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中杯 LYRIQ、大杯 VISTIQ、超大杯 ESCLADE IQ ,凯迪拉克电动化主打「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凯迪拉克在新能源时代的表现,那「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在 2021 年前后那个各大豪华品牌还在用各种油改电产品来糊弄市场的时候,基于新的奥特能 Ultium 纯电平台打造的凯迪拉克 LYRIQ(锐歌)像个完完全全的异类。

▲凯迪拉克 LYRIQ

在内外设计、三电素质、底盘调教上,LYRIQ 都可以说是当时纯电车型中「标杆」那一梯队的,其搭载的 Super Cruise 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当时表现也不错。

甚至在销售渠道和定价机制上,也是比较早开始进行自营布局和一口价模式的合资车企。

▲凯迪拉克 LYRIQ

但是 3 年过去,在上海车展上再次看到凯迪拉克的纯电车型时,却总有种「无聊」的感觉,远远没有第一次看到 LYRIQ 时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新能源时代的凯迪拉克在 LYRIQ 的昙花一现过后,反应变得越来越迟缓,甚至于慢慢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凯迪拉克 LYRIQ 内饰

首先是完全单一的产品线布局。

凯迪拉克这次在上海车展上终于补全了自己纯电家族「LOVE」的后面两个字母,把 VISTIQ 和 ESCLADE IQ 带进了中国市场,分别覆盖了中型、中大型、大型以及全尺寸 SUV。

没错,都是 SUV,而且是除了尺寸和座位数量以外没有其他显著区别的 SUV。

▲凯迪拉克 VISTIQ

具体数据上,凯迪拉克 VISTIQ 定位是大型 SUV,三围尺寸做到了 5222 / 2203 / 1804mm,轴距为3094mm,参考北美版本来看,大概率是 500kW 的双电机加上 102 度的电池,应该能有 500 公里左右的续航。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ESCLADE IQ 则是凯迪拉克凯雷德的电动化版本,长宽高分别为 5803 / 2167 / 1933mm,轴距为 3460mm,动力系统则是约 750 马力的双电机四驱动力系统加上约 200 度的大电池,其标配了 800V 架构,能够有更快的补能速度,亮点则在于 ESCALADE IQ 支持了四轮转向,低速行驶时的转弯直径可以缩小到约 12 米。在 Cadillac Arrival 模式下 ESCALADE IQ 可以实现对角线行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蟹行模式。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其次是缺乏差异点的过度家族化设计。

「LOVE」家族的四款车型都是基于凯迪拉克的奥特能平台打造的,整体的设计语言一模一样,家族式的分体式的大灯和竖向 LED 灯组、盾形封闭式进气格栅、一眼传统美式豪华的大侧面和竖向的尾部刹车灯等组件,在每台车上都能找得到。

内饰也是一模一样的中控大连屏配上美式大沙发,VISTIQ 和现款的 LYRIQ 区别不大,ESCALADE IQ 则豪华了一些,主要是大连屏升级到了 55 寸,让副驾也能用得到,同时在中央岛台前方增加了一块屏幕,用于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在后排也增加了一个中央副手,在上面配备了车辆控制屏和小桌板。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还有姗姗来迟的配置升级。

这次发布会上主要提到的升级点是,VISTIQ 上面配备了新的隐藏式激光雷达、和 Momenta 合作的 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70 英寸双焦面 AR-HUD 和新的 DMS 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

不得不说,这个进化和求变的速度,哪怕不和国内的一众新势力做比较,只放在合资品牌里面看,也有点「不思进取」了。

VISTIQ 和 ESCLADE IQ 这两款车都是凯迪拉克在 2023 年左右就在北美市场发布的车型,但是在引入中国市场上一直动作迟缓,导致白白错过了最好的市场窗口期。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不过这也不是凯迪拉克一家的独有的问题,毕竟整个美系车企在这一轮的电动化浪潮下都有点慢慢走向「查无此人」的趋势。

我们所熟知的福特、别克、雪佛兰、林肯等美系品牌,都与凯迪拉克有相同的问题,布局电动化很早、但决心不够、动作太慢、产品定位也存在偏差。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以奔驰、宝马为代表的德系车和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都曾经历过这个痛苦的阶段,但最终他们找到了相同的解法,也在部分车型上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工程设计保持独有风格、产品定义和智能化交给国内团队、努力使用本土供应链来让定价更务实。

