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有视频!刚跟特斯拉撕逼完的媒体,直接全款买了台 Model 3 来测

《消费者报告》是对全美消费者购买汽车影响最大的媒体,它和特斯拉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情侣,时而如胶似漆,时而若即若离,去年 10 月还刚刚爆吵了一顿,据围观群众表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对于《消费者报告》对 Model 3 可靠性的预测评级,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该机构尚未试驾过 Model 3,更不用说他们对 Model 3 设计和制造没有实质性的了解。”——特斯拉。

 

“我们将购买一辆 Model 3,对它进行测试,如果它通过测试,会入选我们推荐的车型。”——《消费者报告》。

如今事件到了最高潮,《消费者报告》实打实地自费买了一台 Model 3,“你还爱不爱我”最终还需要实际测试来检验。

(董车会全网独家翻译《消费者报告》试驾视频)

今天,《消费者报告》放出了他们的上手评价,也是整个完整评价的先导部分,董车会(微信搜索:董车会)对此做了全文翻译,原文标题为《特斯拉 Model 3 初步上手:特斯拉全新的电动车速度快、操作紧凑、有一块可以控制几乎所有东西的屏幕》。

前言概述

当电动车厂家特斯拉发布新产品的时候,都是行业的大事件。但严谨说来,全新的 Model 3 紧凑豪华运动轿车是这家公司迄今为止发布的最重要产品。这是因为 Model 3 是特斯拉对于主流电动车市场的第一次尝试。Model 3 的起售价是 35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2.18 万),这说明它对标的是奥迪 A4 和宝马 3 系这样的产品,却没有任何排放。

争议一直伴随着这款车,两年前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发布了这款车,随即几十万消费者缴纳了 1000 美元的定金,但让这些消费者们不断培养耐心的是,Model 3 始终面临着特斯拉的生产困境和交付延迟。

由于《消费者报告》之前自费购买过很多的特斯拉,以及我们很快缴纳了定金,我们得以较快地拿到最早几批的 Model 3,但作为早期消费者的负担是,你必须购买特斯拉指定提供的更贵的也更高配的版本。

特斯拉最早生产的 Model 3 全部是搭载了价值 9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5.7 万)的长续航电池和价值 5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3.2 万)的豪华内饰选装件(包括 12 方向的电动加热座椅、更好的音响系统和玻璃全景车顶)。同时我们选装了价值 5000 美元的 Autopilot 系统以及价值 3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1.9 万)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以便体验这款车有趣的功能和基于 OTA 升级的更新,算上全部这些之后,我们的 Model 3 的车价上升至 59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37.4 万)。

开起来怎么样?

让我们从起步开始说,不像传统的燃油车,电动车可以直接输出全部扭矩。正因为此,Model 3 能够立刻冲出线去,而且加速过程中提供的全部感受都是安静的。

Model 3 不仅仅是快,同样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长续航。在长续航电池的支撑下,这辆车的 EPA 续航达到了 310 英里(约 500 公里)(《消费者报告》会在几周后公布续航实测结果),而特斯拉宣布将稍后销售的标准续航版本,EPA 续航 220 英里(约 354 公里)。

我们的试驾人员对这辆车几乎是贴地飞行的操控印象深刻,方向盘精准且灵敏,像是一台经过精密调教过的运动车。Model 3 拉紧的悬架让车在转向时的倾斜变得极小,灵敏的反应速度让车辆在通过弯道时简单而干脆。

但乘坐质量就是另一回事了,这辆车虽然一直在努力吸收路面上的颠簸来捍卫自己豪华车的尊严,但还是有点过于僵硬了。同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风噪也有点大。

特斯拉的标志性功能之一,Autopilot,也同样适用于 Model 3,我们的车也同样选配了它。

Autopilot 系统结合了自适应巡航系统,可以控制车辆的速度来适应交通状况的变化,还可以控制车辆停下来或者起步来应对极度的拥堵。

它通过下拉两次换挡杆来激活,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它运作的很好。

虽然这套系统还不能像普通人类驾驶员开得那么顺滑,但 Model 3 的 Autopilot 能够很好地让车辆保持在表现之间,这套系统的感觉和我们之前测试的 2018 款 Model S 如出一辙。

