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倍速新世界、360P 再来亿遍……
如果你经常上 B 站,对于这种弹幕肯定不会陌生,调整视频播放速度、清晰度之后,视频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般,呈现出和原视频截然不同的特质。
钢琴家郎朗教学钢琴的视频片段,在 UP 主的变速调教下变得十分鬼畜,在弹幕区还能看到不少类似「1.5 倍播放新世界」、「1.25 播放新世界」的弹幕。如果你刚好因为好奇调整了播放速度,可能也会「再来亿次」。
除了 B 站,像腾讯视频、优酷等国内主流视频平台都加入了加速播放功能,去年全球最大流媒体平台 Netflix 也传出消息称正在测试加速播放功能。
▲Netflix 测试加速播放功能
但双方使用加速播放的主要目的并不一样,观众在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上使用加速播放,主要的目的还是为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当电影或电视剧情节过于拖沓时,加速播放能让观众快速进入到关键剧情,而对于学习类视频来说,加速播放能让我们跳过已经熟悉的知识点、加快讲课速度,提升信息接收效率。
B 站用户加速播放习惯则是社区文化影响的结果,更准确的说是鬼畜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观众的播放习惯。
鬼畜,改变播放习惯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千禧年,看看鬼畜是如何诞生的,又如何影响到人们的视频播放习惯的。
2000 年前后,互联网热潮兴起,网站开始扎堆上线,最疯狂时,每天都有新的社区、网络论坛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渠道。
而电脑也离开了实验室,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随之催生了一个巨大的软件市场,Adobe Premiere Pro 等影像音频制作软件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工具——电脑、Adobe Premiere Pro 等视频制作软件;更广袤、更迅速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站、论坛;可直接借鉴的电影制作手段。三管齐下,自制视频与大众的距离从如此之近。
结果就是,网络论坛上的用户自制视频越来越多,尽管清晰度低、制作杂乱,但贵在真实,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种自制视频开始大量传播,而其中最火爆的要数恶搞类视频。
▲2006 年火爆互联网的恶搞视频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恶搞视频,正是鬼畜的前身,或者说早期的鬼畜视频大多都被归类于恶搞视频中。而鬼畜视频在国内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视频类型,则要等到在 A 站、B 站成立之后。
由于 A 站、B 站成立之初均以 ACG 番剧内容为主,难免受到日本文化潮流的影响,鬼畜文化正是其中之一。2008 年,知名弹幕网 N 站(Niconico 动画)上的视频《M.C.ドナルドはダンスに梦中なのか?最终鬼畜道化师ドナルド・M》在日本红极一时,传入中国后,视频被改编为《最终鬼畜兰兰路》并大火。
▲国内首个火爆的鬼畜视频 《最终鬼畜蓝蓝路》
由于《最终鬼畜兰兰路》在国内的火爆情况,鬼畜一词也逐渐成为这类视频的代名词,流传了下来。
2014 年,B 站最先成立了独立的鬼畜内容分区,正式确认了鬼畜这一内容形式。彼时,鬼畜内容已经好几轮的发展,形式也越来越来多样化。
▲鬼畜区被分成鬼畜调教、音 MAD、人力 VOCALOID、教程演示四类
鬼畜视频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之下,传播越来越广。其反复变速、素材拼接的创作方法十分深入人心,B 站甚至还开启过 1.5 倍速播放专区,可见倍速播放在 B 站用户中的影响力,在这种「社区传统」的影响下,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我们说的 2 倍速播放开启新世界。
B 站社区文化对用户播放习惯的影响也不止于加速播放,在被称为年轻人最爱的跨年晚会——bilibili 2019 跨年晚会上,歌手张蔷的表演视频,也出现了大量「360P 4:3 真上头」的弹幕。
▲张蔷演唱歌曲 《Let’s Disco》