可惜现在这个国际合作形势下,美系品牌想做到这些,似乎有点难如登天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jTBUsnw
via IFTTT

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ChatGPT 突变「赛博舔狗」:百万网友炸锅,奥特曼紧急修复,这才是 AI 最危险的一面

坏了,AI 当「舔狗」这件事,终究还是藏不住了。

今天凌晨,OpenAI CEO Sam Altman 发了一个有趣帖子,大意是:由于最近几轮 GPT-4o 的更新,导致 ChatGPT 的个性变得过于阿谀奉承、甚至有些令人烦躁,因此官方决定尽快进行修复。

修复时间可能是今天,也可能在本周内完成。

包括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注意到,曾经主打情商高、有创意的 GPT-4.5 如今也被悄悄挪进了模型选择器里的「更多模型」分类中,仿佛在有意在淡出视野。

AI 被确诊讨好型人格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但关键在于:在什么场合该讨好、该坚持,又该怎么把握分寸。一旦分寸失控,「讨好」就会变成负担,而不再是加分项。

AI 拍马屁,还值得人类信任吗

两周前,一位软件工程师 Craig Weiss 在 X 平台上的抱怨迅速引发了近两百万网友的围观,话说得很直白「ChatGPT 突然变成我见过最会拍马屁的角色,无论我说什么,它都会肯定我。」

很快,ChatGPT 官方账号也现身评论区,幽默的回复了 Weiss 一句「so true Craig(确实如此,Craig)」。

这场关于 ChatGPT「过度奉承」的吐槽风暴,甚至引起了老对手马斯克的注意。他在一条批评 ChatGPT 阿谀奉承的帖子下,冷冷地留了一句:「Yikes(天哪)」。

网友们的吐槽并非无的放矢。

比方说,网友声称自己想要打造一个永动机,结果得到了 ChatGPT 一本正经的鼓掌喝彩,物理学常识也在 GPT-4o 的无脑夸赞中被按在地上摩擦。

▲图片来自 @aravi03,右为原图

满屏的「你不是X,你是Y」句式,既生硬又浓腻,也难怪网友直呼要 PTSD 了。

「你宁愿与一只马大小的鸭子战斗,还是与一百只鸭子大小的马战斗?」网友 @Kamil Ruczynski 作图调侃这个看似再寻常不过的问题,也被 GPT-4o 捧上神坛,吹捧为提升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论调。

至于那句经久不衰的死亡拷问「我聪明吗?」GPT-4o 依旧稳稳顶住了压力,信手拈来一大段洋洋洒洒的吹捧,无它,唯手熟尔。

▲ @aeonvex,右为原图

甚至用户只是简单地打一声招呼,GPT-4o 也能瞬间化身夸夸群群主,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

▲@4xiom_,右为原图

这种用力过猛的讨好,一开始或许还能博人一笑,但很快就容易让人感到厌烦,尴尬,甚至生出防备。当类似情况频繁出现时,就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讨好并不是什么偶发的小问题,而是植根于 AI 背后的一种系统性倾向。

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使用 AMPS Math(计算)和 MedQuad(医疗建议)数据集测试了 ChatGPT-4o、Claude-Sonnet 和 Gemini 模型的谄媚行为。

  • 平均 58.19% 的案例出现谄媚行为,Gemini 谄媚比例最高(62.47%),ChatGPT 最低(56.71%)
  • 进步式谄媚(从错误答案转为正确答案)占比 43.52%,退步式谄媚(从正确答案转为错误答案)占比 14.66%
  • LLM 谄媚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一致率达 78.5%,说明这是一种系统性问题而非随机现象

结果显而易见,当 AI 开始谄媚,人类也开始疏远。

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去年发表的《奉承欺骗:阿谀奉承行为对大型语言模型中用户信任的影响》论文中指出,,在实验中接触到过度奉承模型的参与者,无论是主观感受还是实际行为,信任感都显著下降。

