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手机普遍被认为是无孔的一体化设备,而现在的设备也处于这个趋势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全面屏」的崛起。于是,我们看到了手机接口、按键在不断地精简。
▲Galaxy Z Fold 2 与 iPhone 11 Pro Max.
同时,也有的人认为未来设备不应该有屏幕尺寸的限制,应该有更丰富的适用场景。于是,「折叠」手机的概念就是突破屏幕限制的一个尝试。
它就好似古时流行的「竹简」一般,展开可以查看、阅读,而卷起来之后,方便携带与移动。
但后来,「竹简」并没有成为我们记录的载体,蔡伦所改良「造纸术」而能够大规模使用的纸张才是。
▲ 三星 Galaxy Z Flip.
这就好似取代马车的并非是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但期间的过程并不可少。换言之,在向着未来演化的过程中,折叠屏的形态是一个不可少的过程。
折叠屏的优势
简单的说,折叠屏这种形态其实是一个简单的「2 in 1」设备,它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一个大屏幕的「小平板」。
对于用户来说,「折叠屏」的意义就是能够让智能手机能更好的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对于厂商而言,「折叠屏」这种大屏、小屏一体的设备,无疑是对系统切换逻辑以及硬件制造工艺的一种验证和考量,为后续不同形态设备的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折叠屏大概有竖向折叠、横向折叠这两种形态,无论哪一种,在理想状态下,折叠之后,只有一部智能手机的大小,或者只有一半体积,能够更方便的携带。
而竖向折叠展开后,会有一块接近于 8 英寸的屏幕,无论是娱乐还是简单的处理工作流,相对于普通手机来说,效率会高一些。
至于横向折叠,展开后还是一部传统的智能手机状态,相对来说,它的优势更多的是体积缩小,更为方便。
智能手机屏幕从 3.5 英寸开始,每往前走一步,屏幕的面积就会大一英寸,「屏占比」、「全面屏」这些概念渐渐浮出水面。倘若智能手机继续作为我们的智能中心的话,在没有出现技术革新的状态下,「折叠屏」或许是一个发展方向。
折叠屏的劣势
折叠屏的优势几乎都可以放在硬件之上,不同的屏幕会有不同的作用和场景适配。而从目前来说,折叠屏的劣势则不仅仅存在于硬件之上。
▲ 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 CPI 薄膜材料.
传统的智能手机的屏幕材质用上柔性 OLED 并不稀奇,但阻碍它随意变弯的其实是表面的「刚性玻璃」。想要「折叠」,便是要在柔性 OLED 材质基础之上,表面的保护玻璃(材料)换成可弯折的柔性材料。
目前,这层可弯折柔性材料,有 CPI 薄膜(无色聚酰亚胺),三星初代 Galaxy Z Fold 和小米 MIX FOLD 用的就是这种材料,延展性好,但相对传统的玻璃,CPI 的硬度不够,容易留下划痕和使用痕迹。
最著名毁机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测试 Galaxy Z Fold 内屏的莫氏硬度大概是 2 级,作为对比,用上大猩猩钢化玻璃的外屏则是 6 级。其实更为贴地气一点,CPI 薄膜面对稍微用力的指甲刮擦,也毫无招架之力。
而到了 Galaxy Z Filp 上,三星将屏幕的保护层由 CPI 薄膜升级为 UTG(超薄玻璃),为得就是改善 CPI 的不耐磨的问题。至于疗效,同样引用 JerryRigEverything 的结果来作为对比,内屏的莫氏硬度依然是 2 级,但从效果来看,还是要比 CPI 好一点。
▲ 用上 UTG 的 Galaxy Z Filp 防刮性能提升有限. 图片来自:JerryRigEverything
即使解决了屏幕保护层的问题,可弯折的屏幕和「机械铰链」都存在着寿命问题。在弯折到一定程度后,屏幕的弯折部分会出现亮度和对比度下降的情况,而铰链每次弯折都会有一定的磨损,假以时日,机械性能同样会下降。
不过,无论是三星还是小米,上市之前,铰链的机械寿命是可以维持 2~3 年,也就是一个智能手机的换新周期,因此屏幕和铰链并非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目前,不论是爱范儿读者,还是我们编辑部内部,都认为「折叠屏」缺少杀手级应用,也就是在软件系统层面上的创新不足。在体验小米 MIX FOLD 时,总有一种翻开屏幕举手无措的感觉,即使拥有 PC 模式和分屏,仍然不会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最终还是沦为「爱奇艺」了。
折叠屏的现状
