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

哪里买新 iPad Pro / MacBook Air 最实惠?这份指南告诉你

刚过去的苹果发布会一共发布了三款新品,其中新 iPad Pro 和新 MacBook Air 都带来了从外到内的大升级,因而在发布会结束后,就有不少朋友直呼「买买买」。

目前这两款产品已经上架各地 Apple Store 商店,将于 11 月 7 日正式开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多地新品的售价,看看哪里购买最划算。

版本

按尺寸算的话,今年新 iPad Pro 共有 11 英寸和 12.9 英寸两个版本。11 英寸款的尺寸要比之前的 10.5 英寸款要稍微更小一些,同时机身厚度要比后者更薄。

WiFi 版的机身重量相比 10.5 英寸款的同版本只是轻了 1 克,所以几乎感受不出区别。不过 11 英寸 Wi-Fi + Cellular 版本的重量比 10.5 英寸的同版要更轻 9 克,大概是一个保护壳的重量。

此外,今年新 iPad Pro 还加入了 1TB 存储空间、配备 Liquid 显示屏、A12X 处理器以及 Face ID 面部识别功能。

今年新 iPad Pro 依然提供 WiFi 和 WiFi + Cellular 两个版本可选。WiFi 版全球通用,所以我们无需担心网络适配问题。而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两地的苹果官网看,两地新 iPad Pro 的 Wi-Fi + Cellular 版本均为相同支持制式。

▲ 国行 iPad Pro(上)及港版 iPad Pro(下)对比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港版新 iPad Pro 支持 eSim 及 Apple Sim,国行版并不支持。

至于 MacBook Air,由于四个地区的版本都没有配置区别,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地区的适配问题,但需要注意选择键盘格式,比如日版 MacBook 就有英文和日文两种键盘可选。

如果想要定制硬件的话,建议优先选择国行,次选港行,毕竟售后国行稍方便一点。

▲ 日版 MacBook Pro 键盘

价格

和我们之前做过的多地比价一样,这次我们同样拿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四个地区的新 iPad Pro 和 MacBook Air 进行比价。

  • iPad Pro

从四地比价表看,售价最低的日版 WiFi+64GB 版本折算人民币定价 5552 元。不过香港、日本、美国三地的价格均为不含税价,因此若算上日本地区 8% 的消费税,这个版本的最终售价应该是 96984 日元(89800*(1+8%)),约合 5982 元人民币。

  • MacBook Air

日版的 MacBook Air 同样价格足够诱惑。同样地,我们算上日本的消费税,一台日版 MacBook Air(128GB)的最终售价应该是 145584 日元,约合 8983 元人民币。

配件

随着新 iPad Pro 更新的,还有新 Apple Pencil 和 SmartKeyboard。目前苹果官网已经上线了这两款产品,其中新 Apple Pencil 售价为 999 元,并提供刻字服务,非定制版最快会在 11 月 5 日发货; 新 SmartKeyboard 目前国内售价为 1499 元起,最早会在 11 月 5 日发货。

由于配件没有主机那么复杂,所以无论是在哪个地区都可以放心购买。

这里我们也简单算了一下整套 iPad Pro 的价格,以国行 6499 元的 11 英寸新 iPad Pro 为例,如果我要增设一支 Apple Pencil 和一个 SmartKeyboard,那么一共需要 8947 元(6499+999+1449)。

如果主机是国行,而配件是香港购入的话,合共是 8611 元。虽然差价只有 300 元,但这也不失是个省钱的好方法。

至于新配件的兼容性问题,由于新 iPad 的触点位置移到了主机背部,因此新 SmartKeyboard 是专机专用,11 英寸款只能选择 11 英寸的 SmartKeyboard ,更大的 12.9 英寸款也一样。同时旧款 SmartKeyboard 也不再适用于新设备。

同样地,由于新 iPad 的接口从旧款的 Lightning 变为 USB-C,因此第一代 Apple Pencil 也不再适用于新设备。从苹果官网的页面中能看到,新 Apple Pencil 仅适用于新 iPad Pro 的两个尺寸版本而已。

所以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不妨可以选择其他地区销售的配件,从周边减少购机开支。