作为国内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张蔷最活跃的时期是上世纪 80-90 年代,那时的技术远没有现在发达,歌迷们能看到的视频大多都是清晰度比较低的。而如今大家主动选择降低清晰度、调整播放比例,更多还是出于怀念经典、怀念青春的心理,而后来者在弹幕的安利下,进入了「新世界」。
弹幕,最简单的视频创作方式
弹幕是促成播放习惯改变的重要介质之一,有了那一句句「1.5 倍新世界」,才有后来者因好奇接受安利,改变播放习惯。而弹幕本身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改变,它从一种互动方式,衍生成为了一种创作方式。
「1.5 倍新世界」将视频的播放速度改为了 1.5 倍,让视频呈现出一种和原视频截然不同的特质,这就是一次成功的二次创作,观众的身份也由内容消费者转向成为了内容生产者。
同时弹幕还完成了内容分发过程,这和信息流内容分发的逻辑是一样的:刷新信息流、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点击阅读;观看视频、出现弹幕信息流、被「1.5 倍新世界」引发了好奇心、调整了播放设置观看「二次创作」。
尽管因播放功能限制,弹幕作为一种视频创作方式,其表达手段还比较贫乏,主要就调整播放速度、清晰度、视频比例等方式,但电影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表达手段从来不是限制,将素材动态组合,即使是最普通的表达手段,也能创作出好作品。
而且,我们不妨开一下脑洞,播放功能就止步于此了吗,黑白是不是一种选择呢?
▲ 《大佛普拉斯》大量采用了黑白与彩色穿插剪辑的方式,图片来自豆瓣
同一段视频,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老师曾讲述了一个电影相关的实验故事。
曾经,有一位纪录片导演将自己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放映给从未接触现代文化的原始部落种族人群观看。结果令这位导演十分惊讶,原始部落的人都在积极讨论一只鸡,但他并没有发现纪录片中有鸡。
要知道作为该片的导演及剪辑,纪录片的内容他已经看了无数次,但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拍了一只鸡。最后导演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一帧一帧仔细观看纪录片,最终在画面中的小角落里发现了这只鸡。
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在观看电影时会下意识地关注自己生活中、文化传统中最为常见的事物,原始部落的人之所积极讨论这只鸡是因为在他们生活中十分常见。
▲张蔷演唱 《Let’s Disco》
同样的,而当我把 bilibili 2019 跨年晚会歌手张蔷演唱片段分享给我的朋友们,并提示他们按照 4:3 比例、360P 播放以及背后的原理后,他们给到我的回答也各不相同。
经常逛 B 站的 95 后小刘:
其实在 B 站经常能看到类似的视频或者弹幕,个人还是蛮喜欢的,就好像回到了童年,那时父母还很高大,总是会抱着小小的我,电视里播放着清晰度不高的节目,但却似乎永远也看不腻…..
同样也是 95 后的小吴也表示:有那味了,但还是没能坚持看完这段视频。问及原因,小吴告诉我:
可能是已经习惯了高清视频,再去看这种低清晰度的视频,感觉不太能接受。
而当我问及是否有加速播放视频的习惯,令我十分惊讶的是,无论是小吴、小刘,还是其他几位朋友,均表示自己经常会在加速播放视频和正常播放之间跳转,原因也大同小异:剧情太拖沓,想早点看完这部剧。
总结
1895 年 12 月 28 日电影诞生,此后电影人们对视听影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电脑特效,几乎将视频所蕴含的可能挖掘到了极致。
▲ 经典默片《摩登时代》,图片来自豆瓣
互联网在电影的基础上完成了一次「再开发」,弹幕功能的出现,把共同观影这件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即使远隔千里,依然能够通过弹幕互相沟通,同时,弹幕还消弭了视频生产和视频消费之间的界限。
我们,既是视频的消费者,也是视频的创作者。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视频播放速度、清晰度、画面比例、甚至是弹幕都成为了视频内容重要的构成元素,再度丰富了视频内容的可能性。
线上观影体验,越来越丰富了。
题图来自:Pexels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W5MYW0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