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现实版鱿鱼游戏来了!奖金 456000 美元,UP 主们怎么都在自制综艺?

现实版《鱿鱼游戏》,出局不会死,输了有 2000 美元安慰奖,最终赢家独享 45.6 万美元,你会参加吗?

真的有 YouTuber 组织了 456 名玩家,将致命的《鱿鱼游戏》以「人畜无害」的方式复刻了一遍,并将它做成视频上传,播放量已接近 1.3 亿。

除了没有生命危险,从里到外都很还原

首先需要声明,这个游戏没有生命危险,每个玩家都有一个绑在身上的设备,当他们被淘汰时,它会发出响声并冒出白烟。

它究竟做得有多还原呢?布景、服装、道具、游戏设定等等都逼近原剧,处处有着挥金如土的痕迹。

第一关是木头人,由主持人(YouTuber 本人)宣布红灯停绿灯行,红灯时未静止即出局,好在恐怖娃娃只是个摆设,但这关仅有 232 人「幸存」,其余带着 2000 美元离开。

第二关是抠椪糖,四种图案与原剧一致,其中一个玩家 cos 了原剧男主角,穿了相同号码的服装。如果你不介意剧透的话,他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关败北。

第三关是 10 人一组的拔河比赛。主持人在拔河前宣布隐藏规则:「如果在接下来的 5 分钟内离开,我给你 4000 美元,让我们淘汰一些弱者。」最终只剩下了 120 人,就那么恰好地分成了 12 组,两两对抗。

第四关是打弹珠,私以为这里是最还原的地方,主持人平静表示,他们一直在监视谁与谁关系最亲密,并让他们配对比赛。当然,只有一个人可以继续前进。虽然这让参赛者们或多或少觉得尴尬,但自始至终维持住了友谊第一的友好氛围,没有重现你死我亡的博弈。

第五关是玩 ddakji(类似中国「拍洋画」);第六关是「垫脚石」玻璃桥,和原剧唯一的区别是底下有巨大的泡沫坑,踩空不必付出生命代价。

最后一关做了改动,因为参赛者基本不会玩原剧最后一关「鱿鱼游戏」。他们选择在鱿鱼游戏图案上玩「音乐椅」,即在地上放置比参与者少一张的椅子,音乐停了抢座,没有坐下的人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除了经常催促还剩下多少时间,还非常擅长引导局面,将它作为真正的鱿鱼游戏来经营,例如「突然的一个红绿灯转换,我知道那会奏效」「没有人站出来,我就留着钱」「必须移动,没有停止和盘旋」。

与此同时,剪辑也会突出很多冲突点和看点,足见摄像头遍布角角落落,在拔河比赛分组时,一位男性选手说「我们不允许有女孩」;一位女性选手抠椪糖失败了,她坐在地上吃掉了这块碎掉的饼干,无所谓地笑道「我讨厌我的生活」。

这场现实版《鱿鱼游戏》,可以说从里到外都还原了原剧。

这位 YouTuber 兼主持人叫做 Mr.Beast,他的频道订阅数能在 YouTube 排进前十,截至目前有 8230 万名订阅者,称得上高成本 YouTube 视频第一人。

他的视频以「引人注目的噱头」以及「高昂的奖金和制作费用」闻名,经常在视频中赠送大量现金,比如将一百万美元的卡交给陌生人,允许其在 1 分钟限定时间内买东西,买多少算多少。

视频大部分有公司赞助,Mr.Beast 用高投入换来高回报,然后在下一个视频投入更多。为了这期《鱿鱼游戏》真人秀,「荒野乱斗」(Brawl Stars)赞助了 350 万美元。

和鱿鱼游戏类似的是,2019 年 3 月,Mr.Beast 以「Apex 英雄」游戏为原型,在洛杉矶组织并拍摄了一场真人大逃杀比赛,奖金为 20 万美元,该活动和奖池均由 Apex 英雄开发商 Electronic Arts 赞助。

有时候,Mr.Beast 会做一些善意捐助,帮助无家可归者、退伍军人、儿童医院和动物庇护所;为了让粉丝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他针对粉丝做了不少活动和捐助。

像 Mr.Beast 这样的 YouTuber 制作真人秀,是有天然优势的,除了鱿鱼游戏残存的热度,他本人以及过往视频已经足够戏剧化,粉丝群体极大,口碑相当稳定,播放量自然水涨船高。

UP 主都开始联手拍综艺、玩游戏了

《鱿鱼游戏》真人版,直接将 UP 主自制综艺的层次拉高了一个维度,众人皆望尘莫及。

国内也有不少的 UP 主自制综艺存在。不是所有人都有 Mr.Beast 这样的「钞能力」,他们遵循的是另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形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合自制综艺不就行了。

2019 年 4 月,B 站的六名 UP 主联合自制了一档偏向流水账的真人秀节目——《UP 主变形记》。这档节目参照了湖南卫视《变形计》的设定,六位 UP 主到某村庄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挑战每人 50 块生存五天,没有任何剧本,以团建日常为主,再加入随机制造的节目效果,有人假意失踪,也有人跑去村民家蹭吃蹭喝。

▲ UP 主变形记.