售后

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iPad 属于苹果「电脑」品类,因此新 MacBook Air 和新 iPad Pro WiFi 版、配件都能享受全球联保服务,这一点比 iPhone 的全国联保要方便不少。

坏消息是,因 WiFi + Cellular 版本涉及到不同地区的网络制式,因此并不能享受全球联保服务,仅为区域性联保。

此外,苹果官网今天更新了新 iPad Pro 的保外维修价格。从表格看,11 英寸的 iPad Pro 的保外维修价为 3979 元,AppleCare+ 服务费为 368 元;而 12.9 英寸的新 iPad Pro 保外维修价为 5189 元,约等于整机售价的三分之二。

▲ 新 iPad Pro 保外维修价格.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总结

iPad 和 MacBook 不像 iPhone 一样受运营商和网络支持限制,而且还能享受全球联保,所以无论是国行还是港版,我认为只要购买渠道正确都能放心选择。

当然啦,WiFi + Cellular 版的 iPad 除外。虽然电子产品莫名损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毕竟这是接近万元的商品,万一「开箱惊喜」突然降临,这就需要走售后处理了。所以这里我还是建议选择国行,毕竟有着售后优势,可以省下不少来回跑的麻烦。

至于像 Apple Pencil、SmartKeyboard、保护壳这些配件,随心选购就好,只要产品质量没问题,周边配件也是一个省钱的好途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qm59WV
via IFTTT

从这四款非买不可的产品中,认识 Bose 的产品哲学

有一个品牌,他们耳机未必都能够获得专业音频发烧友的青睐。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刻在品牌上的四个英文字母,代表的肯定是一种对 “降噪技术” 的偏执、疯狂和专注。这,就是 Bose。

这个是 The Verge 编辑 Chris Welch,在 QC35 和 QC30 发布时谈到的一段话,也是他当时对 Bose 的其中一种认知。

的确,在这个无线降噪耳机爆发的年代,大家在谈及 Bose 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负责头戴式的 QuietComfort 和负责入耳式的 QuietControl  这两大 QC 系列。

但其实,他们专注的产品不只有降噪耳机,另外还有为家庭音频服务的回音壁、影音系统,也有面向户外和运动需求的全无线耳机,再加上还有一些像「音频智能眼镜」和 Sleepbuds 这种由创新概念主导产品,Bose 在产品和技术上都是有着非常广的覆盖面。

那今天,我们就借着几款最值得推荐的产品,来了解一下更为全面的 Bose。

QuietComfort 35 II Garland 蓝 限量版

正如开头所言,在这个年代要谈 Bose,肯定要从他们最出色的头戴式降噪耳机开始。

那,就从 Bose 目前最核心的产品 QuietComfort 35 II 开始。

作为 QuietComfort 系列最新的旗舰作品,QC 35 II 继承了 QC 35 的机身设计,类似鹅卵石的机身造型,选用深色作主调的机身上结合亮银色的面板,带出一种与传统 QuietComfort 系列不同的差异感和科技感。

而且,Bose 给 QC 35 II 加入了一款名为 Garland 蓝的限量新配色。从深色机身中透出一点点蓝色,能让机身多出一点特别,也能像名称中用的「Garland」这个词一样,为产品带来多一点尊贵的气质。

除了新配色,QC 35 II 用的还是 QC 35 的造型,外观、键位排布、NFC 触控区域等设置都没有改动,旧款用户不需要重新适应就能够快速上手,十分方便。

QC 35 II 最强的还是降噪,强力的降噪效果能让站在街上的你完全置身于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当中。除了能让在飞机上的你安心休息,在办公室的人专心工作之外,干净的降噪环境也能为听感提供好表现的基础。

声音表现方面,QC 35 II 的实际表现会更加均衡一些。在没有打开降噪模式的状态下听音乐,QC 35 II对低音输出的控制会比以前的产品要更好一点,整个环境中透露出一种清新感,不会有听着很闷着的感觉。

Free Jazz 这种稍微柔和的纯音乐才是 QC 35 的主场,恰到好处的分离度能够大概听出歌曲的细节,适中偏淡的低频下潜有助于提升,声音有足够的厚度而且不会偏闷。它在高频、解析方面的表现确实让我觉得十分惊喜。尽管没有到 “疯狂” 的程度,但更符合广大观众的均衡会让它更得人心。

