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

听完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什么才是一家企业的「基本盘」?

在前不久这篇《vivo 印度五年记:从在印度卖手机,到在这里造手机》文章里面,我们写到:「时间是敌人,也是朋友,化敌为友的催化剂则是耐心」。

这句话说的是 vivo 在印度开拓市场时候,愿意和时间赛跑,五年时间里成长为这里市占率前三的智能手机品牌,并且还培育出了 7 万家线下销售网点,4 万名相关就业者和上万名产线工人,这个速度不能说不快。同时,它也愿意给时间以耐心,在这里做深入的本土化建设,投入巨资建厂,在世界第二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看过了许多演唱会式的跨年晚会之后,在昨天选了一个不同的方式跨年:知识跨年。因罗辑思维而被互联网人群熟知的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在 5 年前开创了《时间的朋友》知识跨年演讲。

时间的朋友,也是消费者的朋友

知识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从 2015 年开始,到刚刚结束的 2019-2020 年跨年,已经成功举办了 5 届。在这每年一度的知识跨年演讲中,罗振宇会分享过去一年的观察和学习心得,为观众洞察趋势和未来机会。

从 2016 年开始,vivo 也成为了《时间的朋友》唯一 20 年合作伙伴,当年,人们在舞台除了能看见罗振宇之外,还能频频看见 Xplay 6 这款年度机型的露脸。

每年《时间的朋友》主题在变,每年 vivo 合作的机型也在变。

双方首次合作的明星机型是 Xplay 6,作为当年国产手机中的声学和摄影能力的天花板机型,这款 Xplay 6 也是 vivo 承前启后的旗舰机,一方面代表了 Xplay 系列的最高性能和配置,骁龙 820 处理器,全新索尼 IMX362 影像传感器,UFS 2.0 闪存,ES9038 解码芯片加三颗 OPA1622 运放以及 2K 曲面屏幕这些配置在当年都可称顶尖。

另一方面,新的技术趋势也在孕育之中。比如首台屏下指纹原型机,就是用的 Xplay 6,如今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快成为 Android 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了。

接着就是 vivo 在产品力设计力走上快车道的 2018 年,APEX 2018 概念机、NEX 和 NEX 双屏版纷至沓来,可以这么说,NEX 双屏版成为双方合作的见证,颇有些近水楼台的意味。它足够有想象力和辨识度,又身兼 NEX 的旗舰属性,发布时间也和《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贴近。

NEX 系列真全面屏的设计依旧对现在的智能手机形态产生重要影响,而 NEX 双屏版的  ToF 相机更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步,未来手机相机的用途未必仅是拍人拍物留下二维图像,更要感知三维世界,这边是 ToF 相机的强项。

在 NEX 双屏版之前,初代 NEX 则是首款量产的升降摄像头手机,通过这种取巧的方式,NEX 第一次在商用机型上实现了正面一整块屏幕的真·全面屏设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屏占比和纯净的视觉观感。而后,这两年采用类似设计的手机层出不穷,可以这么说,NEX 给未来手机展示了该有的形态,至于是升降摄像头,还是挖孔屏或是屏下摄像头,都是给真·全面屏做的技术铺垫。

至于今年,vivo 的年度旗舰 NEX 3 则担当大任,在今年的《时间的朋友》演讲中露面。

作为几年代表 vivo 产品力和品牌力上探的产品,NEX 3 外在首发了瀑布屏,内在支持 5G。

无论是 Xplay 时期 vivo 主打的 HiFi 音乐,后面率先推出的屏下指纹,以及 NEX 系列带起来的真·全面屏,其实在智能手机行业都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而都是独树一帜的创新。到了 NEX 3 这一代,可以说是前面各项技术的集大成,并且还更进一步,也才有形神兼备的「未来无界」概念。

与它硬件上前无古人的屏占比(99.7%)对应的,是「未来无界」的价值观:对于 NEX 3 来说,它并未遵从之前手机的潜移默化,而是奠定了 vivo 心中未来手机的模样;对于 NEX 的用户来说,他们相信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是由他们一手创造的,他们不愿意走被别人设定好的未来。

无论是功能也好,还是特性也好,归根到底,还是用户需要。

在跟随 vivo 印度团队探访印度市场的时候,vivo 印度本地员工特意提到了他们在印度能够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坚持发掘印度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产品研发。

比如印度消费者喜欢玩社交网络,对自拍要求很高,那么 vivo 就要把自拍功能做好,并且要在美颜优化细节上符合印度的习惯。再比如印度年轻人喜欢个性鲜艳的色彩,那么 vivo 印度的产品设计师就需要在色彩纹理光泽上下功夫。

过往这种故事并不鲜见,用户想在手机上听到高质量音乐,用户不想实体指纹识别占据机身正面一大块区域吗,用户想逆光拍照也清晰,用户想要观感更好的全面屏手机… 几乎所有 vivo 的技术研发故事,背后都有这样的用户需求。

可以这么说,每年《时间的朋友》知识跨年演讲都选定一个能反映趋势的主题,比如 2018–2019 年跨年演讲的是「小趋势」,这是由未来学家马克・佩恩提出来的词。一小部分人,在我们大多数人视野之外,正在凝结成的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这就是「小趋势」。在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趋势外面的人觉得这只是一滴水。