重要的是你要时刻记住 Autopilot 并不是被设计成来应对所有突发情况的,对驾驶员来说还必须保持警惕最好随时接管的准备,双手要一直放在方向盘上。

内饰

从创建开始,特斯拉就一直是一家不走寻常路的公司,Model 3 的钥匙就是最好的例子,确切的说 Model 3 没有钥匙。Model 3 用智能手机代替钥匙,你只要在手机上安装特斯拉 APP,车辆就能感应你的靠近并自动解锁,你只需要挂挡就可以出发了。

但或许手机没电会成为你开车的最大敌人,当这不幸发生的时候,车主可以用一张钥匙卡来开门,就像是你在酒店用的房卡一样。但这张钥匙卡的使用方式可能并不舒适,这张卡只有放在中控台上才能启动车辆,造成了另一种负担。

用手机当钥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种简洁的办法来解锁和发动车辆。但 Model 3 的有些创新就有点为了创新而创新了,比如它的门把手像跷跷板一样,你需要按压住一侧,再搬动另一侧来开门,非常的奇怪和不自然。

Model 3 的驾驶位置非常棒,这台车厚实的 A 柱、宽敞的挡风玻璃、斜度很大的引擎盖加上低矮的仪表盘加在一起为车主提供了清晰的视线,这种感觉就像是驾驶讴歌 NSX 和保时捷 918 Boxster 跑车一样。Model 3 的前面没有发动机,使得车辆的发动机罩非常低,唯一的问题是车辆的尾部较高,让车辆后部的视野并不是太好。

Model 3 的方向盘有着宽厚的手感和较小的半径,更像是赛车的方向盘。特斯拉敢这样做的底气在于 Model 3 的车主并不需要穿过方向盘去看任何仪表,这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运动感。

Model 3 的前座乘坐舒适,侧面支撑良好,但后座就完全不一样的,后座非常低,成人坐上去会让膝盖过度弯曲而大腿得不到支撑,腿部空间也比较紧张,这个问题在 Model 3 的竞品上就没有这么大的问题。

我们买的这台车到处可见的都是漂亮的材料,包括选装套件里提供的绒面材料和木质装饰,简约的中控台、大尺寸的触摸屏、隐藏的出风口和没有旋钮的设计都提升了车辆的简约氛围。

这种简约也体现在 Model 3 的控制上,方向盘上并没有按键,至少没有传统概念上的按键,方向盘上只有两个滚轮和两个拨杆,看来特斯拉并不想用太多的物理方式去和车主交互。

Model 3 的每个仪表,甚至包括速度、行车里程和转向灯指示都显示在位于车辆正中的 15 寸屏幕上,车辆的几乎全部功能都通过该屏幕进行控制。

屏幕上充满了菜单,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但车主必须总是以不太合理的方式去使用屏幕,比如在停车的时候调整后视镜和方向盘高度是很好的,但是驾驶时进行类似这样的调整会高度分散车主的注意力。

比如,驾驶员必须使用触摸屏来调整自适应巡航的速度,很多时候车主的目光都会远离道路来检查速度、里程和时间,而很多项目的显示都过小,没法快速查看。

如果说这世界有一辆车最需要 HUD 抬头显示的,那非 Model 3 莫属,将汽车最关键的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方的挡风玻璃上,而不是中央屏幕上,是一台现代化的机器完美使用尖端技术的典范。不幸的是,HUD 抬头显示在 Model 3 上并不提供。

在评测 2018 款 Model S 的时候,我们的车辆在内饰上有一些小问题,但到目前为止,Model 3 的内饰非常牢固,我们没有遇到任何异响和错位。

安全和驾驶辅助系统

Model 3 的标准配置包含了正面的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最高限速 80km/h),特斯拉也承诺了将通过 OTA 来不断提升自动紧急制动的适用范围。

特斯拉对于供选装的“全自动驾驶能力”有一个备注,表示“未来 Model 3 将能够自动驾驶,不需要车主采取任何行动,但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启用”。请注意,这个价值 3000 美元的选项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使用上。

如果消费者在购车时没有选装 Autopilot 或者全自动驾驶能力,那么在之后开启还需要额外付费,这两项配置的预装价格为 5000 美元和 3000 美元,而购车之后再开启的话,分别需要支付 6000 美元和 4000 美元。

写在最后

在我们的 Model 3 完成 2000 公里行程之后,我们将正式开始我们的评测,我们对这款车的驾驶乐趣感到震惊,但我们也正在对它的全屏幕触摸控制进行研究,时间和更深入的测试将告诉我们这种控制方案到底是中控台的未来还是一个令人分心的噱头。

