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要为奥运会造一支机器人大军

东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

虽然因为疫情,奥运会能否如期举办还悬而未决,但日本仍预备着,在这场赛事上呈现迄今为止的最高科技。

机器人技术,一直代表着日本智能技术的前沿。

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全日空(ANA),就打算于奥运会之前,在东京部署 1000 个机器人大军,遍布在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旅游景点、博物馆、医院等等。

这些机器人由全日空航空公司与 OhmniLabs 合作设计,被称为「Newmes」。

▲ 图片来自:Kyodo News

它高 150 厘米,速度为 2.9 Km/h,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台平板连接起了一个扫地机器人。

但 Newmes 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成为一个人新的「化身」。

Newmes 机器人平板上是一块 10.1 英寸的屏幕,可以远程呈现真人的脸,操作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其嵌入式全高清 2K 摄像机,转向、移动着查看机器人周围的环境。

▲ 图片来自:Kyodo News

你可以想象,当你戴上 VR 设备使用它时,它能代替你去会议室,然后在你的位置上坐好,当你的脸在屏幕上出现,并能旋转着和周围同事对话、交流时,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身临其境的远程会议。

而它下面那条 5 英尺高的机械臂,则能够进行精准的动作控制。

这根机械臂可用定制的设备进行改装,然后就能实现帮人倒水,帮人钓鱼,当机器人手中的鱼线被咬时,使用者如果连接更多设备,甚至能感受到钓鱼竿的拉力。

它甚至还能将摔倒的小孩抱起,代替你将商店里购买的物品送回家等等。

▲ 图片来自:Lonely Planet

在 CEATEC 2019 上,该公司还展示了适应更多地形、双足版本的该类型机器人,它们在户外,还可以穿越森林、进入到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工作。

到时,这些机器人不仅能为游客在现场提供更多语言、行为上的帮助,它还能让世界各地行动不便的病人、老年人、残障人士,也能参与到现实活动中去。

因为它背后的概念本身就是:如果你有身体上的限制,则可以传送自己的意识,拥有一个新的身体,并去交流和扩展自己的能力。

这样想来,1000 个机器人倒显得有点少了。

不过它也刚在起步阶段,我们还不能看到它实际情况下使用是否真如演示所述。

Newmes 机器人 4 月份将开始启动,短期内在日本使用,届时人们可以在电脑上登陆该平台控制 Newmes 机器人。

全日空航空公司预计该机器人应用程序的移动版会在明年筹备完成,到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访问 Newmes。

而在奥运会期间,这些机器人主要会在赛场外协助游客。

▲ 图片来自:ANA

除此之外,全日空航空公司还准备在机场为游客提供可翻译 74 种语言的翻译设备 Pocktalk,它具有触摸屏和降噪麦克风,不仅加强乘客和航空工作人员的沟通,也能让信息更便捷地传达给游客。

▲ 图片来自:ANA

另外,还有一种能够「自动驾驶」的遥控电动轮椅。

但它并非真的全自动,目前仍需要有人来远程控制轮椅,并把一个个轮椅排成行列前进,不过这也有利于让人们在诺大的机场少走一点路,特别是对于远程跋涉的老幼人士来说。

▲ 图片来自:ANA

这些,都让游客能在出行中更加地自如。

而在奥运会场内,机器人的种类就更多了。

丰田公司为奥运会提供了五种人形机器人,它们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现场支持。

专门设计的吉祥物机器人 Miraitowa 和 Someity,可以移动自己的手臂和手臂,向人们打招呼和拍照,它们身上嵌入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让它们响应人类,并与之互动。

▲ 图片来自:China Daily

协助机器人 HSR,它将帮助客人在会场找到座位。

递送支持机器人 DSR,能为在平板上下单的人们提供预定的小吃和饮料。

远程呈现机器人 T-TR1 能用大显示屏投影出真人大小的图像,为跨地点的人们提供逼真的虚拟体验,同时能与运动员进行互动,提供虚拟的如果在游戏中的体验。

全尺寸机器人 T-HR3 还能跟人进行互动,比如跟运动员击掌、向游客提供远程图像、声音等等。

赛场上,场地支持机器人 FSR,能在标枪、铅球、铁饼投掷等赛事中,在这些比赛物件被扔出并记录数据后,再将其拿到指定的地方,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也让人们远离伤害。