趋势反映的是变化和潮水的方向,某种程度上说,每年在《时间的朋友》的 vivo 手机也有点契合这种「潮水的方向」,HiFi 虽不是大众需求,但如今仍是 vivo 旗舰标配更是 vivo 的一张独有名片;全面屏和屏下指纹开始的时候,因为成本技术和工程难度的原因,仅为少数人服务,但如今渐渐突破圈层。

2019–2020 年《时间的朋友》知识跨年演讲主题则是「基本盘」。

一个企业,抛开它的产品、它的竞争手段这些随时可变的东西,你会发现它身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能力特质,不管潮起潮落,人来人往,这些东西长期不变。这是在长期的不确定中唯一能够把握的东西,就是这家企业的基本盘。

国家层面亦是如此,趋势可能向好或不好,但基本盘是难以改变的。

变化的是产品,不变的是什么?

虽然很想在这里用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样永远不会错的俏皮话,但是,其实一段时间意义上的不变,也有很多。

比如做产品的方法论,供应链能力,研发投入,和消费者思维,这些不变的东西也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基本盘。

曾经有不少的智能手机厂商可以拿出优秀的设计,也能做出精妙的营销,但是受制于供应链能力,产品发布了供不了货,最终错失机会。

5G 起步加速阶段,可以看到 vivo 是为数不多持续迭代 5G 手机并快速上量的厂商,前有 iQOO Pro 5G 让首批 5G 手机卖出 4G 手机的价格,现在则由 X30 系列海量现货,究其原因,不外乎 vivo 有自己的工厂,还和三星联合研发 5G SoC 芯片,保证了产品节奏。

更不要说他们在 5G 研发上的投入,关于这个基本盘,一组客观事实可以证明:截止到 2019 年,vivo 已经向 3GPP 标准化组织提交超过 3000 篇技术提案,也参与了 RAN1,RAN2, RAN4 以及核心网的标准工作,牵头了多个技术特性的讨论,同时全面参与 CCSA TC5、TC9 国内标准化组织 5G 终端方向的标准化工作。

在今年的《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有这样一个关于研发故事:

黄杰斌是 vivo 数千名研发员工里的一名普通网络技术人员,这一年里,他最熟悉的地方不是家里的床,也不是办公室工位,而是深圳来往长沙的高铁。他和他的团队一年要坐超过 20 万公里的高铁,这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5 圈的距离。

现在从 iQOO Pro 5G 到 NEX 3 5G 以及 X30 系列,vivo 的 5G 手机已经出货不少,甚至在今年前 9 个月的统计中,vivo 5G 手机的出货量一度占据中国 5G 手机出货量的一半还要多。这意味着,5G 手机已经走出了实验室,来到了消费者手中。

我们想象的 5G 实验室,可能是各种精密仪器各种保密门禁的场所,但是黄杰斌日夜相伴的高铁车厢其实也是不在 vivo 办公区的 5G 实验室,在这里,vivo 需要进行各种网络适应性的路测。

在 5G 手机来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手机厂商需要在真实场景中模拟和复现那些复杂场景下的问题,高铁就是这真实环境中的典型场景,因为他们的消费者里面,可能会有亿级的用户有高铁联网需求。

为此,vivo 主导开发的 5G 双卡特性、超级节电等技术方案,成为了 5G 全球标准特性。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那些需求痛点所推出的关键技术,反过头来也影响了全球手机行业。

现在,正在使用 vivo 智能手机的活跃用户接近 3 亿,这是 vivo 的一个基本盘,也是 vivo 的宝贵财富和研发动力。vivo 通信研究院院院长秦飞说,谁的数据多,谁就更懂消费者。

那么也可以这么说,谁的用户多,就能够与市场越靠近,只要肯用心做研发,尊重理解消费者,这就是个良性循环。

黄杰斌和他的高铁来往之旅只是 vivo 5G 研发中一个小小的故事。

要是回到 vivo 研发 5G 的历史,有非常多的关键节点,比如 2018 年初,vivo 就开始了 5G 的首次连接尝试,那时高通还没有芯片,是一个机箱形状的样机,vivo 就通过手机适配向业界第一个展示了 5G 的高清直播业务高速下载等业务。再往前,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 2016 年 5G 研发中心的成立,那个时候秦飞加入 vivo,算是 vivo 开始 5G 研发的起点。

从研发的时间跨度以及节奏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和时间做朋友。

关于「时间的朋友」的本质,罗振宇表述为:坚持做正确的事,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这里也是 vivo 和《时间的朋友》精神理念上完全契合的地方,也解释了双方能够约定合作 20 年的原因。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6gmrrD
via IFTTT

家里除甲醛异味千万不能买这个,两天吃足一年辐射量 | 打假办

首先讲个回忆杀,在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爸一个亲戚来拜访,说是介绍一款能够治疗多种健康问题的仪器,这种按摩仪叫爽安康,把脚脖放上去它会通过快速左右摇摆的形式按摩保健,吹得神乎其神。我爸一直都挺信这种民科养生当即买下,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用处,没多久就扔进柜子吃灰了。

