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晓自己生命的终点后,你会做什么?
不少人听到这个问题时,可能都会内心咯噔一下,或楞在原地。凭心而论,这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问题,大多数人生活中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人们总是活在当下。
但对于露西(lucy)来说却并非如此,受身体健康限制,这是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她的答案也相对比较特殊——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录制的视频、甚至是性格特征等数据,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将这份「数字遗产」留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等。
将生活痕迹数字化,交给最爱的人
人离世之后社交媒体账号应该如何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交还账号给直系亲属、征求亲属同意后销毁…… 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
而之所以露西选择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答案,和她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露西身患不明疾病,无法自理,生活起居大多都在轮椅和床之间,连进食都得靠管道输送,需要 24 小时护理,和母亲待在一起成为了她的日常,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的情况下。
但这并没有阻碍露西乐观的生活,因为身体限制无法常常走向更宽广的世界,互联网成为了她与外界联系的窗口,经营播客、Twitter、甚至是 YouTube 频道,输出她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等。
期间,露西还作为嘉宾被邀请登上 TED 演讲,讲述她的事迹。技术既是她的生命基础设备,也是她生活的主要窗口。
▲ 露西的 TED 演讲
也因此她有一个相对特殊的愿望,将自己的声音、社交媒体、视频等内容作为数字遗产保存,让需要的人可以阅读她的经历,了解她如何对抗疾病、如何生活,同时也希望给母亲留一份情感慰藉。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乔安娜・斯特恩(Joanna Stern)在 2019 年采访了露西,试图为她寻找实现愿望的新技术,并将整个过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
▲乔安娜・斯特恩.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如果只是保存一个人的数字生活痕迹,显然并不算难,保存视频等数据即可,但露西他们想要显然希望能有更容易查阅、系统化、更容易感知的方式。
在记者乔安娜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詹姆斯·弗拉霍斯(James Vlahos)。
▲詹姆斯·弗拉霍斯. 图片来自:YouTube
詹姆斯是 HereAfter AI 公司的创始人,公司致力于记录人们的语音、声音特征等,并根据这些数据在算法的调整下创建语音机器人。
Dadbot 就是詹姆斯以自己离世的父亲为数据原型创建的语音机器人,他将父亲的访谈纪录、视频聊天等内容作为基础数据,通过 AI 算法调整下,Dadbot 可以回复詹姆斯的问题,并且是以他父亲的口吻,甚至可以安慰詹姆斯、给他讲个故事、唱歌等。
▲ 詹姆斯在和 Dadbot 对话. 图片来自:YouTube
对于詹姆斯而言,这些内容他大多都听过了,但语音机器人能再次展现父亲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和父亲之间美好的瞬间,对他来说是不错的情感安慰。
最终,在詹姆斯的帮助下,露西成功将自己的声音信息数据化,创建出了一台语音机器人并植入到智能音箱中,唤醒音箱后,露西的母亲尝试和音箱对话,并询问如何看待母亲时,智能音箱以露西的声音回答了这个问题:
妈妈是我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使我成为自己的人…..
