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我在 IMAX 最新的激光影厅看了《碟中谍 6》,效果到底怎么样?

这个暑期档,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超过超 171 亿元, 创下暑期档票房新纪录。

而在暑假的尾巴还接连迎来了两部好莱坞大片,上周的《蚁人》和今天首映的《碟中谍 6》,如果你有关注一些影评公众号,会发现不少影评人都会推荐你去看 IMAX 版本。

理由也很简单,这两部电影都针对某些场景进行了扩展画幅转制,在一般的银幕画幅比例为 2.35:1,但是 IMAX 3D 版本的部分场景会以上下延展至 1.9 :1 的特殊画幅呈现,相当于比一般影院多了 26 %。

对于主打特效的科幻动作大片来说,增加 26 % 的画幅比例无疑意味着更震撼的效果,比如几个月前采取种扩展画幅的《复仇者联盟 3》的效果就十分明显,一度让 IMAX 影厅的场次一票难求。

不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放映厅的选择已经十分丰富,IMAX、杜比、巨幕、激光、LUXE 等不同放映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怎么吸引观众走进自家的影厅是个不小的挑战。

▲ 图片来自:nytimes

8 月 31 日,IMAX 在上海发布了新一代的 IMAX 激光系统,并将其应用在上海寰映影城的 IMAX 激光影厅中,还用这套系统放映了刚刚上映的《碟中谍 6》。

据 IMAX 首席技术官 Brian Bonnick 介绍,新一代的 IMAX 激光系统采用了新的光学引擎和技术,相比起普通的数字 IMAX ,在亮度、对比度和色域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 Brian Bonnick

在音响系统方面,在 12 声道音响系统在 5.1 声道音响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侧面及头顶声道,能够在不增加音响数量的情况下取得广阔的声音动态范围及更加精准的声音效果,保证每个位置音效体验都一样。

当然,对于一般影迷来说可这些术语并不重要,看电影的时候爽不爽才是关键。IMAX 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了多个电影片段来展示效果,还放映了《碟中谍 6》,下面爱范儿就给你说说这套 IMAX激光系统的观影体验。

▲ 56 岁的阿汤哥依旧拼命

展示的电影片段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敦刻尔克》,爱范儿去年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这部电影用了一种能引发听力错觉的「谢泼德音调」(Shepard tone),营造出一种音调在不断上升的错觉,从而让观众产生坐如针毡的紧张感。

▲ 《敦刻尔克》剧照

而在这座 IMAX 激光影厅里,这种紧张感被加倍放大,配合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以及溅起砂砾掉落的声音,尽管我坐在靠边的位置也效果同样震撼。

至于在《碟中谍 6》的观影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是,像夜晚在隧道内枪战打斗的片段,暗部的细节也能比较清晰的呈现。

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较暗的场景中出现比较亮的光源,比如隧道内亮起的车灯,会给人一种眩晕感,据现场一位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媒体朋友介绍,在普通影厅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此 IMAX 首席技术官 Brian Bonnick 表示,由于这套新的 IMAX 激光技术刚推出不久,也是第一次公开亮相,确实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据 Brian Bonnick 介绍,这个 IMAX 激光影厅还有一套自动调节系统,会实时监测激光系统的亮度和音效等,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会自动上传到服务系统,并作出相应调整。

所谓的 IMAX 激光放映技术,与我们在大多数影厅看到的数字放映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以激光为光源,而后者采用的是氙灯光源,除了声画效果更佳,激光灯的光源也比氙灯要耐用得多。

▲东莞万达的 IMAX 激光影院.