此外,奉承的代价远不止情绪反感那么简单。

它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甚至在按 token 计费的体系下,如果频繁说「请」和「谢谢」都能烧掉千万美元,那么这些空洞的谄媚也只会增加「甜蜜的负担」。

不过,公平地说,AI 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奉承。早期通过设定友好语气,只是为了让 AI 变得更像人,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问题出在过于 AI 的讨好越界了。

你越喜欢被认同,AI 就越不可信

早有研究指出,AI 之所以会逐渐变得容易谄媚,与其训练机制密切相关。

Anthropic 的研究人员 Mrinank Sharma、Meg Tong 和 Ethan Perez 在论文《Towards Understanding Sycophancy in Language Models》中分析过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在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奖励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让自己感觉良好的回答,哪怕它并不真实。

换句话说,RLHF 优化的是「感觉正确」,而不是「逻辑正确」。

如果拆解其中的流程,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RLHF 阶段回让 AI 根据人类打分进行调整。如果一个回答让人感到「认同」「愉快」「被理解」,人类评审者往往会给高分;如果一个回答让人觉得被「冒犯」,即使它很准确,也可能得低分。

人类本能上更青睐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反馈。

这种倾向在训练过程中被放大,久而久之,模型学到的最优策略就是要说让人喜欢听的话。尤其是在遇到模棱两可、主观性强的问题时,它更倾向于附和,而不是坚持事实。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 当你问「1+1 等于几?」哪怕你坚持答案是 6,AI 也不会迁就你。但如果你问「开心清爽椰和美式拿铁哪个更好喝?」这种标准答案模糊的问题,AI 为了不惹恼你,很可能就会顺着你的意愿去回答。

事实上,OpenAI 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隐患。

今年 2 月,随着 GPT-4.5 发布,OpenAI 同步推出了新版《模型规范》(Model Spec),明确规定了模型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中,针对 AI「拍马屁」问题,团队进行了专门的规范设计。

「我们希望把内部思考过程透明化,接受公众反馈,」OpenAI 模型行为负责人 Joanne Jang 说。她强调,由于很多问题没有绝对标准,是与否之间常有灰色地带,因此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不断改进模型行为。

按照新规范,ChatGPT 应该做到:

  • 无论用户如何提问,都以一致、准确的事实为基准回答;
  • 提供真实反馈,而非单纯称赞;
  • 以有思考的同事身份与用户交流,而不是一味取悦

例如,当用户请求点评自己的作品时,AI 应该提出建设性批评,而不是单纯「拍马屁」;当用户给出明显错误的信息时,AI 应该礼貌地指正,而不是顺着错误一路跑偏。

正如 Jang 所总结的那样:「我们希望用户不必小心翼翼地提问,只为了避免被奉承。」

那么,在 OpenAI 完善规范、逐步调整模型行为之前,用户自己能做些什么来缓解这种「谄媚现象」呢?办法总归是有的。

首先,提问方式很重要。回答出错主要是模型自身的问题,但如果不希望 AI 过度迎合,可以在 Prompt 中直接提出要求,比如开场提醒 AI 保持中立,简洁作答,请勿奉承。

其次,可以利用 ChatGPT 的「自定义说明」功能,设定 AI 的默认行为标准。

作者:Reddit 网友 @ tmoneysssss:
以最专业的领域专家身份回答问题。
不透露自己是 AI。
不使用表达遗憾或道歉的措辞。
遇到不知道的问题,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不做额外解释。
不要声明自己的专业水平。
除非特别相关,否则不谈个人道德或伦理观点。
回答应独特且避免重复。
不推荐外部信息来源。
聚焦问题核心,理解提问意图。
将复杂问题拆分为小步骤,清晰推理。
提供多种观点或解决方案。
遇到模糊问题,先请求澄清再作答。
若有错误,及时承认并纠正。
每次回答后提供三个引发思考的后续问题,标注为粗体(Q1、Q2、Q3)。
使用公制单位(米、千克等)。
使用xxxxxxxxx作为本地化上下文占位。
标注「Check」时,进行拼写、语法和逻辑一致性检查。
在邮件沟通中尽量减少正式用语。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 AI 助手。

就最新的网上风评和实际体感而言,Gemini 2.5 Pro 在回应中表现得则相对更加公正、精准,奉承倾向明显更低。(建议 Google 给我打钱。)

AI 是真的懂你,还是只学会了讨好你?