就此而言,QC 35 II 绝对是一款能兼顾降噪效果、佩戴舒适度以及声音表现的降噪耳机。它既能为你提供优秀的体验,其蓝色限量版的颜值也能为你多添一点尊贵。

QuietControl QC 30

既然要说到无线降噪系列,那另一个同样缩写为「QC」的核心系列,主要做入耳式耳机产品的 QuietControl 系列也该提到。

QuietControl 30 是跟 QC 35 一同发布的产品,和 QC 35 不同的是,QC 30 是一款挂脖式无线降噪耳机。其入耳式结构搭配用上 Bose 核心技术的「鲨鱼鳍」胶体,为耳机极高程度的佩戴稳定性。

同样地,入耳式也能够提供非常出色的遮蔽噪音效果,带上之后已经能够降低噪声影响了。再加入 Bose 自家最强的降噪技术,降噪实力是能跟 QC 35 比肩的。

再加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 Bose Connect 来调整降噪效果,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当然,QC 30 机身上也具备了调节按钮,用户可以直接在机身上调,以快速适应使用环境的变化。

还有,入耳式的 QC 30 在佩戴限制上没有 QC 35 多。头戴式带久了会热、出汗,只要是稍热的环境或者是活动较多的场景,QC 30 会比 QC 35 来得更合适,佩戴的灵活性也更高。

声音方面,QC 30 用的还是 Bose 主导的那套「声音心理学」为主导。他们更看重中低频的表现,突出的低频能够为耳朵提供更震撼的效果,有一听抓耳的效果。

饱满的中频表现能够确保人声还原和质感,整个声音场景的还原也很自然。和 QC 35 一样,QC 30 也是保持着相似风格的选手,其声音的万用性也适合绝大部分流行音乐。

总的来说,QC 30 是 Bose 对降噪产品的另一种理解。它有着同样高质的舒适佩戴感和饱满的音频表现,在降噪效果上也能展现出 Bose 现有技术的水准,同样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旗舰产品。

它和 QC 35 在佩戴属性上的差异,刚好让两者形成一种特别的互补关系。针对那些执着于降噪的用户,两副都入手是非常好的做法。

SoundSport Free

在 Bose 芸芸产品中,两大 QC 系列只是代表了 Bose 在降噪技术上的技术展示。Bose 手下还有不少出彩的产品线,如专注于运动产品线的 SoundSport 系列。

今年年初,Bose 在 SoundSport 产品线上推出了自家首款全无线耳塞 SoundSport Free。它是一款兼顾运动需求和通勤要求的无线耳机,专注于运动性的设计能够让它拥有其他通勤无线耳机达不到的佩戴稳定性,而针对通勤做的声音处理让它在运动耳塞的环境中有更好的听感表现。

外观设计上,SoundSport Free 继承了 SoundSport 无线耳机系列的设计,用上透明分件的圆形模块遮盖着 Bose 标志,SoundSport Free 的透明度和显示的细节都会比 SoundSport Pulse 更多一些,其配色也会显得更加鲜艳,时尚感更足。

在最近的一波更新中,Bose 给 SoundSport Free 加入了极具吸引力的紫色,更能体现出年轻人的活力和善于运动的特质。

既然是 Bose 的系列,那就不得不提在 SoundSport 上出现的胶塞设计。

跟部分完全靠机身和耳腔压迫、摩擦固定的运动不同,SoundSport Free 并没有采用这种完全嵌入的佩戴方式。它需要借助 Bose 经典的 “鲨鱼鳍” 软胶结构来固定,比起一些靠迫力固定的耳机要舒服不少。

另外,Bose 在充电盒上下的心思一直都不少,SoundSport Free 那个充电盒在质感上也有一定优势,握持的手感以及耳机的收纳性都做得很好,要随身塞到口袋里面越是一件容易的事。

声音方面,SoundSport Free 的声音还是充满了 Bose 风格。主打中低频表现,声音不算偏暖但低频特别出位。尤其是在敲击低频的部分,SoundSport Free 在表现鼓点时能够将声音的厚度都表现出来,弹性也能够满足需求,不会有 “一沉不起” 的尴尬。就低频这个方面来说,SoundSport Free 可算是抓耳的了,在激发运动积极性的方面有促进作用。