其实这也不是 IMAX 首次在国内推出 IMAX 激光放映厅,早在 2016 年亚洲首套 IMAX 激光放映系统就在东莞的万达影城落成,同样能多现显示 26 % 的画面。

尽管国内两年多前就引进了 IMAX 激光放映系统,但绝大部分中国观众应该都没体验过,原因在于这套系统除了成本昂贵,对影院环境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宽度不低于 25 米的屏幕,最高能满足 38 米宽的屏幕。这也意味着屏幕高度将达到 18—20 米,也就是 6—7 层楼的高度。

而这次的新系统另外一大不同之处在于,对影院的硬件要求不再那么严格,一般的 IMAX 影厅都能适用,同时声画面效果也较前代有一定提升,这意味着也许很快就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但话说回来,观影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每个人的偏好也不尽相同,更不是每部影片在 IMAX 影厅观看的效果都是最好的,比如《银翼杀手 2049》的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就公开表示该片的 2D 版本的观影效果其实更好。

▲《银翼杀手 2049》 获得了上届奥斯克最佳摄影奖

不过对于那些在拍摄时就采用 IMAX 摄影机和相关技术,同时以特效和大场面作为主要卖点的大片,也确实只有在 IMAX 影厅才能获得最高规格的体验。

不说了,我得再去刷一遍《碟中谍 6》了。

题图:《碟中谍 6》剧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NFRowk
via IFTTT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 7nm 手机芯片麒麟 980,下月 Mate 20 首发

柏林时间的昨晚,联想发布了一大波 PC 产品,以及 AR 和智能家居产品,不过没有手机线产品,另外由于三星提前发布了 Note9,在本次 IFA 上没有什么存在感;再加上最近几年索尼移动放飞自我,这次发布的 ZX3 依旧是平平无奇。所以,华为这次在柏林 IFA 上发布的麒麟 980 处理器就成了展会上手机业界全村的希望。

一句话概括麒麟 980 的发布会,那就是“不在乎什么秒天秒地,只在乎秒掉骁龙 845”。

比如下面的 PPT 中,华为对比了处理器的八项能力,包括 AI 计算性能,CPU 性能,WiFi 速度,CPU 能效等等,麒麟 980 几乎全方位领先于骁龙 845,除了 GPU 的性能。所以,GPU 性能也是华为心中久久无法忘怀的痛。

在爱与痛的边缘,华为就鼓捣出了一个名为 GPU Turbo 的“吓人技术”,在这个技术的加持下,华为宣布,麒麟 980 正式全方位秒掉了骁龙 845。

除了这样的全方位秒杀骁龙 845,还有就是各种单项爆破秒杀骁龙 845,比如 AI 的能效比等等。

有时候,麒麟 980 疯起来,不光是骁龙 845 遭殃,它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比如麒麟 970 就在此成了炮灰之一。

可以看到,相比于前代麒麟 970,麒麟 980 也是全方位的超越。麒麟 980 此次首发了 TSMC 7nm 制造工艺,相比业界普遍采用的 10nm 制造工艺,性能可提升 20%,能效提升 40%,晶体管密度提升到 1.6 倍,在不到 1 平方厘米面积内集成了 69 亿晶体管。

另外,麒麟 980 在 CPU 上也是首发了 Cortex-A76 架构,与上一代相比单核性能提升 75%,能效提升 58%。具体来讲,和此前的 4 大核和 4 小核的架构不同,Kirin CPU 子系统推出了 Flex-Scheduling 智能调度机制,设计了 2 超大核(基于 Cortex-A76 开发)、2 大核(基于 Cortex-A76 开发)、4 小核(Cortex-A55)的三档能效架构,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调度层次,可以让 CPU 在重载、中载、轻载场景下灵活适配。

也就是在安兔兔、《王者荣耀》和微信三种场景下能表现更好,性能更强,续航更长。

GPU 方面,麒麟 980 也是首发了 Mali-G76 GPU,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 46%,能效提升 178%。

从 PPT 上来看,麒麟 980 作为首款采用 7nm 工艺的芯片,又首发了 Cortex-A76 架构和 Mali-G76 GPU,性能表现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关键是,到真机的表现如何?主频跑分续航等等具体信息是怎样的?

