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星期一

早报 | 苹果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 / 2021 中国电影总票房全球第一 / 三只松鼠回应「红领巾」广告争议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 1 月 4 日。

当地时间周一,苹果公司的市值短暂地超过 3 万亿美元,令其成为第一家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

爱范儿早报导读

  • 苹果成为美国首家市值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 2021 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达 472.58 亿
  • 三只松鼠回应「红领巾」广告争议
  • 苹果推出 AirPods Pro 虎年特别款
  • 三星推出全球首款 4K 240Hz 曲面电竞显示器
  • 马蜂窝元旦出行数据:三亚登位列热门目的地榜首
  • 中国移动将于 1 月 5 日在上交所上市
  • 小鹏汽车发布智能汽车交付数据
  • Blue Bottle Coffee 中国咖啡烘焙厂注册落户上海
  • BAIT 推出《黑客帝国》联名系列
  • 说唱歌手 Eminem 购买了「EminApe」
  • CLOT 和 Levi’s 打造虎年联名系列
  • 糖纸众测:雷蛇炼狱蝰蛇 V2 X 极速版

苹果成为美国首家市值 3 万亿美元的公司

当地时间周一,苹果公司股价一度突破 182.856 美元,市值短暂突破 3 万亿美元,使其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 3 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

虽然随后苹果股价回落,但这短暂的冲高仍然具有象征性的里程碑意义。

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代表了投资者对苹果公司在过去几年业绩的认可,因为苹果在其所有的产品线上都有几个破纪录的季度的大增长。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周一的报告中表示,苹果在假日季期间售出了 2700 万副最新款 AirPods,推动当季可穿戴设备业务同比增长 20%。(华尔街见闻)

2021 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达 472.58 亿

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21 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达到了 472.58 亿,稳坐全球第一大票仓。

2021 年,城市观影人次为 11.67 亿,相比 2019 年的 17.3 亿下降了 5.63 亿,差不多接近了三分之一。

报道指出,今年,国产片的占比达到了大盘的 84.49%。引进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失利,不仅仅是受困于海外疫情导致的数量锐减的问题,引进片在 2021 年无论是上座率还是单场收入方面都远远低于国产片,自身吸睛度不足是大问题。

这背后是观众审美逐渐变化的趋势,所以引进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式微看上去会是一个大趋势。

除此以外,2021 年元旦档总票房达 10.07 亿,观影人次 2429.9 万人,放映场次 133.9 万场,成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第三,创下档期场次新纪录。(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 界面新闻

三只松鼠回应「红领巾」广告争议

三只松鼠官方微博 1 月 3 日声明称,近日有网络报道公司 2019 年一则广告页面使用「红领巾」图案,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公司向关心、支持、信任三只松鼠的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表达最诚挚的歉意。针对以上问题,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结合近期大家讨论的类似问题,从广告、官网、产品包装与详情页面等多方面开展自查自纠。

三只松鼠表示,经查,该广告于 2019 年 3 月 28 日上线,公司对此页面上线审核把关不严。接到芜湖市少工委函告后,公司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已于 2019 年 4 月 1 日下线相关页面及产品,并针对性加强内部合规审核与员工培训宣导。(36kr)

苹果推出 AirPods Pro 虎年特别款

1 月 1 日,苹果正式面向大中华地区发布「AirPods Pro 虎年特别款」,售价 1999 元,每位顾客限购两副。

继牛年首次推出官方设计之后,苹果为虎年打造特别印记,带来 AirPods Pro 充电盒上的虎头特别款镌刻,外包装上也有专属标志。

爱范儿获悉,在 Apple Store 零售店和 Apple 在线商店购买 AirPods Pro 虎年特别款的顾客,还有机会获得一套官方设计的十二生肖红包作为惊喜礼品。