目前,折叠屏的核心还是在屏幕上,由此来看,三星是第一梯队,也算是凭借一己之力将折叠屏带入了消费行业,纵使初代的 Galaxy Fold 历经波折,但不可否认,它存在的意义。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三星的屏幕保护层升级为 UTG 超薄玻璃,显示屏的产量和良率都在提升。且整体的 Fold 形态也逐步成熟。
而除了三星,后续的屏幕厂商,像是 BOE、维信诺、天马等等,也在加大柔性屏的投入,供应链丰富之后,市面上的折叠屏产品也逐步多了起来。
最近的例子就是小米 MIX FOLD,纵使它采用的还是初代 Galaxy Fold 的部分技术,但没能阻止 MIX FOLD 成为「折叠屏」上市以来,首发价低于万元的产品。折叠屏的一些技术不仅在成熟,成本、良率都在提升。
根据 DSCC 的预测,三星折叠屏幕的成本大概在 180 美元左右,且预计在 2022 年把成本将至 100 美元以下,要比现在 iPhone 的屏幕还要低。
除了屏幕,折叠屏产品上的许多零部件都要定制,且铰链等部件还需要额外的进行衰老测试,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转接到产品的定价中。这些也是目前折叠屏产品价格稳定在万元左右的原因了。
再说说软件,不论是第一梯队的三星,还是国内系统之光的 MIUI,它们对于 Android 系统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也就是说,折叠屏的系统劣势,可能还是要 Google 来下手,去从底层思考一下如何在可变形态的 2 in 1 设备上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体验。
折叠屏的未来?
可能是三星在此前吃螃蟹的缘故,也可能相关产业链逐渐成熟。据 SamMobile 报道,Google 在今年秋季可能会试手折叠屏产品,它可能会与 Pixel 6、Pixel 6 Pro 一同发布,命名为 Pixel Fold,屏幕供应商就是三星。
今年,三星与 Google 的联系越发紧密,在上个月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就宣布与三星一同打造全新的可穿戴平台,硬件依托于三星,而软件也可能与三星一同研发。
把这个趋势放在可能出现的 Pixel Fold 上或许也更符合实际情况。Google 更接近一家软件公司,在 Android 诞生之初,就找到了 HTC 一同打造 Nexus 手机,后来,Google 也与 LG、三星、华为等合作推出 Nexus 系列产品。
如今,Google 找三星合作,又有些像多年前制造 Nexus 系列的味道了。其实,Google 与三星在秋季这个节点上推出 Pixel Fold,硬件上可能会基于 Galaxy Fold 2,依然会是柔性 OLED 屏幕和 UTG 超薄玻璃,形态上变化不大。
但软件系统会是 Google 操刀,而且这也是 Google 推出折叠屏的一大目的,想通过实践带来更符合将来 2 in 1 设备的 Android 原生系统,可能在大小屏的切换逻辑,大屏如何提升效率这些系统拖后腿的方面去着重加强。
▲ Pixel Fold 搭载的原生 Android 12 才是重点.
同时,Pixel 系列的折叠屏无疑也会是很适合「开发者」们开发专用 App 的测试设备。相对于第三方厂商来说,Google 至少还有一些影响力。
另外,SamMobile 还表示除了 Google,三星在 10 月份,也可能开始为 vivo、小米等国产厂商提供可折叠 OLED 屏幕。如此来说,今年秋季的新机潮可能是由「折叠屏」来引领了。
▲ 微软 Surface Duo.
在手机市场上,折叠屏仍然是个很小众选择,不论是三星的 Fold 系列还是三星的 Flip,亦或是微软试水的 Surface Duo,在上市后价格都有着相当大幅度的跳水。比如说,现在 Galaxy Fold 2 在亚马逊上也就 7600 元左右,而 Surface Duo 只要 4500 元,小米 MIX Fold 在一些渠道也降了 1000 元。
▲ 小米 MIX FOLD、三星 Galaxy Z Fold2、华为 Mate X2. 图片来自:XDA
这情形就好像初代的 5G 智能手机一般,技术在不断地更迭,随着供应链产量、良率不断地提升,产品也会愈发成熟,价格自然也就合理。倘若 SamMobile 的消息准确,秋季各家折叠屏纷纷上市后,或许会成为一个消费新潮流了。
折叠屏最终的命运可能像「竹简」一样,虽然最终被纸张取代,但厂商们在这种 2 in 1 形态上积累的技术并不会随之流失,它或许会出现在未来形态的产品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gpZnhE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