但最有趣的地方是,每一期节目都有六个不同的个人视角视频,每个 20 分钟左右,突破上帝视角诠释故事,可以看出每位 UP 主的剪辑风格以及侧重点。

这六位 UP 主分别为啊吗粽、力元君、老坛胡说、福乐小哥、徐大虾咯、在下哲别。他们中的大部分曾入选年度百大 UP 主,粉丝都是百万级别,横跨生活区、游戏区、美食区等等。

2019 年 7 月,原班人马出了第二季《莽吧!变形兄弟》,相比第一季的「简单过日子」,第二季加入了「莽夫游戏」等玩法,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可看性得到提升,先是采取多视角,后来联合剪辑播出,获得 B 站年度最佳原创栏目,由《极限挑战》前总导演严敏颁奖。

《变形兄弟》系列,做出了可以比肩国产综艺的效果。联合拍中小型综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具有创造力的 UP 主,可以身兼多职,担任演员、导演、剪辑等等,加上长久积累的上镜感,合体便有更多火花碰撞,综艺效果浑然天成,个个都是行走的弹幕。

另一方面,他们各有各的粉丝群体,联合投稿可以互相引流,毕竟他们作为各区顶流,增长达到一定的天花板,需要从零和博弈中摆脱出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UP 主们联合做综艺,蕴含着更多题材的可能性。但很可惜,目前的自创综艺制作远没有那么精巧,通常就是在接地气的日常上增加一定游戏性,所以也有人觉得,这就是「毫无营养可言的低创综艺」。今年的一些自制综艺,确实难再现《变形兄弟》系列的质量。

今年 8 月,六位 UP 主联手推出自制综艺 《下一个是谁》,参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设定,当夜幕降临时强制开始游戏,失败者立即淘汰回家,赢家续「命」一天。

看起来设定挺新鲜,但它的口碑不一,观众不满的点在于剪辑节奏太赶、团建日常不够、游戏环节设置过于简单。连他们自己也在第一期坦诚,就是「为了素材而战」,以及「想要五期的联合投稿」。

此外,这种联合自制方式虽然符合原有受众品味,提高了用户粘性,但很多梗和笑点并不能对更广的观众有效输出,就算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层,但还是在较大的圈层里圈地自萌,他们分的依然是同一碗粥。

从网友们的评论看,他们更喜欢各种 UP 主合体时的化学反应和团建日常,看各有特点的每个人如何将喜剧效果拉满。但当这种「梦幻联动」综艺模式达到上限,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

要么极度无聊,要么极度戏剧化

再说回 Mr.Beast,在 UP 主们日常苦于素材,甚至合体也是为了素材的时候,他的综艺感却好似从来不缺。

回顾 Mr.Beast 的成功之路,他从 13 岁就开始尝试在 YouTube 上制作视频,但观看数寥寥无几,平均只有 1000 观看。

转机来得很意外——他做了一条自己从 1 数到 10000 的视频,整个视频长达 3 个小时。

听起来很傻很无聊对吧?但这期长达 3 个小时的视频吸引了全球 600 万人来看他数数。虽然除了猎奇什么也没有,或许旁观这种无聊就是一种乐趣。

在这之后,Mr.Beast 又发布了数到 10 万的视频,该片的拍摄花了他 40 个小时,但当中有些部分经过快播处理,使短片时长保持在 24 小时左右,该片在短短几天就被观看了成千上万次。

此外,Mr.Beast 试过用一百个扩音器震碎玻璃、一个小时看着油漆变干、一整天旋转指尖陀螺,但以失败告终。

就是这些无聊到一定境界的视频,让 Mr.Beast 有了初步流量、收入和赞助。接下来的一切便显得顺理成章,一期给街上流浪汉送出 1 万美元的视频开启了他「一掷千金」的路途,此后的每一个视频所支出的钱财都是以万为单位,像滚雪球一般增长。