现在回忆起来,跟今天买一台顶配 MacBook Pro 差不多的心痛。后来我爸干过的这种「心痛的回忆」还有很多,比如用黑蚂蚁、狗肾、藏红花泡的药酒,负离子落地扇大概也能算一个。

其实今天要揭露的也和负离子有关,但不是我们印象中负离子吹风机这样的电器,而是一种像土渣的物质——负离子粉。

▲ 负离子粉. 图片来自:科创论坛

在说「负离子粉」是个什么东西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负离子」这个概念。但实际上负离子这个概念十分驳杂,如果按照最原本的概念来说,负离子就是化学概念中的阴离子,指的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负离子的概念来自日本,它只是一个营销噱头

如果你在维基百科里输入负离子,实际上结果会把你导向两个不同的词条,其中一个是常见的化学中的负离子概念,但在正式使用这个名词时不会用负离子而是用阴离子,而另一条则被导向了「负离子(流行语)」这个词条。

▲ 负离子宣传的多重功效. 图片来自:www.viiyi.com

即便不用查询,稍微有一点年纪的朋友可能都能回忆起来,负离子最早常见于和各种电器产品绑定在一起,比如负离子电风扇和吹风机什么的,在当时的印象中,负离子产品的概念最早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在一些日本品牌的空调电扇等产品中最先搭载。

在现代的一些养生概念中,其实日本是在这方面折腾最早也最能玩出不同花样的国家,比如磁化水,又名 π 水,其概念早在 1964 年就被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的山下昭治提出。负离子这个概念同样是先在日本流行开来。

负离子在日本又叫「舒适离子」或者「元气离子」,它的概念指向的是带有负(氧)电荷的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由于负离子空气容易吸附和沉淀灰尘,进而被包装成对身体有益的科学养生概念,但一直并未证明对身体有真正有效的益处。电器中的负离子发生器就是通过电离空气的方式制造负氧离子,但是负离子空气尚未证明对身体有益,其电离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吸入人体却确实有害。

所以即便是带有负离子开关的电器也不建议打开,清洁空气的话直接使用空气净化器效果要好得多,负离子在极大程度上只有一个营销词汇,而在空气净化器甚至新风系统逐渐流行之后,主打负离子的产品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负离子粉是什么,危害性有多严重?

就像万物皆可「纳米」,世间都能「磁化」一样,「负离子」概念就像其它科学名词同样衍生出了众多和原始概念搭不上边的智商税产品,比较有名的就是「负离子卫生巾」和最近被狠狠揭露的「负离子粉」。

对于这种智商税产品该说的早说了,科普作者们很多也懒得再去揭露这种多年的营销,毕竟没有用也说不上有害。但负离子粉不同,揭露文章在单条微博就获得了 1.7 万次的转发,俨然已经是一个热点事件。

为什么吹风机电风扇都放过了,负离子粉却得到了这么多关注?因为负离子粉不仅收了「智商税」,更在肆意的收割「健康税」。

在揭露文章的截图中可以看到,这些负离子粉被用作空气净化除甲醛的产品,基本上就是被当做活性炭一类的去异味产品用。

但最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负离子粉在负离子的概念上和负离子吹风机并不相同,后者基本是没什么作用,顶多产生一点不太健康的臭氧,但前者的危害则要大的多——辐射严重超标。

负离子粉的为什么会有大量辐射稍后再说,关键是它的辐射量超标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12 月 21 日,在科创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出于好奇对当时在淘宝还在售卖的负离子粉买回来进行辐射测量,没测的时候对这种东西的危害性可能还停留在表面想法,但是通过辐射计测量之后发现,这包负离子粉表面的辐射量已经超过了 50μSv/h,是通常本底辐射的数百倍,而本底辐射就是我们日常自然环境中所受到的辐射量。

50μSv/h 是个什么概念呢,根据果壳网主笔@游识猷所说,拍一张 X 光片是 20μSv≈在这包粉边上呆 24 分钟。拍一次局部 CT 最多也就 20000μSv≈在这包粉边上呆 17 天。每年累积超过 100mSv(10^5μSv)就会增加癌症风险了≈在这包粉边上呆 83 天。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足以吓到你的话,别忘了这些负离子粉是粉尘状,很容易被吸入肺中造成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性会更大。

而且据说经过网友测试的这种负离子粉还不是效果最好,效果最好的辐射量有这种黄负离子粉的 7 倍,没错,商家就是认为计数器上数字越大效果越好,但不会告诉你这是辐射对身体极为有害。

▲ 辐射剂量参考. 图片来自:搜狐

如果那种效果最好的负离子粉辐射量所谓 7 倍是呈线性关系的话,那大约 0.4mSv/h 已经超越了福岛核电站 15 日晚上泄露后,距离 20 公里处的辐射剂量(0.22 mSv 至 0.33 mSv 之间)。

那这种粉末状的负离子粉是什么?根据售卖的商家介绍很可能是独居石这种稀土矿物,独居石是提炼铈、镧的主要矿物,商业钚的主要来源,会放射钍-232,之后会吸收慢中子而变成铀-233,嗯,可以做核燃料的东西。

