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星期六

20 年前只靠网络,人们是怎么生存 72 小时的?

只靠网络,足不出户生存 72 小时,听起来是一道送分题,毕竟全国人民体验这样的线上生活已经一个月有余。

虽然因为准备不足,还是出现了菜难买,会难开,网课逼疯老师学生等等状况,但借助网络,人们在疫情之下好歹最大限度地维持了正常生活。

20 年前那场轰动全国的「72 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终于由试验变成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现实。

「目前网上不能生存」

1999 年 9 月 3 日下午 1 点,12 名网民分别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的测试房间,他们年龄、学历各异,网络使用能力也不尽相同,眼下要在没有被褥、没有生活用品、没有食物,只有一台电脑的房间里待上整整 3 天,任务之一是花光 1500 元现金和 1500 元电子货币。

▲ 图片来自网络

有测试者担心 3 天内花不完 3000 元,打算在网上订几张演唱会门票,但也有人顾不上精神食粮,「能好好活着就不错了」、「生存的关键是找到食物」不少测试者在「闭关」前对采访的媒体如此表示。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当时距离淘宝问世还有 4 年,京东还是中关村一个卖光碟产品的小柜台,别说电子商务,彼时全国的网民人数也不过四五百万,网上叫外卖更是天方夜谭。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网络购物体验无疑是极差的。为数不多的网上商城多半以销售出版物、软件为主,测试者们购买的物资主要来自专门为测试开通的永和大王官网和 CHINAWILL。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当时的报道中还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8848。不是那个钛金手机品牌,而是国内最早的电商网站,当时主营软件的 8848 临时上线的生活频道也仅对测试者开放。

更搞笑的是广州一家网站,为赶上这次测试匆忙上线,结果能提供的只有成人用品。

不管是订餐还是购物,都要通过电子邮件确认信息,即使是顺利用上网银付款,也要等上几天才能确认。18 岁的北京学生「雨声」就因为不会收发电子邮件,饿了 26 小时后宣布弃权。

▲ 场外的人们通过监视器围观测试者的一举一动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其他测试者虽然勉强解决了吃的问题,但远谈不上正常生活,比如大多数测试者因为买不到床上用品,只能在空调房内被冻了一夜。困境之下,也有测试者研究出了另类的「网购」,比如托永和大王的送餐员帮忙送毛毯,通过结识的网友买到全聚德烤鸭,但泡面和豆浆才是他们这三天里吃得最多的食物。

填饱肚子后,测试者们开始进行生活用品以外的购物,前面说过,这也是本次测试的任务,主办方为了鼓励大家花钱,还设置了多个大奖。

▲ 图片来自:Esquire

但不用羡慕,因为没有人能花光 3000 元,最厉害的一位测试者也只是用掉了 1500 元现金,还有一位用掉了 1499 元电子货币,最少的一位只用了 200 出头,还有 5 人的网银账户一分钱未动。

《北京晚报》当时的报道写道:「是因为不会使用,还是银行的认证系统有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知道那位赛前想订演唱会门票的姑娘有没有实现目的。

9 月 6 日下午 2 日,剩余的 11 名测试者终于结束闭关,走出酒店房间接受采访时,他们在网上订购的商品很多还在路上。

「网络生存有点无聊」

20 年前的网络环境不仅与如今天差地别,人们对网购也有着和如今截然不同的看法。

测试的目的是考察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但活动结束前后,舆论上不乏质疑声,认为网络购物噱头大于实用。

就连活动的电商之一 CHINAWILL 的负责人也承认借活动之机开展提供网购的公司大多出于打造品牌效应考虑,在网上卖方便面、饼干之类并不划算,「在广州这一商业发达地区,也没有必要通过网络来买牙膏牙刷。」

▲媒体上连篇累牍报道「72 小时网络生存」

《中国青年报》这篇题为「『网络生存』有点无聊」的文章更不客气,认为网络是应该用于资源学习、教育的工作,国人「用当今世界最先进、最便利的信息网络四处寻找牙刷牙膏、肥皂草纸、面包饮料」乃舍近求远,违背网络诞生的初衷。尽管最早想出这个主意的是微软英国实验室……

《光明日报》则援引互联网业内人士的观点,指出「网络零售只能是现实店铺的一种补充,无法代替现实商店,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卖」。

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也许会觉得如今的网络世界打脸了上述看法,但他们的质疑也不是全无道理,谁又能知道 20 年后的互联网成了像水电一样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谁又能说当年在活动期间来去匆匆的网站没有炒作的成分?

