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大脑停滞,喝杯美式。上班瞌睡,来杯冷萃。
休息日,一壶手冲是慵懒午后的伴侣。在一杯创意特调中,像钻研美食般品尝咖啡。
咖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无论你是匆忙的上班族,还是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对于一杯香气馥郁、层次丰富、口感醇厚的咖啡,或许都很难有抵抗力。
不过能在不同状态下都能满足的咖啡厅不多,在瑞幸 Manner 这些门店更适合即取即走,很难坐下来细细品尝。而在一些小众精品咖啡店,如果拿出一台笔记本办公,又会感觉和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对我来说,星巴克是为数不多能同时满足我在两个状态切换的需求。我可以很放心在这里赶稿办公,也会在周末闲暇到甄选店品尝咖啡,比如每年夏天的桶酿威士忌冷萃。
星巴克这些体验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支持,最近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正式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这个投资 15 亿、占地 80000 平方米的产业园,让中国成为星巴克首个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全产业链控制的市场。
我们也第一时间探访了星巴克这个产业园,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在对你未来喝到的星巴克咖啡产生影响。
你未来喝的星巴克,可能都来自这里
一杯咖啡背后,从咖啡豆的种植、分拣,到烘焙、研磨、萃取,这些过程其实都离不开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咖啡豆的水分和色泽、烘焙的温度和火候,都能精确测量和计算。
在星巴克的创新产业园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咖啡生产背后的科技。这里是星巴克在海外市场最大的烘焙工厂咖啡的烘焙,既是艺术,也是科学。
根据咖啡需要焙烘温度、时间及烘焙程度,星巴克制定了一个「咖啡烘焙曲线」,对应我们常见的三种烘焙程度:浅雅烘焙、中烘、深烘。
为了保证咖啡豆受热均匀,星巴克的烘焙室设计采用了热风管道,确保开始烘焙时的咖啡豆都保持同样的温度。这也是星巴克持全球 36000 家门店保持口味能基本保持一致的秘密之一。
▲星巴克烘焙工厂内的烘焙设施.
咖啡豆烘焙完成后,下一步便是打包运输,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却至关重要。如何避免咖啡豆风味流失,快速地运输到各地门店,都是对我们日常在星巴克的体验有着显著影响。
星巴克有一项叫做「风味锁」的保质技术,通过一个单向通气阀,配合冲入的氮气在在密封状态下,咖啡可以保持风味的时间能达到 34 个星期。
咖啡装袋出厂前还要通过色度仪和气相色谱仪检验烘焙和香气指标,确保到达门店后也能以新鲜的风味被品尝。
同时产业园的整合物流中心采用了一个高达 34 米的立体仓储系统,在工厂中望上去十分壮观。
这个立体仓储系统有多达 3 万多仓位,通过管道运输自动化处理超过 90% 的货物,它的空间利用效率,比星巴克传统仓库提高了 6 倍。
这里也将作为星巴克中国的物流枢纽,将烘焙好的咖啡豆运往全国 200 多个城市、6500 家门店。你平时在星巴克喝的咖啡,未来有很大部分都会来自这里。
除了这些工业化的流程,这个产业园和传统生产工厂最大的不同,是延续了星巴克的核心「第三空间」理念。
在产业园里,星巴克还建造了首个以咖啡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中心,以咖啡主题来打造工业旅游体验,通过 10 多个精心设计的体验点,近距离参考咖啡烘焙生产环节。
除了生产流程外,你还会发现不少有趣的彩蛋。
一个必须打卡的地方,是一个由 1440 个马克杯组成的 LOGO 墙,需要用手机拍摄才看清这个里面的星巴克 LOGO,可以预料这里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产业园内还有一个与青花瓷工艺结合的星巴克 LOGO,青花瓷上的花纹是手绘的咖啡植物,将中华文化和这个美国咖啡品牌做了很巧妙的融合。
而在沉浸式体验室,随着环绕的曲面屏上随机播放着中国云南、哥斯达黎加、卢旺达等咖啡原产地的的影像,空气中也会释放咖啡香味,4D 沉浸体验咖啡在原产地的环境。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你还没进入园区就会看到的巨型的咖啡豆壁画,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喷绘作品之一。
其实我这次也是提前为大家体验了一番,未来普通消费者也能到这里进行体验。星巴克告诉我们,不久的将来,少数金星会员将有机会提前预约来实地感受。
最绿的星巴克
同时这里也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的生产基地,隐藏在园区很多细节里,比如用回收陶器制成的红砖,用回收材料制成地毯和各种周边的产品。
