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从哪里了解当下最热门的剧集?大概率是微信和微博,讨论度最高的内容天天挂在微博热搜里,新的一集播出恨不得有十个热搜。微信公众号文章也有不少「蹭热度」的分析文,让你群里聊完还能公众号看。
以前我们用收视率「破 2」、「破 3」来证明影视剧集的热度,现在都靠微博热搜排名、豆瓣评分了。这是流媒体带来的「副作用」,我们失去了能直接证明剧集热度的「收视率」。
▲ 图片来自:Variety
2018 年 9 月 3 日,爱奇艺在微博发布声明,宣布告别唯流量时代,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紧接其后的就是优酷。在一则名为《破除喧嚣,回归本心》的声明过后,「优爱腾」中只有腾讯还在显示播放量。
但这个播放量也不太能反应真实的数据。举个例子,腾讯视频最近正在播出的《从前有座灵剑山》目前专辑播放量已经 3.1 亿次。该剧目前已更新 16 集,若数据若完全属实,一人看一集(还不包括会员抢先看)也有近 2000 万人看了这部剧,但你周围有与之匹配的剧集讨论度吗?
这只是流量造假的一个缩影。之前有《楚乔传》年内播放量 457.9 亿的「夸张记录」,也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点击量 500 亿的夸张数据。
全地球人一起看剧,也看不出这个数字。这种级别的剧也早不是现象级了,应该是「宇宙级」、「银河级」。
这样的数据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的,从热情的粉丝到收钱办事的数据机构, 打造这些现象级数据的团队专业且不断进化。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视频产品技术部副总经理何毅就曾表示:「他们(刷量团队)会识别视频网站用什么模型来认定刷量的流量,他去学习,会暂时攻破刷量模型。」
▲ 图片来自:蓝鲸 TMT
当视频平台开始关闭播放量显示的时候,还有人称赞这是代表「流量时代走向尾牙」,从此视频内容播放开始不再「唯播放量论」,撕掉画皮,回归理性。
然而大家忽略了,播放量本身就是衡量视频是否受欢迎的重要指标,它本身应该是一个客观公正的数据维度。平台一刀切看似是让一切回归本身的内容质量,但更多的却是将解释权收归己有。不努力消除虚假数据,反而关闭平台的数据展示,这杜绝不了买量的行为,只是让刷量的门槛更高,同时还让观众失去了一个评判剧集热度的渠道。
隐瞒播放量之后,拥有唯一解释权的流媒体平台就可以花式解读剧集热度,这个道理在国外也一样。Netflix、亚马逊、Apple TV+ 均未显示最直观的播放量,仅仅向外选择性地透露部分数据。这样的结果是,即使是口碑大滑坡、无人问津的作品,也可能在平台隐藏重要指标的情况下,向外界交出一份更好的成绩单,「骗」到更多用户的观看。
▲ 图片来自:unsplash
如果播放量不如预期,但前期声势足,那便是「想看人数破新高,新剧大受欢迎。」如果播放量足,但用户评分太低,那就是「XX 成黑色幽默都市讽刺轻喜剧(细分再细分)播放量冠军。」如果播放量低、评分低、骂声多,那就是「十万观众在线讨论,黑马影片受关注。」
总之,没有差影片,只有不会包装的糟平台。
除了用户的知情权有一定损伤之外,缺少「收视率」数据指标还和平台的品牌方、广告主息息相关。
广告公司会根据剧的播放量以及舆论反应判断是否要投放贴片广告,关闭播放量显示内容完全让视频平台占据了主导地位。电视剧时代,收视率更难「刷」。在相关部门监督之下,收视率数据也更可信,因此广告商可以清晰地算出投资回报比。但在流媒体时代,做品牌宣传的广告主只能看到由平台提供的数据。
科技嗦麻在一篇文章中也表示「关闭前台播放量这种看起来带些因噎废食色彩的举动,更像是资本巨头的高级游戏,普通人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 图片来自:pinterest
即使想看、在看、播放量互动数都没办法全方位地展现一部剧集的真实评价,即使我们由豆瓣、淘票票、猫眼、微博等不同平台也能获得用户对剧集的看法,但流媒体平台不应该「混淆」剧集的真实数据。
当最终解释权成为平台的专属,剧集播放的真实情况成为秘密,缺少透明性的平台就能恣意包装内容的「好看」数据。
题图来自 unsplash.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KsPvmU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