除了粉末状的负离子粉,还有一种可溶性的负离子粉,在科创论坛上网友 Membrane 表示很可能是工业硝酸钍。而钍是天然放射物质,能够放出 α、β、γ 3 种射线。

还记得前面很多人拿负离子粉干嘛吗?对,除甲醛除异味,把水溶性的工业硝酸钍制成「负离子液」刷墙,场面只能说震撼了。

除此之外,像前面提到的负离子卫生巾同样曾被检测出辐射超标数倍,更有甚者还把这些负离子粉加入到汗蒸中,真的是无知者无惧。

如果觉得仅仅是两个论坛网友的测试不够代表性,那么其实负离子粉这个东西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在果壳网搜索负离子粉,可以看到其实在 2013 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负离子粉就在贩卖了,到 2019 年之间也有一些的检测机构对这种东西进行过检测。

在期刊《中国辐射卫生》2019 年 8 月第 28 卷第 4 期中写到,在调查研究负离子粉及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之后,结论是在负离子粉中不仅含有钍同位素,还含有铀和镭,以及放射性钾-40。

▲ 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 图片来自:《中国辐射卫生》2019 年 8 月第 28 卷第 4 期

检测的样品有添加了负离子粉的汽车坐垫,据估算家用车驾驶员和职业驾驶员的年有效剂量为 0.12 mSv/a 和 0.46 mSv/a,远超 GB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质 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7.2 中「用户个人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 0.005 mSv/a」的限值要求。而仓库工作人员按照年工作 2000 小时来估算,年照射剂量更高达 13mSv/a。

考虑到衰减以及实际状况,个人买回来实际上受到的辐射剂量没有理论上这么大,毕竟谁也不会拿这玩意天天贴身放着,但考虑到还有放射性更强的负离子粉,并且实际上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只会害人的东西也应当尽快被禁止流出到大众手上。

已经买了负离子粉怎么办?

如果只是售卖这些稀土副产物和危险工业品的话,那么查封下架起来其实是很容易的。但关键是这种放射性物质如今已经被当做添加剂大面积用在各种常见物品之上。

除了前面说过的负离子粉除甲醛和负离子粉汗蒸,以及负离子卫生巾以外,在评论中还出现了负离子瓷砖、负离子口罩、负离子面膜等多种贴近人体的商品,包括一些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等,这些商品大多都曾检测出辐射超标的情况。

这些强放射性负离子商品还和之前的负氧离子电器经常被混淆,不过性质上差太多了。对于目前这种状况,想要一下次把所有负离子产品封杀掉是不太可能的,但从个人来说可以拒绝一切带有负离子概念的产品,对于身边的家人朋友能劝阻的也一定要劝阻,至少身边有人想要买负离子粉来除异味甲醛的时候一定劝阻不要买。

如果对身边已经有的物件不放心,那么盖革计数器是能够测量出超标的电离辐射的,不行就先了解研究一下买一个回家备着。

已经买回家的东西确定是这种负离子粉衍生商品的就尽快处理掉,假如是直接已经买了黄负离子粉、白负离子粉或是水溶性负离子粉这三种辐射更大的东西,建议不要直接退回或者随意丢弃,毕竟带有放射性的垃圾直接扔掉并不妥善,建议直接联系有资质的机构处理,不行就直接报警。

总而言之,售卖所谓负离子粉这种行为非蠢既坏,或者可能又蠢又坏,尤其是对于家里好养生的父母来说,一定要多多留意,不要一时大意反而伤害了身体。

部分内容参考自:知乎专栏,作者博丽灵梦

题图来源:www.airpurification.com.hk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SNmV4R
via IFTTT

一张「绿牌」背后的无限商机

兜里揣着钱但不能买车是很多一线城市人民的苦恼,新能源指标的放开让人们看到了买车的希望,也让车企看到了无限的商业前景。

中国汽车虽多,但远未饱和,市场缺口巨大。

以北京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2019 年第 3 期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 3264065 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 62596 家。相比 4 月份,个人编码增加 54761 个,单位编码又增加 7634 个。

另外,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 430656 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 8802 家。相比 4 月份,个人编码增加 13349 个,单位编码又增加 1246 个。

(新申请人想要拿到一张绿牌预计需要排队到 2027 年)

随着新能源车的需求日渐增长,再加上政府早期巨额的补贴,主机厂们迅速涌上了这片市场。传统车企高唱转型,新势力层出不穷。

最先抓住这个时机的是南方巨头比亚迪,更准确地说是「未雨绸缪」。

1995 年 2 月,彼时还身在体制内的王传福选择下海创业,成立比亚迪,带着他宏大的「电池梦」。恰逢金融危机,日系豪强挫败,比亚迪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异军突起,巨量订单涌入这家年轻的公司,领衔的都是飞利浦、松下、索尼、摩托罗拉这样的数码巨头,最终连当时的诺基亚都「沦陷」了。

短短几年间,比亚迪占据了全球镍镉电池市场 40% 的份额。2003 年,比亚迪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供应商。

业务越做越大,镍镉电池开始「廉颇老矣」,比亚迪开始对当时还是新兴事物的锂电池开启研发。除了要称霸电池行业,王传福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造车。