三星推出全球首款 4K 240Hz 曲面电竞显示器「Odyssey Neo G8」

三星发布了全球首款 4K 240Hz 曲面电竞显示器「Odyssey Neo G8」。

该产品外观上承袭 G9 的风格,搭载 32 英寸 16:9 的 1000R 曲度面板,并具备 240Hz 画面更新频率、1ms 反应时间(GtG)的显示器,以及 Quantum Mini LED、Quantum HDR 2000 技术(峰值亮度达 2000 尼特)及 1000000:1 原生对比度,清楚呈现微小细节,在显卡足以推动的情况下,提供需要传统显示比例、高解析度的玩家更高级的选择。

Odyssey Neo G8 预计将于 2022 年上半年正式登场,价格尚未公布。

马蜂窝元旦出行数据:三亚登位列热门目的地榜首,30% 游客「说走就走」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当地游仍是大多数游客元旦出行的首选;30% 的游客选择「说走就走」,即出行前一天才预订酒店;三亚位居热门目的地榜首,蜈支洲、亚龙湾、南山进入热门景点前十名,三亚的奢华度假酒店成为年轻人跨年「宅酒店」的热门之选。

此外,元旦小长假期间热度最高的目的地城市第二至十名分别为:北京、阿坝、杭州、上海、成都、珠海、哈尔滨、重庆、广州。

中国移动将于 1 月 5 日在上交所上市

中国移动公告,公司股票将于 2022 年 1 月 5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国移动此次 A 股发行价为 57.58 元/股,绿鞋行使前发行总股数为 8.457 亿股,募资总额为 486.95 亿元;绿鞋全额行使的话,发行总股数将扩大倒 9.72555 亿股,募资总额为 560 亿元,也是国内金额最大的 IPO。

特斯拉发布 2021 交付数据

特斯拉 2021 年第四季度共生产 30.584 万辆汽车,交付 30.86 万辆汽车;其中 Model S 和 Model X 车型的产量为 13109 辆,交付量为 11750 辆;Model 3 和 Model Y 产量为 292731 辆,交付量为 296850 辆。

2021 年特斯拉共生产约 93.04 万辆汽车,全年累计交付近 93.62 万辆汽车;其中 Model S 和 Model X 车型的产量为 24390 辆,交付量为 24964 辆; Model 3 和 Model Y 的产量为 906032 辆,交付量为 911208 辆。

小鹏汽车发布智能汽车交付数据

小鹏汽车宣布,2021 年 12 月小鹏汽车交付 16000 辆智能车,同比增长 181%;2021 年第四季度共交付 41751 辆智能车,同比增长 222%;2021 年全年累计交付 98155 辆智能车,同比增长 263%。

2021 年 P7 累计交付达到 60569 辆,同比增长 302%;2021 年共交付 29721 辆 G3 和 G3i 智能 SUV,同比增长 148%;2021 年 P5 总交付达到 7865 辆。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历史累计交付达到 137953 辆。

Blue Bottle Coffee 中国咖啡烘焙厂注册落户上海

近日,全球连锁咖啡品牌 Blue Bottle Coffee 中国区总部注册落户普洛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普洛斯静安国际科创园,其烘焙厂也同时落户于此。

这标志着蓝瓶咖啡迈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关键一步。(新消费 Daily)

BAIT 推出《黑客帝国》联名系列

为庆祝《黑客帝国》上映,BAIT 推出了联名系列。

该胶囊系列使用了《黑客帝国》《黑客帝国重装上阵》和《黑客帝国革命》前三部的艺术作品,开发了三款由美国制造的棉质 T 恤。此外,这三款产品都运用了荧光材料。(nowr)

说唱歌手 Eminem 购买了「EminApe」

最近,说唱歌手 Eminem 以 123.45 ETH 的价格(约 45 万美元),向「Bored Ape Yacht Club」成员 GeeGazza 购买了被称为「EminApe」的项目。

这款 NFT 角色以一身白皮毛象征其肤色,搭配军帽、夹克等他时常著用的单品,看着就像是虚拟世界中的 Eminem。

这并非 Eminem 购买的首个 NFT。目前,他在 OpenSea 上以「Shady Holdings」账号拥有 15 个 NFT。

CLOT 和 Levi’s 打造虎年联名系列

CLOT 和 Levi’s 联手打造了虎年特别系列产品。

系列将 Levi’s 标志性的丹宁风格结合虎纹,注入老虎背后象征的力量与勇敢两大精神元素成为底蕴,以呈现 CLOT 将东方文化输出至西方的坚持与理念。(Hypebeast)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eNapMh
via IFTTT

2022年1月1日星期六

我们和艺术书创作者聊了聊,他们都是在「用爱发电」吗?|ifanrTalllk

什么是艺术?