▲ 图片来自:MENTITUDE

对于日本来说,2020 年东京奥运会将是难得的展示机器人技术的机会。

而这些在人群中来来往往、与人们友好互动的机器人,也让技术成了一种流动的存在。

拿 Newmes 来说,ANA 的母公司 ANA Holdings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hinya Katanozaka 就表示

目前,世界上只有约 6% 的人正乘飞机飞行,机器人「化身」将能「引领全球移动的新时代,连接其余 94% 的人们。」

根据全日空航空公司代表的说法,如果在月球或海底上设置了机器人,甚至也可以让人们进行深海和外太空的旅行。

就像在电影里一样。

这或许也是智能器件最大的魅力——让人们做不到的事情,从此有了实现的可能。

题图来自:Red Circle Authors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acKHMP
via IFTTT

vivo 刚发布的 APEX 2020,又为未来手机指明了哪些方向?

前年 2 月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vivo 冷不丁发布的概念机 APEX 2018 是一个意外。在同行们还在想尽办法把手机额头上的刘海变得更为小巧的时候,vivo 用升降摄像头的方法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如今看来,APEX 2018 给业界最大的启示在于:它宣布了手机的一个终点形态的雏形(目力所及的终点),然后还实现了。实现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终点」。

然后就是全无开孔高度一体化的 APEX 2019,展现的是未来手机浑然一体的形态。

至此,每年年初,APEX 年度概念机给业界一个「意外」,就成了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便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因故取消,原本会在异国他乡与大家见面的 APEX 2020 可能因此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今年的 APEX 概念机是怎样的?

可以这么说,智能手机行业是消费电子皇冠上的钻石,业界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材料技术以及加工工艺都会率先用在智能手机上面。

也正是这样,使得智能手机迭代的速度相当快,几乎是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一辆三年前的轿车开在路上很可能并不过时,但一部三年前的手机,哪怕是刚从包装盒里拿出来,大家还是能一眼看出它的年头。

所以,在这样的节奏之下,智能手机厂商想更快一步,推出形态完备技术前瞻的概念机,就并非易事。

那么,今年的 APEX 2020 概念机是怎样的?

我们继续从形态方面来谈,在讨论真·全面屏手机的时候,有个词永远绕不过去,那就是屏占比。屏占比越高,那么手机观感上的一体性越强。过往手机中影响屏占比的因素主要还是边框宽度和前置摄像头的位置。

那么,APEX 2020 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呢?答案是 120°全视一体屏和屏下摄像头技术。

120° 全视一体屏是在屏幕弯曲 90° 的「瀑布屏」之上更进一步,让柔性 OLED 屏幕向内再弯曲 30°,屏幕延伸至手机的背部,从而彻底消灭手机的传统中框,也让屏幕视觉环绕着手机整个侧边。从而实现了观感和手感的双重一体化。

▲ 在极近距离和特定角度下,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屏下的摄像头

至于前置摄像头的安放问题,vivo 这一次使用了屏下摄像头技术,将摄像头隐藏在了屏幕下方。这样就无需使用增加重量和厚度的升降机械结构,也无需在正面屏幕挖孔了。

手机侧边也完全被屏幕覆盖之后,这部分自然也有了触控和交互的功能,在做好防误触算法的前提下,此前侧边的关机,音量增减按键均可以被软件化和虚拟化。

同时,为了干掉充电接口,vivo 这次还祭出了充电技术上的大杀器:60W 无线快充。这个技术可以在 20 分钟充满 2000mAh 的电池,这个速度已经和市面上第一档的有线快充技术相当。而且,在去年年中,vivo 还展出了 120W 的有线快充技术。