CHINAWILL、8848、梦想家中文网,它们的名字早已在岁月中被人淡忘,主办方之一的「梦想家中文网」倒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刷了一把存在感,从上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一举成为当年国内前五的门户网站,www.dreamer.com.cn 也已废弃多时。

唯一还活跃至今的,竟然是和互联网基本不沾边的永和大王。

就在那场测试结束不久后,折腾完「中国黄页」的马云在杭州的公寓中成立了阿里巴巴,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

从有网难生存到没网寸步难行

越来越觉离不开网络的人们,2016 年在上海又进行了一场同样为期 72 小时的测试,只不过这次的主题变成了「无网络生存」。

如果说 1999 年的活动是为了测试网络社会究竟离我们有多远,17 年后的测试则让人意识到网络对生活的渗透有多深。断网 3 天,不仅参与测试的年轻人表示不适应,60 后的老年人也深感「时间过得特别慢」。

能不能靠网络生存的命题已经不存在,人们只担心过于依赖网络,「放下手机」的呼声到处可见,然而断网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 2003 年新浪科技在非典时期的征文比赛,人们讨论的话题是不是跟现在有类似之处?

其实不必等到今年,早在 2003 年非典时期,互联网就已经大显身手,今天的社交、在线办公、网课等都是当年玩剩下的,最大的差别可能还是购物,同年 5 月淘宝网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时,疫情已经来到尾声,因为疫情关掉 12 个柜台的东哥还在为东西卖不出去发愁,那时候国内电商的代表还是我们前文提到的 8848 和易趣,但这两家并没有因为非典而腾飞,8848 的股东们在 2003 年底分道扬镳,易趣被淘宝打败的故事人们已耳熟能详。

不知道多年以后,人们回想起 2020 年这场「全民家里蹲」的大型数字化革命,会不会也像我们现在回看十几二十年前的中文互联网一样,既觉恍如隔世,又有种熟悉的味道,发出「原来那个时候就有 XXX」的感叹。

题图来自:Unsplash

与多情人,谈有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algTO3
via IFTTT

第一批不做菜的 90 后,已经在疫情下考新东方了

宅在家的第 N 天,你学会做饭了吗?不,学会做凉皮了吗?

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的人们被美食折磨许久后,终于从朋友圈云吃火锅发展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阶段,一个个手无提菜刀之力的人都成了新东方小厨师,过往放假常见的朋友圈摄影大赛,摇身一变成了厨艺大比拼。

微博的#宅在家美食才艺大比拼#话题已有 3.7 亿阅读,讨论超过 10 万。就连平日时光芒万丈的明星们,在这段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也成了晒厨艺狂魔。千千万万中国人拿起了菜刀,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厨艺的觉醒,还是美食的沦丧?

美食千千万,唯有凉皮不可辜负

很多人的厨艺启蒙,是从凉皮开始的,这道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流行于北方的传统面食,为什么成了这届全民厨艺大赛的 C 位,连很多从未品尝过它的南方人也纷纷沦陷?

