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星期二

Sonos Beam 体验:小于 PLAYBAR,胜于 PLAYBAR? | 验货

要说新派家用音频,最不得不提的还是 Sonos。

直接让音箱接入网络,然后再用手机控制它来播放流媒体服务的内容,这个玩法在传统的家用音频系统里面还是很少见的。

而且,Sonos 所构想“全无线化系统”支持“不断添加”。虽然目前还没能从 5.1 突破到 7.1 的限制,但这种可以不断叠加的做法确实多了一些新玩味。

再加上,他们一直把产品的侧重点放在“软件更新”和“产品线扩充”这两个层面上。比起“更新旧设备”,Sonos 更提倡的是“更新固件”和“添置新设设备”来补完用户体验的空缺,这个做法也跟传统家用音频品牌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你看到,Sonos 新品的部署其实不那么规律,而产品推出的节奏也更像是“不按规则出牌”。至少在“客厅影院”构建完成之后,他们的品分支也变得分散,PLAYBASE 之后突然又把目光转向智能音箱,这种“看似无心实质有意”的跳转,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思维较“跳跃”的 Sonos 又把目光移动到了 Soundbar 上,这次要捣鼓的是主打小体积的“minibar”—— Sonos Beam。

在这款主打小户型家庭的 MiniBar 产品上,Sonos 也投放了很多期待。他们想 Beam 既可以听音乐也可以满足家庭影音的需求,既要像“贤内助”一样当家庭中控,也要做智能音箱处理家外事。

但经过体验之后发现,Sonos Beam 依然能够处理好声频方面的需求,不论是家庭影院还是单纯的音乐播放其实都还可以。但要是在这个智能化还没有完全起飞的地方,Sonos Beam 的智能化还是有点水土不服。

不,像 Sonos

在发布的时候其实已经看到了,Sonos 还是坚持之前的设计风格。

比起之前 Sonos PLAY:1 的那种大面积同色调分色的方向,Beam 走的这种整体统一哑光质感貌似更深入民心。

的确,Sonos Beam 和之前推的 PLAYBAR 一样有着同款设计主调,它们都只有黑白两种配色。而 Sonos Beam 这次做得更加彻底,不管是 Logo 还是按键都整合成机身的颜色,一体性更强。再加上,Sonos 在机身材质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处理,即便是白色机身也不那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变黄。

外观风格倒是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外观配色变得更“纯”,视觉效果更统一了。而主打小户型家用场景的 Sonos Beam,外观上的核心卖点还是体积。

Sonos 这次是从机身入手,相比 PLAYBAR,Sonos 官方表示 Beam 已经压缩了将近 60% 的体积。体积压缩后,摆放就可以变得更加随心所欲,不管是挂墙还是平面摆放都不会占据太多地方。

Sonos Beam 省地方的另一点是,它没有附带独立的低音炮,这一点和 PLAYBAR 的玩法是一样的。要是用户还需要一个外置低音炮,那也就只能选择 Sonos 自家的 SUB 了。

就外观而言,Sonos Beam 其实没有太多的需要多说的地方。就跟它的外观设计一样,这是一款走极简风格到了极致的产品。

极简到把按键“融入”到机身上,接口也通过最传统的方式收纳在原有的位置,整个机身的遮盖、一体性都做得不错,这是 Sonos 在外观上继体积之后最可取的地方。

或者有些用户会觉得这种新设计不那么像老的 Sonos,但其实这正是 Sonos 想走的新方向。要做全面的家居融入效果,今天的新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智能化,你还“水土不服”吗?

Sonos One 推出之前,他们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智能化计划。

第一步是亚马逊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引入,让音箱们具备智能化的基础。然后就是进一步的产品化,Sonos One 的出现是整个“客厅音响系统”开始智能化的苗头。加入这款产品之后,用户不单只能够听音乐或者做家庭影院,也可以用它来完成智能音箱的需求,如查天气等。

这次推出的 Sonos Beam 则是更进一步,位于家具中心的它要成为整套智能家具的中控。

Sonos 在发布 Beam 的时候已经提到,Beam 也是支持亚马逊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如果要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话,Beam 也可以连接 Rokid 来实现中文语音控制。

很尴尬的是,Sonos 并不是内置了 Rokid 的助手,而是要通过 Rokid Mini 这款智能音箱来实现智能控制。而我们手上也没有 Rokid Mini 这款智能音箱,Alexa、Google Assistant 这些在国内也都是“水土不服”的方案,所以还是未能够体验其智能化效果。

除了这一点,Sonos 在体验上的优化还是比之前多了。

初上手的装配,Sonos Beam 比之前整套客厅影院要容易得多。因为 Soundbar 要摆放的位置其实有很大限制,你不是挂在墙上就是放在电视面前。也是这个原因,软件的空间检测压力也会降低,再加上新推出的 Sonos 不需要网线接入就直接使用,Sonos Beam 和单个 Sonos One 要组合起来也很方便。

至少,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样辛苦,把时间都浪费在识别和软件连接上面了。

当然,客厅影院系统也包含着很多设备,工作量自然大得多。这也说明,如果是你跟着 Sonos 的产品节奏买,那后期添加的功夫确实还真的能少一点,这就是 Sonos 的“产品添置文化”。