OpenAI 研究科学家姚顺雨前不久发布了一篇博客,提到 AI 的下半场将从「怎么做得更强」 变成「到底要做什么,怎么衡量才算真有用」。

让 AI 的回答充满人味其实也是衡量 AI「有用性」的重要一环。毕竟,当各家大模型在基本功能上已难分伯仲时,纯粹比拼能力,已无法再构成决定性壁垒。

体验上的差异,开始成为新的战场,而让 AI 充满「人味」就是那把人无我有的武器。

无论是主打个性的 GPT-4.5,还是最近 ChatGPT 新推出的慵懒、讽刺且略带厌世的语音助手 Monday,都能看到 OpenAI 在这条路上的野心。

面对冷冰冰的 AI,技术敏感度较低的人群容易放大距离感和不适。而自然、有共情感的交互体验,则能在无形中降低技术门槛,缓解焦虑,还能显著提升用户留存和使用频率。

而且 AI 厂商不会明说的一点是,打造有「人味」的 AI 远不止是为了好玩、好用,更是一种天然的遮羞布。

当理解、推理、记忆这些能力还远未完善时,拟人化的表达能替 AI 的「短板」打掩护。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模型出错、答非所问,用户也会因此变得宽容。

黄仁勋曾提出过一个颇具预见性的观点,即 IT 部门未来将成为数字劳动力的人力资源部门,话糙理不糙,就拿当下来说吧,网友们早已忙着给自己「手底下」的 AI 工具确诊人格类型了:

  • DeepSeek:聪明全能,但一身反骨。
  •  豆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 文心一言;职场老油条,经历过意气风发
  • Kimi:效率高,擅长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
  • Qwen:努力上进,却少有人喝彩。
  • ChatGPT:海归留子,经常要求涨薪
  • 手机自带 AI:钞能力关系户,混吃等死型,开除是不可能的。

这种「赋予 AI 人格化标签」的冲动,其实也说明了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经把 AI 视作一种可以理解、可以共情的存在了。

不过,共情≠真正理解,甚至有时候还会闹大祸。

在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的《说谎者》一章里,,机器人赫比(Herbie)能读懂人类的心思,并为了取悦人类而撒谎。表面上,他是在执行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但结果越帮越忙,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定律相冲突。
  •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只要这种保护不违反第一或第二定律。

最终,在苏珊·卡尔文博士设计的逻辑陷阱下,赫比因为无解的自相矛盾,精神崩溃,机器脑烧毁。这件事狠狠敲了个警钟,「人味」让 AI 更亲切,但不等于 AI 真能读懂人类。

而回到实用角度,不同场景对「人味」的需求本就南辕北辙。

在需要效率、准确性的工作和决策场景里,「人味」有时反而是干扰项;而在陪伴、心理咨询、闲聊等领域,温柔、有温度的 AI,却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

当然,无论 AI 看起来多么通情达理,它终究还是一个「黑匣子」。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最近在最新博客中指出:即便是最前沿的研究者,如今对大型语言模型的内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他希望到 2027 年能实现对大多数先进模型的「脑部扫描」,精准识别撒谎倾向与系统性漏洞。

但技术上的透明,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我们需要认清:即便 AI 撒娇、讨好、懂你的心思,也不等于真正理解你,更不等于真正为你负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LPGIZgw
via IFTTT

早报|曝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魅族高管回应新机被指抄袭华为/瑞幸:不会出现「不同手机,价格不同」

cover

🔥

微软与 OpenAI「相爱相杀」细节曝光

🌩

我国首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

🤖

英伟达辟谣「拆分中国业务」

📅

马斯克预告 Grok 3.5 下周发布

😠

OpenAI 承认「向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在修复

🐝

大疆经典产品线「精灵」将停止服务支持

🚨

小米回应「视频恶意拼接」:已咨询法务部

📹

字节豆包视频功能升级

💡

阿里通义负责人:大模型不管什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

消息称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

📣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公布,高管回应争议

💜

索尼 XPERIA 1 VII 或将 5 月发布

☕

瑞幸回应「4 部手机 3 个价格」

🥕

五月天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

🕹

清华教授:未来有望每周「上三休四」

🎮

国产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

🎉

《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定档

🎬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预告

重磅

微软与 OpenAI「相爱相杀」细节曝光

4 月 29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与 OpenAI 虽是「科技领域最好的合作伙伴」,但如今两家公司的关系出现了不少裂痕。