▲图片来自:懒饭 app

解开凉皮爆红的谜题,这股全民做饭风潮兴起原因,也能找到一大半答案。

做凉皮总共分几步?三步:和面、洗面、蒸面。看起来不复杂,实际操作也确实简单,就连工具都没有特殊要求,底面平整的铁盆铝盆都能凑合。

所以,凉皮为什么能走红,答案呼之欲出:简单。至于成功率,从刷爆朋友圈、微博的力度来看,相信很多人都从凉皮身上收获了满满的信心。

▲  图片由采访者提供

遵循同样发展路线的还有电饭煲蛋糕,做法和名字一样简单粗暴,难度比凉皮略高,在社交网络上的炫耀指数自然也更高。

总结起来,凉皮和电饭煲蛋糕能火出圈无非是因为简单好吃,网络上人气高的各种自制美食莫不如此,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残酷的共同点——这些好吃易做的美食,基本都是热量炸弹。

在家做饭的人,都在想什么?

在一些美食教程视频的弹幕和评论中,也能看到不少人对费时费力做一碗凉皮感到不解:「外面几块钱一碗不香吗?」

且不说现在能不能买到现成的凉皮,问出这句话,说明你还没有体会到凉皮的精髓。自制凉皮和蛋糕,可不仅仅是为了解馋。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已经在家做了大半个月的 Fiona 一语道破天机:「在家无聊,消磨时间啊。」一碗凉皮出锅,至少大半天没了,绝对的打发时间利器。

她还给我算了一笔账:点外卖贵,出门取外卖还要浪费一个口罩,不如自己做。

开始自食其力的不止是在家闲得发慌的上班族,没有网课负担,又不需要为找工作烦恼的大学生们也是这届宅家美食大赛的主力选手。还在念临床医学的小迟就自嘲「还没拿手术刀,先拿起了菜刀」,不过他学做饭的热情主要是同学带动的,「大家都在学,我也不能落后。」

▲ Fiona 的手工披萨遭到了家人的无情嘲笑和实力拒绝

然而,别看网上的教程说得简单,实践起来却是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区别。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普遍现象,起码我接触的几位受访者都表示严格按照教程操作是不可能的,好坏全靠运气,咸淡全靠手感才是真实写照。

▲「下老师」B 站视频截图

B 站小有名气的 UP 主「下老师」最新一期制作千层牛肉饼的过程就很有代表性,一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真的挺好吃的。」下老师对我强调。

奶油打坏了怎么办?巧手补救什么的是不存在的,直接吃掉方显吃货本色。

就算是凉皮和电饭煲蛋糕,也会因为太简单而让新手看完教程后过于膨胀,直到翻车才明白理论与现实之间不是有壁,是有天堑。

▲ Carmen:我朋友说乍一看以为砧板上又放了一个砧板

在广州工作的 Carmen 至今没搞清楚为什么自己的电饭煲蛋糕出来成了一个面饼,「可能没用筛子筛粉吧,反正,又不是不能吃。」

▲ 一大盆豆芽只够炒一小盘菜

蛋糕失败并没有打击 Carmen 的积极性,当别人还在订闹钟掐点抢菜时,她和室友已经在阳台上种起了蔬菜,发起了豆芽,提前过起了爸妈辈的生活。

疫情过后还会做饭吗?

这次疫情带火了很多之前不温不火的行业,如社区团购、远程办公等,自己做饭流行起来后,食谱类应用也迎来一波增长。

七麦数据显示,进入 2 月以来,《下厨房》应用热度猛增,从 1 月中旬到 2 月中旬,下载量暴涨近 6 倍,《豆果美食》亦向媒体透露疫情开始后平台流量涨幅翻番。毕竟凉皮虽然好做,天天吃也顶不住,要花样翻新还得上菜谱应用进修。

但全民下厨的热情因疫情而来,会不会也因疫情而散?随着生活节奏恢复正常,下班后还要下厨似乎是一件让原本精疲力尽的身体雪上加霜的事,但我们得到的回答却有些出人意料。

Fiona 认为能不能坚持做饭,取决于公司离家的远近和要不要加班,「如果不忙,还是会自己做,比外卖便宜又健康。」

同样意识到外卖有多不划算的下老师也认为疫情结束后「偶尔会做做」。

「应该会做,但不一定会花那么多时间。」Carmen 告诉我。看来全民做饭虽然可能不会成为常态,但作为生活的调剂也未尝不可。

只有在家吃了一个月面条和饺子的 小 J 和还在上学的小迟态度比较坚决。

「应该不会了,很难像现在这样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这次疫情真的是很特别的经历。」小 J 说。