Mr.Beast 也从极度的无聊走向了极度的戏剧化,不变的是他视频的低门槛、高吸引以及变现周期短。做人气不减的自制综艺,好像很难,但又没有那么难。

在 Mr.Beast 主持现实版鱿鱼游戏的时候,他那总是满怀笑容的自在表情,似乎的确和《鱿鱼游戏》有着某种内在的共通点。原来真的有人愿意制作鱿鱼游戏,也有那么多人愿意参与和观看。至少,《鱿鱼游戏》和 Mr.Beast 又赢了一次。

葡萄不是唯一的水果。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ln8t0U
via IFTTT

荣耀 60 Pro 首发体验:拍视频隔空就能操作,顺便还首发了 778G+

不到 6 个月的时间,荣耀数字系列再次获得更新,荣耀 60 系列陆续上市。

与「前作」荣耀 50 系列类似,荣耀 60 系列也包含两款机型,荣耀 60 与荣耀 60 Pro。

注意,在前作上我打了个引号,从整机的规格定位来说,荣耀 60 更像是一个增强版,而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迭代版本。

记得在体验荣耀 50 Pro 时,我认为在这一代数字系列上,它的定位更为「明确和清晰」。荣耀重新出发之后,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厘清了几条产品线的定位。

数字系列走潮流和时尚路线,不再大包大揽,配合高端旗舰定位的 Magic 系列,足以覆盖和扩充面向的人群。

随着市场定位的明确,数字系列的更新频率也会加快,一年两代。荣耀数字系列的转型相当迅速,数字系列以设计、质感和 Vlog 摄像功能去面向中高端市场。

荣耀 60 系列也是基于这个背景而推出的产品,迭代时间短,与 50 系列在硬件规格和软件上可能没有那么的「革新」,但落到产品的细节上,却有着不小的「增强」。

首发高通骁龙 778G Plus

荣耀 60 Pro 再一次首发了高通骁龙新 7 系 SoC,不过与荣耀 60 系列的定位类似,高通骁龙 778G Plus 也是一个「增强」版。

高通骁龙 778G Plus 是高通十月底所更新的一枚中高端处理器,它是 778G 的升级产品,升级点主要在超大核 A78 的主频,从 2.4GHz 提升到 2.8GHz,GPU 依旧是 Adreno 642L,其余变化不大。

▲ 高通骁龙 778G Plus 主要提升 CPU 主频. 图片来自:高通

到了荣耀 60 Pro 这里,它所搭载的骁龙 778G Plus 调整了 CPU 的八个核心频率,超大核 A78 提升到 2.8GHz,大核心(3 个)A78 的频率提升到 2.4GHz,小核心(4 个)A55 则调整到 1.8GHz。

如此来说,荣耀 60 Pro 在性能释放上相对 77G 的产品来说会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从之前的测试来说骁龙 778G 可能会接近骁龙 865 的水平,而 778G Plus 则就较为接近 865 Plus 了。

因此,在 SoC 性能上荣耀 60 Pro 足以胜任当下大部分国民级手游,并且此次也支持了《王者荣耀》的 120fps 高帧率模式,在《王者荣耀》中的体验不输一些旗舰机。

实际体验中,荣耀 60 Pro 无论是清兵线、单挑,还是开团推水晶,120fps 相当稳定,全程几乎察觉不到掉帧,表现很稳。

同样的,在特效全开的《王牌战士》中,表现依旧稳健。即使画质拉满,特效全开,荣耀 60 Pro 的温控表现也保持着很好的水准,可以用温润来形容。

除了内在的硬件规格有升级,机身设计上也带来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双扬声器的加入,增加了影音游戏的体验,而机身「曲面」的应用也让荣耀 60 Pro 横向的握持更为舒适,如此来说,横屏的体验也升级了。

其实高通骁龙平台的芯片有 Plus 后缀的主要是针对超大核超频,但在荣耀 60 Pro 上对 A78 统一进行超频,满足了在手游的高负载下性能的持续输出,再加上手游官方高帧率的支持,荣耀 60 Pro 在国民级手游上的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曲面机身、双「戒环」与双色工艺

相对来说,荣耀 60 Pro 整体的线条少了几分棱角,多了几分圆润。

在游戏体验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荣耀 60 Pro 较为圆润的机身对手感的加成。为了呈现出「圆润」,荣耀 60 Pro 用上了师承初代 Magic 的「四曲面」设计。

且为了更好的衬托和符合全面屏时代的需求,荣耀投入了许多资源来解决四曲面机身的一些技术难点与设计难点。

简单来说,在荣耀 60 Pro 这块「四曲面」屏幕,主要解决了上下曲面与左右曲面相交四个边角的衔接美感。

反应到机身上,荣耀 60 Pro 四个边角的存在感很低,整块屏幕有种浮在中框上的观感。无论是左右滑动返回,还是从屏幕上方拉下状态栏,都有一分顺滑的手感在里面。

▲ 正反两面几乎是对称.