具体答案可能得到下个月 16 号才能揭晓,届时,华为将在伦敦发布 Mate 20 系列手机,这将是全球首款搭载麒麟 980 的手机,是的,昨天刷屏的荣耀 Magic 2 虽然表示要用麒麟 980,但不算正式发布,预计发售也会比 Mate 20 系列晚。

作为麒麟发布会的 One Two Three More Things,华为再次发布了 P20 Pro,主要来说就是两款真皮后盖版,分别是雅黑、金棕两种配色,非常适合坐公务舱的中年商旅人士使用。

除了皮革版,这次华为还更新了 P20 和 P20 Pro 配色,名字非常洋气,叫极光闪蝶(Morpho Aurora)、珠光贝母(Pearl White),价格比皮革版便宜一档,适合坐经济舱的青年商旅人士。

除了芯片和手机,华为还发布了一个 AI 盒子,其实就是接入了亚马逊 Alexa 的智能音箱加 4G 路由的集合体,还有就是一个小巧的定位器。

虽然老有人说麒麟系列芯片是台积电代工的,7nm 工艺也是别人的,CPU 架构是 ARM 的,GPU 是 Mali 的(还是 ARM 的),不过这一次,麒麟 980 还是实现了 7nm 工艺在手机芯片上的首发,ISP 和 NPU 也是自研的,其中 ISP 是第四代自研,像素吞吐率比上一代提升 46%,能够分区域调节图像色彩与灰阶,支持更多摄像头。

双核 NPU 相比于上代也有一层飞跃,可实现每分钟识别 4500 张影像,识别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 120%,还实现了从图像识别到物体检测的跨越。也就能够在 AI 场景识别、AI 追焦、AI 人像拍照等方面进行提升。

再加上华为影像部门这几年的投入和成绩确实有目共睹,所以 Mate 20 的拍照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当然,年内高通骁龙 855 也该出来了。到时候,骁龙 855 和麒麟 980 的对比才算公平,毕竟这两个才算同一代芯片。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PTnhmk
via IFTTT

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点纯色醒醒神吧

  碎花纯色各有所长,谁能较个高低上下呢?只不过碎花日渐流行看起来风头要盖过了纯色,这不,纯色的连衣裙忍不住了,要出来给大家醒醒神,刷一下存在感,好让我们的衣柜里多点花样。


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点纯色醒醒神吧

→ 点击这里购买——七分袖纯色连衣裙 ←

  01 毕竟不能和碎花完全敌对,所以纯色系先派出纯色来打头阵,好让人明白素雅从来不会被乱花遮掩。纯白的长裙,加上蕾丝加上刺绣就有了仙气飘飘的感觉,七分袖中融合了灯笼袖,乖巧可爱端庄大方。


→ 点击这里购买——百褶纯色连衣裙 ←

  02 这淡淡的绿色并不明快,有种草木绿的色调也有种冰激凌似的清凉感。百褶让色彩丰富起来,而纯色是百褶明确地位的资本。露肩设计带有一点小性感,收敛了腰身的曲线,窈窕就是常态。


→ 点击这里购买——蝴蝶结露肩连衣裙 ←

  03 糖果色流行是花枝招展的青春年少,随着年岁渐长,更加喜欢温厚有内涵的色彩。比如这样低调的皮粉色。虽然蕾丝的花样很多,虽然不规则剪裁很有个性,虽然蝴蝶结很甜美,但纯色就足以包容一切。


→ 点击这里购买——翻领收腰短袖连衣裙 ←

  04 从皮粉色到粉橙色,色彩之间的过渡并不跳跃,两者有着共同的暖色调。衬衫式连衣裙的随意,因为纯色多了几分庄重的质感。系带收腰很随和,又将休闲变得恰到好处,能够自由的出入街头和职场。


→ 点击这里购买——露肩蛋糕长裙 ←

  05 高腰,显瘦显高,这是看得见的优点。露肩却偏偏用吊带来展示显瘦的好身材。蛋糕似的裙摆并没有层叠的累赘感,反而更有助于身材的展示。最妙是色彩的选择,端庄都不是最好的,关键是能衬托出肤色的白皙啊。