园区内 20% 的能源供应,来自一块超过 26000 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星巴克表示园区预计每年最高可实现 90% 的废弃物循环利用。
至于在生产环节,星巴克通过一个垂直打包机也实现了包装材料的零废弃。与星巴克其他咖啡烘焙工厂相比,这座烘焙厂减少了 30% 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星巴克的「绿色」很多人在门店也体验过。星巴克 2021 年就上海开了全球首家环保实验店「向绿工坊」,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将有 2500 家「绿色门店」。
这些门店在探索一种绿色零售新模式,除了装修材料全面采用回收及环保建材。还会用电子小票替代纸质小票,用平板彩蛋替代纸质菜单,连咖啡师穿的围裙都是由回收材料制成。
最近在海外,星巴克也正尝试让消耗 60 亿个的一次性杯子「消失」。
如果你在加州纳帕县和附近城市的 12 家星巴克门店买咖啡,你会发现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不见了。
在店里,你可以选择用陶瓷杯;想打包,咖啡师就会给你用上可回收并循环再用的杯子,你也不必支付任何定金。
这就是星巴克「借个杯子(Borrow A Cup)」项目的最新测试模型。
就和之前测试一样,星巴克当然希望拿走了可循环再用的杯子的客户,在下次来买咖啡时会把杯子带回来,然后投入智能回收机里。接着,杯子就会被清洗并回到使用链上。
为了鼓励用户将杯子并拿回来回收,星巴克提供了一个「奖励」,是换来参加星巴克礼品卡抽奖的机会。
从生产环节到消费场景中的这些「绿色」变化,可以看到星巴克除了自身产业链的革新,也在尝试培养用户可持续的消费习惯。很难说这样的可持续理念能影响多少人,但至少给环境带来了一些变得更好的可能。
星巴克的快与慢
从 1999 年星巴克入华至今,中国咖啡市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有很大变化。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早期来华影像资料
中国本土咖啡品牌这几年的扩张异常迅速,在十年前,你无法想象中国首家门店数量破万的咖啡品牌,居然是成立只有五年的国产咖啡瑞幸,另外一家与瑞幸颇有渊源的库迪咖啡,用半年多就开了 1700 家店。
▲ 前段时间刷屏的瑞幸酱香拿铁.
除了开店速度快,这些品牌推出新品的速度同样惊人,比如瑞幸可以推出新品 100 种以上,每周都有两款新品上架。
进入中国 20 多年,星巴克将咖啡消费习惯逐渐培养起来,同时也培育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市场,以及更多的对手。
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星巴克在中国是不是显得有点慢了,他们要怎么应对这个市场的压力呢?
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 (Laxman Narasimhan),面对国内竞争越来越卷的咖啡市场,纳思瀚却认为仍然充满机会。
中国当前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是 12 杯,其中上海会更高一些,但这个数据,日本是 200 杯,美国是 380 杯。我们欢迎竞争,因为竞争能扩大整个咖啡的受众,让更多人认识咖啡,吸引传统上喝茶的人群也爱上咖啡。
创新产业园其实看出,星巴克更多追求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同时,以咖啡媒介去做人的联结,第三空间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纳思瀚认为,星巴克应该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当你看到顾客来到我们的门店,他们也是在寻找与他人,或与自己的联系,而咖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媒介。」
以当你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孤独无处不在。我们所做的就是克服这个问题,希望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桥梁,而这是跨越文化的。每一杯咖啡,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社区,我们都在孕育人文联结的无限可能。
其实爱范儿也开了两家咖啡厅,我门的初衷也并非要钻研咖啡。而是希望打造一个连接人与人、人与生活方式的未来社区,能让志趣相投的灵魂相识相知,源源不断迸发出新鲜的创意和灵感。
很多时候我们喝咖啡的时候,喝的并不是咖啡。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NcVwdiu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