2003 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拿下了汽车的「准生证」,并成立了比亚迪汽车公司,明确了将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旗下的三大业务。要知道,在当时把电动车提上日程的车企少之又少,对于外界而言,比亚迪在画饼,画一个巨大的饼。

画饼简单,可是造车又谈何容易。和许多国产车企一样,比亚迪以「逆向研发」起家,完成了对当年爆款丰田花冠的「复制」,这台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比亚迪 F3。凭借低廉的价格、丰富的配置,F3 一炮而红,销量喜人。

然而王传福的心思没那么简单,借着 F3 的躯壳,比亚迪居然给这台车塞入了电机、电池和一整套的电池管理系统,电动版的 F3 应运而生名为 F3e,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梦便从一台 F3e 悄然开始落地,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连萌芽都不是,更谈不上政策扶持了。

随着越来越多电驱产品问世,比亚迪新能源的这块招牌愈加响亮,彼时的友商们多半都还「沉睡」在燃油车千秋万代的美梦之中。

2012 年,戴姆勒找到比亚迪,问双方有没有兴趣一起合资成立一个新能源品牌,于是乎,腾势出世。两家企业各自取长补短,腾势的产品力一时间无人能出其右。但苦于不太招人待见的设计和高昂的定价,腾势一直都没能在新能源品牌中闹出动静。

好在比亚迪自身给力,就在刚刚过去的 11 月,比亚迪又以 1.07 万台的成绩拔得了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头筹。事实上,比亚迪已经连续四年取得了新能源车全球销量第一。

有人说比亚迪全靠政策红利,实际不然,在选择电动车相对「民主」的海外,比亚迪新能源同样有着优异的表现。

今年 12 月 6 日,比亚迪与欧洲公共交通运营商凯奥雷斯荷兰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比亚迪中标荷兰 259 台纯电动大巴的订单,这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纯电动大巴项目。

在欧洲,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已经卖向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都灵、挪威奥斯陆等 20 多个国家的 100 多个城市。

在美洲,比亚迪还进军了智利、哥伦比亚,全球范围内还已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已遍布五大洲,覆盖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多座城市。其中,在新能源客车方面,比亚迪已经在全球累计交付超过 5 万台纯电动巴士,其纯电动大客车的累计销量达到全球第一。

在汽车氛围浓厚的欧洲,当地人对内燃机推崇有加,新能源车想在当地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比亚迪想要撬开这片市场,难度可想而知。但凭借着强大的产品力,比亚迪还是赢得了当地人的接纳。

一向执迷于电池研发没有停下技术研发的脚步,今年 7 月,比亚迪携手丰田宣布要共同开发轿车和 SUV 的纯电车型以及相关的动力电池,两家在电动技术造诣颇深的选择了强强联手,试图把「雪球」越滚越大。

确实,比亚迪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但更不可否认的是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超前积累,在政策风向未明情况下那般果敢与坚定,正是王传福当年的那般高瞻远瞩,比亚迪才能在政策的东风下越走越远。

一时的红利虽然能够带富一批「投机者」,但随着补贴殆尽,潮水退去之时,裸泳者显露无疑,真正有实力者此时已经远渡重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ML07yD
via IFTTT

尼康新全幅单反将于 CES 发布,Z 卡口「大三元」镜头有望在 2020 年补完

还有一周时间,CES 2020 就要来了。

尽管 CES 不是以影像产品主导的展览,但选择在 CES 上发布重点新品的影像厂商也不少。

根据影像媒体 PetaPixel 的报道,尼康将会在 CES 2020 上发布三款较为重要的新品,这里包括单反 D780、无反「大三元」镜头 Z 70-200mm f/2.8 和一只单反 F 卡口变焦镜头。变焦镜头没有提供太多的消息,所以现在还不能明确。

现在能知道的是,Z 卡口的 70-200mm f/2.8 S 其实是原本规划在 2019 年要发布的镜头,而 D780 则是 D750 的更新款。

D780:「单反版」Z 6

作为 D750 服役了 5 年后的更新款,D780 将会改用 2400 万像素背照式全画幅传感器和带 105 个自动对焦点的对焦系统,同时也会用上处理性能更强的图像处理器,连拍性能、高 ISO 的拍照表现也会提升,NikonRumors 表示,D780 的高感表现可能还会比主打画质的 D850 要好。

拍摄能力提升后,D780 也将会支持 4K 30P 和 1080P 120P 两个规格的视频拍摄,视频中的自动对焦能力也会提升。虽然没有 4K 60P 这个选项,但对于一款主打拍照的全画幅机身来说,尼康 D780 这样也可以理解。

外观的话,D780 相信还是会延续之前的造型设计,电池也是选用跟 Z7、Z6、D850 以及 D750 相同的 EN-EL15b 电池。但机身会加入轻量化设计,比 D750 紧凑的同时也可能比 D750 轻。

▲ 尼康 D750

屏幕还是 3.2 英寸 2100000 点的翻折 LCD 触摸屏,自带 Wi-Fi 和蓝牙,两个 SD 卡槽都会支持 UHS-II 标准,机身菜单也会采用跟尼康 Z 一样的风格。