且机身正面与背面都有着对称的 58° 弧度,视觉、触觉上都有着相同的观感和手感。

荣耀 60 Pro 正面的屏幕尺寸维持在 6.78 英寸「钻排」OLED 屏幕,分辨率为 2652×1200,ppi 来到 429,字体和 UI 在观感上更为细腻。

除此之外,这块屏幕也支持 100% P3 色域与 10.7 亿色的显示,并且得到 HDR10+ 认证,配合上双扬声器,影音体验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荣耀 60 系列的屏幕均支持 120Hz 动态刷新率,主要分为 30Hz AOD 场景,60Hz 静态以及 120Hz 日常三个档位,如此的调节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功耗表现。

如果说荣耀 60 Pro 机身线条,以及屏幕排列方式都算是细节上改变的话,那背部摄像头双「戒环」和新工艺所呈现的「美学」风格就应该算是大方向上的变化了。

若说荣耀 50 系列是以潮流之色打造渐变工艺为主,闪亮的「初雪水晶」为辅的话,那荣耀 60 系列就把二者相结合,让机身的设计更加外向和大胆,也对应了荣耀所认为的新生代年轻人喜好。

此次荣耀 60 系列带来了两款「钻彩」工艺与颜色渐变相结合的配色,一款称之为「朱丽叶」,一款称之为「幻境星空」。

前者的色彩取自朱丽叶玫瑰,而后者则呈现的是星空,一暖一冷。

此次,我体验的是「朱丽叶」配色,在没有光线之下,机身上半部为白色,下半部为橙红,配合金色的镜头模组,有些典雅。当有光线之时,背部会有淡蓝色光柱与金色闪光,配合钻彩,整机从典雅转向华丽。

而在我手中,复杂的后盖工艺,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调」,并且有些「过目难忘」,即使放在一众双镀膜工艺的手机之中,也能一眼辨别出荣耀 60 系列,外向十足。

背部除了特殊工艺特殊色彩运用,摄像头模组的设计也更加个性化。三枚摄像头坐落于金色双戒环之中,并且对称的设计也顺眼了不少,200 万像素的景深摄像头隐藏于中轴线中,几乎没有突兀感。

总的来说,荣耀 60 系列的设计整体高调,但细节中又带着复杂,在目前上市的手机之中,有着极强的辨识度。而这「辨识度」应该就是荣耀 60 系列对于年轻人喜好的判断。

Vlog 的拍摄上也加入了 AI

与整体设计取向类似,荣耀 60 Pro 在影像功能上持续聚焦于年轻人随时随地 Vlog 记录的需求,继续在 Vlog 功能上扩展,这次是融入了 AI 功能。

在硬件规格上,荣耀 60 Pro 的摄像头数目其实是缩减至 4 枚,前置一枚 5000 万像素,1/2.86 英寸主摄级摄像头,可以提供 100° 视角。

后置则是三枚摄像头的组合,5000 万像素的超广角、一亿像素的主摄与 200 万像素景深摄像头。

主摄的规格与荣耀 50 系列类似,拥有 1/1.52 英寸尺寸,全像素输出为 1 亿像素,日常状态下会采用九合一模式,由此单个像素尺寸就提升到 2.1μm,能带来更好的物理级虚化与画面纯净度。

5000 万像素的超广角则加入了 2.5cm 微距功能,等效 13mm 的焦距可以提供 122° 的视野。

从配置上来看,前置、超广角是荣耀 60 Pro 的升级点,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提升三摄同开的 Vlog 表现。

高通骁龙 778G Plus 支持三 ISP 同时工作,基于此特性,再加上荣耀自身对多路视频架构的设计,荣耀 60 Pro 支持三摄同开。实际中,是双视角同时录制,但另外的摄像头处于备用状态,在切换之时,无需停顿即可切换,对于新手或者纯记录向视频来说,多摄多角度的拍摄的确方便不少。

但这其中还有一个痛点,那就是在开拍、拍摄时,仍然需要手动点击,还不够「流畅」。荣耀 60 Pro 在多摄同录的基础上引入了机器识别手势,通过芯片 AI 算力和前后镜头算法的加持,能够识别 5 种「隔空手势」来控制开启与停止、换镜等操作。

▲ 握拳启动「画中画」功能.