就这款产品的特性去看,SoundSport Free 是一款能兼顾通勤使用和运动场景的产品,两者在产品策略上的平衡让它具备运动和日常使用上两种不同需求的优势。如果你也是希望一副耳机走天涯的,那 SoundSport Free 自然就是首选。

SoundLink Revolve

如果要说 Bose 近期最有创意的音箱类产品,SoundLink 系列的 Revolve 绝对是不可不提的一款。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 Bose 对 360° 全向音效的引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Revolve 直接采用这种类圆柱形的「水桶」造型。类圆柱形的造型、密密麻麻的镂空开孔,无论怎么看,大小款的 Revolve 都像是一大一小的保温杯,而不像两个蓝牙音箱。

这样看起来,的确打破了 Bose 投放在 SoundLink 系列上的设计传统。

除了希望用新造型来为用户带来新鲜感之外,新造型的出现是为了适配 「 360 ° 全向音效」。目标是为了能够减少摆放和用户站位的限制,在任何角度下都能够获取最好的听感。

新的造型必定就要用上全新设计的声学结构,Revolve 就跟普通的定向音箱有所不同。Revolve 的声传导方向是从上至下垂直的,它内置 1 个全频发声单元,配合顶部 2 个被动振膜以及底部 1 个全向声音反射器,以垂直排列的方式,利用圆形的反射器将声源同时反弹至各个水平方向,甚至向顶部扩散,从而实现了 360 ° 无死角的全向音效。

其中,高效的发声单元负责产生全音域声效;另外配备了被动共振双膜,能将低频震动更好地传达出去,带来更加震撼出色的低音表现,配合低音导管结构消除多余杂音;而声音反射器则带来全向高质量的音效体验。

声音表现能够符合 Bose 的水准,SoundLink Revolve 在便携性和移动力上也不弱。

Revolve 系列的背面提供了一个 Micro USB 接口以及一个 3.5mm 音频接口,对音频播放设备有多向的兼容能力。机身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而且身重 660g,随手带到户外做派对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沉稳有设计感,能搬到户外而且也可以兼容多种设备,声音要兼顾高音量和听感的话,SoundLink Revolve 也是不错的选择。

写在最后…

从以上提到的几款 Bose 产品中,能够看出 Bose 对于时下音频产品的理解和表达,也不难看出他们会把自己技术优势投放的数个产品核心中:

  • 利用现有技术积累,耳机产品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
  • 借助对声学和心理学的结合研究,让产品呈现出的听感更适合用户;
  • 多年对降噪技术的研究,让这项技术成为 Bose 产品最核心的技术卖点

正正是这些元素的结合,才能让我们看到现有的、完全的 Bose 产品。而 Bose 经过相关的技术和研究所提炼出来的元素,也成为了你非买不可的理由。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yEX5oH
via IFTTT

一加和 T-Mobile 达成合作,中国高端机在美国有了一席之地

在一加 6T 的美国发布会结束之后,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和媒体们进行了两次采访,采访中的问题有约莫一半集中在一加 6T 的产品层面,差不多另一半集中于另外一个在国内很可能被小觑,但对一加意义重大的事情:在正式发布一加 6T 之前,一加宣布和运营商 T-Mobile 达成战略合作,以后美国的消费者可以在 T-Mobile 在美国的 5600 家门店购买一加手机。

此前,一加在美国的渠道主要是公开渠道,比如说亚马逊的电商,而非运营商渠道。

和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是,美国手机的出货渠道,大部分集中在运营商渠道,而非电商渠道或者百思买这样的线下卖场。

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明,这几年来,在美国售出的智能手机当中,有至少四分之三是从运营商渠道出货,其中 T-Mobile 是美国智能手机出货渠道的龙头之一。

所以,要想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真正有所作为,光靠公开渠道还远远不够,能和运营商达成合作才是重中之重。

不过一加还不是第一家和美国运营商达成合作,在运营商渠道售卖手机的中国厂商,此前中兴、酷派、TCL 旗下的阿尔卡特以及联想旗下的 Moto 都已经在美国出售手机。

阿尔卡特、中兴,包括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了声音的酷派在美国主要出售的还是平价手机,单价完全没法和苹果三星相比。

