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全世界都被骗到了?英伟达发布会「数字替身」出场 14 秒,暴露了一个大问题

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三个多月都没人发觉!皮衣是假的厨房是假的,连他自己都是假的!

这两天,一则震惊科技圈的消息四处疯狂刷屏。事情是,英伟达最近公开了 4 月 GTC 发布会的幕后纪录片,展示技术人员如何通过 Omniverse 平台,制作现场各种 3D 仿真特效。其中包括完美复制出黄仁勋家的厨房,以及,合成了他本人的「数字人」。

什么?眼前如此逼真的黄老板竟然不是活人?

先不要激动,不是你想的那样。实际上据英伟达博客称,当天 1 小时 48 分的发布会里,「数字人」出场只占了 14 秒(原片 01:02:41 – 01:02:55)。这 14 秒之外,全都是黄仁勋本人在演讲。

21 个真假黄仁勋

被英伟达称为发布会高潮时刻的 14 秒,是长这样的:

在介绍英伟达首款 CPU Grace 时,真厨房瞬间变成假厨房,并像变形金刚一样开始「解体」。然后,场景进入虚拟空间,黄仁勋的「数字人」便穿着他的假皮衣上场了。

▲ 你没看错,由于疫情,这两年英伟达发布会都是在 CEO 家厨房开的

你完全可以把这段理解为对 Omniverse 平台的炫技晒肌肉。官方描述称,这 14 秒将英伟达的深度学习与图像研究团队、工程师团队和设计师团队的工作,都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为了复刻这个厨房,技术人员从不同角度拍了几百张照片,再进行 3D 建模。据称,这里边东西多达 6000-8000 件。他们还在假厨房里悄悄埋了 3 个彩蛋:一台印有英伟达 logo 的咖啡研磨机、一罐品牌名叫 Tao 的橄榄油,以及一个黄仁勋模样的乐高小人。

至于「造假」CEO 本人,需要先给黄仁勋(和他的皮衣)来一次全身的 3D 扫描,以几千张照片为基础来建模,再用 AI 训练面部动作和表情。

另外,他们找来了专门的演员,特意对黄仁勋过往演讲的肢体语言进行学习模仿,再进行长达 8 小时的动作捕捉。在多番细节调整后,团队做出了 21 个版本的「数字人」,供老板最终挑选出镜。

真的假的?14 秒背后的大问题

在 YouTube 上,这条幕后纪录片的简介是:看一群艺术家,如何在英伟达发布会 Keynote 中模糊现实和渲染的界限。在博客正文,英伟达表示,厨房「解体」的瞬间让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开始怀疑整个发布会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 AI 的功劳。

老实说,回头认真看这 14 秒,厨房「解体」的效果还算惊艳,但合成版黄仁勋的肢体动作比较僵硬,甚至口型有些对不上。要辨别出来是 AI 的杰作,跟真人版区分开来并不算太难。

但最初在误读的消息传出时,我也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开始感觉这 1 小时 48 分钟里,黄老板真人出镜时的每个笑容,似乎都有着扎克伯格同款的机器人味道。

嗯,看来他是假的。嗯?他真是假的吗?

为什么我们会为真假老黄的问题而感到困惑?可能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眼见未必为实」的世界里。

以 Deepfake 技术为例,曾经它被用来生产女明星换脸色情影片,或政客名人假新闻。如今,这项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广泛了,只需要一张大头照,你身边的女同事或女性朋友都可能成为裸照受害者

万物皆可 Deepfake 的年代,任意篡改视频和语音也只是基操勿 6。

电话那头的人类萌妹,实际上可能是抠脚大汉诈骗犯在操纵的 AI。2019 年,就有骗子通过 AI 合成的语音,冒充一家英国能源公司德国母公司的 CEO,成功从该公司员工手里骗走 22 万欧元(约合 173 万人民币)。

今天,就连直播都未必可信。举个例子,英伟达最近推出了一种实时虚拟形象技术。即使程序员正戴着口罩在咖啡馆摸鱼,对方在实时会议画面里看到的,也可以是他此刻人在办公室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瞬间切换到阳光与海滩的度假形象。

多位专家提醒,这种现象很容易让人们对社交网络的内容、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

随着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日渐模糊,我们分辨人类和 AI 的雷达将会频繁失灵。在元宇宙(Metaverse)或将成真抵达的未来,你问我眼前的老黄是不是真老黄?我真不敢回答。

人类需要一个小小的陀螺

就在上个月,CNN 纪录片《Roadrunner: A Film About Anthony Bourdain》引起了一波关于 AI 使用道德伦理的讨论。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已故的明星厨师 Anthony Bourdain。片中采用了很多他生前的视频和音频素材,但有一点,导演并没有主动告知公众:有 3 句听起来像是 Bourdain 本人叙述的旁白,其实是由 AI 技术模仿生成的。

▲ Anthony Bourdain

虽然这 3 句话的原文都来自 Bourdain 撰写的邮件,但仍然让人感到不适、愤怒和被欺骗。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 Meredith Broussard 表示,跟虚构的影视作品不同,人们认为纪录片是真实的,如果作品中使用了 AI,就应该明确说明。

Gartner Research 的分析师 Nicole Greene,也赞成在 AI 介入的时候明确告知,「不管是品牌跟虚拟偶像合作,还是电影用 AI 技术重现逝世演员的角色,只要消费者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是可以接受的。」

▲《速度与激情 7》,用 CG 特效让 Paul Walker「起死回生」

从 2015 年开始,美联社一直使用 AI 自动生成公司财报类新闻,每一篇都会附上注释:「本故事由 Automated Insights 自动生成」。清清楚楚告诉你,这就是 AI 搬砖写的稿子。

这简单的一句说明,就像是恐怖电影开始前的「家长指引」,方便面包装和汉堡广告的「一切以实物为准」。它是最基本的信息告知,也是生产方对消费者的负责任。在 Deepfake 等技术作恶消耗信任的时代,甚至能带来信任的重建。

我们并不拒绝 AI 闯入现实生活,毕竟,它为高效和创意带来了无限种新的可能性(至于 AI 的滥用,那是另一个话题了)。但我们都希望能拥有知情权。

目前全球最火的虚拟偶像之一 Lil Miquela,2016 年出道,2018 年才承认自己并非真实的人类。现在,她的 Instagram 自我介绍写的是「一个住在洛杉矶的 19 岁机器人」;而同样受欢迎的 Imma,则称自己为「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虚拟女孩」。

虽然本质上只是一串由 0 和 1 组成的代码,但丝毫不影响年轻人对她们的追捧。今天,Miquela 和 Imma 坐拥百万粉丝,时尚和广告合作资源接到手软,是名副其实的社交网络红人。

▲你能看中图中哪位模特是真人吗?

回头看这次英伟达的真假黄仁勋,如果能劳烦 AI 或工作人员在演示画面加一行说明,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震惊!全世界都被骗到了」「发布会中的老黄全是假的」这种乌龙事件?

在真假难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有《盗梦空间》里那个旋转或倒下的陀螺,提醒我们:前方是虚拟空间,请保持警惕,小心通行。

目前,Facebook、Google 和 Twitter 等互联网公司都在研究如何检测并遏制 Deepfake 视频的传播,一些地区也颁布了相关禁令。但这仍然像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

至于 AI 的使用界限和道德伦理问题,未来估计也会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朋友,我们正站在元宇宙的入口,假亦真时真亦假,一切才刚刚开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7JzzrS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