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vivo X60 系列的影像系统让我触碰到了物理极限

在 Google Pixel 手机利用计算摄影狠狠地吊打了一圈友商之后,关于手机摄影的讨论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这就像《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关于剑宗和气宗的百年争斗一样:算法派醉心招式打磨,而硬件派力求内功充盈。

现在,「计算摄影」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似乎已经是手机影像发展的终极之选。众所周知,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相机是捕捉光的工具,时下流行的「计算摄影」应该就是「光线雕刻者」了。没有了采集而来的光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开朗基罗来了都没用。

▲ 卡尔蔡司 50mm f1.4 ZE 镜头. 图片来自:unsplash

换句话说,即使如今「计算摄影」的效果已十分喜人,但它还离不开足够强大硬件的辅佐,甚至应该说,计算摄影只为强大影像硬件锦上添花。与武侠小说中的门派斗争格局不同,现在几乎所有厂商都认识到,硬件上的大底大光圈等等,与不断优化的 HDR 或者夜景算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因而,除了继续精进后期算法,手机厂商们依然在寻找手机硬件上的「极限」,探寻小尺寸机身内所能容纳成像模组的物理极限,如传感器尺寸、镜组结构和防抖结构。

科技在进步,但物理光学如同铁律,依然牢不可破,纵使智能手机行业是消费电子上的钻石,也无法违背古老的物理光学规律,难以在有限的体积内去随心所欲的布局。

▲ 图片来自:unsplash

手机影像硬件与传统的相机十分类似,光线经过镜头(镜组)照射到光线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收集光线处理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因此,手机影像硬件的突破点也在传感器和镜组上。

现阶段,手机厂商们同等级产品上的传感器尺寸选用的比较接近,也许是受限于上游供应链,但更多的还是中和了轻薄机身与大尺寸传感器的需求,算是折中之选。

二代微云台,提升了什么?

传统相机领域,当传感器面积被限制,还可以在结构上做文章,用上五轴防抖机构。机械防抖机构的加入可以抵消多方向的抖动,进而用更低的 ISO 和更长的快门时间来获得更纯净的画面。但传统的五轴防抖机构太占体积,索尼 α7M2 相较于 α7 机身厚了 6mm,富士 X-T4 相较于 X-T3 机身厚了 5mm。

即使厚度缩小到十分之一,那对内部空间锱铢必较的手机而言,实属下策,因而手机上常见的硬件防抖机构多是在镜头模组上的 OIS 光学防抖。传统的 OIS 光学防抖能够抵消平移方向上的抖动,但面对倾斜、旋转就显得有些束手无策。领域内,增稳的常用解决方案多是外接手持云台。

于是,vivo 研发团队将手持云台和传统的机械五轴防抖融合,把镜组与传感器连成一个整体,并将这一整体放在了双滚珠的悬架里面。如此一来,镜组和传感器便可以一起运动,可以补偿 X 轴、Y 轴的平移,实现双轴光学防抖,vivo 称之为「微云台」技术,而首款搭载「微云台」技术的产品是 vivo X50 系列。

智能手机行业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遍地开花」,成为业内标配。但搭载「微云台」技术目前仅有 vivo X50 系列,微云台模组的整体面积要比潜望式摄像头面积更大,对工业设计和工艺精度要求更高,这是一大原因,而「微云台」也成为了 vivo 在影像领域的核心技术。

如果说,vivo X50 系列的创新在于「微云台」技术,而刚发布搭载第二代「微云台」的 vivo X60 系列会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

首先在外观上,相较于 vivo X50 系列,vivo X60 系列的机身控制在 7.59mm(以 X60 Pro 为例)。

其次,在 X50 系列双轴防抖的基础上,X60 系列的第二代微云台支持补偿 X 轴平移、Y 轴平移、YAW 和 PITCH 抖动(上下左右摇摆),能够实现四轴拍照防抖效果,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微光环境下,X60 系列出片的成功率更高,画面也更加纯净。

最后,vivo X60 Pro 的主摄像头光圈升级到 f/1.48,配合二代微云台,能够更稳定的捕捉微光。另外,视频拍摄上,X60 系列沿用了 X50 Pro 上的五轴 VIS 防抖技术,也就是微云台的光学防抖配合机内算法的电子防抖实现。

携手蔡司,解决了什么?

传统的影像器材分为机身与镜头,二者是为一整套系统,共同决定了所记录的画面。智能手机也类似,但更准确的说,它更接近于固定镜头相机,镜头(镜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成像。

▲ 图片来自:Halide 开发者 Ben Sandofsky

手机传感器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机身有限空间内,光学镜组的设计其实并没有针对性的优化太多,因而很多采用大底的手机主摄,在拍摄文档这类近景时,会出现边缘模糊的状况,也就是光学上的「近摄球差」。

解决它,简单来说更换一套重新设计光学结构的镜组即可,但世界上有光学技术沉淀的企业很少涉足手机镜头,更别说做针对性的研发了,这绝非易事。

同时,光学结构是一则很深奥的学科,手机厂商自行研发费时费力不说,还不容易出成绩。倒不如走个「捷径」,与光学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协作。

最近的 vivo 就是这么做的,与德国蔡司达成了全球影像战略合作,从手机镜头的设计、制造,到成像效果的优化、调教,硬件和软件层面上均有协作。二者合作的首款产品就是刚发布的 vivo X60 系列,摄像头上的「ZEISS」小蓝标已验明身份。

做长赛道中的领跑者

手机影像是一条「长赛道」,在这条赛道上没有捷径可言,只能靠不断的技术积累,vivo 的 X 系列早已就位。

▲ vivo X50 Pro.

从 Xshot 的索尼 IMX214 传感器,到 X7 的「人像」拍摄方向,到 X50 系列的微云台,以及最新 X60 系列的携手蔡司,vivo 在硬件上不断地提升自身产品能力,在影像赛道上不断调整,用它自己的方式,逐渐进入到了手机拍照第一梯队。

同时,近年 vivo 也频繁展开「影像领域」的合作。2014 年,vivo 与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合作举办影像寻城记,发现城市之美,一直持续到 2018 年。随后,在今年与《国家地理》合作中,推出了全球影像 IP「vivo 影像+」。它们没有停留在硬件层面,意在创建一个影像内容生态。

在硬件与软件上的不断积累和突破,vivo 的目的很明确,为的就是能够为消费者打造顶尖的移动影像体验。

拍照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强需求,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的就是让用户感知不到技术的存在,无论场景、光线,随时随地带来高质量成像效果,这就是用户最根本的需求。vivo 携手蔡司,不断地在影像上创新,究其本源还是为了用户的需求出发。

为了打造 X 系列的轻薄偏好设计,vivo 研发团队采用堆叠结构缩小了第二代微云台的面积,为了更出色的成像素质,携手蔡司为 X60 系列带来了全新的影像系统。而有了硬件技术上的沉淀与积累,再配合不断精进的「计算摄影」,未来当我们再提及 vivo 时,最深的印象很有可能是「专业影像」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JxzE9u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