当然,我们也对 Model 3 的实际续航能力充满好奇,请继续关注我们在复杂路况下的测试,这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ift.tt/2FHhDPI
via IFTTT

《消费者报告》闹出乌龙榜单?iPhone 6s Plus 竟比 iPhone 7 Plus/Galaxy Note8 相机表现更好?

iPhone 6s Plus 的拍照比 iPhone 7 Plus 好?双摄的 iPhone 8 Plus 比不过单摄的 iPhone 8?甚至…去年刚发布的 Galaxy Note8 竟然比不过 2 年前的手机 iPhone 6s Plus?

以上种种的疑点,都是来自一份由美国权威媒体《消费者报告》评选出来的智能手机拍照榜单。

经常看爱范儿(ID:ifanr)文章的同学,对这家媒体应该不会陌生。在过去的 2017 年,微软的 Surface 系列产品正是被美国《消费者报告》以产品质量可靠性差、故障率高,而被取消了购买推荐,并且建议用户远离它们。

权威媒体闹出乌龙榜单?

今天,这家媒体公布了一份新的榜单,和以往提供专注于产品的购买建议和分析的报告不同,这次的内容是评选出十大拍照效果最好的智能手机。

它的详细榜单如下:

  • Apple iPhone X
  • Apple iPhone 8
  • Apple iPhone 8 Plus
  • Samsung Galaxy S8+
  • Apple iPhone 7
  • Apple iPhone 6s Plus
  • Samsung Galaxy S8
  • Samsung Galaxy Note8
  • Apple iPhone 7 Plus
  • Samsung Galaxy S8 Active

尽管美国《消费者报告》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份榜单是否有排名先后,但根据多个外媒的观点,这份榜单均被理解为有排名先后之序:

虽然 Galaxy S8/S8+ 和 Galaxy S8 Active (在相机方面的)表现不错,但还是被苹果的产品击败。——9to5Mac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的排名紧随 iPhone X 其后,iPhone 7/7 Plus 和 6S Plus 也获得了前 10 名的位置。——MacRumors

苹果的 iPhone 7、6s 以及 iPhone 7 Plus 分别出现在第 5、第 6 以及第 9 位,前 10 位的其他手机则是 Galaxy S8/S8+ 和 Galaxy S8 Active。——AppleInsider

如果按照排名次序来看的话,在这份榜单上,苹果最新的 iPhone X、iPhone 8 以及 iPhone 8 Plus 分别位居榜单的冠军、亚军以及季军。

(图自:Pocket-lint

而 iPhone 6s Plus、iPhone 7 以及 iPhone 7 Plus 这些旧款的 iPhone 也顺利入围了前十名,它们分别排在了第 5、第 6 以及第 9 名,至于榜单中的其他手机则由三星 Galaxy S8/S8+、三星 Galaxy Note8 以及三防机 Galaxy S8 Active 包揽。

但仔细看看榜单,你就会发现这个排名有几个「离奇」的地方:

  • 整个榜单只有苹果和三星的手机产品
  • iPhone 6s Plus 的拍照表现比 iPhone 7 Plus 好
  • iPhone 8 的拍照不如 iPhone 8 Plus
  • Galaxy Note8 的拍照比不上 2 年前的手机 iPhone 6s Plus

实际上,这份排名也与相机权威测试机构 DxOMark 给出的排名有着较大的出入。

根据 DxOMark 最新的榜单,目前拍照表现的手机是 Google Pixel 2(今天下午,刚被 Galaxy S9+ 顶下来),而这款手机来到《消费者报告》的榜单中,连第 10 名都排不上。其次,《消费者报告》中那几处疑点与 DxOMark 的结论正好相反。

当然,我们不是在谈论谁更加可信,亦或是谁更加权威。但是稍微对智能手机有点关注的人,应该都觉得《消费者报告》给出的这份智能手机拍照排名,有点超出了我们认知。

因为正常来说,随着镜头、新型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以及 AI 相机的增强算法等技术不断升级,同一品牌的智能手机产品,鲜有新款旗舰机在拍照表现上不如旧旗舰的情况。

有国外网友认为,这份榜单「有失公允」

尽管美国《消费者报告》指出,这份榜单可能会随着新手机的到来,而变更排名,但这家以“客观”、“独立”、“第三方”著称的非盈利组织机构,却没有在榜单中提及它此次评选测试的标准和方法。