毕加索说,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而当艺术落到具体的纸张,瓷器或物品上时,这些「真实的假想」也变成了另一种真实,只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就是了。

每当我去到某个画展时来回踱步时,经常会觉得艺术是用户无法轻易理解的东西。看着明亮或昏暗的色彩在画布上碰撞,老实说,想直接和创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是很难得。即便「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却依然有人想要和创始者的哈姆雷特更走近些。

不过很遗憾的是,很少有展览会有这样的机会让你和创作者一对一,让你靠近创作者的「哈姆雷特」。

BIGGER 书展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它不像普通展览那样走十步才能看到一幅作品,间隔的排列中呈现高级感。BIGGER 书展的艺术创作者们坐在一个台子后面,前面就摆放着他们自己或友人创作的艺术书籍,遇到感兴趣的书想和创作者聊聊它的背景故事或是创作者本人的想法。

面对动辄过百的艺术书/作品,有的编辑「轻松」超出了预算。去的时候抱着见世面的、聊一聊的初衷,回来的时候抱着超过千元的账单,和好几本设计精美、与众不同的艺术书籍。

好在钱包虽有所损失,收获却也不小。爱范儿编辑就和不少很有想法的创作者离得更近了,我们也想将他们的创作故事,讲给你听。

Feel Good 栏目主理人 方嘉文:

出发前,已经能预想到现场做产品的摊主们也大多「用爱发电」,因此,当我们听到 Te Magazine 的摊主说,他们现在已经不亏钱时是有多惊喜。

《Te》是我在展上看到的第一本让人有购买冲动的年刊杂志,也是现场为数不多能称得上「独立杂志」的作品。

这本杂志诞生于居家隔离的断裂感。

2020 年,联合策划人 Kechun Qin 从国外读书回家,遇上疫情,困于隔离,和外界断裂的感觉让她感到不适。这本杂志是一个出口,也是一个「由头」—— 和他人对谈,趁机借着采访的「借口」,去和自己之前了解过的喜欢艺术家对话。

▲《Te》

出于编辑本能,拿到一本书后我一般都会先翻版权页、目录以及作者列表。

本期杂志虽然以「食物」这个看起来普通且广泛的选题为主题,但在上面加上了「The Lost Society」这一定位,可以说是呼应了失去连接的一种情感倾向,同时也为一个普通的选题带来更「猎奇」的导向。

人类学角度下的「槟榔」、作为创作材料的「牡蛎」、消失的「食雕」、华裔苗族厨师的食谱、鄂温克人的酒文化……

这些选题每个都不落俗套,至少给我 Google 半小时想不到。

制作方面,虽然杂志封面对于热爱鲜艳颜色我没有太大吸引力,但内文排版并没有为了设计而枉顾可读性,而且用纸也很讲究。

其中,目录页部分为了呼应杂志主题,采用了混有茶叶渣的纸张 ——「这纸很贵,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一两页用。」

▲ 混有茶叶渣的纸张

2020 年 12 月开始筹备,今年 10 月正式出版。印了 2000 册,定价 180 元/本,在多个国家的书店出售,现在已经接近售罄,成本已经平了(猜测应该只是印刷成本?)。

不少聊到的摊主都说自己是有正职的人,创作,真的就是因为喜欢。

但喜欢这也似乎太不是个答案了。

也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能吸引我去看的,常常都是相对「有内容」的作品,也许是对焦虑困苦的调侃(见我司多位编辑购买的《韭菜书》),要不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而且,参展人中好多都是来自出了名苦命的广告公司和曾经的策展人,就算现在在靠商业插画吃饭的插画师也会明确去说「商插就是客户让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 由此我决定不严谨地推理,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排解情绪和弥补未得到满足的创作欲望的替代性行为。