综上,120°全视一体屏、屏下摄像头和 60W 无线充电就帮助 APEX 2020 实现了观感、握持感和结构上的一体化。

APEX 2020 的探索不止于此,在手机的机身内,vivo 带来了 5—7.5 高倍焦段间连续保持高解析力和高画质的光学变焦,而非普通的数码放大完成焦段填充。为了在智能手机上实现真正的光学变焦,APEX 2020 用两群组固定,两群组可移动的「四群组镜片组合」。

另外,在相机防抖上,此前也有 OIS 光学防抖,以及通过算法实现的 EIS 电子防抖,但是在视频拍摄中,传统的 OIS 防抖或者 OIS+EIS 混合防抖能够在平移方向上进行防抖补偿,不过在更炫技的旋转(倾斜)方向的防抖需求上作用有限。而在这个领域,外接手持云台是视频拍摄者常见的稳定外设。

于是乎,vivo 的研发团队把云台嵌入到了 APEX 2020 的主摄当中,实现了多维度的防抖。他们内部的数据表示,超稳云台主摄的防抖角度相比普通 OIS 光学防抖大幅提升了 300%,画面完整性自然也比通过电子裁切的画面更为完整。

就像雷达的灵感来自于蝙蝠一样,这个超稳云台主摄的技术灵感来自于一项特殊的生物构造——变色龙无眼睑的眼球转动。变色龙这种特殊的眼部结构,使其对活动物体非常敏感且有利于对焦、追踪及捕获目标。

不管是日常拍照防手抖提高成片率,还是运动拍照摄像,亦或是夜间拍照,云台级的防抖都大有裨益。

未来手机,一定是一体和无线的

历史自然有其进程。在这种进程中,APEX 2020 可以说是处在激流的前端。

我们往前看大哥大时期的手机,再到键盘手机,触屏手机的发展历程时,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手机变得更加一体化了。

那根长长的天线,被集成到手机内部了。

那纵横排列的键盘,被触控屏幕取代了。

渐渐地,连凸出的按键也开始被压力传感器和线性马达以假乱真的震感所取代。而大众感知更明显的是,耳机孔也慢慢消失了。

当 TWS 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即连即用轻若无物的体验,胜过缠缠绵绵剪不断理还乱的有线耳机时,耳机孔的渐渐消失就顺理成章,一部没有耳机孔的手机也不会引起那么多的非议了。

同样的道理,当 5G 的理论速度已经比 USB 线缆传输速度快而且方便许多的时候,数据线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充电线。而充电线能不能也被干掉呢?

尝试过有线快充甜头的用户肯定会说,相比于无线充电的涓涓细流,动辄 50W 以上的有线供电速度才称得上是我心澎湃。

但 APEX 2020 用 60W 的无线充电功率告诉大家,不要用实体的线缆束缚了自由奔放的能量。

而一体性这个词,不仅关乎于视觉,也关乎于触觉。

在 vivo NEX 3 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屏幕弯曲 90° 的「瀑布屏」了,这基本上实现了左右无边框的正面视觉感受。不过它依旧并非完美,手机在侧看的时候,依旧能看到边框,此外由于金属中框依旧存在,即便视觉上一体化了,但握持感依旧有所割裂。

而手机中框这个结构件,也几乎是智能手机的伴生词。因而也就有了 120° 全视一体屏来解决中框这个历史产物带来的结构和触感问题。

其实在前作 APEX 2019 上,vivo 已经用到了玻璃的 CNC 加工技术,尝试去替换裸露的中框了。

有的时候,科技是显性的宏观的,比如轰隆作响把人类送上太空的火箭和宇宙飞船;也有时候是隐性的微观的,比如 SoC 里面数十亿的晶体管,或者藏于玻璃之下的扬声器和无线充电线圈。

毫无疑问,在智能手机点科技树的方式是后者,手机业界追求的用户体验一直都是无感化,体验的无感化势必让技术愈发隐性,也就体现在了形态上的一体化,功能上的无线化了。

这里依旧可以沿袭那个用在 APEX 2019 上的那个比喻:折叠屏等等复杂形态就像地球抗击三体人的超大型太空舰队,而全无开孔的一体化全面屏手机更像是体现三体科技的「水滴」。