  06 这样的红色不是很抢眼别致吗?没有大红色的热烈,没有粉红色的甜美,也不像玫红色那样对肤色有极高的追求,这样偏一点紫色调的红色似乎更加符合日常的潇洒。连衣裙看起来很随意,实则文艺气质十足。


→ 点击这里购买——蝴蝶结短袖包臀裙 ←

  07 轻轻浅浅的蓝色,优雅从容。没有天空那样明亮自然的感觉,但有着天空那样通透轻灵。肩部的线条处理像是放大的缺点,但谁又能说不是对缺点的最好展现呢?收腰包臀,这是对职场的最佳礼遇。


  08 来一件深蓝色的连衣裙吧,也很有气质很从容。网纱蕾丝的拼接符合夏日的轻快感,休闲却不乏端庄底气。款式的经典经得起时间流逝,材质的流行是被选择的砝码,还有什么不自信的地方吗?


  相关文章推荐
  少即是多,纯色连衣裙演绎软妹风
  简单纯粹才靠谱,缤纷一夏最应景
  属于纯色的小清新才能虏获他的心
  乱花渐欲迷人眼,纯色刚刚好出现
  至纯至简一片式,纯色穿出清爽感



from 穿衣打扮 https://ift.tt/2orGfUU
via IFTTT

UPS 在帮中小「智造」企业出海,它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我们手上的一部智能手机,它的芯片可能产自美国,显示屏可能产自韩国,摄像头可能产自日本,贴合的胶水可能产自台湾,组装地点可能在中国,而销售的门店柜台却遍布全球。

科技产品的供应商和销售网络全球化的背景里,有一个角色很少被终端消费者感知却不能忽视,那就是将各种材料、配件和货物转运的物流企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之一,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在 8 月底在东莞与珠三角生产电子、汽车配件等中小型企业,探讨了如何在物流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它们出海。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UPS 经常是服务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而爱范儿在围观这场讨论会的时候发现,UPS 开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想要在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里,发掘更多潜在客户。其中高科技行业、工业制造和汽车行业是 UPS 的重要目标之一。

UPS 从 1988 年至今,已经入华 30 年。但开始被公众知晓,多是在 2008 年奥运会期间,UPS 作为赛事的物流和服务赞助商。这些年随着海淘开始流行,使用的海外物流也经常会是 UPS。

目前,UPS 在中国已经有 228 个营业设施,建立起海陆空多式联运的物流网络,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空运转运中心,每周有 208 个航班班次。

帮科技公司运货,UPS 有自己的一套

UPS 中国区总裁哈罗德 · 彼得斯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是数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以及商品消费类。而珠三角作为全球硬件集散地,也是 UPS 在中国的重镇。

运输芯片、手机等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物品时,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苛。比如手机上的芯片等精密零件,对防磁、减震的要求非常高,UPS 在承接这些货运时,就会在包装上进行特别处理。

2016 年的时候,UPS 与 HTC 的合作,曾经创造下这样的记录:

HTC 年产 1000 万台手机,送达全球 86 个城市,HTC 在台北的全球营运中心每天处理 200 多笔进出货件,能做到 0 库存。

充电宝品牌 Anker 的母公司海翼在国际物流上也是使用 UPS,海翼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海外,因此货物运输、准时送达、海外清关的流程直接影响货物支付效率。

UPS 为海翼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比如在美国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这些购物高峰来临之前,为海翼预留货运仓位。比如在发往意大利、西班牙的货物,由于标准不同,如果直接入关会遇到问题,UPS 会让货物从德国先进入欧盟后,再将不同订单送至其他欧盟国家。

目前 UPS 和 Anker 母公司的合作,让后者相比以往节约了 25%-30% 的供应链成本。

随着科技企业的供应链越来越长,它们在物流上对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UPS 建立自动化的运输系统,并且能够让供应链的流动可视化,