具体来说,手掌朝向手机可以开启录制,翻转手掌可以切换双镜模式,握拳则启动「画中画」功能,滑动手掌则是单双镜头切换,OK 则是结束。

在体验中,最为常用的则是开启、结束以及翻转手掌这三种,一是在记录向 Vlog 题材中这些操作十分普遍,二是容易记忆。

如此来说,在使用自拍杆或者固定机位进行 Vlog 记录时,无需点击屏幕,做个手势即可做相应的操作,有点一气呵成的味道了。

同时,荣耀 60 Pro 还新增了 20 个视频拍摄模板,启动「一键拍摄」就可以根据提示进行创作。配合多镜摄录、手势操控的功能,实打实的降低了 Vlog 记录的门槛。

▲ 主摄与超广角同录,gif 对画质有压缩.

三摄同录之下,最高可记录 1080p 60p 或 4k 30p 的视频,对于日常来说还算够用,但想要后期裁切的话,可能就有点难度。不过,这也挺符合荣耀 60 Pro 的定位,新功能均是为了降低 Vlog 录制的门槛。

回归到静态影像上,荣耀 60 Pro 其实与前作变化不大,毕竟主摄同样是支持九合一的大底传感器。日常拍摄中,只要掌控到位,物理级的虚化比较明显。在 AI 识别场景下,不同景色的调色风格也比较讨好眼球。

▲ 主摄.

▲ 技巧得当,依然能够拍出虚化很明显的照片.

纵使没有长焦,通过高像素的裁切,2 倍数码变焦后,画面依然保留了一定的细节,足以当做一个 2x 的长焦镜头。

▲ 主摄 2 倍裁切.

▲ 主摄 2 倍裁切.

▲ 主摄 4 倍裁切(已接近极限).

而在荣耀一向有优势的弱光环境下,荣耀 60 Pro 表现的也很稳健,无论是超广、主摄,还是 2 倍的裁切,都呈现了足够的纯净度和细节。

▲ 夜景模式中,在大光比下,依然有着足够的细节.

不过,在弱光之下,荣耀 60 Pro 虽然能够识别夜景,但暂时无法自动调用「夜景」功能,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快门速度。当手动调整到「夜景」后,则会延长至 4s,得出的图片会有更丰富的细节,以及更好的效果。这种设定与其他机型有所不同,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总的来说 ,荣耀 60 Pro 这次的影像力像是站在前代的肩膀之上,亿级主摄,5000 万像素前摄的规格让其稳中有升 。而更多的升级点还是落在降低 Vlog 题材创作门槛上,新加入视频的隔空操作,更多的一键录制模板等功能,均是基于这个升级思路。

荣耀 60 系列让荣耀更「专一」了

百花齐放,可以说是当下手机市场最为精准的形容。

为了满足更多层次的消费群体,智能手机自然也有了更多的层次和定位,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是以参数、规格为基准去选择产品。

参数规格是冰冷的,并非能体现出产品的所有。荣耀 60 Pro 或者说现在荣耀数字系列,它的优势可能无法通过硬件的规格层面体现,更多的是在感性层面出发,比如更潮流的设计、更好的 Vlog 体验。

虽然近两代荣耀数字系列更偏向于年轻群体,但「潮流」的基因却一直存在于荣耀的产品中。从最开始的 Logo Design,多彩渐变的 AG 工艺,多层镀膜的运用再到钻彩的登场,荣耀也在根据市场和技术升级不断的调整美学设计的表达 。

荣耀 60 Pro 更是将多种工艺叠加在一起,再辅以新一代的四曲面设计,可谓是当下复杂工艺的「集大成者」。持续聚焦在「潮酷」、「美学」上,是荣耀 60 系列的一个「专一」。

而另一个就是 Vlog 的坚持,可能荣耀 60 Pro 上的新功能不如「三镜头同录」功能那么特别,但 AI 的加持却实打实的提升了 Vlog 创作体验。

从市场层面,荣耀 60 Pro 的配置设计取向,让它不断地聚焦年轻人群和定位下沉。经历过一代之后,荣耀自然有着主打用户群的反馈,因此荣耀 60 Pro 的定位十分的明确。

历经两代更迭,荣耀的数字系列也朝着打造行业美学标杆这个目标持续前进,另一方面,洞察年轻人的需求,也会是荣耀数字系列始终坚持。荣耀 50、60 系列把握了 Vlog 创作的大潮流,而后续所面向的群体新需求出现后,荣耀想必也会在数字系列上通过技术积累快速的呈现出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Ia6nuX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