但如果 Sonos 能再化简一下适配的步骤,那相信后追整套配置的新用户也不会那么辛苦。

另外就是,Sonos Beam 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还是很高。在安装的时候还是很容易提示“网络无法连接”,如果怕这个麻烦,还是让你的 Sonos Beam 直接接网线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两点是,Sonos Beam 其实也提供了 HDMI 接口。这对于不支持无线输入的电视,还算友好一点。但它没有配备独立遥控,这在普通 SoundBar 产品里面应该是很少见的。

但考虑到 Sonos 的产品一般都是用手机来控制的,所以没有遥控这个确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机顶有按钮,用户也可以通过那个来控制播放。使用起来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接入电脑的无线音像那样。

还需琢磨的“万金油”

虽然都是 Soundbar 类型的设备,但 PLAYBAR 和 Beam 代表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设备。

PLAYBAR 是正规选手,不管是尺寸还是配置都是按照标准方向走的。更多时候,它是有自己专注的领域。如果要更好的体验,那把整套 Sonos 客厅影院配齐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但 Beam 作为一款跟着“中小户型家庭”需求衍生出来的 Minibar 产品,它更多的是强调紧凑性、高度整合和空间节约能力,意思就:

一个人能做完的,最好就不要让两个人去做

Beam 自身就是一个高度集成的 3.0 系统,低音单元放在机身正面上,而机身两侧的内部有两个斜切放置的喇叭,用来增强环绕声表现。用户也可以再购置 Sub 和两个 Sonos One 来整合成一套新的 5.1 系统,以满足自家的音频需求。

这样跟之前的由 PLAYBAR 组建的系统相比,确实要简单不少。不管是设备的数量、占用空间还是价格,其实都降下来了。对于小户型来说,确实是个好方向。

声音方面,Sonos 一直都是走“家庭影院 + 音乐”两个方向,所以声音的调教会比较万用。从上次试听的感觉中了解到,Beam 的声音素质其实并不差,但整体的声音方向其实还是往家庭影院的方向偏移的:

▲(歌手:陈柏宇 | 专辑:告别之后原声带 | 音源:Spotify  )

Sonos Beam 一上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饱满,整个声音很厚很饱满。整体的声音倾向很均衡,但可能是因为要适应影院的需求,表现会稍稍向中低频的表现倾斜。

人声很突出,定位感做的还不错,歌手的表现不会太松散。但人声的还原还是有些生硬,虽然整个环境能有足够的低频包裹,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干涩。

细节表现方面,Beam 的声音延展还好,中高频突出的时候会听到有一丢丢生硬,音量大的时候会有些失真的状况。乐器的分离度一般,尤其是听中高频乐器的分离度的时候,一些细节会混在一起。

▲(剧集:《GUNDAM THUNDERBOLT》第一季 | 视频源:Bilibili | 视频规格:高清 1080P | 输入:笔记本 HDMI 输入电视)

换到电视上看视频,Sonos Beam 的声音感觉会更好。原本厚实、低频饱满的声线很适合看电视,尤其是追这种战斗比较多的动画,Sonos Beam 在定位和声音厚度上的表现会更突出。

另外,Beam 也有不错的定位感。尤其是第一集自护公国活死人师团与 FA-78-1 战斗那段,枪击的方向感都还原得不错。尤其是爆炸、光速射出时那饱满的声音,Beam 确实做得很好。但如果细节能提上来,让剧中的 Free-Jazz 能更突出、细节没那么“凌乱”,那 Beam 就真的能够做到“影院音乐两需求合一”的目标了,现在还是差那么一点。

“聪明人”的哲学

总的来说,Sonos Beam 算是 Sonos 为适应新需求推出的产品。

和之前那些的产品不同,Beam 终于都不是一款面向全部用户的设备。它的意义不在于“添置”,而在于“选择”。

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区分 PLAYBAR、PLAYBASE 和 Beam。这个选择只跟自己的家用空间有关,和设备的后续支持没有太大关系,用户选择任何一款产品,其实都能够继续购买 Sonos 的其他设备来组成系统,真真正正达到“丰俭由人”的目标。

以上提到的,其实是家庭音频用户的主要思维。添置大于置换,这才是他们的主要消费偏好。

爱范儿在之前的 Soundbar 体验中提到,家庭音频用户其实更偏好“添置”。很少一般用户会选择通过“置换”设备来提升体验,反而他们更乐意去添加一些新的东西来完善自己的体验。要是产品具备系统式的扩展性,更新的限制也低的话,相信会有更多人去选择它。

这个其实就是 Sonos 的理念。产品一步步淡化“迭代更新”的理念,更多的是以点阵发散的方式来扩充产品布局,达到“多卖些设备”的根本目标。旧品也可以通过软件更新来提升兼容性和部分性能,让新品更好带动旧品,从而形成一条密闭的产品法则。

这,也是 Sonos 产品哲学中最聪明的地方。

比起 Sonos Beam 身上那些实打实的卖点,个人觉得能够自由搭建系统才是 Sonos 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最能够撼动传统产品的地方。

「买吧,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v17BUp
via IFTT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