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7 月 19 日,摄影大赛 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 2018(IPPA 2018)对外公布了比赛的评选结果。
IPPA 是一个专门面向 iOS 设备的摄影比赛,参赛者只能用 iPhone,iPod Touch,iPad 进行拍摄创作,即便是后期处理也只能通过 iOS 上的 app 来完成,当中不得使用电脑端的软件(如 PC 版的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等软件)来做后期修改,是一次很彻底的 iOS 端摄影大赛。
本届 IPPA 大赛共有分成了 18 个大类,共设有 58 个奖项。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今年获奖的中国摄影师多达 12 位。要是算上在华居住的摄影师,那人数就更多了。
那话不多说,我们先看看这次的参赛作品,从照片开始说起。
从参赛作品说起…
从题材来分类的话,本次比赛主要有风景、人文、动物、城市建筑这几个方向。
▲摄影师 Jashim Salam 的作品
本届 IPPA 2018 的年度大奖由摄影师 Jashim Salam 获得,选用的是事件性的人文类题材。他拍摄的是一个建立在灾区中的“露天放映室”,目的还是突出“社会现实”这个主题。
这种事件型的人文题材拍摄在各类摄影比赛中很常见,专业摄影师(更多的是专门跑新闻、战地等)在拍摄这一类照片很多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定的新闻价值和人文意义在背后,而这些事件更容易出现“关键性的瞬间”。
▲ IPPA 2018 参赛作品
当你能够拍出这个场景,作品很多时候都会加分。所以你也能看到,在 IPPA 的比赛中,很多这一类的作品。
这个其实只是拍摄倾向,跟设备的性能、画质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反而,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 这一类小型的设备,设备的侵略性和攻击性都会比“大相机”要小。这样的话,摄影师这个拍摄行为对事件的影响效果就更小了,更容易贴近他想拍摄的“事实”。
但除了这些主题,你也能会发现 IPPA 中其他的作品,都是一些贴近生活的主题来拍摄的。
▲ 台湾摄影师 Erica Wu 的摄影作品
例如在动物组中获奖的台湾摄影师 Erica Wu,她拍的是一只睡得很写意的小狐狸,这些都是她在日常旅行中获取的素材。
Erica 在赛后表示,她非常喜欢小动物和旅游,所以在旅游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些跟小动物相关的地方,而拍照是因为热爱“旅行时分享自己的照片”。她本人表示:
最早只是喜欢旅行,并且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拍的照片;然后就不断有朋友说‘你拍的很不错啊’,抱着‘验证自己拍照究竟好不好’的心态,自己才参加了评选。这条摄影之路普通的如同你我的旅行游记一般,摄影,在我看来更多是记录 “喜欢” 的过程。
所以,你能够从她中看到一种很贴地的生活味,也是和我们一般用户最贴近的地方。
▲摄影师赵华鹏的作品
和 Erica 不同,另一位在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摄影师赵华鹏,他的作品则有很重的“人文摄影”味道。
这幅拍摄“捕鱼男孩”的作品 Eye to Eye,不管是细节展示还是整体的风格,都有一种很硬的写实风,和 Erica 的生活味不一样。黑白调色结合手机镜头物理焦段超短的特点,再加上后期提升了细节表现力,照片的冲击力就出来了。
IPPA 的意义
不管是 IPPA 还是其他比赛,手机摄影大赛要表达的其中一个核心:
用一台随手可得的设备,用心去拍一个常见的场景。
IPPA 的核心不仅仅是拿 iOS 去拍照,而是要用 iOS 自带的相机应用去拍照。用最简单的应用去来对待最日常的场景,这是 IPPA 想展示的其中一点,也是手机拍摄最核心的一点。
这除了是给创作者一个方向,也是给了观众一个可能性,一个觉得自我感觉“我也能拍”的可能性。
有了这种可能性的鼓励,用手机拍摄、创作的人也会有越来越多,手机摄影的阵营就会扩大,IPPA 的一大目标也实现了。
不管是哪一年的 IPPA 大赛,还是一些摄影师用手机拍摄的作品,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到达了“高于官方样张”的水平,真的有了欣赏和学习的必要性。
当这类作品达到这么大的数量时,大家就应该明白“手机摄影”不再跟那些年一样儿嬉,而也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创作行为。
这个,也是才是 IPPA 大赛的核心价值。它和 Shot on iPhone 项目一样,都是推广“iPhone 拍摄”的其中两步。
IPPA 是带动 iPhone 拍摄进入专业比赛流程的一步,而 Shot on iPhone 这个计划则是跟着普罗大众的方向走。在 instagram 这类大型的图片社交网站上开出了 #shotoniphone 的标签,吸引更多人去参加。
▲ IPPA 摄影大赛的参赛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发现更多高水准的创作者,引导他们去参加 IPPA,这也是一个效果非常好的自主循环。
另外,苹果也开始引入更多的专业摄影师。
之前,库克和荷兰当地摄影师 Annet de Graaf 同游阿姆斯特丹的活动,以及苹果官方找导演陈可辛拍摄的短片《三分钟》,这个事件其实都表示苹果想重点推广 iPhone 摄影。推广设备只是其一,苹果其实更想用户把 iPhone 和“专业用户”、“创作”联系起来,再次“端正”iPhone 摄影的形象。
手机,一种“特别”的相机
话虽如此,但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还不承认“手机摄影”。
他们可能还觉得,手机这种设备太随意了,跟相机比起来还没有需要专业评审的必要性。就这样,手机摄影就被轻视了,
手机摄影很多时候被轻视,是因为大家对它有些误解。大部分人都觉得手机其实一种随手拍拍的活动,要专业化的话还是相机。更有观点是认为“摄影比赛”应该都是大机器们的交流,手机的话形象不严肃、性能画质不够好、限制也多的时候,真的就没有必要去谈“比赛专业化”的东西。
但其实,这观点是一种错误的标签引导。拍照和创作用不用心,跟设备没有太大关系。
从这组对比样张可以看到,iPhone 在 3GS 年代的拍照已经达到“可用以上”的程度。
随着传感器、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手机阵营的拍摄能力在这几年也快速提升。现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手机摄像头的能力已经到达了“性能过剩”的地步。
当然,作为一名相机用户,我也承认手机在拍照上的限制也不少。
即便只谈硬件,(相对于可换镜头相机)传感器尺寸小、镜头固定且物理焦段太短、光圈固定、可自主调整的元素太少……这些都是手机自身的限制,也是手机经常被指“不及相机”的地方。
▲ 插图来自:The Photographer
但换一个方式去说,每款器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便是同一种形式、同一传感器尺寸的相机,它们都有可能因为功能差异化出现使用上的差异。这些其实应该叫“特色”,而不是“限制”。
正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手机摄影就应该和一般相机摄影比赛区分开来。区分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手机是一种特别的“相机”,跟拍摄设备的性能画质表现、设备的形象无关。
而且,现在的拍摄也是往轻量化、移动化方向走。
从摄影网站 Flickr 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在用手机来拍照,而 iPhone 则是在“手机摄影”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未来,将会有更多人会选择用相机来创造。移动摄影在各类专业大赛的比重也将会比现在大。
或者在未来,我们真的能够看到更多 iPhone 摄影师,登上“荷赛奖”那一类专业摄影比赛的领奖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muVz1Y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