APEX 是概念机,也是解决方案

概念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炫技,尽可能的炫酷,让看客满足一时欢愉,而并不需要对未来可行性负责。另一种要深思熟虑一些,需要给未来留一盏灯。

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仔细钻研过去。

APEX 2018 出现没多久,NEX 就量产现世,它继承了 APEX 2018 的诸多神髓。而 APEX 2019 的许多思考,也以更理性的形式出现在了 NEX 3 上面。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APEX 2020 的某些创新技术或者形态,也会在不久之后的量产机型上看到。

▲ APEX 2018

APEX 概念机已经发布了三款,至此,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它们的一些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在朝着观感、结构、触感等多个维度的「一体化」提供可行性方案。

因而,即便是概念机,其方案也有一脉相承之处。比如很显性的,在如何处理前置摄像头的问题上,从 APEX 2018 的升降结构,到 APEX 2019 的暂时回避,再到 APEX 2020 的屏下摄像头技术,这个方案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的。

▲ APEX 2019

而隐性的,比如改进了三代的扬声器无孔发声技术,从 APEX 2019 的触点充电到 APEX 2020 的高功率无线充电等等,其实都是在一代代地解决消费者的体验问题,并提供当时条件下,最前瞻的方案。

当然,我们也应该感谢智能手机这个覆盖面如此大的产业,它总是能够海纳百川,成为各种技术大放异彩的舞台。

就像康宁公司的 Chemcor 玻璃诞生于 1962 年,中间无人问津数十年,直到 21 世纪之后才迎来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化身为人尽皆知的大猩猩玻璃。

作为概念机,APEX 历来都不是对齐当时主流手机的,甚至有所缺陷的,比如 APEX 2018 没有闪光灯,APEX 2019 没有前置摄像头,APEX 2020 后置摄像头「只有」2 个。这些都是市售手机必需的,但未必是概念机解决方案必需的,解决方案需要做的,要融汇过去的技术,把云台的稳定,柔性屏的弯曲,数码相机镜头的变焦镜头系统,无线充电等等贯通起来,打包放进方寸之间的手机里面,用以轻叩未来的大门。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TamXUd
via IFTTT

历史首次,私人卫星在轨对接卫星提供「续命」服务

2020 年 2 月 5 日,全球航空航天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的 MEV-1「Mission Extension Vehicle-1」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方 180 英里的地方找到 Intelsat 的 IS-901 通信卫星。

经过准确的定位与测试,MEV-1 于 2020 年 2 月 25 日美国东部时间 02:15(UTC 时间 07:15)与 Intelsat 901 完成了对接。拉开了商用卫星对接的时代的巨幕。

MEV-1 与 Intelsat 901 对接

商用卫星为什么要在地球同步轨道对接?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个消息后都一脸茫然,地球同步轨道是什么?为什么要在那里对接?卫星之间怎么对接的?别急,我来为你梳理一下。

我们知道,只要一个物体水平方向速度达到 7.9 km/h 的第一宇宙速度,就能环绕地球飞行。因为不同的用途,这些卫星的轨道有高有低,之前人类只在 300km 到 200km 的近地轨道,用装有标准对接口的载人飞船或者空间站进行对接。

▲ 卫星轨道图示 图片来自:Wiki

与载人飞船不同,通讯卫星工作在距离地球 35900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中,以保证绕飞速度与地球自转相同。因为其他行星引力和太阳风的原因,同步轨道卫星需要耗费推进剂定位轨道。也就是说,推进剂消耗完毕的那一天,就是卫星失效的那一天。

▲ 同步轨道,又称地球静止轨道  图片来自:Wiki

通常情况下,同步轨道卫星寿命在 10 年到 15 年之间,推进剂将要耗尽时,卫星会将轨道抬高 300 公里,进入废弃卫星轨道。如果不考虑卫星轨道推进剂问题,大部分卫星在进入废弃轨道时仍能正常工作。

▲ 被人造物环绕的地球

如果为这些卫星提供动力和控制能力,它们仍然可以继续服役。这就是 MEV 系列卫星存在的理由。

MEV-1 是如何与通信卫星对接的?