小迟希望学校快点开学:「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但全民做饭的现象昙花一现,只是因为上班后没精力做饭吗?下老师真相了:

做饭过程没(遇到)什么难题,难题是今天做什么吃。

即使学会做饭,依然无法解决「今天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那还是叫外卖吧。

题图来自:Unsplash

与多情人,谈有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PAKB9Q
via IFTTT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iQOO 3 评测:就像一辆肌肉车,一款实打实的性能手机

今年开年,小米发布了数字系列的两款新品,和往年一样,这两款新品都搭载了高通最新的处理器;但和往年有点不同的是,今年小米数字系列整体调高了售价,去年的小米 9 是 2999 元起步,而今年的小米 10 则直接从 3999 元起。

小米此举有人认为是冲击高端,也有人认为是给 Redmi 腾出 3000 到 4000 元的定价空间。但怎么说,在 Redmi 发新机前,小米算是暂时让出了 4000 元以下的定价空间,给其他厂商带来冲击性价比的机会。

在恰逢距离第一代产品问世 360 天之际,iQOO 在前几天发布了 iQOO 3,这款手机继续走 iQOO 的一贯的性能路线,除骁龙 865 以外,LPDDR 5、UFS 3.1 这些配置也挺有看点。

不过这款手机最关键的还是定价,这是第一款有以上这些配置,但售价却是 3500 元起的手机。

家族标志的外观,不太起眼但挺精致

iQOO 3 在外观上延续了家族一贯的设计,双面玻璃机身和金属中框已经是 iQOO 手机的标志性设计风格。背部玻璃两边采用大弧度弯曲,由于手机本身比例较宽,所以拿在手上的玻璃贴掌感还是挺舒服的。

在我手上的这台驭影黑配色中,手机背部中线会以浅至深往两边渐变扩散,仔细观察,能发现玻璃内部还有一些纹路点缀,当然这也是 iQOO 手机的标志性加工手法之一,从第一代手机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但这次 iQOO 并非只有驭影黑一种配色,除流光银这种曾经出现过的配色以外,这次还新增了拉力橙,iQOO 在发布会上介绍这种配色的灵感是来自于拉力赛车比赛,所以手机背部的黑点就是飞溅的「泥土」,使得手机更具速度感。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更接地气的「火锅橙」来形容这个配色,毕竟重庆火锅料也是这种橙色。

这评测写着写着就开始饿了。

在尝试过竖排、横排、双排、三角排、正方排之后,手机相机镜头的排列开始使用矩形模组设计,这除了是因为相机镜头数量越来越多以外,同时也是因为部分 CMOS 越来越厚,导致手机不得不用增加厚度的方法,以容纳体积更大的镜头。

在 iQOO 3 当中,矩形区域内放置了 4800 万像素的主摄、1300 万像素的超广角、50mm 人像定焦镜头以及 200 万像素的景深镜头。这个区域采用了两种质感加工,一边是普通镜面,一边是 AG 磨砂玻璃,给手机带来了一点精致感。

作为一款既是双面玻璃机身,又有 4440mAh 电池的手机,iQOO 3 的机身重量达到了 214 克,接近 iPhone 11 Pro Max 的 226 克,拿在手上还是挺显分量的。

不过在电池和发热尚未有突破性进步下,5G 手机暂时只能通过电池容量、物理散热系统去维持手机使用,因此也必然增加了手机厚度和重量,除非将手机的平面尺寸做得更大来削减手感重量,但显然这便会影响了手机的便携性。