这样看来,D780 也算是一台符合现时需求的单反相机。

机身搭载双 UHS-II SD 卡槽、2400 万像素背照式全幅搭配新版图像处理器、支持 4K 30P 和 1080P 120P 的视频,这款 D780 也算是可算是一款小改款的「单反版」尼康 Z 6。

如果原本已经有大量 F 卡口的镜头,目前也还没有转换到 Z 卡口系统的打算,那这样的用户其实也可以关注一下 D780 的发布。

▲ D750 和 Z 6. 图片来自:DPReview

这个,也是尼康现阶段最尴尬的地方。

在 Z 6 和 Z 7 的新机发布会上已经通过行动表明了,尼康未来会以 Z 卡口系统作为和新发展。一系列转接环的出现,目的也是为了给拥有大量 F 卡口镜头的用户做过渡到新卡口的踏板。在推进新机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发 Z 卡口的镜头,辅助 Z 卡口发展,这些对于 Z 卡口系统的成长来说也很有帮助。

只是,尼康并没有在最主要的机身产品中做好把用户引导到新系统的工作。

理论上,像 D750 或者定位更低的 APS-C 画幅单反在更新的时候,尼康更多应该去考虑在 Z 卡口上推出定位对应的相机进行代替。如 Z 50 会接替 DX000 等定位的 APS-C 相机一样,D750 在更新的时候也应该把用户引导到 Z 6 上。要是现在还再推单反的更新款,可能还是会让用户感到有点无所适从。

▲ D750 和 Z 6. 图片来自:DPReview

现阶段拥有不少 F 卡口镜头的老用户看到可能就会直接更新 D780,之前通过降低转接成本来把用户引导到新系统的部署就白费了。如果现在是在观望 D780 的用户,他们也有可能会有「之后尼康也会重点推 Z 卡口」的考虑,这样也会影响 D780 的销量。

如此左右为难的局面,确实会让尼康在 Z 6 和 D780 之间尴尬。面对以前像 D750 和 D8X0 系列,以及 D500 和 D5 这些旗舰定位的产品,在更新时其实也都应该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

要是真的把 Z 卡口断定为未来的话,那就应该以那为唯一目标发展。不然,用户在自家的产品选择中将会变得困难。

定价方面,NR 预测的定价为 1999 美元到 2199 美元之间,折算成人民币就是大约在 13944 元到 15339 元左右,比 Z 6 发布时的顶级要稍微低一点。考虑到国外定价一般会国行要高的规律,D780 进入国内市场时可能会再便宜些。

Z 70-200 f/2.8 S :Z 系统「大三元」计划的第二步

除 D780 外,尼康这次 CES 发布会的重心还有 Z 卡口的 70-200mm f/2.8 S。

这款 Z 卡口的 70-200mm f/2.8 S,其实是尼康规划在 2019 年推出的产品

在这款镜头前面的还有「小三元」超广角变焦 Z 14-30mm f/4 S 、「大三元」标变 Z 24-70mm f/2.8,85mm f/1. 8 S 和 24mm f/1. 8 S,以及跟着 Z 6 和 Z 7 一起发布的 Z 卡口「标头旗舰」Z 58mm f/0.95 S Noct,这些其实都已经正式发售了。2019 年的计划,其实也就只剩下传闻中的这款 Z 70-200mm f/2.8 S 了。

所以,尼康打算在 CES 2020 上直接发布的话,其实也很合理。

在 70-200mm f/2.8 S 发布后,尼康也计划明年在 2020 年推出「大三元」超广角变焦 Z 14-24mm f/2.8 S,这样尼康 Z 卡口的三支「大三元」镜头就齐备了。对于像用原生 Z 卡口的专业用户来说,补完「大三元」镜头其实还是相当必要的,索尼也是在 GM 系列出现时快速补完了这个组合,目的还是为了展示卡口系统的专业性,让专业用户能够补完自己最基础的东西。

而针对这支 70-200mm f/2.8 S,PetaPixel 透露尼康将会在镜头上采用内变焦的设计,并提升对焦性能。镜头上也会加入一个支持自定义的按键,可以用于拍摄功能的设置。镜头也会像蔡司的 Batis 系列一样加上屏幕,用来显示现时使用的焦距。

这款镜头预计会在 CES 2020 上发布,其样品也可能会在展会上出现。

D6 与未知镜头的迷思

尼康要在 CES 2020 上发布的,主要还是这三款产品。

关于那款未知的 F 卡口镜头,PetaPixel 猜测是 120-300mm f/2.8 的恒定大光圈长焦变焦镜头,但目前也没有太多数据支撑,所以还没有确定下来。

但提到 2020 奥运年,关注尼康的观众都会把重点放在其新闻旗舰 D6 上。

根据 NR 的预测,尼康 D6 预计要到 2020 年 2 月才会正式发布,目前曝光的都是一些处于传闻阶段的参数:

  • 2000 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不太可能 2400 万像素)
  • 双 EXPEED 图像处理器
  • 比之前更高的动态范围
  • 14 fps 的连拍(D5 是 12 fps)
  • 更近一步的对焦性能,NR 表示可以跟 α9 II 进行对比
  • 自带类似 Z 系列无反的机身防抖系统
  • 更详细的操作选项和设置菜单
  • 支持 4K 60fps
  • 支持更长的曝光时间
  • 自带 Wi-Fi,320000 万点的触摸屏
  • 提升了静音快门下的拍摄表现