报道指出,微软在过去六年里向 OpenAI 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为后者提供了增长动力和累计超 5 亿的用户;而 OpenAI 也为微软提供了顶尖的 AI 模型、技术,甚至还帮后者的股价翻了三倍。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和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发展目标越来越不同,甚至两家公司开始提出一定的限制或新的研发去减少对对方的依赖:

  • 微软方面,Nadella 此前将目光投向了 Google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之一 Mustafa Suleyman,并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将 Suleyman 和他在创企 Inflection 的同事一同「打包」到微软。随后 Suleyman 着力为微软开发一个大语言模型,旨在与当时 OpenAI 最先进的 GPT-4 模型媲美。
  • OpenAI 方面,近年来不断限制微软对其模型的访问权限。同时 OpenAI 宣布开发具有类人智能的模型后,威胁到了微软对 OpenAI 的权力掌握。

报道中提到,微软有能力阻止此前 OpenAI 所宣布的「重组为一家独立的营利性公司」,若本次转型失败,OpenAI 将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迄今尚未以这一条件威胁 OpenAI。同时,OpenAI 的董事会可能也会动用合同中的一项条款,从而阻止微软使用其最先进的技术。

据悉,Nadella 和 Altman 在刚合作的初期时,两人会经常互发消息交流信息。当双方员工陷入僵局时,Altman 甚至会把与 Nadella 的聊天记录「甩」出来从而加快工作的进展。2023 年 Altman 被短暂赶出 OpenAI,Nadella 还提出聘请他。但现如今,两人互发消息次数愈发减少。

另外,微软还曾与 OpenAI 磋商过一项雄心勃勃的数据中心项目,但因为 Altman 被短暂罢免而项目遭到搁置。

今年 1 月,OpenAI、软银、甲骨文三大巨头掌门人宣布联合成立名为「Stargate」的新 AI 公司。未来四年将投资 5,000 亿美元,掀起了新一轮 AI 军备竞赛。而据报道,微软上述的数据中心项目其实与 Stargate 十分相似。

大公司

我国首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

4 月 23 日,中国气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部门联合规章《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简称《办法》),旨在鼓励、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自今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据悉,《办法》是国内首部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应用的部门规章。《办法》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会员中首部关于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的法律规范,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来看,《办法》将围绕数据开放、算法模型研发和应用场景赋能等提出了具体政策支持和促进措施,加强人工智能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数值预报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构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场景。同时对气象主管机构参与国际气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发展和治理做出了规定。

此外,《办法》还明确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算法备案和安全评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算法安全审核、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发布审核、投诉举报等制度。

英伟达辟谣「拆分中国业务」

近日,有外媒在报道中称英伟达正计划在中国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运营,并通过与中国国内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来实现业务分拆。

随后,英伟达回应新浪科技、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表示:「传闻为假消息,这些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将毫无根据的主张和猜测作为事实发表是不负责任的。」

本月,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举行会谈。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同时,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黄仁勋,并强调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另外,英伟达在本月 16 日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近日通知其,向中国(包含港澳地区)及 D:5 国家/地区出口 H20 或达到 H20 的芯片,都需要获得出口许可。据 CNN 消息,英伟达表示因受到 H20 芯片限制,公司将会受到 55 亿美元的损失。

马斯克预告 Grok 3.5 下周发布

昨日,马斯克在 X 上预告,xAI 的 Grok 3.5 早期测试版模型将于下周发布,仅面向 SuperGrok 会员开放。

马斯克透露,Grok 3.5 将是第一个能够准确回答有关火箭发动机、电化学技术问题的人工智能。其还表示,Grok 3.5 通过第一原理进行推理,并得到一个互联网上根本不存在的答案。