或者换一个说法,中国手机厂商在美国运营商渠道,填补的是苹果三星高端机留下的平价机市场,两类机型泾渭分明,并不构成强竞争关系。

但是一加和 T-Mobile 的合作,与前几家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首先,一加在公开渠道之外,成功开拓了运营商渠道,这才等于进入了主流的美国智能手机市场,而非极客群体。并且运营商不仅提供了出货渠道,宣传上也会助力。最重要的,一加的产品力比其他在此地耕耘的中国友商强上不少。

其次,一加在 T-Mobile 出售的首款机型就是刚刚发布的一加 6T,起售价为 549 美元,最高售价 629 美元,虽然相比于三星苹果还有 Google 旗舰手机的售价便宜一些,但依旧属于高端机的范畴,并且参数配置也是旗舰级别,算是直接和三星苹果竞争。

▲ 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 T-Mobile 门店

虽然一加 6T 在国内的发布会还没召开,但是由于和 T-Mobile 的合作,这款手机已经在纽约时代广场的 T-Mobile 门店开始用快闪店(Pop-up)的形式销售,这也是一加在海外常用的方式。不光是产品上,一加喜欢聚力于一点,每年只发两款旗舰机,在销售上,快闪店的形式可以快速聚集人气,获得关注,形成现象级的排队抢购盛况。

在纽约时代广场的 T-Mobile 门店也是如此,快闪店发售当日,排队的人数就超过数百人,粗略观察一下,还是以年轻人居多,其中还有不少华人面孔。

快闪店开始的第二天,刘作虎在采访中也给出了一加 6T 的数据:

因为是要卖好几天,这家店本身备货是 500 部,先是增加到 2000 部,又从北部地区调了1000 部过来。

刘作虎表示,单就这家店而言,一加 6T 的火爆程度超出了自己和 T-Mobile 的预期。

▲ 快闪店排队盛况

在谈到 T-Mobile 一年能给一加在美国增加多少出货量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合作,刘作虎没有说出很具体的预期数据。不过他也大概说了一下:少的一年三五十万总有吧,多的一两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一加来说,单一运营商一年能帮一加增加几十万乃至百万部的出货,已经非常多了,这对于客单价相对较高的一加来说,一百万旗舰机的出货量,和一百万千元机的出货量不是一个概念。

在近年来高通骁龙 800 系旗舰芯片的出货量机型当中,三星占第一,小米第二,一加名列第三。

这可能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三星依靠 S 系列和 Note 系列每年拿走大量骁龙 800 系芯片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而小米机型众多,用 800 系旗舰的机型也不少。至于一加,每年只有两款机型,但是均采用骁龙 800 系芯片。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只出旗舰机,也能获得不小的出货量。

不少的人会把一加归类到「小而美」的类型,相比于此前被同样定义为「小而美」的魅族和锤子,一加的「小」大概仅限于产品层面,不过在市场开拓上,一加显然更具野心。

让一加引以为傲的一个数据是: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一加在印度 3 万卢比以上价位段(约合 400 美金以上)高端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拿下了 40% 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苹果和三星,并且这也是一加连续多个季度获得印度高端手机市场第一。

实际上,在美国,一加取得的成绩也有些类似:2017 年在美国市场,一加是 400 美元~600 美元价位手机公开市场中的行业领先者,占据 44.3% 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这就是一加的逻辑:不做全价位段机型覆盖整个市场,每年只做两款手机,在 400 美元~600 美元价位段成为王者。和这个价位段以下的机型相比,一加用产品力来竞争;面对这个价位段以上的机型,一加的产品又显得极具性价比。因此,一旦证明这个逻辑成立,一加要做的就是拓展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按照一般的剧情,一加和 T-Mobile 的合作应该是阻碍重重,谈判之后再谈判,经过漫长的拉锯,最后双方达成合作,一加终于又拿下一个出货渠道。

刘作虎表示,事实比想象的更为顺利:

我们去年 11 月 20 号,就是我们在美国开完 5T 的发布会,就从纽约去西雅图第一次跟他们(T-Mobile)见面,从那个时候认识到现在产品发布不到一年的时间,只要是接触过运营商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不要说从认识开始算,就一个产品真正通过他们的认证把整个过程走下来,他们的标准流程是 16 个月,但是我们从第一次见面到现在产品发布还不到一年,10 个多月。

也就是说,一加和 T-Mobile 的合作不仅没有障碍,反而要比其他合作更为顺畅。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的运营商和消费者,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需要新的玩家加入,以免对苹果和三星的「二人转」感到审美疲劳。

曾经做过中端机做过线下店的一加早已学会取舍,不再囿于机型的杂和渠道的重。这次和 T-Mobile 合作,也是算是一加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国情不尽相同,但一加在印度之后,又一次走出极客圈子面向大众消费者,和苹果三星进行又一次的错位竞争。

当然,以美国市场之大消费者购买力之强,一加目前不太可能在高端机市场战胜苹果三星,但以其他玩家的颓势来看,一加获得一席之地问题不大。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qn1QP1
via IFTTT

成了百万爆款的天猫精灵,今年还在进化

双 11 又要来了,商家摩拳擦掌卖货,消费者的购物车不断有新东西加入。作为主办方的天猫,这两年也会趁机向大家推荐一个自己家的宝贝——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去年双 11,天猫精灵 X1 卖出了 100 万台,成为中国首个突破百万销量的智能音箱产品。今年则是推出了双 11 十周年限量版的天猫精灵方糖魔岩灰。

天猫精灵三兄弟

随着各类智能家居产品涌进人们的生活,作为语音助手载体的智能音箱也被广泛接受。

无论是城市里独居的空巢青年,与亲朋一起搭建的温馨小窝,还是家有老小的三代同堂,总有添置一个智能音箱的需求。再加上每逢 618 或者双 11时,价格往往不到百元,这也让天猫精灵一跃成为智能音箱这个品类里的爆款。

今年 5 月, Canalys 和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 2018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报告,这两家的报告显示,天猫精灵的出货量占据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阿里在今年 7 月初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一周岁的时候也宣布,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全渠道销量累计超过 500 万台,平均每天售出 15105 台。

▲ 方糖魔岩灰版本以及智能插座、智能灯泡

距离双 11 还有 10 天,天猫精灵方糖智联 3 件套在双 11 的售价为 89 元,还送智能插座和智能灯泡。目前预售已超 39 万台。

天猫精灵家族目前主要有三个产品,分别是天猫精灵 X1、天猫精灵 M1 和天猫精灵方糖。

去年 7 月发布的 X1 算是天猫精灵三兄弟里的大哥,主打全功能体验,也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首次落地到的硬件产品。

X1 售价最贵为 499 元,体型也是最大的。圆柱形的外观,底部配备 12 颗高亮度 RGB 环形氛围灯带,内藏专为智能语音助手定制的 Cortex A35 四核架构 CPU,拥有独立 NEON 处理单元。

天猫精灵 M1(曲奇)在今年 3 月发布,售价为 299 元。小巧玲珑的 M1 采用扁圆型的设计,体积约为 X1 的一半,重量只有 270 克。这款在当时更小、更便宜的智能音箱,可以说是阿里巴巴普惠科技的其中一个 AI 产品。

天猫精灵方糖在今年 5 月份发布,售价 199 元,再一次拉低了智能音箱的体验门槛。

 

这一次天猫精灵方糖魔岩灰版本,是久负盛名的设计师李剑叶去阿里后交出的首件作品。据悉,新配色的灵感来自黎明瞬间的馈赠,凝固星球活力时刻的色彩,岩石的灰记录着洗礼的痕,最终形成「太阳的橙刺破了海上的夜」的感觉。

除了拥有更加好看的新配色,魔岩灰版本还拥有金耳朵音质。采用了最新的 DTS 音效处理,支持智能多频带监测和分析,在听觉上的体验品质更高、更自然。

天猫精灵还有一个「找队友」功能,通过连接配套的红外遥控器、智能灯泡和智能插座这三个智能套件,可以做到语音控制老家电。

当然,天猫精灵的技能也在与日俱增,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700 个技能,百科知识查询、生活助手这些都不在话下。连接了超过 300 个家电品牌的天猫精灵,让全屋智能的实现又进了一步。

为什么天猫精灵会成为爆款?