所以,当下 5G 手机重量在 200 克左右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等手机功耗、电池性能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步,那么 5G 手机的重量就有望能降到 200 克以下了。

iQOO 3 的屏幕是一块长处短板分明的屏幕,6.44 英寸的钻孔屏有着出色的触控感和色彩表现,屏幕唯一的开孔也只有 2.98 毫米,是目前钻孔屏手机中直径最小的开孔,大小只有一个通知栏图标这么大,存在感很低。

然而,这块屏幕的规格并不如其设计一样出色,1080P 分辨率和 60Hz 刷新率的配置中规中矩,尽管 iQOO 3 并非定位游戏手机,但如果在刷新率上能有提升,相信能给屏幕配置、触控体验增色不少。

让我比较惊喜的是,iQOO 竟然还在这款手机里留有 3.5 毫米耳机孔,这给手机音频保留了最靠谱、最低成本的传输方式。

另外,iQOO 3 内部也搭载了 iQOO Pro 系列同款的 AK4377A HIFI 芯片来提升手机音频播放质量,这让我不禁对 iQOO 有种接过当年 vivo HIFI 手机的班的既视感。

虽然定位不是游戏手机,但 iQOO 3 仍然保留了 Monster Touch 压感按键,这能给游戏玩家提供一个比四指触屏更舒适的游戏体验。

但除了当游戏 LR 键以外,这两枚按键还增加了「熄屏秒拍」功能,熄屏状态下长按两个压感键能呼出相机,增加了压感键的实用性,不仅仅只在游戏中使用。

与此同时,待机状态下长按按键也能呼出「游戏空间」,快速打开、优化游戏。

性能提升的背后是节能的思考

骁龙 865 是这次 iQOO 3 的重头戏,同时组合的还有 LPDDR 5 和 UFS 3.1 这些新技术。

虽然骁龙 865 仍然采用台积电代工的 7nm 制程,但这次 865 采用 A77 架构打造,对比 855 系列的 CPU、GPU 能力有着明显提升,幅度约为 20-30%。

▲ 骁龙 865 / 骁龙 855+ GeekBench 5.1 对比

同时,骁龙 865 在功耗上也降低了 30% 的耗能,尽管「节能」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体现,但对于手机来说实际颇为重要,关键零部件省电,就能给手机在不改变电池容量的条件下,给手机其他通讯部件留出更多余量。

同样有着省电加成的,还有 LPDDR 5 和 UFS 3.1。

对比之前的 LPDDR 4X,这次 LPDDR 5 在数据传输速率上达到了 5500Mbps,换算成通俗的话语,就是用更大的水管去满足手机每秒的传输需求,这样也就能提升手机每次操作下的反应速度,继而提升手机运行流畅性和内部数据传输速度。

比方说,加载一局游戏的时候,在同样的网络下,你总能比别人快 2-3 秒。

但实际最重要的还是 LPDDR 5 在功耗上的变化,相比 LPDDR 4X,LPDDR 5 节省了 14-20% 的耗能,虽然单个零件节省不多,但和其他部分组合就能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

同样道理,UFS 3.1 这次新增加的 Deep Sleep 休眠模式也是为了给手机节省电量,在手机闲置状态下,存储芯片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进而实现节约待机续航消耗的目的。

当然,省电本身就是一个感知不强的玄学技术,表面上 5G 手机续航还是和 4G 手机差不多,但其实只要手机没出现续航尿崩,实际上都是硬件省电、软件优化的功劳。

▲ UFS 3.1 对比 UFS 2.1

理论来说,UFS 3.1 对比 UFS 3.0 在速度上有着 14% 的提升,但在诸如小米的「增强写入」或其他厂商给芯片选配的 HPB 技术后,UFS 3.0 和 UFS 3.1 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接近。

不过,在如随机读写这些环节中,UFS 3.1 依然还是领先一个马鼻,而且这次 UFS 3.1 新增了前面提到的 Deep Sleep,所以选择 UFS 3.1 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尤其是在 5G 手机这种耗电大牛上,省电就是增加续航时长。