载人飞船和空间站之所以能对接,是因为双方都有设计好的对接机构,对接时能相互捕获,吸收冲击能量后锁定位置。

▲ 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而通信卫星并没有设计这样的对接机构,之前的通信卫星在设计时就没想过要与其他航天器进行对接,当然就不会将沉重的对接机构装在卫星上了。但这不代表没办法进行对接。

▲ 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接环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设计时就有考虑到捕获回收外太空的卫星,所以装了个机械臂,可以用抓手捕获卫星,这是方法一。

▲ 航天飞机维修卫星

还有另一种方法,也就是 MEV-1 采用的方法,将一根探针从被捕获卫星的推进喷管处插入,并穿过喷管最狭窄的部分,并在其中部署张开的「手指」。

MEV-1 将探针插入废弃卫星喷口中

这就好像装修时在墙上打一个「膨胀螺丝」,先将膨胀螺纹放入钻孔中,在将钉子打入,让膨胀螺纹与钻孔壁卡住。

这些动作相当于完成了对接机构的捕获功能,MEV-1 卫星在对接部位还有三根支柱。MEV-1 卫星将探针向后拉,就可以将目标卫星固定在这三根支柱上,完成对接结构的锁定工作。

▲ 对接过程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大部分同步轨道的通讯卫星之所以失效,不是卫星设备损坏。而是缺少推进剂,无法维持正确的轨道和正确的姿态。MEV-1 在对接后就替代了失效卫星的发动机和姿态维持系统。

▲ 形成组合体

它将重新把卫星带回工作轨道,并用自身的姿态控制系统稳定卫星姿态。形象的说,就是给没油的卫星加了一个「拖车」,拖着卫星跑。

这次 MEV-1 与 Intelsat 901 卫星对接后,将推动其回到同步轨道的工作位置,并继续服役 5 年,在 5 年服役任务后,MEV-1 将再次把 Intelsat 901 卫星送回「坟墓」轨道,解除对接后为新的航天器提供轨道寿命延长服务。

可能你会问,在一次任务周期后,MEV-1 的推进剂还够么?MEV-1 采用了两组比冲「代表太空推进的效率」超高的电推进器,可以用电磁场对推进剂加速,可以用较少的推进剂长时间推动卫星,虽然不能推动火箭上天,但改变轨道还是绰绰有余的。

▲ 离子推进器 图片来自:Wiki

MEV-1 的出现代表着什么?

一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往往十分昂贵,不仅是因为卫星上搭载了精密通讯设备和精密仪器,也是因为同步轨道需要更大的火箭,发射成本也比低轨高得多。

对于这些高成本,高使用价值卫星来说,多工作一年,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推进剂总有耗完的一天,如果能用其他办法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人类不但能减少同步卫星的更换频率、提高单颗卫星的收益率,也能避免卫星在轨道失效,成为太空垃圾。

▲ 回收旧卫星成为可能

这次对接,是人类第一次用两颗商业卫星在同步轨道进行对接,是太空运输服务和太空垃圾处理的里程碑事件。

未来,还会有更多被埋葬在「坟墓」轨道里的卫星死而复生,为人类带来更高的价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I1RixF
via IFTTT

2020年2月27日星期四

早报丨苹果或为新 iPad Pro 配备触控板键盘 / 乐视网去年亏损 112 亿 / 国行三星 S20 系列 6999 元起售

2 月 28 日疫情数字

▲数据截自 2 月 26 日,图片来自:新浪新闻

截至 2 月 28 日 7 时,国家卫健委收到来自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78632 例,现存确诊病例 42883 例,累计死亡病例 2747 例,累计治愈病例 33002 例。

苹果将在今年发布内置触控板的 Smart Keyboard

The Information 援引供应链人士消息表示,苹果将在今年推出一款全新设计、内置触控板的 Smart Keyboard。该配件专属于下一代 iPad Pro,并且与新 iPad Pro 一起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乐视网业绩快报:计提负债超 98 亿,2019 年亏损 112.81 亿

新浪科技消息,乐视网发布业绩快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90 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69.0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2.82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175.46%。计提乐视体育、乐视云案件负债约 98 亿余元。

