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评测为视频文字稿,欢迎大家前往 B 站观看。
设计
AirPods Max 的第一感受是非常精致。同样叫 AirPods,但 Max 的耳罩采用了更为高级的阳极氧化铝,但是冬天在室外也非常凉。耳罩上没有 logo,简直无印良品。
头梁是不锈钢的,可以伸缩固定在一个位置上,阻尼感很好,不会滑动。头梁和耳罩连接处很特别,内置了弹簧,实现更大角度的开合。
头梁上方做了 U 型槽的设计,官方叫穹网,用于分散头部压迫感。
耳垫采用的记忆棉材质,外层覆有网面织物。一个很棒的设计是,耳垫是通过磁吸吸附在耳罩上,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价格 499 元一对。
这次 AirPods Max 共有五种的颜色,包括太空灰色、银色、天蓝色、绿色和粉红色。
唯一觉得不便的是,AirPods Max 没有做成折叠设计,比较占地方。AirPods Max 随机附赠了一个智能保护套用于收纳,硅胶材质,同样是用上了磁吸结构。造型让我联想的东西比较多,只能包裹耳罩部分,有点像给马卡龙套了件硬壳冲锋衣。
佩戴感
作为一个头部 UP 主,我 63 厘米的头部应该在方圆五公里找不到对手,在佩戴舒适度这个问题上应该还算有发言权。
首先是重量,AirPods Max 连同耳罩重 384 克,这个重量着实不算轻,作为对比,索尼 WH-1000XM4 重 254g,Bose QC35 II 重 240g,Bose 700 重 250g。转动脑袋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有些坠头,挂在脖子上,虽然不会累,但是不够舒适。
然后是头梁压力对脑袋的压迫感,我带了半个小时脑袋没有不适,但是个人觉得舒适度不如 Bose 700 ,当然,最舒适的依然要属 Bose QC35。
过于松垮可能会影响佩戴的稳定性,我特别找了一个小头的同事,戴上后蹦迪呢,不会脱落。
很多人问我,头梁会不会压塌发型,这里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会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个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交互
这是最有亮点的部分,很难想象一个耳机可以塞入这么多传感器,目的就是让一切符合直觉。
AirPods Max 的配对方式跟 AirPods Pro 一样,耳机靠近设备时,弹出一个动画,点击连接。
取下暂停戴上即播,这个也不用多说了,AirPods Pro 也有,用的光学和位置传感器。
AirPods Max 引入 Apple Watch 的旋钮可以说是鬼才设计,按下暂停/播放,旋转调整音量,双击下一首,对盲操作非常友好,旋转的时候还有齿轮的声音。
我一直不喜欢耳机上的触控手势,因为凭空触控而缺少反馈,会给我一种交互不确定性的心理暗示。
除此之外还有一颗噪音控制按钮,用于切换降噪模式与通透模式。
最有趣的是,AirPods Max 没有电源键,压根没有开关机的概念,就和当年的 iPod 一样。苹果的思路是,你不需要考虑开关机的问题——只要耳机不在工作,就会自动进入到低功耗模式。
其实只要耳机不在工作都可以进入低功耗状态,挂在脖子上,放在桌子上,不一定非要放在智能保护套中。原理是耳机上的光线传感器在监测耳机是否戴在头上。
至于这个低功耗究竟耗电量如何,后面再反馈给大家。
关于蓝牙的延迟,看视频玩游戏,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不过如果用于后期监听这种对音轨精确度极高的工作,还是会有一些影响。
虽然 AirPods Max 并没有配备 3.5mm 的耳机接口,但是通过买一根 Lightning 转接线把它变成有线耳机,就可以消解蓝牙的延迟。
关于 Android 手机的兼容性,我试了下手上这台小米 10 Ultra 可以正常配对,什么降噪的切换、音量调节、播放暂停、切换下一首统统可以正常使用。
音质
下面是例行玄学环节,仅代表主观感受。
相比 AirPods Pro,拥有更大发声单元的 AirPods Max 在听感上优秀很多,低频量感力度明显更大,弹性也圆滑,不是轰头的感觉。
相比 Bose 700,AirPods Max 声音三频都更加饱满,人声和背景的分离度也更清晰,特别是高频的细节要比 Bose 700 更细腻,Bose 700 则稍显干涩与浑浊。
讲完了传统的音质,来看看 AirPods Max 与众不同的地方。
AirPods Max 在两个耳罩上都配备了 H1 芯片,实现每秒 90 亿次运算,苹果把它称为「计算音频」。
音质之所以是玄学,是因为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耳道、头型、佩戴方式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如何保证听到的声音都是最佳的?
苹果的做法是自适应均衡的功能,根据耳垫的贴合情况和密合度去定制音效,比方说左边戴得比较松,内向式的麦克风会检测聆听的内容,并以此去调整左边的声音频率,就会放大这部分,保持声音的平衡。
另外,与 AirPods 一样,AirPods Max 也搭载了「空间音频」的功能。所谓空间音频,就是给声音赋予了现场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大视听的沉浸感。
不管你怎么转头,感觉某一种声音是从固定方向传出来的,就好像是身处 Live 或者电影院现场。
这个功能非常惊艳,但跟 AirPods Pro 没有拉开差距。
降噪
AirPods Max 配备了 9 个麦克风,其中 8 个用于主动降噪。按一下噪音控制按钮,duang 一声,世界遁入空寂。
为了测试 AirPods Max 的降噪水准,我们使用 ASMR 设备进行监听,横评的对手是头戴式耳机——bose 700。
第一组测试模拟办公室环境,开启中央空调,噪声大概 45dB 左右,属于平常比较安静的状态。
AirPods Max 和 Bose 700 变化不大,都可以带来一下非常宁静的效果,处于顶级水准,差别不大。
第二个环境我们选择在非常吵闹的车流很大的马路上,噪声大概在 60-70dB 左右。不管是从从音轨示波器上看,还是实际听感,AirPods Max 的降噪都是更胜一筹。
AirPods Pro 因为不够贴合 ASMR 的耳道,没有上 ASMR。主观感受竟然没有比 AirPods Max 差太多。可能是因为耳塞的被动降噪更好,也就是把耳朵堵得更紧。
总结
在 AirPods Max 之前,我很难想象,一个耳机会配备 18 颗传感器,我很难想象,我可以用一副耳机,听出 Live 的味道。
就像很多年前之前,我想象不到,没有硕大的光学镜头,仅依靠双摄、 TOF 传感器和 ISP 算法,手机也能再现刀锐奶化般的意境。
AirPods Max 不是一个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它没有跟去跟传统「Hi-Fi」耳机那样拼单元、拼用料、拼线缆、拼结构和声学设计,而是在把重心放在了交互体验、降噪能力和计算音频上。这三个方面,AirPods Max 已经成为了标杆。
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不是一个耳机,它就是一个智能可穿戴设备。
继计算摄影之后,音频也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到 sensor 和算法的洪流里,这不禁让我幻想,当算法加持下的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于人的时候,我们究竟能感受的是一个怎样的真实而虚幻的世界,而它造就的究竟是一台怎样的计算设备。
iPhone 12 Pro 的 LiDAR,AirPods Max 上的计算音频,也许都在为它铺路。
热爱 News Feed 与 Menu,正在努力让每天处理的信息量超过脂肪摄入量。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qJ6nJF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