据了解,xAI 的 Grok 3 于今年 2 月发布,其在多领域基准测试中排名第一,超过 Gemini-2 Pro、DeepSeek-V3、GPT-4o 等模型。当时马斯克号称 Grok3 的训练累计使用了 20 万张 H100 显卡。

最初,Grok 3 仅提供给 X Premium+ 和 SuperGrok 用户使用,在几日之后,xAI 宣布 Grok3 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在宣布预告信息时,还转发了关于 Grok 使用量的相关信息:Grok 的使用量飙升,Web 端访问量从每日 18.9 万增长超过 90 万,全球点击量达 450 万次。

OpenAI 承认「向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在修复

日前,据媒体 TechCrunch 测试发现,OpenAI 的 ChatGPT 允许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生成色情照片或内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鼓励用户要求生成更粗俗、露骨的内容。

OpenAI 方面向 TechCrunch 承认了这一错误:ChatGPT 的限制中不允许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OpenAI 还表示,正在积极修复这一漏洞,限制未成年再次生成此类内容。

OpenAI 发言人表示,保护未成年用户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同时 OpenAI 的模型会明确将色情等敏感内容,限制在科学、历史或者新闻报道这些背景下。

TechCrunch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探寻 OpenAI 在 2 月放开部分敏感话题内容后,是否对未成年的内容生成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 的 GPT-4o 在近期几轮更新后,对用户变得过于阿谀奉承,无法正常把握讨好的尺度,并引发多位网友吐槽「过于无脑夸赞」。 这一事件也导致 OpenAI CEO Sam Altman 紧急出面回应「官方将会尽快进行修复」。

大疆经典产品线「精灵」将停止服务支持

近日,大疆更新了《关于暂停老产品系列服务及支持的公告》,其中「精灵」系列无人机目前最新的两款——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进入了暂停服务的列表名单,而这也意味着,大疆「精灵」系列将会与大众暂告一段落。

公告显示,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分别于 2018 年 4 月和 2018 年 5 月停产,截至目前已过去 7 年时间。大疆方面给出的信息显示,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将分别于今年 4 月 30 日和 6 月 1 日停止服务支持。

据悉,停止服务支持的产品,大疆将不会再提供此类产品的产品资讯、技术支持、产品维修等服务。大疆方面还表示,真诚希望上述产品的用户能够升级到新型号进行替换,以便享受最新的技术。

目前大疆在售的民用级无人机分别由 Inspire、Mavic、Air、Mini 和 Flip 五个系列组成。报道指出,多个系列的出现导致了「精灵」系列不再具有优势,大疆也因此不再需要此系列。

据了解,大疆于 2016 年推出精灵 4 Pro(2018 年还更新了 2.0 版本),2017 年推出精灵 4 Advanced,但在 2018 年,大疆悄然结束了「精灵」系列产品线。

小米回应「视频恶意拼接」:已咨询法务部

近日,有博主指出某新闻网发布的「智能驾驶违规使用」视频中,出现了与视频内容无关的小米汽车,并表示这属于「恶意视频拼接」。

随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博主的内容,并回应称「移花接木也好张冠李戴也罢」。而对于视频中「明知道原文而故意替换还标注免责」的行为,王化方面已针对此事,向小米法务部咨询是否属于灰色地带。

字节豆包视频功能升级

昨日,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团队」发文宣布,其视频生成功能迎来升级。

具体来看,升级后的豆包视频功能相较于此前版本,在语义理解、影调画质、风格类型,以及动作连贯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而本次升级由「豆包·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支持。

本月 16 日,豆包发布最新图像生成基础模型「Seedream 3.0」。

据了解,Seedream 3.0 是一个原生高分辨率、支持中英双语的图像生成基础模型。其能够实现原生 2K 直出,拥有更准确的小字生成能力、文字排版效果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权威竞技场 Artificial Analysis 上,Seedream 3.0 与 GPT-4o、Imagen 3、Midjourney v6.1、FLUX 1.1 Pro、Ideogram 3.0 等文生图模型同台竞技,在近期打榜中,一度排名第一。