当然,iQOO 3 在电池配置方面本身也不差,4440mAh 的电池在我不玩游戏,只是用 5G 网络刷微博、微信、相机、视频网站的中等强度使用中有 23 小时的总续航。如果加入游戏,那么总续航时间大约有 10-12 个小时。

不过还是老规矩,续航因人而异,数据仅供参考。

在去年的 44W 闪充后,今年 iQOO 将 55W 的 Super FlashCharge 2.0 用在这款手机上,在我 15-100% 的测试中,充电使用了 40 分钟;15 分钟充电至 48%;0-100% 的全程充电大约需要 53 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 iQOO 在散热方面采用了碳纤 VC 液冷系统,内部有大面积的石墨散热片、碳纤维导热片和外部的合金中框来控制热量,官方数据表示能给游戏状态下的 CPU 降低 12℃,手机表面降低 3.5℃。

但很遗憾,由于最近疫情原因我只能在家办公,手上没有可以对手机测温的设备,只能通过体感上的「温暖不烫」来表达手机在 30 分钟游戏后发热情况。

在测试游戏过程中,我也顺带测试了新增的「鹰眼显示增强」技术。通俗来说,这个功能通过提升游戏画面亮度、色彩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的方式,进而让玩家在《和平精英》这类射击游戏下能更好发现远处敌人。

这个功能有点像一些电竞显示器中的「竞技」色彩模式,虽不完全一致,但原理基本相同。

此外,诸如 180Hz 采用率的触控优化、4D 震感、语音变声、信息勿扰、游戏投屏等等功能都能在游戏侧栏中根据需求选择开关(180Hz 触控优化全局开启)。

即使 iQOO 3 不是定位游戏手机,这些功能也让它胜似游戏手机。

参数一般,但能一键讨好眼球的相机

虽然 iQOO 3 的 4800 万像素主摄(IMX582)没有 6400 万甚至一亿像素来得吸睛,但面对日常拍照需求还是能满足使用,如果不是对相机参数特别严苛,那么 iQOO 3 的相机我认为可以给到 70-80 分的成绩。

而且,我在相机设置中找到了 4K 60fps 拍摄的功能开关,算是一个小惊喜。

相机表现我展示样张比文字描述更直观,毕竟文章到这里再堆参数我怕读者会睡着。

▲ 日间样张

▲ 日间样张

▲ 日间样张(黄昏)

▲日间样张(美食模式)

▲ 微距表现如何?

摄能支持 2 倍的光学变焦,20 倍的数码变焦。

除 4800 万像素的主摄外,13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也增加了手机的拍摄焦段,而且这次 iQOO 也将之前在 vivo X30 Pro 出现的等效 50mm 定焦人像搬了过来,并且也支持人眼对焦技术,增强了人像镜头的对焦速度和背景虚化准确性。

▲ 人像模式样张

▲ 人像模式样张

综合来说,iQOO 3 的主摄出品色彩偏艳,解析力和之前的同级 CMOS 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基本达到中上出品的水准,在开启 AI 辅助拍摄后,能更加容易一键拍出讨好眼球的照片。至于两枚副摄的表现都不错,对于日常生活记录基本都能满足。

老实说,iQOO 3 虽然在相机参数上中规中矩,但实际出品并没有明显的短板,只要相机出品符合自己要求,其实不必过分追求参数上的差距,毕竟现在影响相机出品的,除了先期硬件,还有软件的后期优化。

一款实打实的性能手机

很显然,iQOO 3 的定位是一款实打实注重性能的手机,骁龙 865、LPDDR 5、UFS 3.1 组成的性能三角是这款手机的核心。

而在这套配置下,iQOO 也在试图通过增添手机的设计、功能来吸纳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比如不同风格的机身配色、屏幕设计、对 5G 和 WiFi 6 的支持、专门给提升娱乐体验打造的游戏优化…… 它是一款让消费者以最低成本体验到最先进性能组合的手机。

当然,正如前文所提及,这款手机在部分环节上配置中规中矩,或者也有一些待提升的地方。这也让我不禁猜想,iQOO 之后会不会推出 Pro 产品,来加强 iQOO 3 系列的竞争力?

