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的拉斯维加斯因为 CES 的缘故,都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电子厂商,科技媒体记者,以及科技发烧友们。在 2014 年,华为在这里发布 Mate2 手机,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跟现在华为的发布会比起来,人数和掌声都要稀落不少。
到了今年 9 月的柏林 IFA 上,麒麟 980 的发布会现场座位已经完全不够坐了,去晚了的媒体只能站着看发布会。一叶知秋,两场发布会中间的这四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华为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如果再对比 Mate2 和 Mate20 系列手机,虽然型号上只差了一位数,但产品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
实话实说,Mate2 这款手机在当时看来,平平无奇,除了电池大续航长,并没有什么旗舰机之风。至于 Mate20 系列,麒麟 980、新徕卡三摄系统、15W 无线快充、保时捷设计等等元素已经成为 Android 阵营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品了。
不少人会把国产手机这几年的突飞猛进归结为营销的结果,不过不少如今暗淡下去的国产手机厂商告诉我们只有营销没有产品还是不行,本质上市场的反馈更多还是基于产品的层次。所以在如今华为手机稳居国内第一,世界前三,时而超越苹果成为第二的市场背景下,再来看华为的产品进步,就能理解其中的逻辑了。从 Mate2 时代的平平无奇,到 P9 的徕卡合作,再到 P20 Pro 的拍照巅峰,最后到如今 Mate20 系列的全面旗舰,这其中,华为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没有自研芯片,别自称巨头
三星苹果华为这三家手机厂商的差异点很多,当然成功自然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三家公司都能在手机零部件中最核心技术难度最高的芯片上做到旗舰机型的自给自足,当然,这个共同点只是个表象。
麒麟系列芯片的意义,不仅仅是自己保障自己的芯片供应,不受制于人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芯片作为手机中几乎最为重要的零部件,麒麟手机芯片只供华为这种关系意味着,芯片和手机产品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三星手机和 Exynos 芯片上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苹果的 A 系芯片和 iOS 设备就不一样了。芯片和手机的统一,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这种体验在芯片技术耕耘越久技术越发达,就会越好。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手机接入 AI 功能之后,芯片的 AI 性能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过自研芯片取得成果自然值得骄傲,但是这条道路就像游戏里面的 Hard 模式,想要获得更好的装备,就得经历更多的磨难。更关键的是,自研芯片需要大量时间,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续性投入,并且回报周期很长,这就意味着在时间、钱和人之外,更需要的是眼界。
就像每年秋季新 iPhone 和新 A 系芯片会一起亮相一样,麒麟芯片在 Mate 系列上首发,也是一种惯例。这就意味着,Mate 产品的节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而无需像其他厂商那样,需要根据供应链状况进行调整。
因此华为现在春季推 P 系列,秋季推 Mate 系列的节奏已经被消费者熟知,以自然年为单位的更新频率,也方便了渠道备货、消费者购机。在华为旗舰级,尤其是 Mate 系列的「可预期」这件事上,麒麟芯片功不可没。
具体到 Mate20 系列上的麒麟 980,这款全球最先发布的 7nm 制程手机芯片,第二款商用出货的 7nm 芯片完成了华为海思从落后者到追赶者,再到竞争者,最后到领先一个身位的嬗变。
实际上,芯片的跑分能够反映一部分的问题,但安兔兔和 GeekBench 不能反映全面的问题。比如,基带的网络连接速度、AI 计算性能、ISP 和 NPU 对于手机体验的影响也很大。
比如在 Mate20 Pro 上,华为的主摄用到了高像素大底传感器,这对芯片的性能,尤其是 ISP(图像信号处理)性能需求很高,而一般 ISP 又是集成在 SoC 芯片之中。可以这么说当年的诺基亚 808 和 Lumia 1020 有点儿生不逢时,传感器尺寸上去了,但是芯片性能没跟上。所以对于华为来说,既然 Mate20 Pro 需要强劲的 ISP 性能,那么华为海思就在麒麟 980 的研发上给 ISP 做针对性加强。
反过来,麒麟 980 有强劲的 NPU 用作人工智能计算,这也能帮助到 Mate20 系列的拍照,比如智能场景识别和加强等等。把芯片设计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意味着,不光针对 CPU 和 GPU 这些基础性能点,还能针对性的对 ISP 和 NPU 进行加强,形成旗舰机型的突出卖点,甚至针对细微的层面进行投入,以构建更多的差异化。我印象深刻的是早在麒麟 950 的时候,华为就在芯片级做了防伪基站的功能。