UPS 自己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UPS 每年投入 10 亿美元用于科技研发,从VR、无人机、电动车、AI 到区块链,这些曾经在风口的技术,一个都没有拉下。

去年 2 月,UPS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进行无人机送货测试。当时部署测试的无人机可飞行 30 分钟,送货的无人机在 UPS 的送货卡车上充电和起降。

UPS 告诉爱范儿,虽然这项测试依然没有被大规模在送货上应用,但他们在五、六年前就已经用无人机来观察仓库里堆叠得较高的货物了。

▲ 图片来自:Wikimedia Commons

去年 9 月开始,UPS 在自己的多个培训中心配置了一批 HTC Vive VR(虚拟现实)头显设备,用于培训员工,让快递司机避免新手上路的危险,同时又能提前体验城市道路的详细情况。

相比一些新技术像噱头一样被应用,其实 UPS 更多的技术是应用在网络、线路、递送和设施这四个方面的优化。

比如,UPS 的系统每天要处理来自全球 1 亿 4 千万次的查询请求,如何保证网络流畅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去年由于假日购物的激增,让 UPS 的网络出现堵塞,导致了运输的延迟。这促使 UPS 花费 1.25 亿美元去额外租赁航班和卡车,去完成原定的运输和派送。因此也影响了 2017 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的利润。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UPS 将在今年投入 8 百万美元用于扩大网络承受能力,以及自动分拣设备,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运输和配送量。

▲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跟随中国跨境电商和进出口贸易额一起发展的 UPS,可以说在做着闷声发大财的生意。UPS 在中国的业务,超过 70% 与欧美的贸易有关,其中美国的部分比欧洲要多。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出现摩擦,跨境贸易受到影响,UPS 也不例外。

对此,UPS 中国华南区货运代理业务的负责人黄宜柯表示:

贸易战其实也有一些新的商机出来,中国到美国出口或者美国到中国进口,(清关等工作)更多是要合规,这也是 UPS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觉得对我们来讲,(贸易战)是个挑战,也能显现出我们很大的一个优势。

太阳底下全是新鲜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wA1PtW
via IFTTT

大的泄完小的泄,Pixel 3 真机图和规格泄露

就在今天苹果发出秋季新品发布会邀请之时,Google 似乎并不甘心就这么让热度全都被苹果拿走,所以要搞点事出来。

尽管距离 Google 的秋季发布会还有一个多月,上周 Pixel 3 XL 就已经在全网大泄特泄并连真机评测都已经发完了。现在,大的完事了,小的又开始了。昨天,较小的 Pixel 3 的真机图也在网上遭到了泄露,此外 Pixel 3 的部分规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胃口就不钓了,直接上参数吧。Pixel 3 采用了高通骁龙 845 平台,配备了一块 5.5 英寸,2160 X 1080 分辨率的 18:9 屏幕,和 Pxiel 3 XL 不同的是没有采用异形全面屏设计(俗称刘海屏),4 GB RAM,以及 64 GB/128 GB ROM。电池容量为 2915 mAh。根据 9to5google 之前透露的规格还有双 8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以及一颗 1200 万像素后置单摄。双扬声器设计并且支持无线充电。

这次泄露的是黑色版本的 Pixel 3,可以看到 Pixel 家族标志性的材质拼贴设计,上方大约四分之一处被玻璃覆盖,依旧是后置指纹设计,预计还会有白色和其他颜色版本。比较遗憾的是黑色版没有电源键的撞色设计,稍显平淡。

在 Pixel 3 XL 遭到全面曝光后,过高的刘海和大下巴遭到了一致口诛笔伐,同时 6.7 英寸的屏幕也比以往要更大。此外上一代所采用 LGD 的 POLED 屏幕在素质和防烧屏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目前还无法确认 Pxiel 3 XL 在这方面是否得到了改进,此外关于 Pixel 3 的面板材质目前也没有进一步的透露,上一代的 Pixel 2 采用了和 Pixel 2 XL 不同的 LCD 屏幕。