当然,从「实用」价值来看,这些创作成品也能成为「作品集」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意义——对自我的认可,应该是在创作过程中获得实现。

也许,对于社畜来说,躺平也许能带来身体不适的缓解,而创作,才是恢复精气神的解药。

▲《Te》内文部分也根据文章主题换了 2-3 种不同的纸品

明日生活栏目主理人 吴志奇:

我可能是公司超出预算最多的人,在这个书展上花了超过 1K,虽然 1K 也没几本书,但依然感觉难得,难得的同样还有,和 6 个探索艺术书的创作者交流,听他们的创意、想法,以及那些珍贵的故事。

余少龑艺术工作室,做了一系列自出版的艺术书。余少龑坚持制造自己的艺术家文献库,会定期系统整理每个艺术家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内容。他提到的一个现象是——国内很少有艺术家和美术馆会做这样的事情。

不得不吐槽的是,现在很多设计师、摄影书、艺术家都开始卖一些周边产品,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产出的内容,能够做成手工的东西,缝一下粘一下都可以,拿来给大家看,一起相互交流。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作品来交流,而不是做成各种卖得好卖得便宜的周边产品,然后去摆摊或进入市集,这样其实违反了我们做艺术书展的初衷,它其实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我们需要慢慢完善国内的收藏体系,而不是只认为这个书就是商品,是买了好玩的。这些艺术书都是限量的,它比较贵,而且数量少,它不是商品,不走量,过年过节不打折,它是有签名带编号的,是可以升值的物品。

▲ 余少龑艺术书架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独立艺术家商量 Shang Liang。他 17 年开始做个人独立的内容,于是有了 1000 张 iPhone 自拍的项目。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创作,不过他说——

当时法国世界报记者采访我时,我就想到了一句话:当我把相机朝向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当我把相机对向自己的时候,就有可能看清这个世界。

▲ iPhone 自拍项目

他还有一个作品,叫明天会更好。商量做了三四万张跟 slogan 相关的贴纸,贴在世界各地的城市空间,它会和路人互动进行二次篡改,也会在网络上引起大量传播。

做这个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环境里,公共空间个人表达是缺失的,满大街全是商业广告或者标语,但街道是属于每个人的,我们可以有一定的空间去做个人的表达。

APPSO 主理人 刘凌歌:

姜佳鑫把胸针、冰箱贴、小册子并称为「周边经典老三样」,今年 9 月他又制作了不少年历。其实售卖日历的摊位也挺多,但我还是被一眼吸引,他本人及作品都十分引人瞩目,这种色彩鲜明的、直白的、幽默的事物太招人喜欢了。

书展人很多,我们并不想耽误摊主做生意,我和姜佳鑫的交流几乎建立在我不断侧身让位的顽强坚持下,甚至提出了「我花 50 元买你一幅画,你就送我一个故事」这样的建议,他乐呵呵地答应,于是我拿出手机录像,听他分享了一些零碎的感受。

▲ 姜佳鑫的展位

《美国连环画》记录了姜佳鑫 2013-2018 年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故事,第一张作品完成于 2016 年秋季,在 2021 年 8 月刚画完该系列第 30 张作品,预期是共完成 50 张左右。目前姜佳鑫还在筹备《美国连环画》动画片。

其中一张画纪录了他 2014 年 12 月 31 日独自在纽约时代广场跨年的场景,属于「纽约」系列的第三张,今年才完成。这张画是他的得意之作,跨越了很多年,这张画最终的呈现也和原先不同。

左下角红帽子的是他 2014 年的形象,而一身黑的是他完成这幅画作时的装扮,女生背影他没有作太多解释。他自己说的是,想借助这两个小人来「表达我永远的爱意和一段记忆中的愧疚之情」。

▲《美国连环画》作品

APPSO 编辑 周宇:

我交流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NICOLE X BOOK 工作室的主理人为孟洁。和传统摄影书籍重在展示不一样,孟洁更希望观众能以更互动化的形式观看摄影作品,比如刮刮乐、类便签本等形式。

他们旗下的所有纸质作品,都是以强互动的形式的展示,这个《合订本》之所以设计成类似便签本的样式,在观众撕开一页后,下一页是一个巨大的标题,比如山边有一个人在走,这会促使人们脑中形成一个特定的视觉形象,当观众打开下一页时照片又会和之前脑中的形象形成对比,颠覆观众的想象。我也有问过他们,有没有想过电子化的形式创作或发售这些摄影术。

我们其实有尝试基于手机等电子媒介制作作品,但后面还是放弃了,举个例子,你看这个刮刮乐作品,对与刮这个动作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强迫症会刮得特别干净,有的人则只会刮一点,有的人甚至会选择用刮这个动作创作,手机等电子化的媒介无法提供如此深度的互动操作。

▲《合订本》

爱范儿编辑 黄智健:

我在书展上遇到了国内最领先的艺术印刷厂之一(或许没有之一)的 Artron 雅昌设计师卓伟,他们印刷厂曾出版过苹果的《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作为印刷厂商,他们和很多艺术家和商业品牌都有过深度的合作。据他介绍,一些独立创作者在制作个人书册时,常常会因为缺乏印刷排版的经验,不能完全把艺术想法融入到最终的设计上,而雅昌能通过专业的设计、编辑和制作团队帮助独立创作者将这些想法落地。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在他看来,艺术书整体来说是小众但充满热情的圈子。过去在北京上海会有更多书展的机会,氛围也要浓郁一些,现在像广州、深圳这些城市也开始慢慢兴起,发展还蛮快。只是大众对艺术书的认知,还是限制了它们的发展。

艺术书由于制作成本和印刷成本都比普通书高,它的平均单价是要偏高的,像苹果的设计书售价就要上千元,其实它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但很多读者并不了解这些,就容易望而生惧。

整体聊下来,其实我对艺术书的设计印象最深。很多艺术书会有一些需要通过翻阅、触摸甚至破坏来传达信息的设计,这种通过真切的交互传递信息的体验是数字媒介所欠缺的,也就是你在线上看不到的。

爱范儿编辑 张成晨:

现场颠覆了我对摄影书、艺术书的很多印象。

《所过之处》的作者一树阳光和我说,「走职业道路,摄影书是被更多人了解的途径。但当他们名气不大的时候,出摄影书需要很大成本,卖 100 块一本根本不赚钱,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等到有了名气,摄影书就可以盈利了。」

他代表「彩虹系列」摄影书而来,这系列由刘铮编辑,编辑费就需要 6000 到 8000 元,再加上选片之类的成本,卖 100 块就是保底。

▲「彩虹系列」摄影书

水石影像和我说的内容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摄影书不盈利,赚不了多少钱。成本很高,一本 200 多,编辑、设计、装帧、印刷、纸张都讲究,其实还要再加我 3 年的时间成本。」

广东时代美术馆的《脉冲反应 1》卖到 80 一本也依旧是亏损状态,因为印刷成品都不止 80 元。好在艺术馆本就是非营利机构,他们有资助人和董事会以及社会资源,会支持艺术的公益事业。

▲ 水石影像

不过和我交流的两位摄影师似乎都不怎么为艺术书的亏损、盈利而焦虑,「喜欢」是支持他们做这些事的重要因素。这些书都是限量,摄影师以后出名了,可能想买也买不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摄影,一树阳光在和我交流时说的一句话感觉可以分享给大家。

摄影门槛很低,很好进,但是做好很难。单靠摄影吃饭也很难,顶尖的可能可以。

大航海家栏目主理人 梁晓憧:

大概是元宇宙的风吹得太猛,站在 @怪兽工坊 摊位看到《韭菜书》的一刻,我的心脏就被击中了。

那是一本薄薄的艺术书,仅有 10 页,画风简单直白沙雕又可爱。主角是一棵长势甚好的韭菜,在讲述自己的一生,如何被收割了一茬一茬又一茬。

▲《韭菜书》

摊位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韭菜书》的插画师本身是一名互联网员工,在一次上淘宝买亚克力植物的时候被割韭菜了。她痛定思痛,决定以自嘲的口吻把这次经历画下来。我几乎没怎么细想就付款了。

朋友,太难得了,这可是一次沉浸式被割韭菜体验啊!