在梳理天猫精灵进化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天猫精灵销售量的一组数据:

  • 2018 年 3 月 22 日,销量超过 200 万台
  • 2018 年 5 月 27 日,销量达 300 万台
  • 2018 年 7 月 5 日,总销量达 500 万台

相比亚马逊的 echo 用了一年半才卖出 200 万台,天猫精灵用了半年多就做到了。天猫精灵 500 万台销量中的后 200 万,则是用了一个月多一点。

这个呈现爆发趋势的数据,除了归功于国内用户强大的买买买实力,还要归功于天猫精灵早期的市场教育、产品价格亲民,及其功能带来的新体验。

天猫精灵卖起货来是这样打折的:方糖原价 199 元,双 11 当天优惠价为 69 元,想要让老家电焕发智能的话,还可以选择方糖 + 智联套件的预售组合,价格为 89 元。

如果说几十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价格优势,让天猫精灵拥有了大量的用户,那么天猫精灵所拥有的各种技能,是会让用户感到惊喜的体验。

而那些天猫精灵所能互联的 200 多个智能家居平台、300 多个家电品牌是让用户让它留在家中成为控制中心的理由。

▲ 我的智能家居产品 App 合辑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家里买了四件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分别是智能的灯、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为了可以更好地使用它们,于是手机上多了 4 个新的 App,还专门在手机桌面上建了一个智能家居 App 的集合。

IoT 产业被分割成支零破碎的众多小生态,经常让消费者买回家的多个品牌智能设备不能互相联结。这是 IoT 行业里的一个用户痛点。

▲ 图片来自:阿里云头条

今年 1 月 CES 2018 上,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与联发科技(MTK)宣布双方将推出内置 IoTConnect 协议的蓝牙 IoT 芯片。

这个连接协议的统一,在用户端让智能产品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同时也让天猫精灵拥有成为全屋智能中心的可能性。

随后在上海 CES Asia 上,阿里宣布成立「天猫精灵 AI 联盟」,同时推出售价为 1 美元的智联网蓝牙 mesh 通讯模组,并有配套的补贴政策。

当时天猫精灵已经能够连接超过 4500 万台设备,因此这个政策被业界称为「千万级 AI 设备的补贴」。这些面向开发者和硬件生态的扶持手段,让一大批家居品牌继续进入天猫精灵的麾下。值得一提的是,天猫精灵的 AliGenie 是开放平台,今年 3 月已经有超过 6500 名开发者加入。

目前支持天猫精灵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已经超过 7000 万台,天猫精灵可以说是一个日渐繁荣的智能家居开放平台。

天猫精灵要想成为全屋智能的中心,需要走的路还有点远,相关的能力也在修炼。比如除了 AI 在语音方面的长进,阿里还为天猫精灵构建了 5 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引入视觉及情感反馈能力。

除了有 X1、M1、方糖这些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天猫精灵家族还有火眼 XHolder 配件产品、儿童智能音箱、魔盒等。除了常见的生活场景,还覆盖了家庭中儿童和老人的陪伴交互、客厅娱乐等场景。

今年 8 月,Adobe Analytics 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到今年 12 月,近 50% 的美国消费者就会人手一台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是全球去年增长最快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天猫精灵的出货量仅次于 Google 和亚马逊,在国内则比其他所有品牌的智能音箱出货量总和还要多。

随着智能家居产品涌进消费者的生活,使用语音这种交互方式将各类产品互联的需求也在日渐增加,因此国内智能音箱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虽然销量一直在增长,但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赶上智能手机的。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正在慢慢实现,然而智联网的「互联互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的天猫精灵,在以低门槛、贴近大众消费市场、解决用户痛点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在产品上,它依然在迭代技术、丰富产品线,以覆盖大众及细分市场。在行业合作上,天猫精灵保持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在成为电商领域新的卖货入口,另一方面与大量智能家居品牌合作,成为智能家居的开放平台。

太阳底下全是新鲜事 | 联系邮箱:sylviashen789@gmail.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CX8ALh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