因此,在 MacMagazineMacRumors9to5macBGR 等外媒都引述了这份《消费者报告》的时候,很多不认同这份榜单的网友,把这些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变成了一块抨击的战地。

部分网友认为,Google Pixel 2 这款拍照表现被不少消费者、专业人士认可的手机都没有上榜,《消费者报告》到底测试了多少台手机,以及哪些制造商?一名网友说道

我的第一个想法告诉我,他们可能甚至都没有测试过这些智能手机的拍照表现,Pixel 2 是 iPhone 的劲敌,但它的缺席,让几乎整个测试结果都作废了

有些网友认为,《消费者报告》善于做洗衣机和咖啡机的选购指南,但他们对智能手机并不了解。其中一位偏激的网友甚至说道

CR(《消费者报告》)已经到了一个完全失去信誉的阶段。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为《消费者报告》打圆场,称可能是他们没有测试到 Google Pixel 2 吧。

不过,有意思的是,实际上,在《消费者报告》的资源库中,已经有了 Google Pixel 系列机型的产品测试报告。

显然, 如果《消费者报告》以没有测试到相关机型的说法作为解释,其实是不成立的。

而外媒 AppleInsider 还注意了另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消费者报告》通常都被认为是相对比较“批判”苹果的媒体,例如它在测试 HomePod 音质的时候,当几乎大多数外媒都称赞 HomePod 音质比其他竞品好的情况下,它却说 HomePod 的音质不如 Sonos One 和 Google Home Max。

此前《消费者报告》还说新款的 Macbook Pro 续航差,在他们的测试下最糟糕的表现只能维持 3.75 个小时,不带 Touch Bar 的版本最多也只能支撑 4.5 小时,而这件事情也引起了苹果高层的重视。

不过,在这次,在这份榜单中,你可以看到大部分 iPhone 机型都取得了《消费者报告》的认可。针对这个情况,有网友打趣地说到,《消费者报告》在践行着双重标准。

你是否同意《消费者报告》给出的这份榜单?欢迎留下你的评论与我们交流。

肖邦和最爱的女人在一起十年,最后分开了。但...能够拥有,十年已经很长了。 工作邮箱:linshuqia@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ift.tt/2F2rDGd
via IFTTT

全球最大音乐流媒体 Spotify 要 IPO,但为什么要选择直接上市?

当地时间 2 月 28 日,全球最大音乐流媒体服务供应商 Spotify 正式提交上市文件,股票代号为“SPOT”,计划筹资 10 亿美元。

(图自 Engadget

据悉,成立于 2008 年的 Spotify 拥有 7100 万付费用户,比排名第二的 Apple Music 多一倍。截至 2017 年底,Spotify 的月活用户约为 1.59 亿,在去年第四季度,用户听歌时间合计为 114 亿小时。

(图自 adage)

值得留意的是,Spotify 上市选择了“直接上市”的方式。和平常 IPO 相比,这种方式意味着 Spotify 并不会事先聘请银行寻找潜在投资者,而是在没有预定价格的情况下直接面向市场。

如果说首次公开募股就像一场婚礼,那么直接上市就像是私奔。

《财富》杂志的 Erin Griffith 曾这样比喻道。“私奔”听起来真是既刺激又充满不确定性,而第一天交易价格很可能也是这个画风。

因为没有预先招募认购者和设定预定价格,第一天交易时,选择直接上市的公司的股价,很有可能会经历剧烈波动。连 Spotify 自己也在招股书说了:

我们普通股股价可能比一般承销的 IPO 股价的波动性更大。而且,在纽约证券所上市后,股价也可能会迅速地遭遇显著下跌。

(图自 Business Insider

既然风险那么大,Spotify 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方式?