虽然艺术家本人没有抵达现场,但微信提醒「支付成功」的瞬间,我跟她的共情达到了巅峰,被割韭菜的悔恨、愤怒和无奈,迅速完成人传人。拿着这本薄得离谱、3 分钟就能看完的书,我,一位普通路人,似乎也成了艺术的一部分,在这一刻变身当之无愧的地表最强菜,超级韭菜。

这一切,只需要 129 元!

▲ 超级韭菜

不太有趣,不太乐观。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sPChaN
via IFTTT

拳打 Google,脚踢 Facebook,抖音海外版拿下新晋流量王

如果互联网是一场选秀,今天让我们齐聚一堂,恭喜 TikTok 拿下新晋流量王!

最近,网络安全服务公司 Cloudflare 发布了一项年度回顾,指出 TikTok 已取代 Google,位列全球最受欢迎域名第一,荣登 2021 年互联网流量榜首。

TikTok 正在征服世界,这事越来越不容小觑了。

拳打 Google,脚踢 Facebook,TikTok 成为新晋流量王

以往提到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荣光属于 Google。

Google 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中占有份额超过 90%,每天处理超过 35 亿次搜索。除了搜索,google.com 的域名还承载了地图、邮件、翻译、文件协作等功能服务。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全球互联网是一座大城市,Google 可以被视为是中央车站一般的存在。

然而 2021 年,它被年轻人上瘾喜欢的 TikTok 挤到了第二名。

Cloudflare 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域名中,前三分别是 TikTok、Google 和 Facebook。紧随其后的是微软、苹果和亚马逊。流媒体平台 Netflix 排名第 7,而 YouTube、Twitter 和 WhatsApp 包揽 8-10 名。

从数据走向来看,2020 年的 Google 仍然稳居第一,当时的 TikTok 仅排在第 7 位。到 2021 年 2 月,TikTok 开始偶尔触顶,8 月后就经常赖在榜首了。

这个结果也算是在意料之中。毕竟目前,TikTok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 10 亿。今年 7 月,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TikTok 成为第一个全球下载量达 30 亿次的非 Facebook 旗下应用。

需要一提的是,Cloudflare 的排名使用了全球互联网流量模式的相关数据——不只是网站访问量,还有 APP 的使用情况。另外,还将域名和子域名数据合并计算,比如 Apple.com 排名第 5 不只是在座各位上苹果官网抢购的数据,还包括了 App Store 和 Apple TV+ 的流量。

一边是用算法让你上瘾、追求用户使用时长的短视频平台,另一边是整合信息资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这种「跨服比较」看起来没什么意义,更像是 TikTok 征服世界的又一个佐证。

但也有观点认为,排名的更迭,反映着人们查找和消费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

有问题搜视频,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整个互联网的信息消费习惯,都在剧烈地从图文转向视频。这一点,从微信公众号惨淡的阅读量,和短视频平台变身新一代「时间杀手」就足以看出端倪。

有问题搜视频的趋势,可能来得比我们想象中都早。

YouTube 被称为「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这个说法早在 2008 年就出现了。当时数据公司 ComScore 发布了一份美国搜索引擎市场报告,Google 排名第一(市场份额 63.5%),雅虎第二(20.4%)。报告意外发现,YouTube 处理的搜索量实际上比雅虎还要多。

据 Google 在 2018 年的调查,85% 的 Z 世代都在使用 YouTube。受访的青少年中,80% 表示 YouTube 可以帮他们了解一些陌生事物,68% 称通过 YouTube 学习提高了某种技能。

跟图文相比,视频在信息传递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回想一下,当你想要搞明白「5G 到底有多快」「新款 iPhone 怎么选」等让人挠头的问题,打开 B 站看一条科普视频,难道不比自己苦苦钻研文字资料更好理解?