NR 预计这款会在 2020 年 2 月中旬发布,最可能的具体时间可能是 2 月 12 日左右,比日本影像博览 CP+ 2020 早大概两周的时间发布。具体价格没有预估,价格可能会跟 D5 刚推出的时候差不多。

 

▲ 图片来自:EOSHD

NR 也表示,这一代的 D6 在出现的时候,可能还会展现更多尼康在「新闻机无反化」上的考虑。

就像五轴防抖和更强的视频性能,这些原本投放在 Z 系统上的东西现在都投入到了 D6 上。要是未来真的要推出一款名为 Z 9 的新闻级全画幅无反相机,那你应该可以从 D6 身上看到它的影子。

「买吧,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ZEpibh
via IFTTT

这款马桶想阻止你「带薪拉屎」

你有在公司厕所见过什么奇怪的东西吗?

在厕所看到同事忘拿的手机早已不足为奇,最近,爱范儿办公室的厕所还曾出现过一只鼠标(???)。

未来,我们在厕所里遇到的「奇怪东西」也许没有鼠标那么跳戏,但却承载了反人类设计思路,它是一款名为「标准厕所(StandardToilet)」的马桶。

简单来说,「标准厕所」是一款「往下斜」的马桶,旨在让你坐得不舒服。

其公司创始人 Mahabir Gill 告诉英国版《连线》,通过将坐厕往前方倾斜 13°,让坐在上面的人进入一个微蹲姿势,脚部因此需承受更大压力,大概五分钟下来就会开始难受。

▲ 图片来自 BBC

如果比这个角度(13°)更斜,就会有更广泛问题。13° 并不会带来太多不便,但会让你想赶紧离开厕所。

Gill 表示,设计这款马桶的灵感来源于在公司对员工占用厕所的不满:他不时会发现工人在厕所上睡着,而且想上厕所时经常得排很久的队。

Gill 宣称,「标准厕所」塑造的如厕姿势更利于排便,不过,他也坦言这个设计主要还是为了防止企业员工「带薪拉屎」,更多价值在于「给雇主省钱」。

有人会觉得,这个设计就是个段子吧?

然而,它已通过了英国厕所协会(British Toilet Association)审批,后者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更好的公共厕所的非营利会员组织。而且,Gill 已经在和英国几个地方的议会和高速公路服务站进行洽谈,以零售价 150 – 500 英镑(约人民币 1360 – 4535 元)价格销售「标准厕所」,此外,还有数十家美国公司表示对这款产品感兴趣

如果当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两年来互联网对「带薪拉屎」的讨论,也许不会对「标准厕所」这样反人类居然还有订单感到惊讶。

在公司厕所能蹲多久,到底该不该管?

对于「带薪拉屎」的大范围讨论,缘起于 2018 年一位日本网友的神推演:大便一定要在公司大便,一来能省卫生纸,二来等于大便也能挣钱,大便「成为了有价值的一件事。」

随后,有网友延伸测算:「假设你每天要花 10 分钟大便,一年下来,你就会有 40 个小时的带薪大便时间,相当于获得了 5 天年假。」

对于这个说法,网络上衍生了两派说法:

一边认为日本网友这个角度实在太厉害,大家不妨都带薪拉屎起来;

另一边则认为,对于以员工产出为衡量标准的公司来说,「带薪拉屎」是个伪概念。你得完成的工作目标并不会因此改变,还会让自己进入「上班带薪拉屎,下班无偿加班」的恶性循环。此外,这一名词的流行还会给予老板留意员工是不是在「带薪拉屎」的意识,员工去上个厕所心理压力都会增加。

在该名词火起来后,的确有网友说公司在管控「带薪拉屎」了。

有网友爆料声称网易在公司厕所装上了信号干扰器,避免员工上厕所玩手机以「更专心如厕」(据说后来因大家反馈不佳被取消了)。随后,有网友跟帖表示今日头条和京东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 图片来自搜狐

在这个做法下,其实有一波员工是表示支持的。他们都曾在公司厕格前望穿秋水,被长期占用的厕所逼到崩溃。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360 和搜狐等互联网公司在内部采用了类似「找坑位」的应用,实时提供各个厕格的使用情况,甚至列出每个厕格已经被占用的时长。

▲ 360 公司的「如厕指南」

虽然都是对厕所下手,但以上几种举措却有根本上的差异。

不记名的找坑位功能,主要是为找厕所的人提供便利。而无论是安装信号干扰器还是采用反人类设计马桶,它们都是为了为难上厕所的人。

更极端的是,有网友半调侃地说,公司还不如做打卡上厕所,或者统计员工上厕所时间,做个排行榜。某个程度上,这是对人无可避免生理需求的羞辱。

人们有很多理由需要在厕所里花超过五分钟。患有肠胃问题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原本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有时候还会因此被羞辱,但他们的确需要在厕所花费比所谓「正常时间」更长的时间。

人们会用厕所来休息,获得一些独自休息和复原的时间,事实上,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逼得他们只有在厕所才能喘口气。