据 Business Insider 分析,Spotify 敢于做这样的决定,在于他们的知名度较高,并且拥有非常高的私人市场估值。据《华尔街见闻》报道,该公司在私人市场的股价已经高达 230 亿美元。

与之同时,选择直接上市,Spotify 可避免支付一般 IPO 过程中涉及的高昂费用。Recode 的 Edmund Lee 对于 Spotify 的这个选择,曾这样总结

为什么把所有的钱都交给经纪人和大基金,而不是那些拥有 Spotify 的人,比如他的投资者、员工和 CEO Daniel Ek 本人。

不过,虽然 Spotify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都相当可观,但它要面对的问题也非常多。

第一方面,公司的盈利问题。Spotify 在招股书中写道,公司在 2017 年营收为 49.9 亿美元,但亏损高达 15 亿美元。这也遵循了他们过去“营收约高,亏损越多”的规律,公司还是将其归咎于高昂的版权费。

(图自 36Kr

其次,Spotify 在美国的市场占比可能受到 Apple Music 的威胁。今年 2 月,《华尔街日报》表示,Apple Music 在美国市场的每月用户增长率为 5%,高于 Spotify 的 2%,长久下来,前者有可能会在今年夏天超越 Spotify。

在招股书中,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 Spotify 对自己的产品还是持乐观态度:

我们着手重新设计音乐产业,并为艺术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方式,从音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受益。

题图来自快速会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ift.tt/2oAY584
via IFTTT

面对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真心为索尼手机感到可惜

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Innovation at Sony has stopped. 索尼的创新已经停滞了。

(图自:Engadget

其实用不着外媒说,我猜大部分人在看到索尼在这届 MWC 上交出的作业后,一首凉凉可能真快来到嘴边了。

面对 2018 年索尼的两款新旗舰,很难想象它是看家机型“Z”系列,可以说,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即便名字里还有个“Z”,但它却似乎终结了真正的“Z”系列。

为什么这么说,直接上图:

(图自:TechRadar

这是 2013 年第一代 Xperia Z 手机,即便放到现在,即便看到那丑陋的 UI,也仍然不会让我忽略掉那个令无数索粉引以为傲的工业设计及做工。

(图自:Androidcentral)

记得当时第一次看到 Xperia Z,并得知这还是个三防手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三防手机也可以做得这么好看?毕竟那时对“最美”三防手机的认知还停留在摩托罗拉的 Defy。

我并非索粉,但很喜欢 Xperia Z 的设计。Lumia 系列在微软的带领下跑偏之后,能把方正有力,略带直男气息和手机设计结合最完美的,只有索尼,没有之一。

(三星 S4,htc One,Xperia Z  图自:TechRadar

而同年的三星 S4,依然还是一个和 S3 相差无几的大塑料,基本沿用上代设计的 iPhone 5S,则是因为指纹识别的加入而受关注,要说这俩的设计,真没什么可说的。

也是从 Xperia Z 开始,历代索尼的旗舰都被权威或非权威团体冠以“智能手机顶尖工业设计”之名,也是从 Xperia Z 开始,索尼的工业设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以不变应万变”,但它的设计,人们确实都还买账。

(左:XZs,右:XZ Premium)

即便是在去年连中低端机都用上全面屏来提升身价的情况下,Xperia XZ1、XPERIA XZ Premium 依然像极了四年前的 Xperia Z,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喜欢它们的设计风格。

(Xperia XZ1 图自:Digit

一个人评价一件事物是很主观的,对一件事物做出评价之前要思考很多,可就算是面对似曾相识的 Xperia XZ1,我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好看”,工业设计依然值得称赞。

可看到 Xperia XZ2 时,我的反应只有“丑”,而且周围很多人都觉得它丑,这时候,这个评价似乎就显得很客观了。

(图自:Engadget)

我们口中的“丑”,并不是说它颜值不高,作为一台手机,加上索尼的工艺,它颜值足够。双面玻璃,18:9 的屏幕,想做丑还是有难度的。只是作为一台索尼手机,我们想不通,作为一台索尼手机怎么会长成这个样子?

你若是硬要扯上索尼爱立信时代,确实能为今天这两部新机讨回点公道,但他们并非同一理念下的产品,意义何在?

早在索尼正式发布它们前,爱范儿的一位编辑面对着泄露图,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三个字母和一个句号——“htc。”。

确实,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的背部设计很容易让人想到 HTC U11 和 HTC U11 Plus,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索尼似乎把从 Omin Balance (全平衡)到 Unified Design(合一设计)的自家设计理念也一并放弃了?