▲ 比如爱范儿视频这种好东西,谁不爱看!

营销机构 Yadi 指出,今天 Z 世代年轻人的搜索行为已经发生改变。这个群体注意力跟金鱼差不多,只有 8 秒。他们会使用移动设备搜索,超过 70% 更喜欢看 60 秒以内的视频。为了方便(也可能是懒),他们有时只会点击搜索结果的前 4 条内容。

这也意味着,如果传统的搜索引擎不带视频结果,靠前的内容无法满足搜索需求,就很容易让年轻人失去耐性,转身往其他平台而去。

全网对视频载体的热爱,正逼着搜索引擎进行转变。现在,不管是百度、头条搜索、Google 还是微信搜一搜等,都在结果页为视频预留了较为靠前、显眼的位置。

▲ 从左到右:百度、头条搜索、Google、微信搜一搜

但各种 APP 带来的孤岛化问题,仍然让搜索引擎相当头大。

搜索的孤岛有可能被打破吗?

Google 搜索结果页里有 YouTube,但你很难搜到 TikTok 和 Instagram 的短视频。百度有自己的好看视频,但没有抖音快手。至于视频号的内容,则只活在微信搜一搜里。

搜索的本质是开放,筑起高墙意味着大家只能各玩各的。

就像年轻人的爱好小众圈层化一样,虽然全球份额第一仍然是 Google,国内份额第一还是百度,但其他搜索引擎都在建筑自己的小天地。抖音搜索月活 5.5 亿,快手搜索日均 3 亿次,微信搜一搜月活 5 亿……生态内的搜索红红火火,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 图自 Unsplash

搜索的孤岛有可能被打破吗?

去年 12 月,Google 测试在搜索结果页推出「短视频」版块,尝试纳入 TikTok 和 Instagram 内容。今年 9 月,再传出消息称 Google 正跟 Facebook 和字节跳动谈判,希望达成短视频内容开放合作,但暂时看来还是未完成事宜。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百度 Q3 财报发布后,高管们回答分析师类似提问时,也只能耸耸肩说「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互通开放)发展」。

▲ Google 测试搜索「短视频」

今天,年轻人打开视频平台的搜索,除了「怎么烹饪网红美食」「如何画出精致眼线」这种生活娱乐类需求,还增加了更多正儿八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视频平台也很乐意把自己包装为「学习网站」,比如 B 站有各种知识类 up 主入驻,TikTok 有 #LearnonTikTok 活动,而抖音也在最近上线了学习频道。

▲「学习」出现在顶部菜单栏

留给传统搜索引擎的挑战还不止于此。看突发和八卦搜微博,找旅游攻略搜小红书,听深度访谈搜播客……APP 孤岛化的大环境下,这一代 8G 冲浪的年轻人,已经学会了直接奔向多个平台完成精准搜索。

回到 TikTok 全球访问量超过 Google 这件事上,短视频平台和搜索引擎看似在「跨服无效比较」;但随着 TikTok 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视频消费习惯不断深化,未来搞不好还会从 Google 的兜里抢走广告收入。

不过,手握视频也不代表就能做好搜索引擎。

8 月,The Verge 在美国针对科技公司进行了一次信任调查,发现 90% 受访者对 Google 持有正面评价,而 TikTok 只有 54%。另外,31% 受访者认为 TikTok 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个问题放到 Google 身上只有 6%。

自称「不作恶」的 Google,得到的评价要比「算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TikTok 中立积极得多。负面的 TikTok 品牌印象,会不会像百度那样产生影响,让用户质疑搜索结果的可信性?一个好的搜索引擎应该克制地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还是让算法猜你喜欢搜你想看一直看个不停?

有问题搜视频,搜社交平台,就是不搜传统搜索引擎。这是「互联网不互联」带来的奇观,也是留给搜索引擎的思考和功课。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2OEloA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