不过总的来说,iQOO 3 这一次在用户最关心的售价上已经有着颇高的诚意。一些人可能会觉得 3500 元的定价还是高于预期,但我认为当下的 5G 手机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当技术普及之后,5G 手机的定价才会下降,这样才会有更低价的手机出现。

而在更低价的双模 5G 手机问世前,这些 3000-4000 元的 5G 手机就是推动普及的主力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T5DDMu
via IFTTT

看起来最不可能联网的汽车轮胎都要实现「智能网联」了

“每一台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形态应该是小到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都可以联网。” 这是我对智能网联汽车最直白的理解。

如果说螺丝联网有点难度,那么轮胎呢?作为车身重要部件,轮胎的智能化很容易被人忽视。毕竟这是车的鞋,而不是人的鞋。但轮胎的设计、制造、甚至是智能网联程度,都对行车有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汽车轮胎的设计、生产制造一直都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学科。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把轮胎技术已经玩得烂熟的轮胎厂商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轮胎的智能网联上了。比如一大巨头固特异。

怎么实现轮胎的快速网联化?固特异目前的做法很粗暴:给轮胎装上传感器。

说到轮胎传感器就不得不提我们常见的胎压监测,它是轮胎和行车电脑通信的传感器,而我们今天提到的传感器既能跟汽车通信更可以与厂商云端的数据中心互联,并且能够检测的信息更多。

搭载了此类传感器的固特异智能轮胎可以实时测量轮胎的磨损程度、载荷情况、充气压力和温度以及路面状况,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与其他车辆数据进行配对并连接到固特异基于云端的专用算法。

智能轮胎主要由轮胎模块与车内中央模块组成,轮胎模块由安装在轮胎内的传感器、处理器和无线发射器组成,车内中央模块由车内的无线接收器、处理器与显示装置组成。

车辆接受到对应数据之后便会作出响应,调整自己的性能以适应环境路况或者轮胎状态。

固特异首席技术官 Chris Helsel 表示:“试想一下,在寒冷的天气中,行驶在光滑蜿蜒的道路上时,驾驶者会做出减速、踩刹车或避免突然转向这些操作来适应路面状况。但如果是无人驾驶汽车,又会怎样呢?轮胎是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它可以向车辆传递重要信息,从而提高安全性和车辆性能。”

目前固特异已经收集并分析了累积 300 万英里的道路测试和实地测试数据,该品牌的新旧智能网联轮胎均可实现制动距离缩短 30%。

在智能轮胎走进寻常百姓家之前,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固特异和车队运营商 Envoy Technologies 达成合作。通过换上固特异智能轮胎之后,系统便能智能预测并自动安排必要的轮胎维护保养及替换服务;

车队主管可以通过数据掌握车队中车辆轮胎的状态、定期维护的需求以及更新预约的情况,从而确保优化的车辆运营状态,避免因突发性故障导致共享车辆意外中止服务。

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运营商来说,尽可能延长共享车队的正常运营时间是最大的目标。

固特异的智能网联轮胎最大的用武之地还是自动驾驶汽车,一旦汽车实现完全自动化,除了雷达、摄像头以外,直接接触地面的轮胎同样是重要感知部分,理论上它比其他传感器更容易感知路面情况,汽车只有看清路才能跑得更踏实。

目前智能轮胎的功能主要还停留在压力和温度的监测,智能网联将成为轮胎进化演变的新风口,可惜的是轮胎用的车规级传感器、芯片此类技术基本都由固特异这类的国外厂商主导,而我国也才刚刚实现胎压监测芯片的自主研发,中外技术差距巨大。

(插播一条最新消息,为了避免大型集会活动,防控新冠肺炎,原定于 3 月 3 日的瑞士日内瓦车展确定取消)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PxU7ed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