系统方面两者运行的自然都是 Android 9 系统,代号为 Pie。Google 预计会继续在 Pixel 产品上搭载一些独特的功能。

此前有消息传出称,Pixel 系列或将在 Pixel 3 之后终结,原因是 Google 从 HTC 收购来的硬件团队已经磨合完毕,预计将会对手机有一轮新的调整。如果成真的话,Pixel 3和 Pixel 3 XL 将会和 Nexus 5X/6P 一样成为阶段性终结产品。

另外预计 Google 在秋季发布的并不只有两款 Pixel 手机设备,可能还会有 Pixel Watch 手表发布。今年 9 月份高通将在旧金山举行关于手表设备的新品发布会,预计会更新 Snapdragon Wear 系列芯片,并为秋季可能发布的 Pixel Watch 做准备。

今年早些时候 Andorid Wear 被 Google 改名为 Wear OS,并从 Google Play 商店移出,一度被视为是 Google 放弃手表设备的表现,现在看来 Google 还没有放弃手表这个品类。在 Android Wear 2.0 更新后手表设备发展缓慢,让人不免期待秋季会有所动作。

鉴于本月苹果开启了大杀器,可能会是史上设备更新最多的一次发布会,对 Google 我们也期待能见到更多的新品发布,比如新款 PxielBook 和 Pixel Buds 等等。至于发布时间,Google 可能连续第三年在 10 月 4 日举行新品发布会,爱范儿届时也将持续关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PQeXns
via IFTTT

「地表最强」的 MacBook Pro,实际表现到底如何?

虽然从消费角度出发,选择电子产品的配置当然是「够用法则」优先:存储需求仅有 64GB 的手机用户,自然不会额外加钱升级到 256GB。

但配置够用并不代表着性能饱和,本质上,需求和硬件配置只存在着「米饭和饭碗」的关系——虽然塑料碗也能盛米饭,但用陶瓷碗显然格调会更高。

选择电子产品亦是如此,更高的配置意味着更大的潜力,比如我们这次要评测的顶配新 MacBook Pro(简称:MBP),就是打破「够用」法则的范例产品之一:

  • 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2.9 GHz)
  • 32GB DDR4 内存
  • 4TB 固态硬盘
  • 15”原彩显示技术的视网膜显示屏
  • Radeon Pro 560X 图形处理器(4GB;GDDR5)
  • 四个全速雷雳 3 接口

相同的外观,相同的重量

虽然 i9 款 MBP 是今年苹果 MacBook 产品线中最高配置的产品,但在外观方面苹果仍然没有为这款进行特别的点缀。

即便这是一台价值 5 万块的电脑,也依然和 2016 款的 MBP 一样,还是那个熟悉的设计、熟悉的深空灰、熟悉且不会发光的 Logo,还有那个 1.83Kg 的重量。

处理性能表现如何?

如果说我们前段时间评测的 i5 款新 MBP 是一款 85 分的生产力工具,那么配置更高的 i7 和 i9 款便是苹果用来补充那 15 分的两款产品。

为何这样说?

在之前的评测中,我们通过新 MBP 与 2017 款 MBP 13″/ 15″ 两款旧机型的对比,来得出了新旧配置在性能上的差异。从实测得到的比分看,得益于新处理器的加持,新 MBP 对比旧款在处理性能方面有着翻倍提升。

而这回,我们也为这款 i9 版本的 MBP 做了一轮新的测试,一起参与对比的还有 15” MBP i7(2018 款,2.2GHz)版本。同时,我们也会为大家提供之前测试的数据进行参考。

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2018 款的 MBP 在上市初期因为电压过载的问题出现了明显的性能波动,其中又以 i9 处理器版本最为严重。

