 后座上,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会在乘车的时候使用这种拍照亭,但一些酒吧已经引进了 Simple Booth 的拍照亭,据一家酒吧负责人表示拍照亭既能吸引客流,顾客将自拍上传社交网络也相当于给免费做了广告。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把自拍亭当作一种营销手段,比如日本一些大头贴相机会联合一些热门影视剧和明星推出限定拍照元素,算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分支。

▲《东京白日梦》主题的贴纸相. 图片来自:yohoboys

据一位美国拍照亭经营者 Patrick 介绍,他所在公司的业务 30% 来自婚礼,30% 来自派对,剩下都是企业营销,Google 光纤也是他的客户。

人们可以再拍照的时候分享定位,通过这些信息 Google 光纤可以追踪到其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据。

目前很多自拍亭都已经提供数字版本照片,可以自动上传云端,甚至不再提供打印照片的服务。除了是迎合人们在社交媒体分享的习惯,也是为了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对于很多产品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比如与一些运营商和广告商合作,向这些用户推荐相关商品和内容。

智能手机和美颜 app 一度将拍照亭淘汰,而社交媒体却又让拍照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原来互联网科技对于同一个产品可以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只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大头贴」,会不会成为这代人的记忆相册呢?

题图来自:YouTube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bit.ly/2UVd5eC
via IFTTT

2019年5月1日星期三

跑赢时间,首起无人机运送移植器官获得成功

相信大家都不止一次从新闻中看到过类似《警车护送,全城为捐赠器官开路》、《器官移植黄金 5 小时:一场与生命的赛跑》等报道。

事实上,受限于目前的医学技术,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一旦器官离开活体,都会有可耐受的最长缺血时间,如肝脏的最长缺血时间为 12 小时,肺部为 8 到 12 小时,而心脏则仅有 6 到 8 小时。

所以移植器官的运送工作,确确实实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

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植器官的运送将会有更多更优的方法。用无人机运送就是其中一种。而近日,首例无人机运送器官就获得了成功

这起器官移植手术在美国马里兰州进行。受捐者等了足足八年终于在最近等到了合适移植的肾脏。而该次器官运送,需要从摩圣艾格尼丝医院运往马里兰大学医疗中心。

虽然两地仅仅相隔 2.7 英里(约 4.35 公里),但作为首次无人机运输移植器官,运输团队在临近正式运输前的 700 个小时内进行了多达 44 次的试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除了选择最大载重远大于实际需求的机型外,团队还为无人机配备了备用螺旋桨、备用电机、双电池甚至是降落伞回收系统。另外,专注于无人机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的 AiRXOS 也加入到了这次运输工作当中,为其提供追踪服务。

最终,器官顺利地在 10 分钟内送往了目的地,成功地移植到了受捐者体内,而患者也在上周康复出院。

该无人机运输器官项目由 Joseph R. Scalea 博士创建。在接受采访时,Scalea 表示在多年前的一起器官移植手术中,本应该在 9 个小时内抵达的器官,却因为交通问题足足延误了 20 个小时。而在那时,他就萌生了希望通过现代技术降低移植器官运送耗时的想法,于是也就有了该项目的诞生。

Scalea 表示,无人机运输移植器官,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耗时,还能实时监控器官的温度等数据,能够有效提升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题图来自:Engadget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bit.ly/2V6WDg6
via IFTTT

作为补偿,苹果究竟赔了多少钱给高通?答案来了

众所周知,大约在半个月之前,苹果与高通结束了长达数年的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这也就意味着苹果与高通将终结所有正在进行的诉讼。根据高通的声明称,两家公司将会达成一份为期 6 年的全球专利许可协议,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组供应协议。同时,作为补偿,苹果也将支付高通一笔一次性的款项。

那么该款项具体是多少钱?今天答案来了,是 45 亿美元。

高通在昨天发布了 2019 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同时在报告中也作出了第三季度的财季指引。高通预计,第三季度将会从苹果的诉讼和解中获得 45 亿至 47 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对于这次和解,高通首席执行官 Steve Mollenkopf 表示:

我们也很高兴与苹果达成多年协议,并期待继续支持他们。随着 5G 商业发布在全球开始,我们在战略重点方面表现良好。我们的 5G 技术和产品领导地位,以及我们对新行业和产品类别的扩展,为长期收入和盈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苹果来说,虽然支付了一笔不少的费用,但苹果对此表示解决方式是满意的。在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到此事时,苹果首席执行官 Tim Cook 表示:

我们很高兴能将诉讼置于我们身后,全世界的所有诉讼都被驳回并解决了。我们很高兴(与高通)能有多年的供应协议,我们很高兴我们签订了直接许可协议,这对两家公司都非常重要。我们对决议感到满意。

题图来自:华尔街日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bit.ly/2VFV8F8
via IFTTT

Facebook 推出 VR 新品,完善了产品布局,但是未来社交的道路依旧难行

尽管是科幻电影等流行文化最常见的桥段,但 VR 这个能给人们带来无限想象力的头戴式设备,却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投资者对于 VR 的态度更可谓发生了 180 度转变。

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下,与其他巨头纷纷选择退出不同,Facebook 作为一个主营社交应用的公司,却依旧大规模投入到自己在早些年收购的 VR 设备商 Oculus 当中,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

就在昨天一年一度的 F8 大会上,Facebook 又一次推出了两款全新的 Oculus VR 设备。

寒冬中逆行,究竟是倔强,还是说另有打算?

两款新 VR 发布,完善 Oculus 全布局

Facebook 在创办以来的 15 年间已经累积了大量用户。根据 2018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Facebook 的日跃用户平均值为 15.2 亿人,月度活跃用户平均人数为 23.2 亿人。

但即便像 Facebook 这样有如此庞大用户量的公司,在做 VR 这件事上,也同样与其他 VR 厂商一样需要考虑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 VR 迅速普及,并尽可能的抢占待开发的市场。

至于如何抢占市场,产品的布局就是关键。

在今年 F8 大会上,Facebook 正式推出两款全新的 Oculus 设备:Oculus Quest 以及 Oculus Rift S。当然,这已经不是这两款设备的首次亮相,在去年的两个不同大会上,这两款产品就已经完成了它们的首秀。

在产品方面,Oculus Quest 显然是更受关注的产品。与较早前发布的 Oculus go 一样,Oculus Quest 也是一款 VR 一体机。这也就意味着你并不需要连接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单独使用。

虽然说名字不一样,但是 Oculus Quest 基本上可以看做是 Oculus Quest 的升级版。Oculus Go 作为 Oculus 家族的入门级产品,搭载高通骁龙 821 移动平台,配备单个支持 3DoF 手柄。

而 Oculus Quest 则搭载性能更强的高通骁龙 835 平台,配备双 6DoF 手柄。另外 Oculus Quest 还可以通过 Oculus Insight 光学追踪系统,来实现 6DoF 追踪 ,通过 See-Trough 功能以及头盔上的摄像头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外部环境。

更多的硬件提升就不一一列举了,简单来说 Oculus Quest 就是 Oculus 全面升级版。

至于在价格方面,Oculus Go 售价为 199 美元,Oculus Quest 以及 Qculus Rift S 的定价则均为 399 美元。虽然说价格一样,但实际上,两者定位后者要更高一些。 因为后者除了需要购买 VR 产品外,你还需要一台配置足够强劲的 PC 与之连接使用。这实际上就极大地提高了 Qculus Rift 的使用成本以及门槛。

那么产品定位就很清晰了,Oculus Go 为入门级,Oculus Quest 则为中端产品,Qculus Rift S 与 Qculus Rift(如果没有下架的话)则主打门槛更高的高端市场。

总结一下,这次产品更新之后,一来提升了 Oculus 在一体式 VR 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来也填补了 Oculus 产品线中端价位产品的空白,完成了 Oculus 在低中高端的全布局。

人们更期待 Quest,Facebook 更看重一体式 VR

同样作为一款升级版,为什么说 Oculus Quest 相比起 Oculus Rift 更受关注?与其说 Oculus Quest 更受关注,还不如说一体式 VR 这种产品本身,更令人期待。

除了不需要配备高性能 PC、使用门槛更低之外。一体式 VR 在使用体验上其实更加「自如」。

外媒 The Verge 在早前已经率先体验了 Oculus Quest。在评价一体式 VR 这种产品时,作者表示即便他已经是一名 VR 老玩家,家中也拥有市面上各种主流的 PC VR 设备。但是在使用的时候,经常还是会发生被线缆缠绕甚至是绊倒的情况。