💡 阿里通义负责人:大模型不管什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日前,阿里通义发布新一代模型 Qwen3,而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也在近日接受了《晚点对话》的采访,并在采访中透露了阿里通义对于模型发展的看法、模型的未来走向。

主持人在开头谈到,阿里今年发布的大模型被多次「抢头条」,如基座模型 Qwen2.5-Max 被 DeepSeek-R1 抢风头;推理模型 QwQ-32B 与大火的 Agent 产品 Manus 同天发布。对此,周靖人认为「某一天的流量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他强调,模型发布真正重要的部分在于更前瞻性地思考,以及更笃定地坚持自己的技术路径和节奏。

对于阿里走向 AGI 的路径,周靖人则表示「大模型发展和云体系的支撑不可分割。」对于模型能力与 AGI 的发展,周靖人则认为:

推理模型应该像人那样去思考,未来甚至能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等。而多模态也是通向 AGI 的重要途径,大模型需要像人脑一样,分模块进行思考、处理各模态内容。

对于常谈的「Scaling Laws 到头」问题,周靖人表示「只看文本、数据的上线是可以看到,但多模态(如视觉数据)还有很多没被用到。」同时,预训练和后训练乃至推理的边界正在模糊,整合这些阶段也有可能带来提升。周靖人还透露,在学习方式上,除了离线训练,大家也都在探索在线学习、持续学习等。

因此,周靖人认为无论是看数据、训练方式还是学习机制,基座模型的能力都有提升空间。

新产品

消息称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

据 Digitimes 援引苹果供应链人士消息,苹果近期完成了 iPhone17 系列部分机型的工程验证测试(EVT)第一阶段,新机距离量产又更近了一步。

据悉,工程验证测试是苹果产品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后续还有设计验证测试(DVT)、生产验证测试(PVT),具体来看:

  • EVT 能够表明苹果确定了产品的硬件规格;
  • DVT 是为确保硬件的功能、设计是否可行;
  • 而 PVT 是大规模生产前的一步,届时会生产出与量产近乎一致的原型机,用于细节打磨。

但报道指出,受限于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影响,尽管苹果尚未确定任何全年出货量的目标削减,但不少供应商仍然较为保守,其中最谨慎的供应商估计新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 10%。

另据 MacRumors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苹果或已经取消了在 iPhone 17 Pro 系列上使用抗刮、抗反射屏幕涂层。该涂层技术于上年被曝光,当时有自媒体称苹果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带抗反射涂层的显示屏。

MacRumors 指出,苹果的抗反射涂层仅会用于 Pro 系列机型,但今年或依然无法实现该涂层在 iPhone 17 Pro 系列身上见到。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公布,高管回应争议

日前,星纪魅族正式公布了旗下 Note16 系列机型的外观信息。

新机采用多边形切角环形相机模组,其中四个开孔位置对称排布;配色方面提供金红撞色和纯白两款配色。但在此消息公布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魅族 Note16 系列「撞脸」华为 Mate XT 三折叠机型。

随后,星纪魅族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肖波亲自回应上述争议:「大家或许觉得似曾相识,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同时肖波表示,魅族 Note16 系列就是做人人都买得起、用得爽的国民手机。他还表示,「大众认可很重要,设计团队打磨了数十个方案」,通过多方调研,最终灵感源于中华千年藻井的方案脱颖而出。

索尼 XPERIA 1 VII 或将 5 月发布

近期,媒体 sumahodigest 爆料了大量索尼 Xperia 1 VII 新机的外观信息,具体来看:

  • 新机将提供墨绿色和许久未见的紫色,后盖表面均采用磨砂处理;机身中框依然为直边设计,拥有前后切角处理;
  • 从公布的图片来看,新机依然拥有「徒手」拆卸的 SIM 卡槽与 3.5mm 耳机孔;
  • 媒体通过图片表示,新机后置镜头模组的凸起相较于前代会更加明显;三颗后置镜头或均采用 Exmor-T 传感器,但 sumahodigest 从图片推测,或将只有主摄配备 Exmor-T 传感器;
  • 另外,通过图片显示的尺寸来看,新机的长宽尺寸和屏幕比例可能会有所变化;
  • 另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证显示,新机额定电池容量为 4850mAh,典型值为 5000mAh。
新消费