此后苹果也是第一时间推送了 High Sierra 10.13.6 更新进行了修复,基本让 i9 版本的 MBP 回归到正常的水准。

正因如此,我们也选择了相同的工具在 i9 版本的更新前后做了一些测试:

▲ Geekbench 跑分成绩

不过从我们使用处理器跑分软件 Geekbench 的实测结果看,i9 版 MBP 的升级前后得分差距其实并不算大。

但是,高达 24000+ 的多核分数依旧是现在 MBP 列中的最高分,这比 2017 款的整整提升了 50% 左右

而另一款跑分软件 CINEBENCH R15 的 CPU 分数则有更明显的改进,至少不会连 i7 版本都跑不过了,在连续高负荷运行下也不会有之前锯齿状的帧率和温度波动图。

CINEBENCH R15 跑分成绩

总体而言,更新系统后的 i9 版 MBP 在处理器性能方面的确要比 i7 款要更加出色,但尽管如此,两者的差距却也并没有 2018 款 i7 和 i5 版对比这么大。

因此,实际上 i9 处理器虽然能更进一步提升 MBP 的运算处理性能,但这都是有限的提升,如果不是跑分,在日常使用下几乎看不出 i7 和 i9 之间的区别。

真正要将性能发挥到极致,可能就需要用到更大规模的需求(如:高阶视频剪辑、VR 内容创作等),去「榨干」i9 的性能了。

顶配看上去很美,但显卡性能提升并不算明显

至于显卡方面,去年的 15” MBP 高低配版本所搭载的是 Radeon Pro 555 和 560 两个型号,而 2018 年则在原有型号上加了个「X」后缀,所以整体看来算是大升级

况且本次苹果还单独推出了一个 eGPU 的扩展坞,因此我们对 i9 版和 i7 版 MBP 在图形处理性能方面的性能差距,实际上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图形处理测试工具 Unigine Valley 的实测结果,佐证了我们的观点。由于我们手上的 2017 款 15”(i7) MBP 搭载的 Radeon 560 独显,所以光看字面数据,它 2018 款 15” (i7)所搭载的 Radeon 555X 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提升差距大约只有 10% 而已。

i9 顶配版使用的型号是 560X,对比 2017 款的 560 则有着 20%30% 的提升。至于和只有 Intel Iris 集显的 13” 来说,图形性能上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价值 24000 元的 4TB 的定制 SSD 和 256GB、512GB 的官配 SSD 读写速度对比表现如何?我们通过 Blackmagic Speed Test 和 AJA System Test 两款软件进行了一次横评。

  • Blackmagic Speed Test

Blackmagic Speed Test 会通过重复读写的方法,来获取硬盘的速度值。从测试结果可见,256GB 和 512GB 两块硬盘的读写速度方面差距不大,而 4TB 定制 SSD 的各项读写成绩都是前两者的两倍。

显然这块定制硬盘在拥有更大容量的同时,也随着工艺升级带来更强的读写效率,相信不单只有 4TB 款,基础起步的 1TB 款应该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 256GB SSD 硬盘测试成绩(MacBook Pro 13” 2018)

▲ 512GB SSD 硬盘测试成绩(MacBook Pro 15” 2018)

▲ 4TB SSD 硬盘测试成绩(MacBook Pro 15” 2018 i9)

  • AJA System Test

更直观的结果我们可以参考 AJA System Test:

在模拟 5120*2700 5K(RED)格式、16GB 大小的文件传输下,256GB 的 SSD 的读写速度分别为 1157MB/s、2117MB/s,测试耗时 22.29 秒;

512GB 的 SSD 读写速度分别为 1234MB/s、2202MB/s,测试总耗时 21.04 秒。前后两款硬盘的耗时成绩接近。

最快的依然是 i9 定制版的 4TB SSD,读写分别为 2279MB/s 和 2516MB/s,测试耗时仅为 13.96 秒。由此看来,这块 SSD 的定制除了容量上的升级,所带来的速度提升还是很有价值的。

  • 导出个视频来看看?