线材的束缚,实际上大大的降低了沉浸感的体验。

而一体式 VR 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反映问题的不仅仅是各种个人观点,从市场反映上,我们其实也能略窥一二。

根据 IDC 的统计,VR 市场在 2018 年的表现确实不怎样,连续三个季度录得出货量的同比下降。

但是如果将目光聚焦在一体式 VR 上的话,结果则相反。根据调研公司 Canalys 的统计,在 2018 年各个季度中, 一体式 VR 出货量都获得了数倍的同比增长,Q3 的同比增长 增长率更是达到 428%。

当然,不是说未来就一定全部属于一体式 VR。起码 Facebook 也在实行双线并行发展的策略。

在收购了 Oculus 后,Facebook 将其进行了架构重组,分成了一体式 VR 以及 PC VR 两大部分。

个中的资源调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发布节奏上看,我们觉得 Facebook 更像是押宝在了 一体式 VR 上。Oculus Go 发布于 2017 年,在一年的时间(OC5 发布)里 Oculus Quest 就发不了。

但如果你看 PC VR 的话,Oculus Rift 发布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用户等来的也正如早前传闻所说的一样,并不是新一代的 Oculus Rift 2,而仅仅是升级版 Oculus Rift S。至于二代什么时候到来,或者说有没有机会过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表面是 VR 实际上是布局下一代社交

与 Google、亚马逊等大公司一样,Facebook 给人的感觉同样像是常常在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收购硬件公司 Oculus 进军 VR 行业更是让许多人意想不到。

但实际上,VR 和 社交还真不是八竿子打不着,反而关系还相当密切。因为 VR 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代社交的载体。广为人知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给观众展示的不就是一个通过虚拟现实构建出来的新世界吗?

在宣布收购 Oculus 时,扎克伯格就曾经表示:

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加开放,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通过提供各种有趣的应用程序,帮助大家更好地沟通,更方便地分享身边的各种事情。虽然我们在智能手机上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也开始觉得,是时候去寻找接下来将会有哪些平台可以带来更实用、更有趣的社交体验。

如果这样看的话,Facebook 押宝更便携、门槛更低的一体式 VR 其实也不无道理。

毕竟社交的特点,不就是随时随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吗?

不过,即便有了清晰的发展发现、全面的硬件布局,也不一定代表着 Facebook 可以靠着 VR 提前接管下一代社交。

毕竟如果你类比一下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智能手机,优秀的用户体验,除了优秀的硬件其实还需要丰富的软件生态。

而说到软件生态,更是目前 VR 行业最为薄弱的地方。

除了联合以及鼓励开发商开发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游戏外,Facebook 也在努力让 VR 应用更具社交属性。

我们从 Oculus 的菜单选项中其实就能看出这一点,包括「好友」、「派对」、「活动」这些功能都是围绕社交所展开。

从具体的,如可以多人一起看电影的 Oculus tv、多人一起看球赛 Oculus venues、模拟多人一起在房间中玩棋牌游戏的 Oculus rooms 等应用,还有包括在 17 年时推出的 VR 社交平台 Facebook Spaces 都能说明这一点。

但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功能,无论是 Oculus 还是其他 VR 厂商,都还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

著名投资公司,同时也曾经领投过多家 VR 初创公司的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合伙人 Chris Dixon 就曾经将 VR 生态的发展所需要经历的阶段比喻成「如何将飞轮推动」。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由于设备保有量少,开发者动力不足,会十分的缓慢和艰难。就像是刚开始推动飞轮一样,必须费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地去推动。

要推动飞轮,就只有力气大的人才能胜任。就像大公司往往更容易带动生态发展一样。

虽然说推动飞轮所要消耗的力气很大,但是其实每推动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因为一旦飞轮达到一定的速度,它就能自动高速地运转起来,并且仅需要些许动力,就能维持下去。

内容生态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也会有一样的效果。

而目前,整个 VR 的生态发展,都还处于推动飞轮的最初阶段。

所以对于 Facebook 来说,想通过 VR 来率先获得下一代社交的话语权,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发展,都依然是道阻且长。

文中题图及插图来自:The Mercury News、Road to VR、Oculus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bit.ly/2VEltDt
via IFTTT

苹果发布新财报:iPhone 销售额大跌,但服务收入创下新高

当地时间 4 月 30 日,苹果发布 2019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从今年 1 月到 3 月,苹果营收 580 亿美元,同比下滑 5%。而净利润为 115.61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6%。