国行版 Galaxy S20 系列、Galaxy Z Flip 正式发布

昨晚,三星中国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国行版 Galaxy S20 系列以及 Galaxy Z Flip,并且公布了发售价格:

Galaxy S20 5G 12+128GB 版本售价为 6999 元;
Galaxy S20+ 5G 12+128GB 版本的售价为 7999 元;
Galaxy S20 Ultra 5G 12+256GB 版本售价为 9999 元,16+512GB 版本售价为 11199 元;
三星 Galaxy Z Flip 8+256GB 的售价为 11999 元,ThomBrowne 限量版套装的售价为 19999 元。

发售时间方面,Galaxy S20 系列将于 3 月 6 肉开启预售,3 月 20 日正式发售;而 Galaxy Z Flip 已于昨晚开启预售,正式发售时间待定。

推特用户曝光微软 Surface Duo 双屏手机「窥视」功能

根据外媒 The Verge 的报道,一推特用户在其账号中通过渲染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微软 Surface Duo 的一个交互功能「窥视」。该功能允许用户在半开合的状态下查看并且处理来电以及信息通知,以解决双屏手机不具备外屏无法快速处理消息的缺陷。

去年 10 月份微软发布 Surface Duo 双屏手机以及 Surface Neo 双屏电脑,但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两台设备的曝光信息依然不多。The Verge 表示微软有望在今年 5 月份的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公开展示这两款设备的所有信息。

Sonos 智能音箱将接入 Aqara 智能家居系统

近日,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宣布与无线智能音响品牌 Sonos 达成深度战略合作,Sonos 智能音响系统将接入到绿米联创旗下品牌 Aqara 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中心。目前,Aqara 全屋智能系统与 Sonos 技术对接正在全面进行中,而双方也将会在未来通过更多技术与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智能家居与音乐体验。

Facebook F8 大会改为线上直播模式

今日凌晨,Facebook 发布公告称,原定于今年 5 月 5 日至 5 月 6 日举行的 Facebook F8 开发者大会将取消现场活动,所有演讲、培训将通过线上视频、直播等方式替代。

阿里巴巴:截至 26 日,淘宝天猫已售出 5.6 万吨滞销农产品

36kr 消息,据阿里巴巴方面介绍,截至 26 日,淘宝天猫「爱心助农计划」已售出 5.6 万吨滞销农产品,其中安徽萧县胡萝卜两天销售 500 吨。此前 2 月 6 日,阿里巴巴在全国发布「爱心助农计划」,为全国滞销农产品打造「爱心助农专线」。

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电影行业还不具备开业条件

昨日,京疾控中心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 版)》,有媒体表示北京电影院将于近期恢复营业。对此,北京疫情防控在昨日的发布会透露,从目前形势看,电影行业还不具备开业条件,目前也没有对电影行业的开业做出允许开业的要求,电影行业开业暂时不能进行。

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

央视新闻消息,昨日,有报道称中国将有 10 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对付蝗灾。对此,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以鸭子捕食蝗虫的方法。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但效果有限。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网友:「鸭鸭:去不去都给个准话呗,这日子担惊受怕的。」「我都上热搜了,结果又不让我去,你让我这鸭脸往哪搁。」「鸭却无声。」

1935 年 2 月 28 日,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这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

尼龙(Nylon)是由当时任职于美国杜邦公司的科学家,卡罗瑟斯领导的研究团队发明出来的,它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又叫尼纶、耐纶、锦纶等,它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尼龙的突出点是耐磨性远高于其他纤维,只需在混纺织物中加入一些尼龙,就可极大地提高其耐磨性,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1938 年 2 月 24 日,尼龙正式上市,最早的制品是牙刷刷毛。尼龙现在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化工、各种医疗及针织品等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尼龙的名字 Nylon 起源众说纷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指,尼龙是 Now You, Lazy Old Nippon(轮到你了,老懒日本)的缩写。背景是当时 1930 年代大量便宜的日本纺织品冲击西方社会。因此尼龙被看成是一种对付日本的纺织品来说有竞争力的产品。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Tkelcs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