今年一月份,平井一夫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智能手机业务,保持手机业务的发展可以让公司有机会在下一次变革中抓住机会。很显然,即便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索尼也不再会把手机作为公司的未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 Android Authority 在评价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会说,索尼的创新已经停滞了。

(Xperia Z Google Edition 图自:Talk Android Phones

作为一个喜欢索尼设计的非索粉,在当年使用 Google Nexus 的时候,一度幻想着 Google 能够有一台索尼设计做底子的亲儿子,然而 Google 宁可选择死的差不多了的 htc,并让华为、LG 代工的 Nexus 成为绝唱,也没有选择和索尼合作。

我不会因为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就说索尼药丸,只是单纯的为曾经众多手机中一眼就能认出的大法感到可惜。

题图来自:slashgear

不喜欢给文字过多修饰,还不是因为懒。工作邮箱:liuha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ift.tt/2HQRQFr
via IFTTT

文华东方酒店也有会员计划了,权益不错,人人有份

以奢华和服务著称的文华东方酒店,近日低调上线了一个叫“Fans of MO”的会员计划。

这一计划目前只在其英文官网上线(注册地址:https://www.mandarinoriental.com/fans-of-mo),与其他酒店的常客计划不同,Fans of MO 并没有会员等级之分,只要注册成为会员,均能享受如下权益:

  • 免费 WiFi(别笑,境外很多酒店上网确实是收费服务,相比之下国内的酒店显得很厚道了。)
  • 欢迎礼
  • 根据客人要求进行个性化安排
  • 会员专享礼遇

还可以在以下 8 大礼遇中任选 2 种,从内容来看,可以说是相当厚道了:

  • 提前办理入住,中午 12 点即可入住
  • 延迟退房,最晚至下午 4 点
  • 单人早餐
  • 餐饮或 SPA 消费额度
  • 房型升级
  • 高速 WiFi
  • 纪念日礼遇
  • 熨烫或洗衣服务

其中,房型升级和免费早餐应该是最吸引人的两项待遇了,一名会员一次最多可有两间房获得相应待遇。

Fans of MO 的推出对于文华东方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与大多数拥有忠诚度计划连锁酒店集团不同,四季、文华东方等奢华型酒店向来是没有会籍概念的,被顾客戏称“一切向钱看”。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客人没有会籍高低之分,一视同仁,多花钱就能享受更多权益,况且以文华东方的房价,能入住的客人,想必也不在乎为早餐或 SPA 多掏几个钱,但会员体系的出现,不妨看作锦上添花之举,毕竟谁会拒绝免费的午餐呢?

(图片来自:Booking.com

事实上,文华东方此前一直有个名为“CONNECTIONplus”的会员计划,只不过并未对外开放,而是采用邀请制,一般是销售经理或总经理级别的员工具有邀请资格,根据一些网友的反馈,获得邀请的标准一般为单店住宿 15 次以上的客人或是定向企业主,可累计积分并兑换下午茶、免费房晚等。

四季酒店也采用类似的邀请制。但相比于希尔顿、洲际等用各种会员权益来维持用户忠诚度,这些奢华的酒店更注重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来获得回头客。

值得一提的是,Fans of MO 会员需要在官网预订,才可享受上述权益,即使预订时未登入账号,也可在预订后致电酒店告知会员卡号从而享受到会员礼遇。从这一点来看,文华东方除了提升会员忠诚度之外,可能还有推广官方预订渠道的考量。

近些年,鼓励用户通过酒店官网、app 等自有渠道预订,成为了酒店行业的趋势,毕竟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的房晚,酒店方需要向代理方支付不菲的佣金,因此很多酒店的活动以及会员权益的发放都要求只有通过官方渠道预订才可参加或享有。

而很多人习惯在第三方平台预订酒店,一来是没有会员的概念,加上价格至上的心理,拥有丰富房源和比价功能的 OTA 平台在这方面无疑是有优势的;二来 OTA 的价格确实会比官方定价要便宜一些。

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再多诱人的权益,似乎也比不上价格便宜来得实在,因此不少酒店集团打出了“保证优惠价格”(Best rate guarantee,简称 BRA)的口号,即价格不低于第三方平台同等条件下的房价。消费者若在第三方平台发现有低于 BRA 的情况,还可向酒店要求补偿或以同样的价格预订房价。

(OTA 价格)

爱范儿随手查了一下广州文华东方同一日期、同一房型在官网和第三方平台的价格,确实是相差无几。既然如此,在官网预订还有额外的福利,何乐不为呢?

(官网定价)

新会员计划的推出,无疑让以往显得高贵冷艳的文华东方有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话虽如此,但好像还是住不起的样子……

题图来自:Hong Kong Tatler

工作邮箱:wuling@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ift.tt/2CMNTxz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