相比起上季度苹果 CEO 罕见地发表公开信下调苹果新财季的预期,虽然这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但依然好于市场预期。随着苹果宣布启动 75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股价一度大涨 5%,市值也再次突破万亿美元。

但这份财报里也不全然是好消息,比如 iPhone 的营收同比下跌 17%,曾经的增长引擎大中华区的营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2%,但服务业务营收再次创下新高却让苹果看到摆脱「iPhone 依赖症」的希望。

iPhone 销售额创单季最大跌幅,但降价成效初现

虽然苹果已经不再公布具体的硬件销量,无从得知上季度到底卖了多少台 iPhone,但从 iPhone 的营收数据来看,苹果依然无法扭转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

财报显示,过去三个月来自 iPhone 的营收为 310.51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7%。这个跌幅也超过上一财季 14% 的下滑,创下 iPhone 营收单季度最大跌幅。

虽然 iPhone 的营收依然是占据苹果总收入半壁江山,但比重也罕见地跌破了 60%,,从上一财季的 62% 降至 53.5%。

▲ 图片来自:macrumors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的数据,2019 年第一季度 iPhone 在全球的出货量只有 3640 万,比起去年同期 5220 万的销量少了 1500 多万台,销量的跌幅高达 30.2%。而摩根士丹利则预计 iPhone 用户的换机周期到了年底将延长至 4 年。

不过苹果 CEO 蒂姆·库克表示 iPhone 的销量在上季度最后几周已经复苏,中国的销售也趋于稳定,表明 iPhone 最近在中国市场的降价取得了成效。天猫的数据显示,本月初苹果产品全线降价后,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的销量瞬间就猛增了 3.1 倍。

上一财季苹果营收不及预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中华区的 iPhone、Mac 和 iPad 业务下滑,虽然本季度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依然比起去年同期下跌 22%,但降幅已经收窄,贡献了苹果总营收的 17.6%,中国市场对于苹果依旧十分重要。

iPad 迎来 6 年来最强增长,AirPods 成为「文化现象」

除了 iPhone 之外,其他硬件产品线里表现最好的是 iPad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三月份苹果发布了新款的 iPad Air 和 iPad mini 。财报显示上季度 iPad 销售额为 48.72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2%。库克在财报中表示「iPad 业务实现了 6 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至于包括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在内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和配件业务,营收达到 51.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

其中 AirPods 也在 3 月推出了新款,苹果 CFO Luca Maestri 表示「AirPods 的预期持续超出预期 ,而库克更笑称「AirPods 在全球各地用户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

此外 Apple Watch 依旧是全球最畅销的可穿戴设备,营收增长 50%。库克表示,如果把苹果的可穿戴业务看作一家独立公司,那么它相当于一家「财富 200 强」企业。

服务业务营收创新高,成为苹果新「支柱」

这次财报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苹果的服务业务。来自服务的收入达到 114.50 亿美元,继上一财季突破百亿后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从上季度的 13 % 大涨至 20%,成为苹营收果第二大支柱,而且在 iPhone 销量增长停滞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苹果各业务线收入变化. 图片来自:macrumors

3 月 26 日苹果罕见地举办了一场没有硬件的发布会,反而推出了视频、新闻、游戏和移动支付等多项软件服务,也足以看到苹果有意将未来的业务重心往软件服务倾斜。

虽然这些软件服务刚推出不久,前景尚不明朗,但相信最近几个季度服务业务的高速增长能给苹果和市场不少信心。

而苹果的杂志订阅服务 Apple News+ 推出的 48 个小时内,订阅人数已经超过了 20 万,尽管当中很多是冲着首月免费尝鲜的用户,但对于苹果来说是个不错的开始。

库克还表示,目前正在使用苹果服务和第三方业务的付费用户量已经达到了 3.9 亿人,苹果希望在 2020 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 5 亿。

当然,苹果如果想要将服务业务取代 iPhone 新收入支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苹果的软件和软件一直是相辅相成,苹果的订阅服务背后不能缺少苹果硬件的支持,目前苹果超过 14 亿的活跃设备装机数就是苹果服务最大的入口。

虽然目前 iPhone 销量增长陷入瓶颈,但目前数量最庞大的联网设备依然是智能手机,这也意味着苹果服务业务的未来依然离不开 iPhone,而商用 5G 的到来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bit.ly/2V6QTDf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