Jen Slater 说,她曾花费三年时间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建设安全和可及的厕所。普渡大学助理教授 Jennifer Kaufmann-Buhler 也认为,在今天开放式办公室流行下,很多时候,厕所是员工在公司里唯一一个能获得少许私人空间的地方,而大部分员工都需要一个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

▲ 图片来自 KRT Marketing

遗憾的是,能发起这类讨论甚至改变公司政策的员工,大多来自已经勉强算是在乎公司对外面子的企业,工厂里的工人被压迫的情况更严重。

在国内部分工厂,工人会佩戴着连接着工位的手环,因此当他们需要离开工位到洗手间或其它地方时,该行为就会被记录。

而在亚马逊,工人的休息时间有明确规定。有报道指出,亚马逊的货仓工人会在垃圾瓶罐里小便,避免超出休息时间或是赶不上进度:在一栋四层楼的建筑里,一共只有两个设置在一楼的厕所,对于 1200 多名员工来说,走去厕所就得花上 10 分钟。

▲ 图片来自 MEL Magazine

科技让监控「丝滑无感」

公司里的厕所是一个「灰色地带」。

正因为它是「公事」中的「私事」,涉及了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生理需求,对这个空间的监控才能引起特别热烈的讨论。

但在厕所之外,监控就停下了吗?当然没有,只是这部分我们讨论得更少。而在科技的加持下,监控的方式也越来越「丝滑无感」。

Gartner 在一份 2018 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多个行业中,22% 的公司在收集利用员工行为数据,17% 企业监控员工工作电脑的使用数据,16% 的公司监控 Outlook 或日历数据。

▲ 图片来自 《经济学人》

从 MIT 媒体实验室出来的初创企业 Humanyze 制造内置 RFID 传感器、加速度计、麦克风和蓝牙的设备,尺寸就和一般员工卡差不多。这个「智能卡」能用于收集语音语调数据,加速度计能判断员工是坐着还是站着,而蓝牙则用于判断什么员工间产生了面对面沟通。

▲ Humanyze 的「智能工牌」,图自 Archinect News

Humanyze 强调,该设备对语音数据采样频率在 48 个样本/秒,只用于判断语音语调,而非谈话内容。

专营制作办公室家具和室内设计的 Steelcase 则为顾客提供一个 「办公空间咨询」服务 —— 他们会「策略性」地在家具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并分析一个办公空间的使用情况,反馈给雇主。

▲ 真的连家具都在监控你,图片来自 Steelcase

而 Fitbit 这类大家都熟悉的可穿戴产品也被用于追踪员工健康状况,数据将和福利挂钩。据 ABI Research 预测,到了 2020 年,美国公司将采购 4400 万个健康追踪类设备。

更让人担心的是,科技产品现在对员工的控制已不只是无感记录数据,甚至已经逐渐开始起决策作用。

今年 4 月,The Verge 获得的一份公开文件指出,亚马逊的 AI 管理系统不仅可实时追踪所有人的工作进度,计算员工「非工作」时间,甚至可以「绕过管理层,自动生成关于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警告或是解雇员工」。

▲ AI 是你老板已经成为现实,图片来自 The Stranger

去年年底,CNBC 一篇专题报道指出,智能语音助手也在逐渐进入职场。和过往的技术监控不同的是,语音助手不仅能记录员工在说什么,同时还正在往理解员工情绪的方向发展。

Cogito 的顾客主要是医疗、银行和保险公司,它们的 AI 助手能「协调」电话客服。当 AI 发现员工讲话太快或打断顾客时,会提醒员工;遇到情绪激动的顾客时,AI 还会指导员工该怎样处理。

我们和虚拟助手间的交互将越来越像人和人间的交流。办公室里的员工都能获得一位个人行为助理。科技将变得无处不在。

Cogito 的 CEO Josh Feast 说。此外,Feast 表示以后还能结合穿戴设备获得的员工体征,更准确地判断员工的身心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工作。

▲ 图片来自 The Daily Dot

CNBC 的报道指出,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苹果、微软和 Google 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也开始推出了针对企业的应用,智能语音助手未来在职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

近乎一切的监控产品,都冠着「提高生产力」的名号,但却没人拿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反倒有不少数据指出这些监控会对员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激发员工负面情绪,促成「反监控」策略。

而语音助手过往的安全隐患「前科」却让人不得不警戒它们将带来的危害。更糟糕的是,现有个人隐私保护法例无法应用于企业员工

在职场上,近乎所有消费者隐私保护条理都能(签约)免除。

某个程度上,雇主其实也知道有风险 —— Accenture 一份报告指出,62% 的企业高管表示自己的公司会收集员工数据,其中少于 1/3 的人对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表示有信心。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要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创造一个能让他们进行深度思考的环境。

Charles Duhigg 说,他是《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的作者。在他看来,一个舒适的环境,免除干扰因素才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无论是反人类设计马桶还是让人不自在的监控产品都只会带来反面效果。

然而,从企业拥抱监控技术的态度看来,就像我们向「错失恐惧症」低头去不断刷手机一样,大部分企业宁愿以后出错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即便他们更应该去做的是设置一个更能激励员工主动工作的管理系统。

题图来自 Latestly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9sQe2j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