从以上对 CPU 和硬盘两方面评测,我们能看到 i9 版 MBP 的处理性能的确比 i7 非定制款机型要更有优势。但跑分只能算是参考,是驴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

因此,我们通过视频剪辑软件 Final Cut Pro 对一段 5 分钟的 4K(H.264)格式项目进行1920×817(H.264)格式的导出,以此简单对比两款电脑的所耗时间和发热情况。

▲ i9 款 MacBook Pro 视频导出耗时 & 发热情况

从测试结果看,i9 款 MBP 的导出耗时 1 分 57 秒,但在高效的同时,电脑温度也一下飙升到 45℃;而 i7 款 MBP 耗时相对比前者更长一些,总共花了 3 分 27 秒完成,但相比起 i9 款,i7 款在发热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 37.8℃(测温结果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  i7 款 MacBook Pro 视频导出耗时 & 发热情况

对此我们的结论是,i9 款 MBP 虽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处理效率,但相比起 i7,该机在发热方面仍然难免高温问题。机身能 Hold 住发热,但也建议做好「键盘烫手」的心理准备。

它能让我忙里偷闲吗?

我们的答案是:显然,它并不适合用于游戏。

虽然 MacBook 并不是为游戏而生的,但我们还是从 Mac 版 Steam 中下载了《古墓丽影:崛起》测试了一下。

经实测,这款游戏在 1920*1200 分辨率和中高画面特效下运行,基本可以稳定在 30 FPS 左右的水准虽然流畅度还勉强过得去,但游戏运行时风扇也会呼呼呼地转,键盘表面也能感受到明显热量

所以想用 MBP 跑大型游戏的朋友,建议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就算它是「MacBook 中之王」,它仍然还是不适合玩游戏。

什么人才需要用到它?

总得来说,苹果的 MBP 依旧在出色的重量和尺寸之下,延续了过往优异的性能表现。除了六核心的第八代英特尔 i9 处理器外,你还可以再额外花费约 3000 元人民币从 16GB DDR4 内存升级至 32GB 规格,而硬盘更是有 4TB 固态可选。

如果以目前苹果的产品线来看,大概只有 iMac Pro 能够和它在性能上一较高下。与其说 i9 的 MBP 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移动工作站。

但很显然,这种级别的配置显然不是为大部分人准备的你也可以想象 i9 版本真正面向的群体,可能只会占据整体用户总量的 5% 不到。

他们应该是视频剪辑师、工业、软件工程师、音乐制作人甚至是科研人员的其中一份子,这些群体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专业」二字,其实也是苹果 MBP 最根本的定位。

当然,若你是打算买它来装双系统玩游戏,我建议还是选择性能更「猛」、性价比更高的专业游戏本吧,MacBook 真不是为游戏而生的。

所以,鉴于价格上的考虑,我们不会向大部分消费者推荐这款 15”  i9 版本的 MBP。原因很简单,单纯的跑分仅仅只是获得数字上的愉悦,而以文字和图像为主的日常办公远无法将这颗处理器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这多少有点暴殄天物的意味,那倒不如选择更为实惠的 i5 或 i7 版。

倘若你真的对重负荷的工作有所需求,又或者是嫌弃 13” 的尺寸大小,也不必就将目标放在最顶配上。

其实从现在的对比数据看,i7 和 i9 版本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要大,具体到视频渲染和导入时大概也就相差 23 分钟而已,而且 i7 款还有散热和温控方面的优势,顺便还能帮你省下不少钱

所以,如果你有更多的预算,反而可以优先考虑下内存和固态硬盘方面的提升,甚至是外接 eGPU 的部分。对于 i9 的 MBP 的评价,我们认为,极小部分预算充足的生产力者可能会需要它,占比的大额仍然还是归 i5 和 i7 款所有。

本文由林欣钊 & 陈文俊共同完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wtD4QH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