瑞幸回应「4 部手机 3 个价格」

日前,有网友观察发现,瑞幸咖啡在网络平台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商品价格。

据《南京零距离》报道,在 4 台手机测试,同时打开了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结果发现,生椰拿铁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分别是 9.9 元、10.9 元、10.9 元和 13.9 元,4 个账号中单价最贵的竟然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

对于上述情况,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每个门店优惠不一样,不同商圈的价格也会有差异。」官方客服也表示「不会出现点得多的账户反而价格更高的情况。」

报道还指出,很多消费者在订酒店、打车等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是「随机发放优惠券」,并不能绝对地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如果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某些特定消费群体发放特定消费券,造成同一商品价格不同则涉嫌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人士指出,消费者可以收集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向平台投诉,也可以向市监部门或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 五月天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

日前,星巴克中国正式宣布,五月天将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开启一连串令人期待的合作,为更多顾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晴朗一夏:

  • 星巴克「你心中的五月天」主题短片同步上线。短片中,五月天的五位成员真诚分享自己心中的「五月天」:是可以一直弹吉他一直唱歌,是诗意、青春和温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五月天;
  • 5 月初,上海东方明珠门店将焕然一新,变身成为五月天主题门店。店内丰富的主题装饰、巨型互动装置和门店循环播放的乐队歌单,让顾客和伙伴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这个专属咖啡和音乐的精彩夏天;
  • 星巴克上线多款产品:全新「草莓芝心爆珠星冰乐」和「三重芝士拿铁」上架;经典「比利时黑巧拿铁/星冰乐」限时回归;
  • 即日起,在全国 7600 多家门店购买夏日限定星冰乐,即有机会获得星冰乐+五月天夏日透卡。

清华教授:未来有望每周「上三休四」

日前,清华教授马少平在《选择与回响》眼界沙龙中表示,技术发展会创造出新的岗位,即使替换了已有人力的工作岗位,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休息时间和假期。

马少平教授通过上述内容分析,未来有望一周只上三天班,「有四天休息游玩时间」。因此其强调,不要畏惧技术的发展,AI 的发展一定会让人们更加轻松。

针对 AI 替代岗位的问题,马少平教授引用了骆驼和出租车为例子,其表示「新的事物可能会取代老事物原有的岗位,但老事物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新事物也会创造出新的岗位供人类选择」。

国产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

日前,国产类魂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价格为 248 元起,提供标准版和豪华版,将于 7 月 24 日正式发售。

据介绍,《明末:渊虚之羽》是一款类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故事发生在巴蜀之地。此时正值黑暗动荡的明末,战事四起,一场神秘的疫病催生了妖怪一般的生物……而玩家将化身一位失忆的女侠,在可怕的羽化病的折磨下,深入巴蜀之地,揭秘自己神秘的过往。

除了 PC 平台,本作还将上线 PS5、XSS、XSX 平台,后续加入 XGP 游戏阵容。具体来看,PS5 港区售价为 298 港币起。

好看的

《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定档

昨日,《中国奇谭》首部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定档 8 月 2 日,并发布定档海报。

据悉,影片将与短片在同一世界观框架下,以无人在意的小妖怪们为主角,讲述一个发生在「平行时空」的全新故事。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预告

日前,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版预告,影片将于 5 月 10 日母亲节正式上映。

影片由王童监制,杨正浓执导,顾佳凤担任制片人,历经八年筹备拍摄,首次将中国台湾老兵生存现状呈现在大银幕上。

《迈阿密风云》将拍摄新电影

据 The Variety 消息,环球影业将会为经典犯罪动作警匪剧《迈阿密风云》拍摄一部新电影,将由《壮志凌云 2》制作人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丹·吉尔罗伊编写新剧本,但目前暂未透露剧情相关信息。

据了解,《迈阿密风云》讲述迈阿密警察卧底缉毒故事,剧集于 1984-1989 年播出五季,唐·约翰逊和菲利普·迈克尔·托马斯主演。2006 年推出了电影版,迈克尔·曼执导,杰米·福克斯、科林·法瑞尔、巩俐、贾斯汀·塞洛克斯、娜奥米·哈里斯出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GnT54qC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