恰恰,现在能够自给自足核心芯片的三家手机厂商,三星苹果和华为,正好是业界无可动摇的前三名。这前三名,也是能够兼顾高出货量和高溢价的厂商。本质上,高出货量和高溢价都是基于产品和技术能力,而芯片就是最能体现技术能力的地方。
P20 Pro 登顶之后,华为在拍照如何自我超越
相比于偏幕后的麒麟芯片。华为的拍照能力其实更被人熟知,拍照也成了华为的标杆性卖点,这点在 P20 Pro 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样的,华为在拍照研发上的路径已然比较值得玩味的。
首先是在 P9 出现之前,华为是和大家一样,从功能上出发,美颜磨皮,长曝光之类,不算特别高的技术门槛,整体来说华为手机的拍照能力还谈不上遥遥领先,一骑绝尘。
后来在 P9 这款机型上,华为神来一笔和徕卡合作,直接在拍照风格上做文章,这才开始奠定了消费者认知,形成了一定的壁垒。更关键的是,通过和徕卡的合作,帮助华为在国际化和品牌力上做出了突破。当然这些都是前奏。
真正的高潮是三摄手机 P20 Pro 的发布,直接大幅拉高摄影评测机构 DxO 的评分上限,并且至今无人超越。
看起来能够超越华为的,也就只有华为自己了。这一次的 Mate20 Pro,不光沿用了之前的业界独领风骚的 IMX600 大底传感器和三摄,这就保证了该机型的摄影领先地位。不过在镜头组合上,华为相较于前作,玩出了新花样,分别为 4000 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华为 Mate 20 为 1200 万像素)、2000 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华为 Mate 20 为 1600 万像素)以及 800 万像素的 3 倍微距摄像头。
在焦距方面,华为 Mate 20 Pro 的等效焦距范围为 16mm-270mm,最近可实现 2.5 厘米的对焦距离,整体上能够胜任的场景更多。
前面说到了芯片里面的 NPU 和 ISP,这里其实可以就 Mate20 系列再具体谈一个名为「AI 人像留色」功能,得益于高性能的 NPU 和算法可以将人像主体与背景分离,保留人像的色彩并去除背景杂色,可以很方便地提升图像和视频的质感。
手机摄影的竞争其实是多维度的,涉及到 CMOS,镜头组,软件算法,最近加入的 AI 能力也能显著提高拍照的体验。
在手机界有水桶机的概念,就是说围绕性能、拍照、续航、外观等等多个维度来考验手机的综合能力,其实具体找拍照层面,其实又可以用木桶理论来权衡了。单靠 IMX600 这颗 CMOS,Mate20 Pro 这只木桶其实就能装超多的水了,更别说其他的软硬件维度了。
除了大电池容量和高速快充,还能做什么改进?
实际上, Mate 系列最开始的核心优势,或者说消费者认知,就是续航能力。比如开头说到的,早期的 Mate2 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可以反向给其他手机充电,这个神奇的功能在当时引得中外媒体笑声不止掌声连连。
后来的 Mate7 成为华为 Mate 系列成为爆款并步入高端的关键性机型,在当时一个手机用户整体陷入续航焦虑,而充电功率未能大幅提高的时间点里,Mate7 作为大屏续航神器出现得正是时候。
到后来,快充技术竞争开始白热化,人们在粗暴地增大电池容量的时候,续航这件事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曲线救国: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充电时间,换取最多的可用电量。
然后在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之外,无线充电作为第三条支线加入到解决手机续航焦虑的解决方案之中,不过目前而言,大多数的无线充电方便有余,但功率不足。
那么 Mate20 是怎么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的呢?还是以主力机型 Mate20 Pro 为例。4200mAh 的电池容量,以及 40W 的充电功率两个参数,都算是旗舰手机阵营里的第一阵营。
比较有突破性的是 15W 无线快充的加入,让无线充电的效率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步入到可用的范围,用过 5W 无线充电的朋友们应该记得那种看着在充电,实际上没充多少电的感受,就像有的同事看着在办公室上班,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做一样。
作为一个彩蛋功能,Mate 20 Pro 甚至还可以成为一个无线充电器,给缺电的 iPhone 等等设备无线充电。不过手机自带反向无线充电功能对于未来的启示意义在于,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这样的低功耗低电池容量的产品,或者更适合从手机上获得电量,从而进一步解放续航时间。
在以上列举的芯片、拍照以及充电续航三个维度上,其实就是构成「水桶机」概念的几个核心「木板」,但实际上,这几块「木板」也能再细分维度出来,而且越细分就会越发现,做一款单项突出的手机已经非常不易,需要在技术研发上付出许多,至于一款全面旗舰,其难度更是倍数增加。
并且,我们再衡量一下华为着力发展的几个技术方向,也能体现在 Mate20 Pro 这款手机上的,比如独家的麒麟处理器、如今大成的拍照能力,一以贯之的续航充电,迅速入局的 AI 研发,还有通讯上的 5G 技术,没有哪一个是可以通过取巧方式快速取得成果的,全都是高价值和具有延续性的,同时也是需要投入巨大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不过当这些付出结出果实,那么回报也会是巨大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DaqNWe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