智能音箱的表现让露西的母亲有些惊讶,也有些感动。
相比纯粹的视频或者音频信息,这种智能语音机器人显然更强大,它具备互动能力,能对人们的询问做出反馈,能真正做到聊天,和真人相近的语调也能增加沉浸感,对于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情感慰藉。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既然语音机器人都可以交谈互动了,为什么不把它下载到一台和真人相仿的机器人中呢。
还真的有人在这样做,泰尔森基金会就是其中一家。
他们正在探索数字永生
泰尔森基金会(Terasem Movement Foundation)是一家试图验证人的意识、思想能否数字化的公司,它们尝试将人的声音、语言特征、甚至是回忆等数据进行处理后,下载到机器人当中,看它能否和真人一样反应。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泰尔丝基金会成功创建了出了一台名为 BINA48 的机器人,和詹姆斯的语音机器人有所不同,BINA48 是长期采集数据的结果,数据量和类型也更丰富,这让它有了一些性格「反馈」。
而且 BINA48 正是按照志愿者的外形打造的,它的脸上有着 30 多个控制器,以达到调控脸部,拥有和真人相近的表情表现。眼睛上则安装了两个摄像头,对应交谈对象的位置。
目前 BINA48 已经可以和人交流,当聊到记者时 BINA48 还会表示感到紧张,不知道这是否和它机器人的身份有关。
▲ BINA48 与「原型」人物对话
类似的还有美国作家安德鲁·卡普兰,他在去年参与了 Nectome 公司的 HereAfter 计划,通过 AI 对话技术,将自己的记忆保存在互联网中,并将 Google Alexa 等智能语音助手作为出口。
计划一旦成功,他将成为史上第一个生活在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的人。
说到这,你是不是感觉这和《黑镜》中的故事有些相似,在《黑镜》第二季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剧集中妻子在丈夫意外去世后,借助丈夫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下载到一台 AI 机器人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复活」丈夫。
当人的声音、乃至记忆都可以上传到互联网,并植入到机器人中,就能实现数字永生了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技术是首要的难题,BINA48 也不过能做到正常对话而已,偶尔还会因为 bug 宕机,它展现出来的能力和真人还是有一段距离,哪怕它是以真人的数据为基础的。
第二个难题,也是最难跨越的难题,探索数字化永生是否涉及到伦理问题呢,2014 年的约翰尼·德普试验的科幻电影《超验骇客》中就有一幕,当妻子在将德普的思想上载到互联网之后,虽然重逢那一刻十分欣喜,但久而久之也会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丈夫。
实现数字化永生之后,人还是之前的那个人吗,它又会对在世的人产生什么影响呢,数字化永生是否是对损害了人权。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极难给出答案。
在技术不达标、存在伦理疑问的现状下,这些技术的所应用的地方或许应该改变一下,在 AI 算法、数据分析乃至语音等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用它们保存生活的回忆、乃至作为「数字遗产」,留给亲人、朋友们。
比起数字永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数字遗产
正如露西想保存自己存在的痕迹,将社交媒体等数据作为数字遗产陪伴自己的母亲一样,在这些新技术的作用下,保留数字遗产变成了可能,为在世的人提供一些情绪慰藉。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对机器人产生情感羁绊也并非不可能,此前日本有不少老人对索尼生产的电子宠物狗 Aibo 产生了感情,机器狗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之一。
我们在此前的报道中就提到了,经过长时间与主人的相处, Aibo 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它们能通过身上的两个摄像头识别家庭成员,并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图像和音频数据,了解主人的喜好,在主人低落的时候安慰他们。
而且 Aibo 之间的数据还可以互相传输,也就是说即使是一台 Aibo 损坏后也能将其数据传输到另一台上,和现在的「数字永生」多么相似。
Aibo 的主人们同样十分在意它,会为它装扮,和它一起嬉戏,他们之间已经有了紧密的情感联系,也因此不少人会为自己的 Aibo 小狗举行葬礼。
电子宠物之外,也有人试图「复活」真人,韩国 MBC 电视台曾播出一部名为《与你相见》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技术团队利用 VR 系统,帮助一位母亲张智星再次见到自己因病离世的女儿。
同样也是收集女儿的图片声音、图像等数据,建立虚拟的 VR 形象,当张智星再次见到再次见到女儿后,还是忍不住流泪。
在纪录片播放后,观众倒是表达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方认为这是对母亲张智星的二次伤害,本来她就沉浸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之中,更难在真实生活中继续前进。
另一方则表示作为母亲,对女儿的思念极为迫切,在 VR 世界中重逢是她的心愿,当技术能做到时,为什么不呢。
无独有偶,创建 Dadbot 的詹姆斯也曾被人问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Dadbot 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不完善的工具,它只是让我怀念父亲,而不是取代我的父亲。
对于詹姆斯来说,语音机器人是他父亲留给他的数字遗产。当人们离世之后,他们的社交媒体、视频、音频等数据应该走向何方,该开放还是关闭,每个人都可能有不一样的想法。
而对露西们来说,这些数字内容是他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技术的帮助,这些数据能够更系统化、以真实世界相近的方式留存下来,就像语音机器人一样。
在他们离世后,这些数字遗产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陪伴在亲人左右,只要双方都能接受且不涉及伦理问题,为什么要拒绝这种陪伴呢。
比起数字永生,目前技术更好的应用方向应该是处理人们的数字遗产。
文章部分配图来自:华尔街日报所拍摄的纪录片《技术如何让我们所爱之人复活》截图,题图来自 unsplash.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3pvWoGh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